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 被引量:39
1
作者 何家雄 颜文 +5 位作者 祝有海 张伟 龚发雄 刘士林 张景茹 龚晓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34,共14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迄今在该区浅层及中深层除发现大量成熟—高熟偏腐殖型气(煤型气)资源外,在浅层还发现了大量生物气与亚生物气显示和单独成藏的生物气与亚生物气气藏。为弄清该区生物气与亚生物气资源前景、天然气水合...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迄今在该区浅层及中深层除发现大量成熟—高熟偏腐殖型气(煤型气)资源外,在浅层还发现了大量生物气与亚生物气显示和单独成藏的生物气与亚生物气气藏。为弄清该区生物气与亚生物气资源前景、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成矿成藏模式等关键性地质问题,根据历年来天然气勘探所获得的大量地球化学资料,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深入分析和阐明了南海西北部莺—琼盆地及东北部珠江口盆地生物气与亚生物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新近纪及第四纪生物气与亚生物气烃源岩的展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预测和估算了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生物气的生成量与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生物气与亚生物气资源丰富,完全可作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同时,通过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析,亦进一步证实该区目前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应属"自源扩散型"生物成因成矿的水合物类型,其气源供给主要来自原地或其附近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而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则属于原地及其附近近源运聚的"自源扩散型"成因模式,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与亚生物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水合物 成因类型 成矿成藏模式 勘探前景 沉积速率 南海北部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运聚成藏模式预测 被引量:38
2
作者 何家雄 苏丕波 +3 位作者 卢振权 张伟 刘志杰 李晓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资源潜力;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解释资料,重点剖析了气源供给的运聚通道系统与水合物成藏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热解气和生物气气源充足、资源潜力大,能够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②天然气运聚系统较优越,存在生物气源自生自储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下生上储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下生上储型3种类型的水合物成藏模式;③深水区热解气源下生上储型水合物,其热解气源输送运聚通道主要为断层裂隙和泥底辟及气烟囱所构成的纵向运聚供给系统,其形成展布及优劣,主要取决于构造沉积演化、断裂活动和活跃地质热流体异常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资源潜力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成因、展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运聚成藏关系 被引量:58
3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张树林 阎贫 刘海岭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36-1344,共9页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欠压实异常、高温高压特点及低密低速的地球物理特征,其展布则具有明显分带性且沿盆地北西走向呈近南北向雁行式排列。泥底辟成因及分布,主要受控于盆地快速沉降及高...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欠压实异常、高温高压特点及低密低速的地球物理特征,其展布则具有明显分带性且沿盆地北西走向呈近南北向雁行式排列。泥底辟成因及分布,主要受控于盆地快速沉降及高速沉积充填压实与排出流体不均衡所产生的巨大异常高温高压潜能,和区域控盆断裂晚期右旋走滑伸展活动。而晚期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及其他成藏条件的有效配置,则有效地控制了天然气及CO_2运聚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成因 高温高压潜能 控盆断裂 热流体活动 晚期运聚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5
4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4 位作者 施小斌 姚永坚 刘海龄 阎贫 张树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47-752,806,共7页
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油气增储上产新亮点,也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必然发展趋势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南海陆坡深水区属我国油气勘探与研究的新区,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盆... 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油气增储上产新亮点,也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必然发展趋势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南海陆坡深水区属我国油气勘探与研究的新区,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位置,从烃源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圈闭及油气运聚条件等综合考量,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其应是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和增储上产的现实区域。在以往研究和所获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围绕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和加快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深水油气 南海深水盆地 成藏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刘宝明 张树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9,共8页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CO2油气藏中的CO2均属典型的火山幔源型成因,CO2气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其运聚富集规律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作用。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及含CO2气藏中的CO2则属于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与巨厚的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其运聚分布规律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根据不同成因类型CO2运聚成藏规律,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综合评价CO2资源潜力,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盆地 东海及南海边缘盆地 CO2成因类型 运聚规律 主控因素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48
6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孙东山 张树林 刘宝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区油气成因类型及2类主要油气成藏组合(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运聚成藏模式特征,剖析与探讨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指出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规律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系统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8
7
作者 何家雄 卢振权 +2 位作者 苏丕波 张伟 冯俊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4,共17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综合剖析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研究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等3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 天然气水合物气源 高压低温水合物稳定带 成矿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 被引量:34
8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1 位作者 刘海龄 万志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07-1016,共10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生物气 成熟油型气 成熟-高熟煤型气 CO2成因类型 气源构成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王志欣 刘宝明 孙东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4,共7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油气勘探新领域及勘探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盆地 油气运聚规律 晚期生烃成藏 勘探领域 地质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2
10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刘宝明 刘全稳 张树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勘探 高温高压体系 天然气运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深水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41
11
作者 何家雄 施小斌 +4 位作者 夏斌 刘海龄 阎贫 姚永坚 张树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的新领域,这是该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与世界深水盆地一样,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近期LW3-1-1深水探井钻探的新发现表明,其应是该区油气资源接替非常现实的战略选区和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 陆架浅水油气勘探 陆坡深水油气 成藏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张树林 刘宝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油气藏类型 斜坡带 莺歌海盆地 成藏 油气运聚规律 隐蔽油气藏 构造格局 区域地质 活动特征 输导系统 岩性圈闭 复合圈闭 地层岩性 分布规律 技术对策 研究方法 油气勘探 分段式 三段式 烃源 延伸 展布 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幕式构造演化及成盆类型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家雄 张伟 +3 位作者 颜文 卢振权 张景茹 龚晓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形成了"沟-弧-盆"系统,在边缘海浅水及深水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断坳双层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纪坳陷期中新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进而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近海盆地沉降沉积中心具有由陆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的特点,形成了多套不同类型储盖组合,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相互耦合配置,进而最终形成并控制影响了近海沉积盆地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构造演化 陆缘区内带与外带 平面内油外气 纵向油气叠置 中国近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气体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0
14
作者 何家雄 颜文 +3 位作者 祝有海 胡扬 张景茹 龚晓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及分布富集规律,深入剖析了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气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与气源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迄今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分析统计结果及其形成的地质条...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及分布富集规律,深入剖析了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气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与气源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迄今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分析统计结果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指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主要以生物成因、生物—热解混合成因为主,热解成熟成因次之,其成矿成藏气体主要来自生物气和生物—热解成熟混合气的供给;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富集的决定性因素则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充足的气源供给与特定的高压低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矿成藏气体来源 成因类型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区域地质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何家雄 陈胜红 +1 位作者 刘海龄 万志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2,共7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北部边缘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北部边缘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拗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南部则属拗曲—伸展与挤压多因素混合成因的复合叠置型边缘,形成了拗曲—伸展与挤压复合盆地;西部为走滑伸展型边缘,形成走滑伸展型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及性质,进而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其展布特点,因此,区域地质背景与油气运聚成藏存在成因联系与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背景 大陆边缘盆地类型 油气运聚规律 成藏耦合关系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何家雄 祝有海 +3 位作者 马文宏 陈胜红 龚晓峰 崔莎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0-1732,共13页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这些特殊的地质体,不仅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运动的窗口和地球深部流体活动特点的表征,而且其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火山与泥火山/泥底辟的主要差异及区别是所形成的物质基础及...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这些特殊的地质体,不仅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运动的窗口和地球深部流体活动特点的表征,而且其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火山与泥火山/泥底辟的主要差异及区别是所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源动力不同,前者主要反映地壳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其物资基础来源于火山幔源活动上侵和喷发的岩浆物资;后者则是在结晶基底以上的沉积盆地中,由快速沉积充填的欠压实泥页岩发生塑性流动而产生底辟上拱所形成的产物,其物质基础为巨厚欠压实泥页岩。含气陷阱则为气侵或富含气地层所形成的地震反射畸变之痕迹。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发育演化及展布与油气运聚成藏存在明显的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且控制和制约了沉积盆地中油气分布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及火山活动 泥底辟/泥火山 含气陷阱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油气运聚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9
17
作者 何家雄 施小斌 +3 位作者 阎贫 黄安敏 张树林 刘海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及方向。但由于该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故其油气运聚规律及勘探方向,迄今仍处于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边缘盆地 区域构造地质 成因 分布 烃源岩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和亚生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张启明 张树林 刘宝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南海北部边缘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是一个具有多种勘探领域和颇大资源潜力的大气区。由于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在该区浅层及中深层勘探中所发现的天然气藏多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 南海北部边缘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是一个具有多种勘探领域和颇大资源潜力的大气区。由于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在该区浅层及中深层勘探中所发现的天然气藏多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但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生物—低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广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与关注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只要加大勘探投入力度和天然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亚生物气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资源潜力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油气地质问题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4 位作者 马文宏 张树林 施小斌 刘海龄 万志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5-642,共8页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叠置于新生代盆地之下,其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改造强烈,且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生排烃过程和油气聚散、破坏、再聚集成藏过程,故烃源岩生烃潜力和储层、圈闭保存条件,是决定该中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能否成藏、是否具...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叠置于新生代盆地之下,其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改造强烈,且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生排烃过程和油气聚散、破坏、再聚集成藏过程,故烃源岩生烃潜力和储层、圈闭保存条件,是决定该中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能否成藏、是否具有油气资源前景的关键,因此,对于中生代残留盆地的油气地质研究思路及油气勘探技术方法,应不同于新生代盆地的传统方法,应采用多种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来恢复残留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及地层剥蚀厚度,建立地层沉积充填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借助接近地质条件下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手段,分析确定中生界烃源岩产烃率、生烃量及生烃强度,评价生烃潜力,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对其油气资源前景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方可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残留盆地 中生界油气勘探 生烃潜力 成藏地质条件 地质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何家雄 徐瑞松 +2 位作者 刘全稳 孙东山 万志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8,共8页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类型 热流体上侵 分块分层运聚 晚期富集成藏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