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自觉
1
作者 任晓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5-72,共8页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社会革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一场伟大认识觉醒过程。这一伟大觉醒主要表现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人民群众所走过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自觉,形成了深刻的历史自觉;对在理论上总...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社会革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一场伟大认识觉醒过程。这一伟大觉醒主要表现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人民群众所走过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自觉,形成了深刻的历史自觉;对在理论上总结和升华中国发展经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自觉,形成了深刻的理论自觉;对自身的执政能力以及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一性的建构越来越自觉,形成了深刻的政党自觉;同时,对于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的认识越来越自觉,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自觉。党的伟大自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则是对党的伟大自觉的情感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觉 理论自觉 政党自觉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文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造——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重大论断的源头性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晓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0,136,共7页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远古形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历史源头。黄帝文化奠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肇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会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史诗般的伟大斗争中,蕴含在作为21世纪马克...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远古形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历史源头。黄帝文化奠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肇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会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史诗般的伟大斗争中,蕴含在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之中,有力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度的契合”的,是正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文化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间规训的本质意涵、运行机理与异化困境
3
作者 王艳华 任晓伟 《学术探索》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资本主义的财富生产过程背后蕴含着一个独特的时间结构,这个时间结构的实质是商品价值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机制对劳动时间的规训,整个社会的时间结构和时间体验由此而普遍物化。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通过新兴技术转换了时间规训的方式,... 资本主义的财富生产过程背后蕴含着一个独特的时间结构,这个时间结构的实质是商品价值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机制对劳动时间的规训,整个社会的时间结构和时间体验由此而普遍物化。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通过新兴技术转换了时间规训的方式,时间规训呈现出微观渗透和隐性控制的新特点。数字劳动通过推动空间消泯与资本的隐匿侵入、时间压缩与资本的速度强制、时间嵌入与资本的整体吸纳,使资本对劳动者的时间规训得以实现。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规训加剧了现代人的生存异化:完整的生命时间被更加彻底地改造和重组为服务资本增殖的生产时间,生命时间还远未成为确证和生成人之自由个性的“积极存在”。扬弃时间规训的异化困境仍是数字时代人的解放的基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时间规训 数字劳动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损伤破坏的声发射响应及分形时变特征
4
作者 任晓伟 王晓开 +3 位作者 齐龙辉 姬苑 张超超 刘国忠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针对煤体损伤破坏演化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离散性强、特征参数关联性不足导致难以可靠、全面反映煤体损伤破坏特征的问题,通过开展单轴压缩加载实验,分析了煤体损伤破坏的声发射响应特征,并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声发射信号的信息维数,分析了煤... 针对煤体损伤破坏演化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离散性强、特征参数关联性不足导致难以可靠、全面反映煤体损伤破坏特征的问题,通过开展单轴压缩加载实验,分析了煤体损伤破坏的声发射响应特征,并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声发射信号的信息维数,分析了煤体损伤破坏的分形时变特征。结果表明:①煤体声发射能量在压实、线弹性、弹塑性、失稳破坏及残余强度5个阶段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失稳破坏阶段的声发射能量突增可作为煤体宏观破裂的前兆信号;该前兆信号受煤体初始损伤程度的影响,即煤体完整性越好,煤体损伤破坏过程中前兆信号越明显。②煤体在加载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信息维数随声发射信号阈值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加载初期因微裂纹闭合导致信息维数增大,弹塑性阶段裂纹扩展使信息维数快速减小,失稳破坏阶段宏观破裂引发信息维数再次增大,其中信息维数快速减小阶段对应煤体内部裂纹扩展贯通的临界状态,可作为煤体宏观破坏的有效预测指标。研究结果为煤体损伤破坏前兆识别及破坏机理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损伤破坏 声发射 单轴压缩 分形 信息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合面影响的弯矩载荷下法兰螺栓载荷计算方法
5
作者 黎定仕 赵劲彪 +2 位作者 张国栋 冯超 任晓伟 《机械》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针对法兰结构的结合面和螺栓共同承受外部弯矩载荷,基于梁的纯弯理论,依据梁的弯曲平面假设及单向受力假设,提出一种基于法兰整体惯性矩的螺栓载荷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法兰结构在弯矩载荷下法兰结合面、螺栓的整体惯性矩,再根据弯... 针对法兰结构的结合面和螺栓共同承受外部弯矩载荷,基于梁的纯弯理论,依据梁的弯曲平面假设及单向受力假设,提出一种基于法兰整体惯性矩的螺栓载荷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法兰结构在弯矩载荷下法兰结合面、螺栓的整体惯性矩,再根据弯矩载荷计算最大螺栓载荷。该方法根据法兰结合面尺寸、螺栓分布计算螺栓载荷,不受法兰结构形式的影响。采用该方法、有限元法、中心回转计算法、偏心回转计算法对典型法兰结构在弯矩载荷下的螺栓受力进行分析,该方法与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一致,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将该方法、中心回转计算法、偏心回转计算法应用于带有翼板的法兰结构,该方法得到的螺栓载荷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 螺栓 惯性矩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论马克思的伟大人生、伟大人格和伟大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晓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马克思的一生是确立伟大人生目标、塑造伟大人格和作出伟大贡献的一生。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伟大人生、伟大人格和伟大贡献是高度统一和高度融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曲折跌宕但又充满创造力、感召力的一生锻造了他同样伟大的人格品质,创造了... 马克思的一生是确立伟大人生目标、塑造伟大人格和作出伟大贡献的一生。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伟大人生、伟大人格和伟大贡献是高度统一和高度融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曲折跌宕但又充满创造力、感召力的一生锻造了他同样伟大的人格品质,创造了一幅高尚无私、刚强坚毅、求实创新、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斗争的人生画卷。伟大人格又推动着马克思不断为追求真理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深厚地涵养着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伟大人生、伟大人格和伟大贡献的高度统一和高度融合把马克思铸就成为了人类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彰显着人类信仰的强大力量、代表着人类的科学精神、捍卫着人类的道德立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充分表明,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伟大人生、伟大人格和伟大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并把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伟大人生追求的时代接续,是马克思伟大人格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时代彰显,也是在马克思伟大贡献基础上的时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伟大人生 伟大人格 伟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任晓伟 陈答才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9期55-57,61,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目前,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进度不齐、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等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其作为一门政治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目前,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进度不齐、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等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其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并且宜遵循"宜粗不宜细"的基本讲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政治课 理论课 讲授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MA的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大修方法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晓伟 王华吉 +2 位作者 樊晓晨 韩琪 高敏忠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是目前装备维修设计的常用分析方法。针对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运用RCMA的理论和分析流程,研究并提出发射平台大修项目和方法,为其他同类大型复杂产品的大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RCMA 发射平台 大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纪律建设条文变动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晓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共7页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关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①。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章建设,不断探索通过党章建设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如果把从党的二大到十八大的党...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关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①。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章建设,不断探索通过党章建设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如果把从党的二大到十八大的党章中有关纪律建设的条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可以鲜明地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逐步完善对党内纪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纪律建设 中国共产党 历史轨迹 党章 党的性质 奋斗纲领 总章程 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史上“党性”术语的使用及其内涵变迁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术语,这一术语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他们所指"党性"主要是指理论和政治活动的阶级性。"党性"这一术语内涵的基本定型始于列宁,他所指"党...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术语,这一术语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他们所指"党性"主要是指理论和政治活动的阶级性。"党性"这一术语内涵的基本定型始于列宁,他所指"党性"既是研究方法上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自觉,同时也用来描述党员对党的组织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文献中,"党性"术语正式形成于延安时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党性"术语内涵的多种表述,实质在于把"党性"理解为阶级性基础之上思想理论方法和组织形态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党性"术语的内涵,基于党员个体意义上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的整体性中越来越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 马克思主义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创新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晓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也是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全国执政的新环境、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从执政的历史命运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也是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全国执政的新环境、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从执政的历史命运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本质属性的高度来认识党内监督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动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发展水平;坚持从党内政治生活出发来推动党内监督,使党内监督成为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和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党内监督的时代创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战略格局中高度凸显出党内监督的战略重要性,提升了对党内监督问题上制度元素创新和制度整体创新有机统一的认识和实践,透彻性地强化了对党内监督重点和关键的认识,并深化创新了对党内监督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开创出了党内监督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十八届六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十月胜利的强大纪律保障——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纪律建设的思想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晓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共7页
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纪律建设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产生布尔什维克到十月革命,列宁坚持把推进政治纪律建设摆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首要地位,把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建立在... 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纪律建设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产生布尔什维克到十月革命,列宁坚持把推进政治纪律建设摆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首要地位,把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建立在统一政治纪律基础上的阶级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在复杂的党内斗争环境中,列宁坚持反对脱离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派别活动,主张把党的政治纪律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之上,并把巩固无产阶级党性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看作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列宁还深刻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纪律根植于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守,是党性修养的自觉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政党 政治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中心主义”到“世界公民”——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晓伟 杨保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纪 80年代后 ,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与中国的全新认识 ,提出了“世界公民”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文化世界观基础。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人们不难认识到邓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世界观 中国中心主义 邓小平 世界公民 现代化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三次改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晓伟 陈答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我党最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体制外改革 体制内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考——从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谈起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晓伟 肖娴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以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作为立足点 ,重新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脉络 ,认为毛泽东自始就不同意八大政治决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 ,但由于理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他不可能在八大政治决议通... 本文以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作为立足点 ,重新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脉络 ,认为毛泽东自始就不同意八大政治决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 ,但由于理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他不可能在八大政治决议通过前重新把阶级斗争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结束后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毛泽东逐步在理论上提出“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修正主义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观点 ,经过 195 7年整风反右的实践 ,最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开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标志着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八大 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晓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共5页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整体性研究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总结我国实践经验所形成的一门关于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不断巩...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整体性研究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总结我国实践经验所形成的一门关于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学说。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内容进行立体式建构,应抓住并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根本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历史原点——论德国“一战”期间的计划经济及其对列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晓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70,共7页
"一战"期间,德国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战时计划经济。参照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列宁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原初制度设计。... "一战"期间,德国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战时计划经济。参照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列宁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原初制度设计。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源起的过程中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认识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内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德国 战时计划经济 列宁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与中国计划经济的确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晓伟 赵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划经济的确立并不是简单地对苏联模式照抄照搬的结果,也不单纯地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重工业化的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理论和历史统一的复杂过程。20世纪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构成了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划经济的确立并不是简单地对苏联模式照抄照搬的结果,也不单纯地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重工业化的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理论和历史统一的复杂过程。20世纪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构成了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从关于战后中国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设想、新民主主义计划经济观的形成到向计划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在中国的确立有着内在的思想和历史推动。客观分析这个过程,是当代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改革史研究中一个具有持久重要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关于“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的思想及其意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代价值的再审视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晓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是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修养构成了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以及其他方面修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据。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 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是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修养构成了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以及其他方面修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据。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意识和品质、一种理论品质和理论能力、一种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共产党员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政治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 党的建设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考茨基和列宁政制之争再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晓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9,共7页
1918年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对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历史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考茨基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背叛民主,而列宁则认为考茨基歪曲民主的实质。在考茨基和列宁争论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极其... 1918年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对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历史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考茨基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背叛民主,而列宁则认为考茨基歪曲民主的实质。在考茨基和列宁争论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民主是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的有机统一。认识这一点,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史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茨基 列宁 阶级民主 程序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