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石膏草酸预处理滤液在取向硅钢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凌辉 伍林 +1 位作者 刘盈 胡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09,168,共8页
磷石膏高值化利用必须要进行预处理,其中水洗预处理产生的滤液还未有良好的利用途径。通过成分分析发现滤液中含有磷酸盐类、铝类等成分,是提升涂层防腐蚀性能的有效组分。将磷石膏预处理滤液加入到取向硅钢用无机无铬防腐涂料中,并对... 磷石膏高值化利用必须要进行预处理,其中水洗预处理产生的滤液还未有良好的利用途径。通过成分分析发现滤液中含有磷酸盐类、铝类等成分,是提升涂层防腐蚀性能的有效组分。将磷石膏预处理滤液加入到取向硅钢用无机无铬防腐涂料中,并对比了水与草酸溶液不同温度预处理后产生的滤液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滤液中存在的物质及其对涂层防腐蚀性能的提升机理。在草酸溶液预处理、预处理温度为20℃及预处理滤液加入量为5%(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取向硅钢片涂层中性盐雾实验由36 h腐蚀面积为11%降低至腐蚀面积小于1%,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至0.3171μA/cm^(2),涂层总体阻抗模值提升17%。草酸与磷类杂质反应生成的正磷酸盐占滤液中总磷类的95%以上,滤液通过促进Al PO_(4)网络深度交联形成涂层主体网络结构、突出Mg O的作用在高温下生成Mg_(3)(PO_(4))_(2)网络支链、生成微晶Mg_(2)P_(2)O_(7)和AlF_(3)填充网络孔隙,共同提升了涂层的防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草酸 取向硅钢 涂层 磷酸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的溶剂萃取及其分离系统 被引量:15
2
作者 伍林 宗志敏 +2 位作者 魏贤勇 陈清如 邹国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简要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考察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工业酒精∶焦油重量比约1∶1,转速为150r/min,每次搅拌30min,... 简要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考察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工业酒精∶焦油重量比约1∶1,转速为150r/min,每次搅拌30min,静置30 min,进行5次萃取分离,即可将煤焦油中的1-4环化合物完全萃取出,从而得到软化点达110℃的沥青,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萃取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多环芳烃 溶剂萃取 分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甲基二硅胺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17
3
作者 伍林 易德莲 +4 位作者 曹淑超 秦晓蓉 章为党 欧阳兆辉 王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干法改性工艺,以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为改性剂,氮气为保护气,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并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流动性、浸润性、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表征二氧... 采用干法改性工艺,以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为改性剂,氮气为保护气,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并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流动性、浸润性、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表征二氧化硅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六甲基二硅胺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水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伍林 曹淑超 +3 位作者 连兰 易德莲 秦晓蓉 欧阳兆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共4页
藻类污染作为水体污染的一部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对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冷却水中的藻类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光磁协同、电化学等物理除藻方法,铜电解、臭氧氧化、化学药剂复配等化学除藻方法,以及利用水网... 藻类污染作为水体污染的一部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对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冷却水中的藻类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光磁协同、电化学等物理除藻方法,铜电解、臭氧氧化、化学药剂复配等化学除藻方法,以及利用水网藻和改性海带的生物除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除藻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述。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水 藻类 除藻 杀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伍林 曹淑超 +2 位作者 易德莲 秦晓蓉 欧阳兆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并且对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尤其是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和尿酸酶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并对我国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生物传感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与工艺 被引量:6
6
作者 伍林 曹淑超 +5 位作者 陈保军 汪旋冰 张渊 秦晓蓉 魏贤勇 陈清如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118-121,共4页
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研究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工业酒精与焦油质量比约为1∶1,转速为150r/min,每次搅拌30min,静置30min,进行5~6次萃取分离时,即... 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研究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工业酒精与焦油质量比约为1∶1,转速为150r/min,每次搅拌30min,静置30min,进行5~6次萃取分离时,即可将煤焦油中的1~4环化合物完全萃取,从而得到软化点达110℃的沥青,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萃取分离效果;各组分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浓度有很高的相关系数(r>0.95),符合у=a+b/x型式的双曲线方程;该萃取体系可能为扩散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多环芳烃 溶剂萃取 分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伍林 宗志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共5页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全物、反应分离、脱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研究...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全物、反应分离、脱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多环芳烃 分离技术 精油蒸馏 共沸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伍林 宗志敏 +1 位作者 魏贤勇 陈清如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共5页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 ,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 .提出在深入...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 ,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 .提出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 ,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多环芳烃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耐热性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伍林 欧阳兆辉 +2 位作者 曹淑超 易德莲 秦晓蓉 《中国胶粘剂》 CAS 2005年第6期45-49,共5页
介绍了酚醛树脂的耐热改性研究方法以及改性后酚醛树脂应用,改性后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耐热改性的方法包括:芳烃改型、焦油改性、聚酰亚胺改性、硼酸改性、有机硅改性、钼酸改性、苯并... 介绍了酚醛树脂的耐热改性研究方法以及改性后酚醛树脂应用,改性后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耐热改性的方法包括:芳烃改型、焦油改性、聚酰亚胺改性、硼酸改性、有机硅改性、钼酸改性、苯并噁嗪化合物改性、纳米材料等改性酚醛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耐热性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伍林 曹淑超 +3 位作者 易德莲 刘娟 秦晓蓉 欧阳兆辉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9,共4页
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分类;阐述了第一代传感器获得电信号的途径;引入电子传递介体后的第二代传感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实现第三代传感器的酶在电极上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对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 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分类;阐述了第一代传感器获得电信号的途径;引入电子传递介体后的第二代传感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实现第三代传感器的酶在电极上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对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展望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与草酰氯反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林 易德莲 +4 位作者 秦晓蓉 欧阳兆辉 曹淑超 连兰 王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研究在N2气氛和无水AlCl3存在的条件下,萘与草酰氯反应。反应混合物GC/MS,GC/FTIR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经历了碳正离子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并讨论了催化剂AlCl3量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关键词 草酰氯 碳正离子 自由基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相场模拟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 被引量:3
12
作者 伍林 陈铮 +2 位作者 庄厚川 黄勇兵 杨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694,共8页
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动力学方程,研究Fe-Al合金时效处理时B2-FeAl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结果表明: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的形核孕育期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延长,随Al含量的增加而缩短;有序畴的长程序... 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动力学方程,研究Fe-Al合金时效处理时B2-FeAl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结果表明: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的形核孕育期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延长,随Al含量的增加而缩短;有序畴的长程序参数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Al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有序畴界始终向其曲率中心运动,且在曲率较大的地方其运动速率较大;有序畴界的迁移遵循Rm(t)-Rm(0)=kt(m≈2),m受合金成分和时效温度的影响很小,但k的绝对值随着Al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相场 B2-FeAl金属间化合物 形核孕育期 长程序参数 有序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脱除方法及其在维生素 E 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林 王艳 +4 位作者 秦晓蓉 罗倩 曹淑超 易德莲 孙海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性质、来源和危害,详述了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物理法(包括萃取法、吸附法、层析法及人造纤维富集法等)、化学反应法、生物反应法、化学-生物降解法等,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 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性质、来源和危害,详述了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物理法(包括萃取法、吸附法、层析法及人造纤维富集法等)、化学反应法、生物反应法、化学-生物降解法等,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素E油中的PAHs的来源。实验结果显示,硅胶柱层析法、微波萃取法、人造纤维bluerayon吸附等方法对维生素E油中PAHs的脱除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去除方法 维生素E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与草酰氯反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林 王艳 +4 位作者 易德莲 秦晓蓉 欧阳兆辉 曹淑超 连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7-248,278,共3页
研究了在N2气氛和升华处理的无水A lC l3催化作用下,苯与草酰氯反应。反应产物的GC/MS检测结果表明,苯甲酸(28.4%)和二苯甲酮(33.4%)是主要产物,而二苯乙二酮的量却很少,推测该反应经历了碳正离子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并讨论... 研究了在N2气氛和升华处理的无水A lC l3催化作用下,苯与草酰氯反应。反应产物的GC/MS检测结果表明,苯甲酸(28.4%)和二苯甲酮(33.4%)是主要产物,而二苯乙二酮的量却很少,推测该反应经历了碳正离子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并讨论了未处理的和升华处理的A lC l3活性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氯 碳正离子 自由基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脱除方法及其在维生素E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林 王艳 +4 位作者 秦晓蓉 罗倩 曹淑超 易德莲 孙海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7-549,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性质、来源和危害,以及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如:物理富集法、化学反应法、生物反应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文章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素E油中苯并芘的来源。试验表明,采用硅... 文章简要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性质、来源和危害,以及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如:物理富集法、化学反应法、生物反应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文章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素E油中苯并芘的来源。试验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微波萃取法、人造纤维bluerayon富集法等均能达到脱除苯并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脱除方法 维生素E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琥珀酸酯精细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林 王艳 +2 位作者 鲁亮 秦晓蓉 易德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0-322,共3页
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较维生素E(VE)的性质稳定,在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以维生素E和琥珀酸酐为原料,丙酮为溶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反应得到了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反应液。将反应液在3℃下冷却静置10h左右,琥珀酸酐沉淀析出... 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较维生素E(VE)的性质稳定,在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以维生素E和琥珀酸酐为原料,丙酮为溶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反应得到了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反应液。将反应液在3℃下冷却静置10h左右,琥珀酸酐沉淀析出,回收率82.6%:0.08MPa下减压蒸馏出三乙胺和丙酮;蒸镏余液用止己烷溶解,溶液很快沉淀分层,经过滤、洗涤得到VES,回收率为82%,纯度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维生素E琥珀酸酯 琥珀酸酐 三乙胺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控录像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证明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伍林 黎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5,共3页
针对海口市某仓库火灾,使用监控录像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并通过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专项勘验认定起火原因,与监控录像显示一致。在此基础上探讨监控录像的特点,分析如何判定监控录像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明力。
关键词 火灾 监控录像 火灾事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伍林 欧阳兆辉 +3 位作者 曹淑超 易德莲 秦晓蓉 王艳 《化工科技》 CAS 2005年第4期17-19,共3页
引入含有多环芳烃煤焦油组分来改性酚醛树脂,在反应釜中按一定比例加入苯酚、甲醛、氢氧化钠和煤焦油.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7 h,真空脱水,得到了煤焦油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对改性后树脂的固含量、残炭值测定和热失重-差热分析,结... 引入含有多环芳烃煤焦油组分来改性酚醛树脂,在反应釜中按一定比例加入苯酚、甲醛、氢氧化钠和煤焦油.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7 h,真空脱水,得到了煤焦油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对改性后树脂的固含量、残炭值测定和热失重-差热分析,结果表明煤焦油加入量为苯酚质量的15%时改性树脂具有较大的固含量和残炭值,耐热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改性 酚醛树脂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丙酯Fe(Ⅲ)、Cr(Ⅲ)、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 被引量:2
19
作者 伍林 严敏 +4 位作者 王建国 官章伟 夏志林 秦晓蓉 易德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 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技术对3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3种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0H10O5]2Fe.H2O、[C10H10O5]3Cr.2H2O、[C10H10O5]2Cu.2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心金属原子与酚羟基发生配位,形成Ar—O—M键。电化学数据显示,PG-M的抗氧化性优于PG配体,且PG-Cu>PG-Cr>PG-Fe。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NBT法检测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均可被称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丙酯 配合物 循环伏安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业厂房自然排烟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伍林 吴思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0-902,共3页
以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排烟为例,设置两种自然排烟方案:利用屋面连续采光带排烟及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烟,并利用FDS模拟设定火灾场景下的烟气温度、能见度及烟气流动特性,以对比两种方式下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 以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排烟为例,设置两种自然排烟方案:利用屋面连续采光带排烟及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烟,并利用FDS模拟设定火灾场景下的烟气温度、能见度及烟气流动特性,以对比两种方式下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烟能够更好地保证火灾时的人员安全,并提出相应的消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排烟方案 自然排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