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外活动,预防近视的秘诀
1
作者 任美侠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5年第3期18-19,共2页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家长们对此感到忧心忡忡。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预防近视?答案其实很简...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家长们对此感到忧心忡忡。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预防近视?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室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活动 青少年近视 预防近视 低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系统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美侠 周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0-864,共5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MMPs/TIMPs)系统是降解和重塑细胞外基质(ECM)最重要的酶系统,它参与调节眼的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眼的发育、炎症、伤口愈合、新生血管形成、肿瘤转移等,与多种眼病,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MMPs/TIMPs)系统是降解和重塑细胞外基质(ECM)最重要的酶系统,它参与调节眼的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眼的发育、炎症、伤口愈合、新生血管形成、肿瘤转移等,与多种眼病,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外伤、青光跟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就MMPs/TIMPs系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角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任美侠 闵捷 +2 位作者 张国云 冉团政 叶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0例初发单眼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配戴前与配戴1、3、6、9、12个月后近视眼... 目的研究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0例初发单眼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配戴前与配戴1、3、6、9、12个月后近视眼与健侧眼的视功能。结果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近视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及负相对调节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近视眼聚散灵活度、集合近点高于配戴前,近视眼调节性集合/调节量(AC/A)低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及负相对调节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聚散灵活度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集合近点、AC/A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近视眼视功能,提升健侧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与聚散灵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单眼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型兔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妍春 孙娟玲 +5 位作者 任秀瑜 雷春灵 任美侠 曹爽 杨欣 李亚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脾气虚型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脾气虚证对RRD复位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1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RRD自动复位组(B组)、脾气虚型RRD自动复位组(C组),采用耗... 目的观察脾气虚型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脾气虚证对RRD复位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1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RRD自动复位组(B组)、脾气虚型RRD自动复位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模型制备后10 d、20 d、30 d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期间,C组兔脾气虚证持续存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后5~9 d,B组及C组视网膜自动复位。与A组比较,C组术后暗视ERG b波潜伏期及振幅,a波潜伏期,∑OPs振幅等检测值均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振幅降低,在术后30 d,B组与A组以上各值已无统计学差异,C组仍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脾气虚证这一病理状态对RRD复位后Müller细胞和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的功能恢复产生更为显著的不良影响,而且涉及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电图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和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任美侠 张国云 叶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10/2020-12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近视患者33例60眼,其中男19例35眼,女14例25眼,平均年龄11.80±1.51岁,平均等效球镜...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10/2020-12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近视患者33例60眼,其中男19例35眼,女14例25眼,平均年龄11.80±1.51岁,平均等效球镜为-3.25±0.69D。收集患者配戴前和配戴2a时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最薄点中心3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HCR)、顶点和1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烈尔比(SR)、客观散射系数(OSI)以及OV值(OV100%、OV20%和OV9%)。对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连续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上述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ARC增高、THP降低、BADD增高,比较有差异(t=-9.38、2.85、-13.08,均P<0.05),PRC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49,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DA增高、HCR降低,比较有差异(t=-2.37、2.28,均P<0.05),bIOP、DR、SPA1、CBI、TBI分别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36、-1.87、1.27、-0.95、-1.49,均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 SR较配戴前增高,OV20%和OV9%较配戴前均降低,比较有差异(t=-5.31、8.37、2.34,均P<0.05),MTF cutoff、OSI、OV100%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57、-1.35、1.11,均P>0.05)。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对角膜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日间客观视觉质量提高,而夜间视觉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角膜形态 角膜生物力学 客观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美侠 周歆 +3 位作者 闵捷 王勇 张天布 高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4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00例NAION患者为观察组,另选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00例NAION患者为观察组,另选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的强迫、躯体化、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ION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较正常人为严重,抑郁和焦虑状态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疾病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黄斑缺损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美侠 王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26-327,共2页
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右眼视力差10余年,于2018年12月5日就诊。患者述自年幼时便感觉右眼视力较左眼视力差,因未影响正常生活及学习,故未予就诊。1周前验光发现右眼矫正视力不提高,故来院就诊。既往体健,足月顺产,无眼部外伤及手术史... 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右眼视力差10余年,于2018年12月5日就诊。患者述自年幼时便感觉右眼视力较左眼视力差,因未影响正常生活及学习,故未予就诊。1周前验光发现右眼矫正视力不提高,故来院就诊。既往体健,足月顺产,无眼部外伤及手术史。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孕期用药及感染史不明确。查体:神志清楚,发育正常,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尚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及。无指(趾)畸形。右眼裸眼视力0.2,戴镜矫正0.2(-2.75DS/-0.50DC×80°→0.2);左眼裸眼视力0.5,戴镜矫正1.0(-1.75DS/-1.00DC×75°→1.0)。双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晶状体透明,前部玻璃体透明。右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部可见一约1.5 PD大小类圆形脉络膜-视网膜凹陷区,其边缘及底部可见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大血管在凹陷区走行正常;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1)。眼部B超显示:右眼后极部局限性向后凹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眼视力 非近亲结婚 肺呼吸音 左眼视力 足月顺产 眼部外伤 黄斑部 感染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明适应负向波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歆 任美侠 +1 位作者 闵捷 王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6,384,共5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al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随病程变化的明适应负向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NAION患者18例作为N...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al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随病程变化的明适应负向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NAION患者18例作为NAION组,另选取正常1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NAION患者不同视盘水肿状态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差别,将NAION组进一步分为视盘水肿时的盘周RNFL厚度增加组(以下简称“增加组”)和视盘水肿消退后的盘周RNFL厚度正常及减少组(以下简称“正常及减少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PhN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盘周RNFL厚度检查。结果NAIO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NR幅值分别为(28.23±14.62)μV、(46.24±16.04)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增加组、正常及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NR幅值(28.77±11.87)μV、(27.96±16.32)μV、(46.24±16.04)μV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但增加组和正常及减少组相比,PhNR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增加组PhNR幅值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性(r=-0.86,P=0.03),正常及减少组PhNR幅值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r=0.96,P=0.00)。结论NAION患者发病初期PhNR幅值即显著降低,随着病程进展,PhNR幅值未发生显著变化。NAION视盘水肿时盘周RNFL厚度越大,PhNR幅值越低;视盘水肿消退后盘周RNFL厚度越小,PhNR幅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明适应负向波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歆 任美侠 +3 位作者 闵捷 王勇 张天布 高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人格特点。方法选择NAION患者90例为NAION组,另外选择年龄与NAION组患者相近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相同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人格特征。结果NAION组...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人格特点。方法选择NAION患者90例为NAION组,另外选择年龄与NAION组患者相近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相同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人格特征。结果NAION组的P、E量表得分均略高于对照组,L量表得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NAION组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ION组与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的P、E、N、L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组与对照组中女性研究对象的P、E、L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组女性研究对象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研究对象(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群,NAION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的心理人格特征,且以女性患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心理社会因素 艾森克人格问卷 心理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乔 任美侠 +1 位作者 魏春艳 王瑞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872-876,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150例初发单眼近视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150例初发单眼近视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矫正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的视力和屈光度,干预1年后回院复查时,调查并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视力矫正的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视力分别为1.12±0.06、1.46±0.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0±0.06、1.2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屈光度分别为(-0.53±0.12)D、(-0.22±0.0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8±0.15)D、(-0.57±0.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中的应用可更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视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初发单眼近视 角膜塑形镜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健康教育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任美侠 周健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早期即可发生行觉剥夺性弱视,因此其治疗策略不同于成人白内障,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是眼科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对...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早期即可发生行觉剥夺性弱视,因此其治疗策略不同于成人白内障,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是眼科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对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此文就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人工晶状体植入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角膜散光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雪 蒋玉惠 +2 位作者 张俊霞 张妍春 任美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3期4585-4588,4596,共5页
目的:探讨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轴常规... 目的:探讨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研究组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超声能量、角膜散光程度、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泪液炎性因子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中前房稳定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在改善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切口 微切口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视力 角膜散光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