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植入年龄对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开放式词汇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版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测试词表(standard-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对248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开放式言...目的探讨植入年龄对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开放式词汇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版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测试词表(standard-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对248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测试,分析植入年龄与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的关系。结果①双音节易词、双音节难词、单音节易词、单音节难词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64.7%、50.8%、58.3%、45.1%,双音节词正确识别率高于单音节词,易词正确识别率高于难词;②植入年龄对开放式词汇识别有显著影响,随植入年龄增加,开放式词汇识别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对双音节易词及单音节难词的词汇识别影响显著的年龄分界点分别为1岁和3岁;对双音节难词和单音节易词的词汇识别影响显著的年龄分界点分别为1岁、3岁和5岁。结论植入年龄显著影响开放式词汇识别,早期植入有利于开放式词汇识别的习得。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听觉-言语-心理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60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听力正常...目的分析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听觉-言语-心理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60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听力正常青少年(听力正常组)MHT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耳蜗组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33%,其在过敏倾向方面的得分(5.63±2.22分)高于听力正常组(4.05分),在身体症状方面的得分(4.03±2.72分)低于听力正常组(4.99分),在恐怖倾向方面的得分(1.95±2.01分)低于听力正常组(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听力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他们仍需要家长、老师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期,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的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过程,探讨两种评估患儿言语表达能力工具之间的相关性,为言语能力评估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4例内耳及蜗神经无异常的先天性重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的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过程,探讨两种评估患儿言语表达能力工具之间的相关性,为言语能力评估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4例内耳及蜗神经无异常的先天性重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植入年龄为3.0±1.1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听力年龄)为11.4±1.5个月,测试时生理年龄为4.0±1.1岁,使用改良版汉语沟通发展量表短表(simplified short form versions of the Mandarin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SSF-MCDI),根据适用年龄的不同分为词汇和手势(word&gesture,W&G,适用于8~16月龄)以及词汇和句子(word&sentence,W&S,适用于16~30月龄)两部分,评估所有对象的词汇理解能力得分和词汇表达能力得分,并使用正常等效年龄(normal equivalent age,NEA)描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与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时患儿W&G词汇理解能力得分为89.1%±13.9%,平均NEA为15月龄,W&G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为64.6%±30.9%,平均NEA为16月龄;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为42.4%±28.4%,平均NEA为18月龄;MUSS平均得分为35%±17%,患儿的W&G和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均与MUSS得分具有相关性(R 2分别为0.6、0.7)。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内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其词汇理解及表达能力的正常等效年龄超过其听力年龄;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与MUSS得分相关性更高,提示SSF-MCDI适用年龄范围更宽泛,而MUSS量表可能更适用于年龄稍大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能力评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特点,为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前咨询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1例植入人工耳蜗1年以上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分别进行助听听阈测试、采...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特点,为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前咨询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1例植入人工耳蜗1年以上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分别进行助听听阈测试、采用心爱飞扬言语测听系统评估言语识别能力、使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并与言语识别能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植入者术后助听听阈、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术后250~4000 Hz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分别为30.16±8.51、33.88±6.98、35.23±10.41、34.11±6.66和33.67±7.78 dB HL;安静条件下单音节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53.37%±20.31%,双音节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56.50%±24.21%,语句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5.28%±38.08%;噪声条件下的平均言语识别阈为0.32±5.76 dB SNR;术后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功能、自信心、活动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等得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高级声音感知和社会交流得分差值与言语识别平均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472,P<0.05;r=0.318,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高级声音感知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改善程度与言语识别能力显著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复杂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京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7例复杂内耳畸形语前聋(内耳畸形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植入1例,右侧植入8例,左侧植入8例,植入年...目的探讨复杂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京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7例复杂内耳畸形语前聋(内耳畸形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植入1例,右侧植入8例,左侧植入8例,植入年龄1~10岁(平均3.49岁),男6例,女11例;IP-1畸形2例,IP-3畸形2例,共同腔2例,耳蜗发育不全11例(10例伴蜗神经发育不良)。随机选择同期性别、年龄、侧别相匹配的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1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复杂内耳畸形围术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cul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分。结果内耳畸形组与对照组之间CAP、SIR评分在开机后6个月、1年无统计学差异(P>0.05);IT-MAIS评分在开机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耳畸形组低于对照组(P<0.05);MUSS评分在开机后3个月、6个月内耳畸形组低于对照组(P<0.05);CAP评分在开机后6个月、1年蜗神经发育不良组(10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效果与内耳结构正常患儿相似,但伴蜗神经发育不良的内耳畸形患儿开机后1年听觉发育水平低于内耳结构正常的患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以30例(54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6月~29岁,平均4.9岁)内听道斜矢状位磁共振成像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以30例(54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6月~29岁,平均4.9岁)内听道斜矢状位磁共振成像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等听力学检测结果及颞骨高分辨CT(HRCT)结果,分析蜗神经发育异常者的听力学特征。结果 30例54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其中蜗神经缺如33耳,蜗神经细小21耳。54耳中,共有25耳(46.29%)伴内耳畸形,而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的对侧6耳中,50%(3耳)伴内耳畸形。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和听性稳态反应结果均提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耳呈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蜗神经缺如耳较蜗神经细小耳的听力损失程度更重。11耳(20.37%,11/54)蜗神经发育不良耳可在80~100 dB nHL高强度声刺激下引出听性脑干反应;6例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20.0%,6/30)中7耳(1例双耳,5例单耳)全部频率或部分频率引出DPOAE,但其中5耳未引出ABR,2耳分别于100和90 dB nHL刺激声强下引出ABR。结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近一半伴内耳畸形,部分患耳可引出DPOAE,而ABR严重异常或缺失。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植入年龄对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开放式词汇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版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测试词表(standard-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对248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测试,分析植入年龄与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的关系。结果①双音节易词、双音节难词、单音节易词、单音节难词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64.7%、50.8%、58.3%、45.1%,双音节词正确识别率高于单音节词,易词正确识别率高于难词;②植入年龄对开放式词汇识别有显著影响,随植入年龄增加,开放式词汇识别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对双音节易词及单音节难词的词汇识别影响显著的年龄分界点分别为1岁和3岁;对双音节难词和单音节易词的词汇识别影响显著的年龄分界点分别为1岁、3岁和5岁。结论植入年龄显著影响开放式词汇识别,早期植入有利于开放式词汇识别的习得。
文摘目的分析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听觉-言语-心理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60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听力正常青少年(听力正常组)MHT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耳蜗组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33%,其在过敏倾向方面的得分(5.63±2.22分)高于听力正常组(4.05分),在身体症状方面的得分(4.03±2.72分)低于听力正常组(4.99分),在恐怖倾向方面的得分(1.95±2.01分)低于听力正常组(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听力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他们仍需要家长、老师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期,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文摘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的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过程,探讨两种评估患儿言语表达能力工具之间的相关性,为言语能力评估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4例内耳及蜗神经无异常的先天性重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植入年龄为3.0±1.1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听力年龄)为11.4±1.5个月,测试时生理年龄为4.0±1.1岁,使用改良版汉语沟通发展量表短表(simplified short form versions of the Mandarin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SSF-MCDI),根据适用年龄的不同分为词汇和手势(word&gesture,W&G,适用于8~16月龄)以及词汇和句子(word&sentence,W&S,适用于16~30月龄)两部分,评估所有对象的词汇理解能力得分和词汇表达能力得分,并使用正常等效年龄(normal equivalent age,NEA)描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与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时患儿W&G词汇理解能力得分为89.1%±13.9%,平均NEA为15月龄,W&G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为64.6%±30.9%,平均NEA为16月龄;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为42.4%±28.4%,平均NEA为18月龄;MUSS平均得分为35%±17%,患儿的W&G和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均与MUSS得分具有相关性(R 2分别为0.6、0.7)。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内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其词汇理解及表达能力的正常等效年龄超过其听力年龄;W&S词汇表达能力得分与MUSS得分相关性更高,提示SSF-MCDI适用年龄范围更宽泛,而MUSS量表可能更适用于年龄稍大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能力评估。
文摘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特点,为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前咨询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1例植入人工耳蜗1年以上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分别进行助听听阈测试、采用心爱飞扬言语测听系统评估言语识别能力、使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并与言语识别能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植入者术后助听听阈、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术后250~4000 Hz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分别为30.16±8.51、33.88±6.98、35.23±10.41、34.11±6.66和33.67±7.78 dB HL;安静条件下单音节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53.37%±20.31%,双音节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56.50%±24.21%,语句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5.28%±38.08%;噪声条件下的平均言语识别阈为0.32±5.76 dB SNR;术后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功能、自信心、活动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等得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高级声音感知和社会交流得分差值与言语识别平均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472,P<0.05;r=0.318,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高级声音感知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改善程度与言语识别能力显著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复杂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京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7例复杂内耳畸形语前聋(内耳畸形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植入1例,右侧植入8例,左侧植入8例,植入年龄1~10岁(平均3.49岁),男6例,女11例;IP-1畸形2例,IP-3畸形2例,共同腔2例,耳蜗发育不全11例(10例伴蜗神经发育不良)。随机选择同期性别、年龄、侧别相匹配的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1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复杂内耳畸形围术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cul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分。结果内耳畸形组与对照组之间CAP、SIR评分在开机后6个月、1年无统计学差异(P>0.05);IT-MAIS评分在开机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耳畸形组低于对照组(P<0.05);MUSS评分在开机后3个月、6个月内耳畸形组低于对照组(P<0.05);CAP评分在开机后6个月、1年蜗神经发育不良组(10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效果与内耳结构正常患儿相似,但伴蜗神经发育不良的内耳畸形患儿开机后1年听觉发育水平低于内耳结构正常的患儿。
文摘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以30例(54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6月~29岁,平均4.9岁)内听道斜矢状位磁共振成像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等听力学检测结果及颞骨高分辨CT(HRCT)结果,分析蜗神经发育异常者的听力学特征。结果 30例54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其中蜗神经缺如33耳,蜗神经细小21耳。54耳中,共有25耳(46.29%)伴内耳畸形,而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的对侧6耳中,50%(3耳)伴内耳畸形。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和听性稳态反应结果均提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耳呈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蜗神经缺如耳较蜗神经细小耳的听力损失程度更重。11耳(20.37%,11/54)蜗神经发育不良耳可在80~100 dB nHL高强度声刺激下引出听性脑干反应;6例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20.0%,6/30)中7耳(1例双耳,5例单耳)全部频率或部分频率引出DPOAE,但其中5耳未引出ABR,2耳分别于100和90 dB nHL刺激声强下引出ABR。结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近一半伴内耳畸形,部分患耳可引出DPOAE,而ABR严重异常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