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混合式课堂在心源性脑栓塞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任凯夕 马超 +4 位作者 陈慧芸 张志远 张倩 李宏增 郭俊 《心脏杂志》 202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混合式课堂在心源性脑栓塞授课中的实践应用。方法纳入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48人,开展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开展混合式课堂的试验组与传统方式大课教... 目的探讨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混合式课堂在心源性脑栓塞授课中的实践应用。方法纳入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48人,开展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开展混合式课堂的试验组与传统方式大课教学对照组间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反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试验组教学雨课堂随堂测试成绩、心源性脑栓塞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相关查体考核成绩较对照教学组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在教学效果反馈调查评分满意情况较对照教学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了现有教学维度、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提升了医学本科生对心源性病因导致脑血管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实践导向教学 混合式课堂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及极化相关实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凯夕 赵诣林 +1 位作者 金超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并将其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获取小鼠骨髓细胞,以GM-CSF诱导其中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发育,并辅以LPS和IFN-γ以及IL-4刺激巨噬细胞分别向M1型和M2型分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并将其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获取小鼠骨髓细胞,以GM-CSF诱导其中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发育,并辅以LPS和IFN-γ以及IL-4刺激巨噬细胞分别向M1型和M2型分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和ELISA的实验检测极化后细胞内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如IL-12、IL-10、Arg1、Ym1、MMR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骨髓获取的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呈现巨噬细胞特征性的贴壁形态;流式细胞术行胞内染色表明,极化后的M1型与M2型巨噬细胞各自表达其特征性的细胞因子IL-12和Arg1;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所培养细胞胞内以及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表明所刺激的M1型巨噬细胞高表达IL-12、iNOS、TNF-α等炎性因子,而M2型巨噬细胞表达MMR、Arg1、Ym1等标志因子。结论建立了稳定的M1和M2型巨噬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整个病变的克隆性
3
作者 任凯夕 巩丽 +6 位作者 张丽 李艳红 张伟 朱少君 韩秀娟 姚丽 兰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整个病变的克隆性并阐明其本质.方法: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22例女性肺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构成的整个病变及病变周围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基于女性体细胞构成组织内X染色...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整个病变的克隆性并阐明其本质.方法: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22例女性肺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构成的整个病变及病变周围正常肺组织,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基于女性体细胞构成组织内X染色体失活嵌合性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基因位点的克隆性分析、观察PSH整个病变的克隆性.结果:22例肺PSH光镜下均表现为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即呈实性、乳头状、硬化性和出血性组织结构.病变主要由间质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及被覆在乳头状结构表面的立方细胞所构成.克隆性检测结果表明有7例31.8%(7/22)显示PGK基因位点多态性.经HpaⅡ酶切后,所有具有多态性的标本2个条带中有1个条带的密度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另1个条带保留,证明其均为肿瘤性增生.结论:PSH是一种真性肿瘤,构成PSH的2种主要细胞起源于同一类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 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磷酸甘油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SK-hep-1的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郑瑾 刘强 +3 位作者 任凯夕 史恒军 丁井永 任秦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2054-2058,共5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肝癌SK-hep-1细胞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对MMP2基因的调节。方法:将SK-hep-1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β-榄香烯(80μg/ml)组、TGF-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10μg/ml)组,RT-PCR...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肝癌SK-hep-1细胞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对MMP2基因的调节。方法:将SK-hep-1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β-榄香烯(80μg/ml)组、TGF-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10μg/ml)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RNA表达;通过划痕试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进一步对β-榄香烯作用的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分析。结果:β-榄香烯作用肝癌细胞中MMP2mRNA表达低于control组和TGF-β1组(P<0.05)。β-榄香烯组穿膜细胞数(50±10)少于control组(150±16)及TGF-β1组(300±13),(P<0.05)。β-榄香烯组细胞的迁移数(92±8)明显低于control组(180±14)及TGF-β组(3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能下调肝癌细胞SK-hep-1的MMP2mRNA表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肝癌 MMP2基因 划痕试验 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学”教学中混合式课堂模式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凯夕 沈歆宜 +3 位作者 赵代弟 卢佳睿 李宏增 郭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课堂模式,开展多维度课堂教学,是对传统临床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本研究在讲述该模式建设思路基础上,结合空军军医大学临床课程教改实践经验,介绍了“神经病学”多维度课堂授课特色、教学活动实践、...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课堂模式,开展多维度课堂教学,是对传统临床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本研究在讲述该模式建设思路基础上,结合空军军医大学临床课程教改实践经验,介绍了“神经病学”多维度课堂授课特色、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以及目前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了现有教学维度,支持学生进行高效且针对性强的临床知识学习,同时增加了师生互动沟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课堂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克隆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 巩丽 +7 位作者 李艳红 任凯夕 姚丽 兰淼 朱少君 韩秀娟 王军 张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组织内及整个病变的克隆性组成及意义。方法:选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9例,全部为女性。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敏...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组织内及整个病变的克隆性组成及意义。方法:选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9例,全部为女性。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haⅠ消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X染色体连锁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结果:光镜下可见29例PSH均表现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由实性、乳头状和血窦所构成,其中实性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高倍镜下可见实性区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呈嗜酸性或略呈透明状,核分裂罕见;乳头状结构表面均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克隆性检测结果表明有23例显示AR基因位点具有多态性。经HhaI酶切后,所有具有多态性的标本2个条带中有1个条带的密度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另一个条带保留,证明其均为肿瘤性增生。结论:PSH组织中的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具有相同的单克隆增生模式,提示二者可能均为肿瘤的实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 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任凯夕 赵代弟 +3 位作者 白苗 卢佳睿 李宏增 郭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8例GBS首次发病患者,给予正规GBS治疗并随访18个月,根据随访期GBS的复发及再次入院治疗情况,最终分组为急性期组118...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8例GBS首次发病患者,给予正规GBS治疗并随访18个月,根据随访期GBS的复发及再次入院治疗情况,最终分组为急性期组118例,缓解期组36例,复发期组6例次;健康志愿者96例纳入对照组。每次入院时,均进行休斯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FGS)及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评分;采集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MRC总和评分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及复发期组单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组和复发期组外周血经典型单核细胞(c-Mo)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外周血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Mo)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急性期组,c-Mo数量与MRC总和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在GBS病程不同阶段具有特征性的变化,其中c-Mo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典型单核细胞 非典型单核细胞 MRC总和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思佳 张慜 +4 位作者 任凯夕 丁家琦 孙唐娜 郭俊 李柱一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难治性MG患者6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治疗史...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难治性MG患者6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治疗史、肌电图检查及MG相关自身抗体等资料。给予患者小剂量RTX治疗(100 mg/周,连续3周,每半年再次输注100 mg)治疗。采用美国MG协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MG量化评分(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QMG)、美国MG协会干预后分型量表(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 postintervention status,MGFA PIS)、MG临床状态及治疗强度评分量表(myasthenia gravis status and treatment intensity,MGST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药物剂量变化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0岁,中位病程为4.5年,随访时间为18~55个月。治疗前患者QMG评分中位数为15分,治疗3个月内均降为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达到MGFA PIS量表最小临床状态且维持症状持续缓解,无需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另1例患者达到临床症状缓解及免疫抑制剂减量,仅口服小剂量激素即能维持最小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RTX治疗难治性MG安全性好,可使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使患者长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重症肌无力 利妥昔单抗 疗效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婷婷 郭俊 +3 位作者 任凯夕 高露露 卫攀 王线妮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目的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重症肌无... 目的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重症肌无力 吞咽障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抑制剂对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超 任凯夕 +3 位作者 晏贤春 马鹏飞 郭丰成 窦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6期3019-3023,共5页
目的:在建立高纯度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胶原酶灌注消化、percoll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分离得到高纯度、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的肝血窦内皮细胞,其次... 目的:在建立高纯度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胶原酶灌注消化、percoll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分离得到高纯度、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的肝血窦内皮细胞,其次用不同浓度的DAPT(15μmol/L、45μmol/L、75μmol/L)处理细胞,然后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分子改变。结果:在体外条件下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增殖起到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随着DAPT浓度的增加相应的增加;DAPT能够导致肝血窦内皮细胞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表达下调,VEGF信号中VEGFR1表达下调,VEGFR2表达上调。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通过抑制肝血窦内皮细胞Notch信号,引起肝血窦内皮细胞表面VEGFR1表达下调,VEGFR2表达上调显著增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T 肝血窦内皮细胞 NOTCH信号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miR-497,TNF-α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鹏 任凯夕 沈金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58-761,7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微小RNA-497(MicroRNA-497,miR-49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微小RNA-497(MicroRNA-497,miR-49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称ACI组,并选取本院同期98例体检健康者,称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497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算脑梗死体积,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的ACI患者血清miR-497、TNF-α水平;Pearson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R-497、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梗死体积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血清miR-497、TNF-α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ACI组血清miR-497、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血清miR-497、TNF-α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脑梗死体积增加均呈递增趋势(P均<0.05);ACI患者血清miR-497、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23,0.514,0.542,0.399,P均<0.05);血清miR-497、TNF-α对ACI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8、0.806,截断值分别为1.29、1.27,相应灵敏度分别为82.3%、81.3%,特异度分别为76.5%、77.6%;两者联合诊断ACI的AUC为0.907,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90.8%。结论 miR-497、TNF-α在ACI患者血清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有关,均可能在ACI进展中起一定作用,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ACI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诊断、评估ACI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微小RNA-497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体积 诊断
原文传递
木犀草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SPH/SPHK1/S1P1通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鹏 任凯夕 沈金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大鼠神经酰胺-鞘氨醇(Sphingosine, SPH)/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大鼠神经酰胺-鞘氨醇(Sphingosine, SPH)/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1,S1P1)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雌性Wistar大鼠,采用注射豚鼠脊髓免疫抗原法建立EAE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EAE)组,Luteolin低(5mg/kg)、中(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芬戈莫德(FTY720)阳性对照组(61.7 mg/kg),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雌性Wistar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各组于造模15 d后开始给药,Luteolin低、中、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Luteolin药物,芬戈莫德(FTY720)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FTY720,EAE组和Control组灌胃和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14 d, 2次/d;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12 h后对大鼠EAE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取脊髓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eosin, HE)及固蓝(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法检测大鼠髓鞘组织病理表现及脱髓鞘面积;原位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a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髓鞘组织中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组织中通路蛋白SPHK,SPH,S1P1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2,Caspase-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EAE组大鼠EAE临床症状评分、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神经元凋亡率、髓鞘组织中SPH,SPHK1,S1P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EAE组比较,Luteolin低、中、高剂量组及芬戈莫德(FTY720)阳性对照组大鼠EAE临床症状评分、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神经元凋亡率、髓鞘组织中SPH,SPHK1,S1P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Luteolin各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呈剂量依赖性;Luteolin高剂量组与芬戈莫德(FTY720)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uteolin可能通过抑制EAE模型大鼠髓鞘组织SPHK,SPH,S1P1蛋白表达来抑制EAE大鼠脱髓鞘病变及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神经酰胺-鞘氨醇/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受体1 神经元凋亡
原文传递
三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赵思佳 孙唐娜 +5 位作者 丁家琦 卢佳睿 郭鹏 白苗 任凯夕 郭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MN)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依据。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例AM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过程等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MN)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依据。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例AM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过程等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以单侧或双下肢活动不灵隐匿起病,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例患者头颅MRI示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影,1例患者胸椎MRI示脊髓明显萎缩。3例患者基因测序均可见ABCD1基因突变,2例完成家系验证,另1例患者及其母亲由于假基因干扰导致Sanger测序验证失败,但该患者的血浆极长链脂肪酸(VLCFA)含量明显升高。结论AMN多于成年起病,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痉挛性截瘫;MRI检查可见脑干对称性病灶,也可出现脊髓萎缩,部分患者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确诊主要依靠基因筛查和血浆VLCFA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 痉挛性截瘫 ABCD1基因 极长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