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在肺结节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将7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将7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常规剂量组检出肺结节32例37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2例;低剂量组检出肺结节29例32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例,二者在检出率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辐射剂量方面,常规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512.64±43.96)mGy·cm、(115±9.76)mAs、(3210±143.34)mAs和(10.53±2.63)mGy。低剂量组分别为(173±18.45)mGy·cm、(52±3.43)mAs、(1178±40.87)mAs和(5.73±1.73)mGy,两组相比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显示及检出与常规剂量相同,且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中肺结节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血管磁共振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95-95,共1页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磁共振在区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06-2014-06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例为A组,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技术扫描并计算3组...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磁共振在区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06-2014-06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例为A组,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技术扫描并计算3组的两侧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并对数据整理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B组和对照组(P〈0.05),B组和对照组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血管核磁诊断技术通过测量患者的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和颞叶沟回间距,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核磁诊断 病因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2 位作者 王磊 张俊强 曹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术(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以及容积重建术(VR)等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在这64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存在偏心型充盈缺损,有20例患者存在中心型充盈缺损;这64例患者的病情共累及98支血管;其中,有30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有24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胸腔内有少量积液。结论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和俯卧位心脏对COPD患者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1 位作者 李志军 王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7期6501-6502,共2页
目的:探讨仰卧和俯卧位心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俯卧位治疗COPD患者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COPD患者行仰、俯卧位高分辨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位于心脏下方肺组织的体积,及仰、俯卧位状态下肺功能... 目的:探讨仰卧和俯卧位心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俯卧位治疗COPD患者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COPD患者行仰、俯卧位高分辨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位于心脏下方肺组织的体积,及仰、俯卧位状态下肺功能,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仰卧位时,左肺的(242.60±72.11)mm^3、右肺的(156.49±76.54)mm^3肺组织位于心脏下区;俯卧位时,左肺的(7.74±9.55)mm^3、右肺的(12.21±11.41)mm^3肺组织位于心脏下区。俯卧位时肺功能明显优于仰卧位。结论:俯卧位时位于心脏下方的肺组织明显减少,可显著改善人体的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治疗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杨现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永磁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38例脑部疾病成像资料,分析DWI在各个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脑部疾病中,有超早期脑梗死14例,表皮样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12例,胶... 目的探讨永磁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38例脑部疾病成像资料,分析DWI在各个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脑部疾病中,有超早期脑梗死14例,表皮样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12例,胶质瘤5例,脑脓肿3例,均经DWI做出明确诊断。结论永磁磁共振能够明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胶质瘤与脑脓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磁共振 脑部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
6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王磊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8期58-58,共1页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资料结合文献总结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5例有7个病灶,4个位于颞叶,1个顶叶,2个额叶.CT表现:7个病灶均位于皮层内,呈均匀低密度...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资料结合文献总结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5例有7个病灶,4个位于颞叶,1个顶叶,2个额叶.CT表现:7个病灶均位于皮层内,呈均匀低密度影,边缘清晰,无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2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及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损伤的CT分级诊断
7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损伤的CT分级诊断。方法 :肝损伤 42例 ,均为伤后 2 4h内行CT扫描 ,其中 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CT分级手术符合率为 75 .4%、69.2、70 .4%。非手术治愈 10例 ,1~ 5级分别为 7、2、1、0、0例。CT误诊 2例 ,均表现为 1级。结... 目的 :探讨肝损伤的CT分级诊断。方法 :肝损伤 42例 ,均为伤后 2 4h内行CT扫描 ,其中 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CT分级手术符合率为 75 .4%、69.2、70 .4%。非手术治愈 10例 ,1~ 5级分别为 7、2、1、0、0例。CT误诊 2例 ,均表现为 1级。结论 :肝损伤的CT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而且增强扫描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分级 诊断 肝损伤 增强扫描 治愈 非手术 临床治疗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和俯卧位心脏对煤尘肺患者肺组织体积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克广 高剑波 +5 位作者 赵施竹 任法云 李志军 范迎胜 孙耀辉 李国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8726-8728,共3页
目的: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心脏对煤尘肺患者肺组织体积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俯卧位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6-08/2007-01河南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放射科对10例煤尘肺患者行仰、俯卧位高分辨螺旋CT扫描,... 目的: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心脏对煤尘肺患者肺组织体积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俯卧位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6-08/2007-01河南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放射科对10例煤尘肺患者行仰、俯卧位高分辨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位于心脏下方肺组织的体积,测量仰、俯卧位状态下肺功能,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CT扫描心脏压迫下的肺组织体积:俯卧位时均小于仰卧位[左肺:(7.74±9.55),(242.60±72.11)mm3;右肺:(12.21±11.41),(156.49±76.54)mm3,P均<0.01]。②肺功能测量结果:仰卧位时,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率、最大呼气量,分别为(2.14±0.58)L、(1.62±0.79)L、(89.80±29.26)、(3.42±1.98)L/s;俯卧位时,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率、最大呼气量,分别为(2.36±20.79)L、(1.80±0.77)L、(100.10±22.46)、(4.30±2.37)L/s。俯卧位时肺功能明显优于仰卧位(P<0.05)。结论:俯卧位时位于心脏下方的肺组织明显减少,可显著改善人体的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煤尘肺 肺功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重建对颈椎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克广 任法云 段庆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6-66,共1页
目的 :评价CT重建对颈椎关节脱位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于平片及CT扫描怀疑诊断关节脱位的 42例病人平扫后进行重建。结果 :CT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病变部位和类型。结论 :CT重建能对关节脱位提供明确诊断信息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
关键词 CT 颈椎关节 重建 关节脱位 诊断价值 平片 诊断作用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64例诊断分析
10
作者 谢海富 任法云 +2 位作者 付克广 王磊 杨现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胆道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05至今的64例MRCP成像资料,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MRCP的表现。结果:在43例良性梗阻中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管壁均匀增厚。其定位及定性...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胆道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05至今的64例MRCP成像资料,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MRCP的表现。结果:在43例良性梗阻中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管壁均匀增厚。其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43/43)和80%(36/43)。21例恶性梗阻中主要表现为胆管不均匀对称性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部分病例出现"软藤征"在恶性梗阻中定位及定性准确率为100%(21/21)和76%(16/21)。结论:MRCP是一种非侵犯的显示胆管管腔形态改变的影像学方法,在任何胆管梗阻中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头颅CT分析
11
作者 张逢博 任法云 曹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5367-5368,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d CT表现为不同程度脑白质低密度影的患儿,1~6个月复查有11例表现为脑软化灶和(或)脑萎缩。7例临床分度为轻度的患儿CT表现为正常(7/46),1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11/39)。39例头颅CT异常者中,合并颅内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1例,生后1~6个月复查,21例SAH均完全吸收。结论:生后早期CT改变不宜判断HIE的预后,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SA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SAH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脑/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分析
12
作者 于喜法 任法云 +2 位作者 王在恒 龙华 冯东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0期110-110,112,共2页
关键词 CT 穿刺 活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磊 任法云 张俊强 《癌症进展》 202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92例,其中,胃间质瘤患者7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20例,给予MSCT检查,对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MS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92例,其中,胃间质瘤患者7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20例,给予MSCT检查,对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MS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间质瘤形态呈分叶状、边界模糊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胃神经鞘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胃间质瘤形态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低中危胃间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MSCT诊断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48/72)、70.00%(14/20)、88.89%(48/54)和36.84%(14/38)。结论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MSCT征象存在差异,MSCT对二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肿瘤直径 胃间质瘤 胃神经鞘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磊 于丽 任法云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4期2520-252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92例,术前均给予CT增强扫描,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增强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92例,术前均给予CT增强扫描,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增强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T1期26例,T2期51例,T3期11例,T4期4例;N0期55例,N1期14例,N2期23例。CT增强扫描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27,P﹤0.05,CT增强扫描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77例,高于病理T分期8例,低于病理T分期7例,其诊断准确度为83.70%。CT增强扫描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1,P﹤0.05,CT增强扫描N分期与病理N分期一致74例,高于病理N分期9例,低于病理N分期9例,其诊断准确度为80.43%。腺癌、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病灶的CT最大强化值和CT值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中央型肺癌 病理分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磊 任法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0期99-101,共3页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实施MRI及CT检查,对两种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实施MRI及CT检查,对两种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106患者采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结果显示,MRI诊断中,101例确诊,准确率为95.28 %(101/106);CT诊断中,87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82.08 %(87/106)。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椎间盘钙化60例、椎间盘积气63例、脊髓变形52例、硬脊膜受压67例、椎间盘变性44例、神经根受压43例。对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影像学特征对比显示,在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方面,CT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脊髓变形、硬脊膜受压及椎间盘变性等检出率方面,MRI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诊断技术在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与CT均有自身的诊断优势,但MRI整体诊断效果更好,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CT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磊 任法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CT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对其均行MRI、CT诊断,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MRI、CT、MRI联合CT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MRI联合CT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对其均行MRI、CT诊断,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MRI、CT、MRI联合CT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分析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MRI、CT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脑膜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MRI与CT诊断各有优势,而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俞晓 韩丽慧 +4 位作者 吴红 田希霞 卢永刚 范洪伟 任法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65-3566,共2页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眩晕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眩晕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诊断 眩晕/并发症 眩晕/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利多卡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玉 李洁 +1 位作者 任法云 王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7期112-112,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临床疑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予以急诊腹部超声B超检查。通过测量阑尾外径,观察阑尾腔内容物,阑尾壁有无充血以及阑尾周围情况等来判断是否存在阑尾炎并加以分型。结果130例...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临床疑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予以急诊腹部超声B超检查。通过测量阑尾外径,观察阑尾腔内容物,阑尾壁有无充血以及阑尾周围情况等来判断是否存在阑尾炎并加以分型。结果13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98例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其中63例急诊手术切开阑尾,另35例为脓肿型阑尾非手术诊疗,后经病理及复查确诊无误诊。另外32例为右肾输尿管结石,右肾积水等。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有确切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阑尾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B超诊断输卵管积液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玉 李洁 任法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434例,共550个病灶,术前分别以双盲法进行。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正确诊...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434例,共550个病灶,术前分别以双盲法进行。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正确诊断434例,检出病灶550个,误诊3个,诊断准确率为99.7%。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输卵管积液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99.7%),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诊断 输卵管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9期173-174,共2页
目的评估螺旋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目的评估螺旋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168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108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84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104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肾动脉狭窄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血管性疾病,临床上的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肾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