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黄涛 伊江浦 +3 位作者 杨晨 田启龙 屈延 王举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3~6个月)颅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16例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2~13岁,平均6.4岁;1例血管畸形,15例为颅脑损伤;采用钛... 目的 探讨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3~6个月)颅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16例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2~13岁,平均6.4岁;1例血管畸形,15例为颅脑损伤;采用钛网10例,聚醚醚酮6例。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5.0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颅脑损伤术后钛网成形患儿,因摔倒致头颅再次外伤,使钛网变形、凹陷;其余15例患儿颅骨塑形满意,未出现头颅畸形,无切口感染、材料外露、皮下积液。结论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可以有效保护儿童颅脑再次受损,同时有助于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儿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PEEK材料血管外支架建模及制作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奕彤 梁嘉赫 +6 位作者 伊江浦 杨勇 张泽凯 陈云涛 张波 袁丽君 曹铁生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证明用于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3D打印聚醚醚酮(PEEK)材料血管外支架的三维建模和制作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3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利用患者的CT影像数据,分别对左肾静脉(LRV)受压迫处的动脉和静脉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并进... 目的证明用于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3D打印聚醚醚酮(PEEK)材料血管外支架的三维建模和制作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3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利用患者的CT影像数据,分别对左肾静脉(LRV)受压迫处的动脉和静脉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3D打印。根据患者动静脉三维数字模型设计血管外支架,并利用PEEK材料进行3D打印。将3D打印PEEK材料血管外支架在1:1动静脉模型上模拟置入并进行术前规划。利用T检验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复查数据。结果术前CT影像上测得LRV狭窄处直径均值为(2.81±1.67) mm,动静脉三维数字模型上测得其均值为(2.85±1.59)mm,误差绝对值为(0.17±0.21)mm。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LRV狭窄处直径(P <0.01)、LRV肾门处直径与狭窄处比值(P <0.01)以及LRV肾门处血流速度(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37位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其中有22位症状完全消失,15位症状明显缓解。CT影像显示支架位置稳定,无移位。结论用于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3D打印PEEK材料血管外支架的建模及制作程序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三维建模 3D打印 聚醚醚酮 血管外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个性化假体置入治疗面部局限性硬皮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悦玲 陈辉 +5 位作者 吴宇航 何志 袁丽君 伊江浦 梁嘉赫 周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个性化假体置入治疗面部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5例面部局限性硬皮病引起的面部萎缩性缺损,对其先进行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然后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置... 目的:探讨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个性化假体置入治疗面部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5例面部局限性硬皮病引起的面部萎缩性缺损,对其先进行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然后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置入假体模型,依据模型制作填充假体,尽量恢复面部组织正常解剖外观。结果:本组5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皮肤的颜色质地均接近周围正常皮肤,其组织的缺损得以纠正,基本恢复面部的正常外观形态,患者满意。结论:含脂肪干细胞的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个性化假体置入治疗面部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理想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硬皮病 脂肪干细胞 自体脂肪移植 个性化假体置入 3D打印技术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peek材料在儿童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黄涛 伊江浦 +4 位作者 杨晨 梁嘉赫 王樑 屈延 王举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peek)材料在儿童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采用3D打印peek材料进行颅骨成形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5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血管畸形1例;年龄5~11岁,平均7.29岁。... 目的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peek)材料在儿童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采用3D打印peek材料进行颅骨成形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5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血管畸形1例;年龄5~11岁,平均7.29岁。术后复查头颅CT三维重建显示peek材料精准镶嵌在颅骨缺损处,塑性满意。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2.29个月,未出现成形材料相关并发症,头面部未出现畸形。结论3D打印peek材料进行儿童颅骨成形术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的、可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成形术 儿童 3D打印 聚醚醚酮(p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心脏模型在模拟左心耳封堵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曹雨欣 毛卓君 +8 位作者 梁嘉赫 伊江浦 张泽凯 马文帅 陈云涛 李晓倩 张宇新 曹铁生 袁丽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和CT影像融合数据的3D打印心脏模型用于模拟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60名医师作为教学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教学试...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和CT影像融合数据的3D打印心脏模型用于模拟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60名医师作为教学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教学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理论授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试验组采用理论授课结合基于超声和CT影像融合数据的3D打印心脏模型模拟手术的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对全部医师进行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教学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在理论考核方面,教学试验组医师的理论笔试成绩(93.37±2.17)分高于对照组(90.13±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实践考核方面,试验组医师的实践操作成绩(90.03±1.85)分,高于对照组医师(84.73±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试验组评分(24.73±0.64)分高于对照组评分(20.60±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应用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体外模拟左心耳封堵术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临床医师的学习兴趣,帮助临床医师快速掌握新技术、新器械的操作要点,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并积累手术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医学影像融合 心脏模型 左心耳封堵术 临床教学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基于体表网格与影像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精准定位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宇健 杨三虎 +6 位作者 黄立军 姜涛 伊江浦 张豪 刘曦 李小飞 王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体表网格与影像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精准定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基于体表网格与影像三维重建定位肺小结节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8.5(37~72)岁。所有患者... 目的探索基于体表网格与影像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精准定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基于体表网格与影像三维重建定位肺小结节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8.5(37~72)岁。所有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统计分析定位成功率、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本组22例患者共切除22处肺小结节,小结节平均直径(12±3)mm,距离脏层胸膜的平均距离(17±6)mm。定位成功率86.4%,手术时间(110±43)min,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基于体表网格和影像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定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技术,降低了CT引导下肺穿刺定位技术血气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体表定位 胸腔镜手术 三维重建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的胎儿心脏3D建模打印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娜 郭奕彤 +6 位作者 张泽凯 陈云涛 毛卓君 梁嘉赫 伊江浦 曹铁生 袁丽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30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例,心脏畸形10例。利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采集胎儿超声心动图容积数据。采用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对93例胎儿心脏进行3D建模,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比较3D数字模型及打印模型上的测值和相对应的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上的测值,评估三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血流图像数据建模的胎儿心脏血流模型真实呈现了细小血管的畸形及走向;利用血池建模3D打印模型可直观呈现出心脏及大血管的畸形结构;空腔建模3D打印模型可准确呈现瓣膜及结构缺损部位。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不论是正常还是心脏畸形胎儿相关指标超声测值与数字建模和3D打印模型测值一致性良好,其中正常胎儿心脏左室和右室长径的超声图像测值[(15.3±1.9)mm,(13.2±1.9)mm]与其空腔建模的数字模型[(15.1±1.9)mm,(12.9±1.9)mm]和3D打印模型[(15.1±1.9)mm,(13.0±1.9)mm]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一致性良好。结论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在不同种类胎儿心脏畸形结构展示方面各有优势,应从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3D建模打印,弥补单一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三种建模方法所得数字模型与3D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值一致性及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3D建模 3D打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