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呼吸架在眼科局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石鑫 郑金辉 于迎娟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7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呼吸架下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术,观察两组病人呼吸、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呼吸架下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术,观察两组病人呼吸、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中两组病人呼吸、脉搏均增快,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改变,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97%,实验组病人手术成功率、舒适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呼吸架在眼科局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能提高病人呼吸舒适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改良呼吸架 并发症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残余囊膜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姜皓 于迎娟 +3 位作者 董如娇 刘华 廖奇志 郁丽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6个月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2.5)个月。结果32只眼均顺利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最后一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7412,P〉0.05)。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囊膜残余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视力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残余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眼外伤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姜皓 刘鹏飞 +5 位作者 于迎娟 侯长军 李峰 张军 张怀强 廖奇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2±0.5)个月。结果32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术中前房维持正常,眼压稳定,无驱逐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发生。术后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23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1~0.8,占71.88%(23/32),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1-0.8者分别为27只眼(84.38%,27,32),30只眼(93.75%,30/32)和31只眼(96.88%,31/3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0,P〉0.05)。结论硅油取出联合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因眼外伤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屈光矫正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术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眼外伤
原文传递
眼内窥镜导引术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石鑫 郑金辉 于迎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29,共2页
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推动了眼科手术的进步,它可以顺利完成以往手术所不能达到和进行的操作。玻璃体手术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普通眼科显微镜手术必须通过角膜、散大的瞳孔观察虹膜、睫状体、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眼内情况,而对于... 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推动了眼科手术的进步,它可以顺利完成以往手术所不能达到和进行的操作。玻璃体手术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普通眼科显微镜手术必须通过角膜、散大的瞳孔观察虹膜、睫状体、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眼内情况,而对于角膜混浊、角膜白斑、瞳孔不能散大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则有很大的局限性。眼内窥镜可直视下操作,准确无误,60。观察视野可清楚看到角膜内皮、虹膜、晶体、眼内异物,避免损伤。我院开展眼内窥镜导引术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眼内炎、取出球内异物、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等6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窥镜 导引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手术 眼科手术 护理 难治性青光眼 瞳孔观察
原文传递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双染色法治疗Terson综合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鹏飞 张会岭 +3 位作者 刘淑伟 张怀强 于迎娟 李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双染色法治疗Terson综合征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Terson综合征13例(18眼),均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riamcindone acetonide,TA)玻璃体标记切除玻璃体,亮蓝(brilliant blue G,BBG...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双染色法治疗Terson综合征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Terson综合征13例(18眼),均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riamcindone acetonide,TA)玻璃体标记切除玻璃体,亮蓝(brilliant blue G,BBG)内界膜和增生膜染色剥膜.术中根据视网膜情况采用C3F8气体填充16眼,硅油填充2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眼.硅油填充者均在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并进行C3F8气体填充.结果 18眼随访2~9月,平均(7.06±0.15)个月.最后视力0.1 ~0.2者5眼,0.3 ~0.5者9眼,≥0.6者4眼.随访中未见视网膜脱离或增生膜发生,1眼术后玻璃体少量积血,于1个月内完全吸收,1眼术后继发青光眼,于2周内眼压恢复正常.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双染色法治疗Terson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视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 双染色法 曲安奈德 亮蓝
原文传递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姜皓 刘鹏飞 +5 位作者 于迎娟 刘华 侯长军 李峰 王怡兰 廖奇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早期即可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角膜地形图 角膜散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