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慧敏 曾浩彬 +3 位作者 伍翰笙 沈庆亮 蔡材樑 陈文治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4,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麻下针刀微创治疗7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共70个患指。术中对A1滑车部进行切割松解,术后自针刀向腱鞘部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术前术后参照Cebesoy方法行拇指...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麻下针刀微创治疗7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共70个患指。术中对A1滑车部进行切割松解,术后自针刀向腱鞘部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术前术后参照Cebesoy方法行拇指5种特定功能活动时VAS评分,评定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1.31)min。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一次针刀治疗后完全缓解63例,松解欠彻底7例,2周后行第2次针刀术,2次术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VAS优良率94.3%,术后6个月VAS优良率100.0%。术前拇指5种特定功能活动下的VAS总评分为29.37±5.29,术后1个月降低为3.12±1.96,术后6个月为2.44±1.52。术后1个月与6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未见重大不良反应。结论经皮微创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能够有效缓解患指疼痛症状,快速恢复患指活动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 经皮松解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针刀联合激素封闭治疗扳机指的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慧敏 蔡材樑 +3 位作者 曾浩彬 伍翰笙 沈庆亮 陈文治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针刀联合激素封闭(水针刀)疗法干预治疗扳机指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扳机指的优化方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扳机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予水针刀治疗,B组予激素封闭治疗,C组予单纯针刀治疗,均治疗1次,...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针刀联合激素封闭(水针刀)疗法干预治疗扳机指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扳机指的优化方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扳机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予水针刀治疗,B组予激素封闭治疗,C组予单纯针刀治疗,均治疗1次,治疗于门诊手术室进行。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1年随访时使用扳机指严重程度Quinnell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定患指疗效及功能。结果 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周、1个月和1年,患指Quinnell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治疗后1周,患指Quinnell评分、VAS评分下降幅度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个月和1年,C组Quinnell评分和VAS评分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及激素封闭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水针刀治疗扳机指的近、远期效果均很明显,比激素封闭及单纯针刀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扳机指 激素封闭治疗 针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应用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刘德清 陈燕颜 +2 位作者 徐健锟 蔡诚凤 伍翰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 目的分析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使用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并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消肿、止痛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用药前、用药后12 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用药后6、12、24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止痛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用药前比,用药后12 h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用于骨折术后患者中,可缓解疼痛,缩短消肿和止痛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胶囊 双氯芬酸钠 骨折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Ⅱ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早期专科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伍翰笙 邓建林 +4 位作者 吴霄 丘开亿 徐健锟 蔡诚凤 罗燕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索手外伤专科康复团队对手部Ⅱ区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疗效观察。方法手部各种原因损伤后致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指导介入,实验组另外给予康复专业化的运动治... 目的探索手外伤专科康复团队对手部Ⅱ区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疗效观察。方法手部各种原因损伤后致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指导介入,实验组另外给予康复专业化的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项目。治疗前后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间接反映肌腱术前、术后的滑动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前TA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AM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值△1为(70.8±15.7)°,实验组提高值△2为(102.4±21.4)°,两组提高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2较对照组△1高出31.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腱松解术结合专科康复团队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手指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区屈肌腱 粘连松解术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延伸康复训练对四肢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卉梅 刘小芳 +2 位作者 李秀云 刘四文 伍翰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骨科病房对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延伸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5月的50例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对照组)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实施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剩余时间由家属督促患者自主练习.2013年1~5月... 目的 探讨在骨科病房对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延伸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5月的50例四肢骨折康复期患者(对照组)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实施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剩余时间由家属督促患者自主练习.2013年1~5月的50例(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病房接受康复延伸训练.实施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骨科康复病房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康复延伸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康复训练 延伸训练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罗燕 伍翰笙 曾海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康复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情况(灵巧性和协调性、肌力和感觉、关节活动度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并发症情况(肌肉萎缩、瘢痕挛缩、关节僵硬、肌腱断裂或粘连)。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手功能情况、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功能情况、ADL均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手功能情况、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接受延续性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手外伤 延续性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指背静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宪章 邓建林 +3 位作者 吴霄 伍翰笙 徐健锟 薛松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5期5-6,1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指背静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切取手指近节指背侧方、带指背静脉的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指端皮肤缺损71例86指。结果:术后86指皮瓣全部成活,4例5指有水泡形成,... 目的:探讨应用带指背静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切取手指近节指背侧方、带指背静脉的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指端皮肤缺损71例86指。结果:术后86指皮瓣全部成活,4例5指有水泡形成,通过刺破水泡或部份拆线后顺利成活,1例感染通过换药后愈合。62指获3~18个月随访,皮瓣均成活良好,两点辨别觉6~10mm ,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采用近节带指背静脉的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有操作便捷,血供保障,可以任意修复指端不同部位缺损,不影响手指功能的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静脉 筋膜蒂皮瓣 手指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指腹创面的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宪章 邓建林 +3 位作者 吴霄 伍翰笙 徐健锟 张国栋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手为人体最重要的精细活动器官,在人类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手指指腹缺损或坏死在手外科中较常见,严重影响手指功能及外观,治疗上要求较高,比较棘手。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外观及手指感觉恢复疗效欠佳。我院采用游离趾腓侧... 手为人体最重要的精细活动器官,在人类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手指指腹缺损或坏死在手外科中较常见,严重影响手指功能及外观,治疗上要求较高,比较棘手。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外观及手指感觉恢复疗效欠佳。我院采用游离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指腹创面的方法,修复手指指腹缺损或坏死17例,皮瓣全部存活,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指腹缺损 [足母]趾腓侧瓣 修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燕 曾海潜 +1 位作者 伍翰笙 王季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实... 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踝-足功能量表(AOF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中实施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可显著恢复足踝功能,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足踝骨折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 足踝功能恢复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建林 伍翰笙 丘开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观察蜡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效果,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3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关节松动康复治疗和关节松动治疗前给予熔点为52~55℃医用石蜡浸泡,30... 目的观察蜡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效果,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3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关节松动康复治疗和关节松动治疗前给予熔点为52~55℃医用石蜡浸泡,30 min后拆除凝固蜡膜,再给予关节松动治疗。采用Dienst腕关节评分及PRWE评分(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在治疗后8周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八周后通过Dienst腕关节评分常规关节松动组优良率为78.8%,蜡疗加关节松动组优良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关节松动组PRWE评分31.18±3.56,蜡疗加关节松动组PRWE评分26.05±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结合关节松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能缓解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疗 桡骨远端骨折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径化轮椅使用指导结合阶段性考核对截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卉梅 伍翰笙 +3 位作者 李艳芬 王杨 方璐 黄友梅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路径化轮椅使用指导并结合阶段性考核对截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2018年1-3月收治的30例截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4-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 探讨路径化轮椅使用指导并结合阶段性考核对截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2018年1-3月收治的30例截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4-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路径化轮椅使用指导并结合阶段性考核,实施前后均进行FIM评定了解功能情况,并计算康复疗效;结果 在实施1个月后,2组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康复疗效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路径化轮椅使用指导结合阶段性考核可明显提高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化 轮椅使用指导 阶段性考核 截瘫 康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
12
作者 吴霄 邓建林 +3 位作者 徐健锟 伍翰笙 蔡诚凤 王海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3.5 cm~10.5 cm×4....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3.5 cm~10.5 cm×4.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4.0 cm~11.0 cm×5.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4例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全部成活,移植后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腕掌部皮肤匹配,外观逼真,不需要二期行皮瓣修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 mm。供区全厚皮片移植成活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上肢功能,4例均为优。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质地优良,供区不损伤源主干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 足内侧穿支皮瓣 手腕掌部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空心L形针刀治疗弹响指
13
作者 王慧敏 曾浩彬 +4 位作者 伍翰笙 沈庆亮 蔡材樑 陈文治 吴汉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L形针刀治疗弹响指的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空心L形针刀微创治疗160例(202指)弹响指。男47例,女113例;年龄12~68岁,平均55岁。病程2周~1年。拇指58指,示指20指,中指46指,环指60指,小指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L形针刀治疗弹响指的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空心L形针刀微创治疗160例(202指)弹响指。男47例,女113例;年龄12~68岁,平均55岁。病程2周~1年。拇指58指,示指20指,中指46指,环指60指,小指18指。根据Quinnell分级标准:Ⅲ级63指,Ⅳ级126指,Ⅴ级13指。术中首先用空心L形针刀自皮下潜行至A1滑车部远端,向远端平行纵向切割后,自针刀空心向腱鞘部注入倍他米松。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19 min,平均8.2 min;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3年6个月,平均1.6年。术后1周36指手术松解处疼痛,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后缓解。术后1周25指屈伸活动时仍存在扳机样感及顿挫感,1个月后5指恢复正常,20指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10指再次行针刀治疗后症状缓解,余10指经1~3次针刀治疗后无缓解。术后6个月参照Quinnell分级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65指,良27指,差10指,优良率为95.0%。结论经皮微创空心L形针刀治疗弹响指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L形针刀 弹响指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早期运动康复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伍翰笙 邓建林 +3 位作者 吴霄 罗燕 丘开亿 王海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对9例上肢肘关节、手背、手掌部及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齡7.5~33.0岁,平均25.0岁;应用股前外侧皮瓣... 目的探讨上肢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对9例上肢肘关节、手背、手掌部及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齡7.5~33.0岁,平均25.0岁;应用股前外侧皮瓣2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足内侧皮瓣3例,母趾腓侧皮瓣3例(1例为双侧躡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移植皮瓣面积4.5cmx1.5cm^23.0cmx16.0cm。术后第4天起在患者自控镇痛(PCA)辅助下由康复专科治疗师开展早期皮瓣受区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以术中松解后关节活动度的70%-80%为限,在不引起剧烈疼痛下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术后2周起根据患者病情行个性化康复治疗至术后4周。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所有患者均未行二期肌腱及关节松解,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同区域的90%,受区关节主动活动肌力平均达到4级。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7例,良2例。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在修复患者肢体创面的同时可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上肢 修复 运动康复 早期
原文传递
肘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生存质量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翰笙 邓建林 +3 位作者 张意辉 罗燕 吴霄 王海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 比较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患者应用多模式术后镇痛与常规口服药物镇痛的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因肘关节僵硬行手术松解并行术后康复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术后早期康复采用常规镇痛方案(对照组,口... 目的 比较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患者应用多模式术后镇痛与常规口服药物镇痛的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因肘关节僵硬行手术松解并行术后康复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术后早期康复采用常规镇痛方案(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19例术后康复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PCA镇痛+口服塞来昔布),对两组患者术后2周和4周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及术后4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 SCL- 90)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2周和4周的VAS评分,对照组为(5.65±0.40)分和(4.56±0.44)分,治疗组为(2.55± 0.52 )分和(1.82±0.59)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4周SCL-90量表的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项目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配合多模式镇痛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对患者心理的负面作用,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松解术 康复 术后镇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 被引量:3
16
作者 伍翰笙 吴霄 +3 位作者 徐健锟 蔡诚凤 罗燕 邓建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手足康复科收治的手外伤后虎口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51岁,中位年龄40....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手足康复科收治的手外伤后虎口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51岁,中位年龄40.5岁;左手6例,右手4例。术前测量虎口宽度和虎口夹角,4例属于重度虎口挛缩,6例属于中度虎口挛缩。所有患者均接受虎口开大手术,虎口开大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5 cm×2.0 cm~10.5 cm×3.0 cm,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1.0 cm×3.5 cm,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臂外侧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定期门诊及微信留取患者相关图像资料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0.5个月。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虎口夹角(47.14±1.68)°和虎口宽度(5.34±0.52)cm均较术前[分别为(35.43±3.60)°、(3.17±0.75)cm]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8例治疗效果优,2例良,臂外侧皮瓣供区均只遗留线形瘢痕,无桡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安全、美观的特点,是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 手外伤 虎口挛缩 修复
原文传递
髂腹股沟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海文 顾荣 +3 位作者 江新民 邓建林 吴霄 伍翰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8年2月,对11例骨不连或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吻合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7例,应用以吻合旋髂深动脉为蒂的嵌合...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8年2月,对11例骨不连或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吻合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7例,应用以吻合旋髂深动脉为蒂的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4例。骨瓣切取大小为2.5 cm×2.0 cm×2.0 cm^6.0 cm×3.0 cm×2.0 cm,皮瓣切取大小为5.0 cm×3.0 cm^17.0 cm×13.0 cm。皮瓣供区均逐层严密直接缝合。术后对9例患者进行回院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色泽、浅感觉、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供区情况。结果本组皮瓣术后全部成活。9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受区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近,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掌骨缺损处掌指关节、掌腕关节活动无受限,步态正常,步行无疼痛,皮瓣供区除1例稍增生,余仅留线状瘢痕,无腹壁疝发生,大腿无麻木不适感。结论髂腹股沟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根据骨缺损大小选择切取不同血管蒂带血供的髂骨移植并修复创面,供区隐蔽、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手术体位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旋髂深动脉 嵌合穿支骨皮瓣 骨缺损 移植
原文传递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的早期康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霄 伍翰笙 +4 位作者 邓建林 丘开亿 徐健锟 蔡诚凤 王海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掌侧瘢痕,对切除手部掌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足内侧穿...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掌侧瘢痕,对切除手部掌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3例,以足内侧动脉浅支及足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联体穿支皮瓣修复2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4.5 cm×11.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时间定为术后第1天由专科治疗师开展康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足内侧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2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部掌侧皮肤相似,不需要二期行皮瓣整形和肌腱及关节松解。皮瓣TPD为4~7 mm,皮瓣覆盖区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0%以上,肌力达到5级。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均属优。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既可修复手部创面改善畸形,又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二次手术,使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掌 瘢痕挛缩 修复 康复 早期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邓建林 伍翰笙 +4 位作者 张意辉 吴霄 蔡诚凤 徐健锟 王海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4-2018-01行手术松解治疗的33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17例术后康复期间进行多模式镇痛,即罗哌卡因臂丛置管连续阻滞及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组);16例...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4-2018-01行手术松解治疗的33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17例术后康复期间进行多模式镇痛,即罗哌卡因臂丛置管连续阻滞及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组);16例术后康复期间常规口服药物镇痛(对照组)。结果 33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7(4~29)个月。观察组2例与对照组1例术后4周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症状,给予奥美拉唑口服后症状缓解。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血肿、异位骨化形成、肘关节不稳、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1、2、4、8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Mayo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Mayo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进行罗哌卡因臂丛置管连续阻滞及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 多模式镇痛 康复治疗 自控镇痛
原文传递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疼痛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建林 伍翰笙 +4 位作者 张意辉 吴霄 徐健锟 蔡诚凤 罗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观察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的疼痛情况,并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3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进行康复治疗的14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观察术后1、2、4、8周运动状态及静止状态VAS评分,比较... 目的观察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的疼痛情况,并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3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进行康复治疗的14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观察术后1、2、4、8周运动状态及静止状态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14例在术后8周内均未出现肘关节不稳、血肿、异位骨化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为(112.14±10.11)°,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周,同一状态下后一时间点VAS评分较前一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可选择安全、方便、持久、有效的镇痛方法,对术后疼痛进行早期干预,可提升手术及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肘关节松解术 康复治疗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