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仇冰冰 黄艳茹 吴伟立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Tac)与环磷酰胺(CTX)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RNS)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双色球法将2019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RNS患儿分为Tac组(n=30)和CTX组(n=30)。Tac组予Tac+糖...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Tac)与环磷酰胺(CTX)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RNS)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双色球法将2019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RNS患儿分为Tac组(n=30)和CTX组(n=30)。Tac组予Tac+糖皮质激素治疗,CTX组予CTX+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Tac组与CTX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0.00%vs. 80.00%,χ^(2)=1.176,P=0.278)。治疗6个月后,2组24 hUTP、SCr、BUN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且Tac组较CTX组24 hUTP更低,Alb水平更高(P<0.01),2组SCr、BU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Tac组较CTX组TC、TG水平更低(P<0.01),2组LDL-C、H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且Tac组较CTX组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1)。Ta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低于CTX组(23.33%)(χ^(2)=5.192,P=0.022)。结论 RNS患儿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CTX、Tac的疗效相当,但Tac对患儿肾功能、血脂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更积极,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肾病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肾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朱雪敏 黄艳茹 仇冰冰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123-125,134,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2例,采用双色球法分为ULI+HIG组和HIG组,每组46例。HIG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2例,采用双色球法分为ULI+HIG组和HIG组,每组46例。HIG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ULI+HIG组在HIG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及黏膜充血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ULI+HIG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HIG组的82.61%(χ^(2)=6.034,P=0.014);ULI+HIG组退热时间早于HIG组,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症状消退时间短于HIG组(P<0.01)。治疗14 d后,2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白介素-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且ULI+HIG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HIG组(P<0.01)。ULI+HIG组与HIG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8%vs.4.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8)。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调节患儿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川崎病 乌司他丁 人免疫球蛋白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朱雪敏 黄艳茹 仇冰冰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0,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和卡...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0,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和卡托普利组(n=40,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抗氧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卡托普利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4 d后,2组LVEF及F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更高(P<0.01);2组CK-MB、α-HBDH、cTnI、TNF-α、IL-6、IL-8、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低/高于卡托普利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卡托普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0.00%vs.5.00%,χ^(2)=0.180,P=0.671)。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调节抗氧自由基指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磷酸肌酸钠 卡托普利 心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黄艳茹 仇冰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6期135-138,共4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0例,以电脑双盲随机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0例,以电脑双盲随机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2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3.33%(χ^(2)=4.706,P=0.030)。联合治疗组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皮肤紫癜、蛋白尿缓解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7 d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2组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2组尿β_(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0.00%vs.6.67%,P=1.000)。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肾功能,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低分子量肝素钙 肾功能 凝血指标 炎性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损伤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仇冰冰 朱雪敏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小儿川崎病(KD)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损伤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KD患儿88例分为观察组(n=44,双嘧达莫+丙种球蛋白+阿司匹...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小儿川崎病(KD)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损伤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KD患儿88例分为观察组(n=44,双嘧达莫+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对照组(n=44,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肌钙蛋白T(cTnT)]、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较对照组(75.00%)更高(χ^(2)=5.436,P=0.019);观察组发热、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黏膜弥漫性充血消退时间及躯干红斑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NT-proBNP、AngⅡ、cTnT、PLT、ESR、WBC、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1)。观察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4.55%)较对照组(18.18%)低(χ^(2)=4.061,P=0.043)。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基础上,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KD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减轻心肌损伤程度,调节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降低炎性反应程度,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双嘧达莫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损伤 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