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添加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韦傲萍 王小华 +1 位作者 任兰天 吴文革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氮沉降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研究氮沉降对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多项研究评估了土壤N_(2)O排放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模式,但对其调控模式和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本... 氮沉降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研究氮沉降对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多项研究评估了土壤N_(2)O排放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模式,但对其调控模式和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对全球87项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发现,氮添加加剧了土壤N_(2)O的排放,这种效应在高施氮量[>200 kg/(hm^(2)·年)]、低降雨区域(≤400 mm)以及中短期施氮(≤3年)等条件下尤为显著。在全球范围内,氮施用量、年降雨和生态系统类型是影响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氧化亚氮 荟萃分析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漂浮育苗基质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兰天 刘庆 +2 位作者 梅艳艳 唐飞 张从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9,36,共5页
为了实现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的可持续利用,以100%商品草炭基质为对照,采用不同比例腐熟小麦秸秆、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进行了烤烟漂浮育苗基质配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75%小麦秸秆+12.5%珍珠岩+12.5%蛭石和70%小麦秸秆+15%珍珠岩+15%蛭石... 为了实现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的可持续利用,以100%商品草炭基质为对照,采用不同比例腐熟小麦秸秆、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进行了烤烟漂浮育苗基质配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75%小麦秸秆+12.5%珍珠岩+12.5%蛭石和70%小麦秸秆+15%珍珠岩+15%蛭石两种配比配制的育苗基质容重分别为0.194和0.184 g/cm3,总孔隙度高于70%,符合烟草漂浮育苗基质标准,出苗率分别为95.23%、95.87%,生长势好;所育成苗干质量、鲜质量、一二级侧根数、茎高、茎粗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比商品基质分别高10.61%、7.82%和68.75%、54.86%,达到了常规育苗的要求。因此,利用腐熟的小麦秸秆替代草炭是可行的,且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小麦秸秆 烟草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熟小麦秸秆复合育苗基质对辣椒穴盘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任兰天 刘庆 +3 位作者 唐飞 梅艳艳 宋长刚 张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3期37-39,79,共4页
[目的]探索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效果。[方法]将腐熟的小麦秸秆、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比例混配成小麦秸秆育苗基质,研究其在辣椒穴盘育苗上的效果。[结果]将60%~90%的小麦秸秆和珍珠岩、蛭石进行复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 [目的]探索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效果。[方法]将腐熟的小麦秸秆、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比例混配成小麦秸秆育苗基质,研究其在辣椒穴盘育苗上的效果。[结果]将60%~90%的小麦秸秆和珍珠岩、蛭石进行复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及pH均满足基质行业要求。70%小麦秸秆+15%蛭石+15%珍珠岩处理容重为0.227 g/cm^3,总孔隙度为93.7%,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壮苗指数为0.132,根冠比为0.493,叶绿素含量为2.85 mg/g,效果显著优于商业基质,根系活力分别较纯秸秆和对照高28.87%和4.16%。[结论]70%小麦秸秆复合育苗基质更适合于辣椒幼苗生长发育,育苗可以达到壮苗标准,其可作为辣椒育苗基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育苗基质 辣椒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4
作者 任兰天 郝冰 +3 位作者 邵庆勤 程昕昕 许侠 黄保宏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经营与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质量、学生经营与管理能力的现实要求。本文从《农产品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基于翻... 《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经营与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质量、学生经营与管理能力的现实要求。本文从《农产品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对《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今后学生经营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经营与管理 翻转课堂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施菌悬液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静文 刘秋蒙 +6 位作者 张满 闵宏志 黄星晨 任永淇 吴文革 郝冰 任兰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6-264,共9页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堆肥还田配施菌剂后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秸秆有效还田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CKW0(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相比,A1W0处理(607.5 kg/hm^(2)复合肥+405 kg/hm^(2)尿素+75 t/hm^(2)堆肥)、A2W0处理(540 kg/hm^(2)复合肥+360 kg/hm^(2)尿素+10 t/hm^(2)堆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32%、13.62%;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喷施固氮螺菌悬液)、W2处理(喷施复合菌悬液)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W0处理(不喷施菌悬液)增长了4.28%、3.25%;在脲酶活性方面,在A1(堆肥替代化肥10%)处理下,W1、W2处理的脲酶活性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36.65%、7.56%;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W2处理的Shannon指数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10.39%、3.34%,经过微生物菌剂和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合施用,固氮螺菌的效果好于复合菌剂,在不同堆肥还田比例上喷施菌剂,与对照相比,2种菌悬液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堆肥替代10%化肥配施固氮螺菌处理对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水稻生长、在化肥减量的同时实现水稻增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还田 微生物菌悬液 水稻 产量 品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对稻田土壤、水体养分及水稻二化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从宇 任兰天 李文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稻鸭共生对稻田土壤、水体养分及水稻二化螟、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稻鸭共生区和无鸭稻田人工拔草区,比较稻田土壤和水体养分,以及水稻二化螟发生率、分蘖率、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等,对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与无鸭区比,... 目的:探讨稻鸭共生对稻田土壤、水体养分及水稻二化螟、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稻鸭共生区和无鸭稻田人工拔草区,比较稻田土壤和水体养分,以及水稻二化螟发生率、分蘖率、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等,对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与无鸭区比,稻鸭共生区土壤的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各时段均较高,有机质8月20日-10月4日、总氮9月4日、碱解氮8月20日-10月4日、总磷8月5日、有效磷10月4日、速效钾9月19日-10月4日差异显著;水体的总氮、铵态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各时段均较高,总氮、铵态氮、速效钾7月21日-10月4日差异显著,总磷7月21日-9月19日差异显著,有效磷8月5日-9月4日差异显著;分蘖数全时段均较高,二化螟发生率全时段均较低,差异均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较高,差异显著。结论:稻鸭共生增加稻田土壤与水体养分,减少稻螟虫危害,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土壤 水体 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和稻秸堆肥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行程 葛俊杰 +4 位作者 谢越 任兰天 纪文超 范行军 王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络合作用,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方法,系统解析蘑菇渣堆肥(MRC)及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E... 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络合作用,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方法,系统解析蘑菇渣堆肥(MRC)及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EEM-PARAFAC结果表明,MRC-DOM和RSC-DOM主要由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质(C3)组成,各组分分别占MRC-DOM总荧光强度的43%、32%和25%,占RSC-DOM的39%、29%和32%。2种堆肥DOM与Cu^(2+)作用过程中,3类组分荧光强度均呈不断降低趋势,表明它们均与Cu^(2+)发生了显著的络合作用。2种堆肥中不同荧光组分(C1~C3)与Cu^(2+)的有效猝灭常数(lg K)在4.54~4.76之间,均表现为C3>C1>C2,表明类蛋白组分(C3)与Cu^(2+)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最低。2DCOS结果显示,堆肥DOM中类蛋白荧光组分与Cu^(2+)结合能力最强,而类富里酸优先与Cu^(2+)发生反应。总体而言,MRC-DOM和RSC-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组分是与Cu^(2+)发生络合作用的关键物质,且2类堆肥DOM具有类似的Cu^(2+)络合机制(包括活性位点、络合能力和反应顺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堆肥对土壤Cu^(2+)迁移和转化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溶解性有机质 Cu 2+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莱阳沙参碳代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侯玉双 王月福 +1 位作者 任兰天 王铭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对莱阳沙参碳代谢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参叶片SPS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于生育中期达到最高峰,两者变化一致。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沙参叶片SPS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中S...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对莱阳沙参碳代谢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参叶片SPS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于生育中期达到最高峰,两者变化一致。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沙参叶片SPS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中SS活性,又能够在收获时期保持叶片较低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沙参根中多糖含量和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莱阳沙参 碳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秋蒙 刘静文 +5 位作者 张满 舒晨晖 季雅岚 吴文革 束维正 任兰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讨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桃优香占为材料,设置释放天数40d+80d各50%(X1)、释放天数40d+100d各50%(X2)、释放天数60d+80d各50%(X3)、释放天数80d(X4)、释放天数100d(X5)等5个处理,以常规... 为了探讨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桃优香占为材料,设置释放天数40d+80d各50%(X1)、释放天数40d+100d各50%(X2)、释放天数60d+80d各50%(X3)、释放天数80d(X4)、释放天数100d(X5)等5个处理,以常规肥料作为对照(CK),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缓控释肥料的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穗数、穗粒数,从而使水稻产量增加,其中以X2(释放天数40d+100d各50%)处理产量最佳,增加了43.75%,原因为40d+100d控释肥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其他不同释放天数缓/控释肥处理相比,40d+100d控释肥处理能更好地匹配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在保证前期分蘖发生的同时,也使后期的光合物质生产稳定,以获得较好的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施用缓控释肥料也有效改善了水稻外观品质,垩白度表现为X3<X2<X4<X5<X1<CK;此外,施用缓控释肥料对稻谷加工品质影响显著,X1、X3处理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常规肥料处理,精米率提高了1.38%、1.34%,蛋白质含量增加了7.79%、7.15%;X2处理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显著,X4、X5处理精米率表现较好,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未分类细菌(unidentif-bacte)、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势细菌属为Candidatus、RB41S、Anaeromyxibacter,与常规施肥处理(CK)相比,缓控释肥料的施入对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存在影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Chao1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综上所述,X2(释放天数40d+100d各50%)处理控释肥配比能够较好地满足优质粳稻各个阶段的养分需求,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稳定稻米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料 产量 品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北沙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玉双 王月福 +2 位作者 任兰天 王铭伦 马东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8-30,34,共4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北沙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高、叶面积系数增大、地上部干重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北沙参地上部的生长.在生长前期,根长、干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生长中后期根长...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北沙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高、叶面积系数增大、地上部干重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北沙参地上部的生长.在生长前期,根长、干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生长中后期根长、干重在0~210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过多的施氮处理(315kg/hm2)根长、干重反而降低,说明施氮量过多并不利于中后期根的伸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只有适量增加施氮量才可促进根的伸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北沙参的根冠比,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协调,提高产量,过量施用氮肥根冠比降低,地上部生长过旺,导致沙参根生长不良,沙参根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北沙参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基水稻育苗基质最佳配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冰 郭哈伦 +3 位作者 任兰天 张祥 邵庆勤 张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为研究腐熟小麦秸秆制作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促进秸秆基质化应用。[方法]通过5种不同配比的腐熟小麦秸秆复合基质用于水稻育秧,研究了其对水稻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出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腐熟小麦... [目的]为研究腐熟小麦秸秆制作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促进秸秆基质化应用。[方法]通过5种不同配比的腐熟小麦秸秆复合基质用于水稻育秧,研究了其对水稻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出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所培育的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等,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最高株高为14.3 cm、最粗茎粗2.580 mm、最重地上部干重为0.0174 g/株、根干重0.0158 g/株。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的容重为0.226 g/cm 3,总孔隙度为92.7%,持水孔隙为76.7%,通气孔隙为18.4%。物理性状良好,各项指标均在理想基质的指标范围内。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较大,与其他处理间形成差异。[结论]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最好,该体积配比的复合育苗基质更适合于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基质化 水稻幼苗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症下药”让秸秆回家——解读“一号文件”对秸秆利用的政策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艳艳 张从军 +1 位作者 孔凡克 任兰天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10期254-254,256,共2页
该文通过对2004—2017年间所有"一号文件"的系统研究,对国家的秸秆利用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秸秆利用政策的变化规律,即从2004—2007年鼓励秸秆气化,到2008—2014年因深受秸秆焚烧困扰而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再到2015—2017年推进... 该文通过对2004—2017年间所有"一号文件"的系统研究,对国家的秸秆利用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秸秆利用政策的变化规律,即从2004—2007年鼓励秸秆气化,到2008—2014年因深受秸秆焚烧困扰而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再到2015—2017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秸秆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指出秸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秸秆农业化利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号文件 秸秆利用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专业大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培养分析——以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庆勤 任兰天 +4 位作者 闫素辉 何克勤 段素梅 甄凤贤 王小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14-216,221,共4页
作物栽培学课程是涉农专业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的知农爱农意识,值得思考与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探讨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点,以... 作物栽培学课程是涉农专业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的知农爱农意识,值得思考与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探讨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点,以期为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知农爱农意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课程思政 涉农专业 大学生 知农爱农 意识培养 实践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堆肥茶灌根对设施蔬菜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祥 骆菲菲 +3 位作者 任兰天 郝冰 许侠 黄保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9期92-97,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秸秆堆肥产品,研究堆肥茶的最佳灌根使用量,促进秸秆堆肥化使用,以小麦秸秆添加尿素和腐熟剂混合发酵制作堆肥茶。以番茄和辣椒作为供试材料,全生长期定期采取5种不同灌根方式使用堆肥茶,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和番茄的生长... 为了更好地利用秸秆堆肥产品,研究堆肥茶的最佳灌根使用量,促进秸秆堆肥化使用,以小麦秸秆添加尿素和腐熟剂混合发酵制作堆肥茶。以番茄和辣椒作为供试材料,全生长期定期采取5种不同灌根方式使用堆肥茶,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和番茄的生长发育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堆肥茶的番茄和辣椒的生长及生物量有差别,其中番茄和辣椒的最佳处理均为每穴盘180mL堆肥茶。在该处理下,番茄和辣椒的植株生长形态和生物量的数值均高于其他几种处理,辣椒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58%、9.5%;番茄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9.52%、3.06%。综合比较认为,灌根小麦秸秆制作的堆肥茶每盘灌根180mL,能促进番茄和辣椒的植株形态的建成,提高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适宜番茄和辣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堆肥茶 设施蔬菜 苗期生长 植株形态建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和稻秸堆肥中不同分子量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分布和光谱特征
15
作者 程澳 陈丹 +4 位作者 任兰天 纪文超 范行军 刘晓龙 余旭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0-1337,共8页
分子量(MW)是影响堆肥溶解性有机物(DOM)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堆肥DOM的MW分布等认识仍不清晰。以蘑菇渣堆肥(MRC)和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分级技术对堆肥DOM中不同MW组分进行分级定量和化学表... 分子量(MW)是影响堆肥溶解性有机物(DOM)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堆肥DOM的MW分布等认识仍不清晰。以蘑菇渣堆肥(MRC)和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分级技术对堆肥DOM中不同MW组分进行分级定量和化学表征,进而探究不同堆肥DOM中MW组分的分布和光谱特征。DOC结果显示,MRC和RSC中DOM均以>10 kDa的高分子量(HMW)组分组成为主,分别富集有80%和71%的DOC(溶解性有机碳),而中等分子量(5~10 kDa,MMW)和低分子量(<5 kDa,LMW)组分分别占总DOC的12%~15%和9%~15%,表明HMW是决定腐熟堆肥DOM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关键物质。光谱特征参数(如SUVA_(254)、E_(2)/E_(3)和HIX)结果显示,不同MW的DOM的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均呈现相同的趋势,即HMW>MMW>LMW;而BIX和FI值则呈现与之相反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堆肥DOM中HMW(高分子组分)组分富集了较多的芳香环等不饱和共轭结构,而MMW和LMW组分具有更高的自生源贡献。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堆肥DOM及其MW组分主要由3种类腐殖质(C1—C3)和1种类蛋白质(C4)构成。其中,MRC和RSC中的HMW组分均以长波类腐殖酸(C3)组成为主,其含量分别占HMW组分总荧光强度的34%和85%;而两类堆肥中MMW和LMW组分则以类富里酸(C1,41%~53%)和短波类腐殖酸(C2,25%~36%)组成为主。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堆肥DOM中HMW组分含有更多的疏水性苯环结构,而MMW和LMW组分则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如羰基、羧基等)。研究结果促进了对堆肥DOM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评价堆肥腐熟和稳定化程度及其环境行为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分子量分级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对无土育秧板水稻机插毯状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冰 郭哈伦 +4 位作者 任兰天 高雨颜 张祥 邵庆勤 张从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103-104,149,共3页
试验通过4种不同浓度的磷肥应用于无土育秧板水稻育秧,分析比较其对水稻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磷肥浓度。结果表明,磷肥施用量在225kg/hm2,水稻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佳。
关键词 磷肥 无土育秧板 育苗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麦秸秆基质育苗对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冰 郭哈伦 +3 位作者 任兰天 张祥 邵庆勤 张从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6-10,共5页
为研究腐熟小麦秸秆制作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和促进秸秆基质化应用,本试验通过应用5种不同配比的腐熟小麦秸秆复合基质进行水稻育秧,研究了其对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表... 为研究腐熟小麦秸秆制作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和促进秸秆基质化应用,本试验通过应用5种不同配比的腐熟小麦秸秆复合基质进行水稻育秧,研究了其对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所培育的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等,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株高为14.3 cm、最粗茎粗2.580 mm、最重地上部干重为0.87 g/50株、根干重0.79 g/50株;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的容重为0.226 g/cm3,总孔隙度为92.7%,持水孔隙为76.7%,通气孔隙为18.4%。其物理性状良好,各项指标均在理想基质的指标范围内;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的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较大,与其他处理间形成差异。由此说明,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最好,此体积配比的复合育苗基质更适合于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小麦秸秆基质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类视域下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机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兰天 郝冰 程昕昕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01-102,共2页
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组织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设反馈体系等系列举措,有力推进了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梳理国内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对基地运行模式和建设初步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 校企共建 实践教育基地 机制研究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和组成演变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旭芳 周俊 +5 位作者 任兰天 王艳 范行军 李孝良 李飞跃 王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9-1204,共6页
堆肥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关于秸秆单一物料堆肥的研究较少。水溶性有机物(DOM)被普遍认为是堆肥中最活跃的有机组分,因此探讨DOM的演变特征可有效评价秸秆的腐熟过程。以小麦秸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DOM为研究对象... 堆肥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关于秸秆单一物料堆肥的研究较少。水溶性有机物(DOM)被普遍认为是堆肥中最活跃的有机组分,因此探讨DOM的演变特征可有效评价秸秆的腐熟过程。以小麦秸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DOM为研究对象,利用总有机碳、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方法,阐明小麦秸秆堆肥过程中DOM的含量、结构和组成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DOM的有机碳含量降低了23%,说明DOM是堆肥中活跃的有机质组分。值得注意的是,堆肥前期DOM微生物降解最为剧烈。UV-Vis谱图显示DOM光谱随堆肥进行不断降低,表明堆肥过程芳香族物质不断降解。EEM光谱显示出显著的荧光峰演变趋势,由堆肥前期较强的类蛋白荧光峰(D,E)演变为堆肥后期较强的类腐殖质荧光峰(H),表明堆肥过程DOM的物质组成发生改变。通过光谱参数SUVA 254和HIX的观测,发现随着堆肥进行,DOM的芳香度和腐殖化程度呈现动态变化,整体呈增强趋势。由此可推测堆肥过程DOM降解的成分主要为非腐殖质,而腐殖质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不断提升、整体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增加。EEM-PARAFAC进一步定量分析了DOM组分的演变特征。随着堆肥的进行,DOM中的类蛋白物质(C3)相对含量显著降低(~46%),而类富里酸(C1)和类腐殖酸(C2)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45%和80%。DOM中的组成由堆肥初期的C1∶C2∶C3=41∶17∶42演变成堆肥后期的53∶27∶20。结果揭示出堆肥过程中类蛋白物质发生显著的降解,而类腐殖质则由于分子聚合生成作用和微生物降解速率较慢等因素逐渐演变成堆肥DOM的主要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X与C1和C2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06~0.853),表明腐殖化指数(HIX)可有效指示DOM的腐殖质物质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小麦秸秆堆肥条件,改善秸秆有机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芳香度 腐殖化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硕士双语教学翻转课堂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兰天 郝冰 +1 位作者 邵庆勤 程昕昕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141-144,共4页
在农学硕士群体中开设双语专业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又能切实提高农业硕士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力。该文阐述了在农业硕士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分... 在农学硕士群体中开设双语专业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又能切实提高农业硕士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力。该文阐述了在农业硕士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了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高校农业硕士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硕士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双语教学 必要性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