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膝骨关节炎对老年女性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不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杰 刘梦玲 +2 位作者 张达宽 付申宇 刘洪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50-5756,共7页
背景: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步态生物力学会发生异常改变,然而鲜有研究从步态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激活的变化。目的:探索单侧膝骨关节炎对老年女性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 背景: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步态生物力学会发生异常改变,然而鲜有研究从步态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激活的变化。目的:探索单侧膝骨关节炎对老年女性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就诊的30例单膝患病的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膝骨关节炎组,并招募邻近社区无肌肉骨骼障碍的30例健康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P-6000三维测力台和Free EMG300表面肌电设备同步采集两组受试者步行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肌肉激活程度,动力学参数包括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肌肉激活程度指标包括制动期和推动期股直肌、股二头肌长头以及腓肠肌外侧标准化的均方根值。分别计算K-L分级Ⅱ,Ⅲ级膝骨关节炎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动力学和肌肉激活程度指标的不对称性指数,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膝骨关节炎组患者两侧肢体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第二峰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制动期股直肌和推动期腓肠肌外侧、股二头肌长头标准化均方根值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不对称性指数方面,两组受试者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第一峰值的不对称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二峰值均方根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制动期股直肌以及推动期腓肠肌外侧和股二头肌长头标准化均方根值的不对称性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K-L分级Ⅱ级和Ⅲ级的膝骨关节炎组患者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第二峰值、制动期股直肌、推动期腓肠肌外侧和股二头肌长头标准化均方根值的不对称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L分级Ⅲ级的膝骨关节炎组患者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第二峰值、制动期股直肌和推动期股二头肌长头标准化均方根的不对称性指数高于K-L分级Ⅱ级患者(P<0.05);④提示垂直地面反作用第二峰值、制动期股直肌以及推动期股二头肌长头和腓肠肌外侧肌肉激活的不对称性指数可作为识别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不对称的重要指标,有利于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步态不对称的临床监测中应格外注意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动力学 表面肌电 不对称性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预防与治疗足踝部损伤
2
作者 张达宽 李永杰 +3 位作者 韩立宝 刘洪举 刘梦玲 付申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53-2559,共7页
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 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足踝,踝关节”为中文检索词,以“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KAATSU,ankle,foot”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3年7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足踝部的应用中,血流限制训练主要用于对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和踝部肌力的研究,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跟腱断裂后及外踝骨折后。单次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减小,而长期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增加。血流限制训练能预防健康人群肌力下降,同时低强度血流训练能促进损伤患者踝部肌力的恢复。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发现与血流限制相关的不良事件,未来研究应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疗效,优化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足踝部 足踝部损伤 预防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女性伸膝肌力、步态时空参数与峰值膝关节屈曲/内收力矩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杰 付申宇 +2 位作者 夏渊 张达宽 刘洪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4-1358,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力矩会发生改变,但对于力矩变化与伸膝肌力及步态时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报道较少。目的:探索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膝肌力及步态时空参数与峰值膝关节屈曲/内收力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力矩会发生改变,但对于力矩变化与伸膝肌力及步态时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报道较少。目的:探索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膝肌力及步态时空参数与峰值膝关节屈曲/内收力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2-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单膝患病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膝骨关节炎组,另外选取20例无肌肉骨骼疾病的女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Biodex等速仪测量60(°)/s向心伸膝肌力,并采用意大利BT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步态时空参数和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和膝关节内收力矩。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肌力、步态时空参数和峰值膝关节内收力矩和膝关节屈曲力矩的关联,并进一步将与膝关节力矩显著相关的变量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膝骨关节炎组60(°)/s向心伸膝肌力、步速、步频、步长以及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均更低(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60(°)/s向心伸膝肌力、步速、步频、步长与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呈正相关,与峰值膝关节内收力矩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步速和60(°)/s向心伸膝肌力是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的最强预测因子,其中两因素合计的R^(2)值为0.426,表明可解释该参数方差总变异的42.6%;步长和60(°)/s向心伸膝肌力是峰值膝关节内收力矩的最强预测因子,两因素合计的R^(2)值为0.602,表明可解释该参数方差总变异的60.2%;④结果提示,伸膝肌力、步速和步长是影响峰值膝关节内收力矩和膝关节屈曲力矩的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可用于临床步态监测和指导,以在膝骨关节炎康复期间改变膝关节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肌力 时空参数 膝关节力矩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离心收缩诱发的踝关节肌肉疲劳后的肌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达宽 韩立宝 +4 位作者 李永杰 付申宇 何猛 刘洪举 苟波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肉疲劳组在BIODEX等速训练仪的离心/离心的训练方式下进行连续的踝背伸及跖屈进而诱导肌肉疲劳,当疲劳出现时立即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内效贴组采用与肌肉疲劳组相同的训练方法,在疲劳后即刻接受肌内效贴贴扎随后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包括:向心模式60°/s和180°/s速度下的等速肌力和睁眼/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测试。结果:在等速肌力方面,肌肉疲劳组60°/s与180°/s跖屈、背伸各项肌力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60°/s跖屈峰力矩与平均功率、60°/s背伸峰力矩、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180°/s跖屈平均峰力矩、背伸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背伸峰力矩较正常组降低(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在睁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轴平均压力中心(COP)、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较肌肉疲劳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较正常组运动椭圆面积增加(P<0.05)。闭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轴COP、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较正常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均较肌肉疲劳组降低(均P<0.05)。结论:离心运动可引起踝关节周围肌群产生疲劳反应,肌内效贴能促进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恢复和改善平衡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肌内效贴 离心运动 疲劳 肌力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多模式治疗
5
作者 何莎 孙伟 +2 位作者 王凤霞 付申宇 杨袖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0期28-31,共4页
背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眩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主观性头晕,目前存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原则,其临床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PPD多模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贵州省骨科医院康复科2017年9... 背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眩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主观性头晕,目前存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原则,其临床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PPD多模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贵州省骨科医院康复科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头晕患者247例,入院后均接受多模式康复治疗,包括采用前庭康复训练(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VRT)、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文拉法辛治疗,观察这些患者尤其是其中PPP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眩晕严重程度量表(VSS)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在247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符合PPPD诊断标准,137例患者为躯体形式障碍(SFD)所导致的精神性头晕。PPPD患者与SFD患者经多模式康复治疗后,随访3个月显示,PPPD患者在头晕严重程度、头晕前庭症状、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趋势;SFD患者头晕的严重程度有所改善,但在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及抑郁情绪方面无明显改善;PPPD患者治疗后的VSS自主神经及焦虑子量表(VSS-A)评分与SFD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PPPD多模式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VR训练和药物(如SNRIs)治疗,然而,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仍然缺乏,多模式跨学科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显示,大多数慢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本研究显示PPPD患者和其他前庭疾病患者受益于多模式跨学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眩晕 多模式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功能性眩晕 前庭康复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