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
从柏林
王清晨
张海政
阎欣
江来利
|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8
|
|
2
|
超高压变质作用与成矿 |
从柏林
王清晨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3
|
超高压变质作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新挑战 |
从柏林
王清晨
翟明国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
1994 |
2
|
|
4
|
大陆深俯冲作用研究引起的新思维 |
从柏林
王清晨
|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
2000 |
6
|
|
5
|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
徐佩芬
刘福田
王清晨
从柏林
陈辉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99
|
|
6
|
中国滇西南造山带变质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 |
翟明国
从柏林
乔广生
张儒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92
|
|
7
|
苏鲁变质带北部的岩石构造单元及结晶块体推覆构造 |
翟明国
郭敬辉
王清晨
叶凯
从柏林
刘文军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7
|
|
8
|
苏鲁造山带东北端石榴辉石麻粒岩的Sm-Nd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含义 |
翟明国
从柏林
郭敬辉
刘文军
李永刚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7
|
|
9
|
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信息融合:理论、方法与实践 |
何国金
李克鲁
胡德永
从柏林
张雯华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
1999 |
95
|
|
10
|
山东海阳所麻粒岩向过渡榴辉岩转化的变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
叶凯
从柏林
平岛崇男
坂野升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4
|
|
11
|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
王清晨
从柏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80
|
|
12
|
大别山区变质岩中蓝晶石的几种退变质反应及其所指示的动力学过程 |
翟明国
从柏林
陈晶
王清晨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3
|
|
13
|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重晶石和硬石膏包裹体及其意义 |
刘景波
叶凯
从柏林
范宏瑞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4
|
滇西蓝片岩中的角闪石 |
张儒瑗
从柏林
韩秀伶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13
|
|
15
|
大别山太湖-马庙断裂带两侧变质地体的增温变质作用 |
王清晨
从柏林
H-J.Massonne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
16
|
对于点苍山-石鼓变质带区域划分的意见 |
翟明国
从柏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2
|
|
17
|
卫星遥感数据开采与知识发现的信息论方法——以地质应用为例 |
何国金
胡德永
从柏林
张雯华
|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
1999 |
6
|
|
18
|
滇西造山带前侏罗纪变质岩研究的新进展 |
翟明国
从柏林
应育浦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1 |
0 |
|
19
|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
张儒媛
从柏林
刘忠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8
|
|
20
|
大陆生长和碰撞作用以及东南亚地区矿物资源勘探 |
Charles S.Hutchison
从柏林
|
《科学与社会》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