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和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何文贵 周志宇 +2 位作者 马尔曼 石玉成 李小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归纳总结了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该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较重的基本原因。该次地震与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地震基本特征相同,发震构造也相同,为临潭—宕昌断... 归纳总结了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该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较重的基本原因。该次地震与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地震基本特征相同,发震构造也相同,为临潭—宕昌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卓尼Ms5.0地震 烈度 震害 发震构造 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潭-宕昌断裂新活动特征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何文贵 郑文俊 +4 位作者 王爱国 刘兴旺 张波 刘方斌 庞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_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 034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9次,包括5.0~5.9级1次,4.0~4.9级...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_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 034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9次,包括5.0~5.9级1次,4.0~4.9级1次,3.0~3.9级7次。其中最大余震为发生在7月22日9时12分的M_s5.6地震。地震造成95人死亡,1 366人受伤。震区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黄土覆盖较厚,地形起伏较大,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地震引发了黄土滑坡、崩塌和塌陷等次生灾害。另外,震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房屋结构差,土木结构房屋所占比例较高,抗震性能差,是这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受灾范围涉及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等6个市(州)13个县,面积约1万多km^2。甘肃天水、兰州、陇南、白银,陕西的宝鸡、汉中、成阳、西安及四川成都、绵阳等地都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地震现场考察队赶赴灾区,进行震情监测、烈度评定、震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并于7月24日14时发布了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岷县梅川镇永光、永星村和禾驮乡的拉路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烈度长轴走向为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本文归纳总结了岷县、漳县M_s6.6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甘东南地区,该区是南北地震带与昆仑山—秦岭断裂带等活动构造交汇部分部位,也是北西西向的东昆仑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区。地震发生在靠近临潭—宕昌断裂一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通过极震区有一条断层,即禾驮乡断层为活动断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包括滑坡、地裂缝、地震陷坑和喷沙冒水等地表破坏现象沿断层成带状分布。在震源机制解方面,且震源机制解也与该断层相吻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给出节面Ⅱ走向为320°,与禾驮乡断层相一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是301.3°,也基本与其吻合。两个单位所给出的滑动面倾向为51°和57.3°,皆为向北东倾,与禾驮乡断层倾向也相一致。另外发现安家山滑坡长约310 m,宽约30~35 m,沿断层谷地呈长舌形向北西做水平滑动,滑动面上擦痕侧俯角为12°~23°,主滑动面走向与断层走向相一致。说明禾驮乡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该断层属于区域上临潭—宕昌断裂的次级断层,该断裂历史上在本区内曾发生过3次6级以上强震,近期又发生过2003年11月13日岷县5.2级地震和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5.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临潭—宕昌断裂进一步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 6级地震 临潭—宕昌断裂 发震断层 禾驮乡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2 位作者 熊振 葛伟鹏 刘兴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5,共9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断裂过玛曲县城...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断裂过玛曲县城以后,沿黑河南岸穿过若尔盖草地向东,直至岷山北端求吉附近。通过两处断错地貌的全站仪器实测和测年资料讨论了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和全新世滑动速率,玛曲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6.29~5.71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19~4.0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玛曲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冷龙岭断裂滑动速率的精确厘定 被引量:66
4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1 位作者 葛伟鹏 罗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大比例尺航空照片处理确定断层的位置,利用断错地貌测图、热释光(TL)和碳十四(14C)测年方法,厘定了冷龙岭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冷龙岭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3±0.7)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9±0.3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85年玉门惠回堡地震的震灾特点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文贵 雷中生 +2 位作者 袁道阳 张俊玲 刘百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1785年玉门惠回堡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和现场考察表明:本次地震的重破坏区位于玉门惠回堡至赤金堡之间,集中在火烧沟一带,其震级可达63/4级,震中烈度Ⅸ度左右。在构造上震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酒西盆地内,其内发育了新民堡、阴洼山和... 对1785年玉门惠回堡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和现场考察表明:本次地震的重破坏区位于玉门惠回堡至赤金堡之间,集中在火烧沟一带,其震级可达63/4级,震中烈度Ⅸ度左右。在构造上震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酒西盆地内,其内发育了新民堡、阴洼山和玉门等多条全新世活动断层,性质以逆断为主。其中新民堡断层和阴洼山的位置和走向与1785年地震的等震线长轴方向最为接近,至今仍保存有部分地震形变带遗迹。综合分析认为1785年惠回堡地震应与该区的新民堡断层和阴洼山断层的最新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回堡地震 历史地震 史料考证 发震构造 酒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北侧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全新世活动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2 位作者 王爱国 刘兴旺 张波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6,共8页
金塔南山北缘断裂是酒泉盆地北侧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西起梧桐墩西北,向东经长山、瓜勾山、鸳鸯池水库、大口子山到红墩以西,长约60k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或南,倾角60°~80°。断裂活动方式以挤压逆冲为主,兼有左旋走滑... 金塔南山北缘断裂是酒泉盆地北侧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西起梧桐墩西北,向东经长山、瓜勾山、鸳鸯池水库、大口子山到红墩以西,长约60k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或南,倾角60°~80°。断裂活动方式以挤压逆冲为主,兼有左旋走滑特征。通过对现场断错地貌的调查和探槽开挖,发现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并有古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南山北缘断裂 活动断裂 古地震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何文贵 熊振 +2 位作者 袁道阳 葛伟鹏 刘兴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本文通过3个古地震剖面揭示出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断裂全新世共有4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为距今(1730±50)~(1802±52...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本文通过3个古地震剖面揭示出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断裂全新世共有4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为距今(1730±50)~(1802±52)a,第二次古地震的时间为距今(3736±57)~(4641±60)a;第三次为距今(8590±70)a;第四次为距今(12200±1700)a。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较为可靠,两次古地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由此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古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古地震的离逝时间为距今(1730±50)~(1802±5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玛曲断裂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峪关断层中段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3 位作者 王爱国 梁明剑 刘兴旺 郑文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嘉峪关断层是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一条重要断层,断层走向NNW向,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特征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有右旋走滑特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嘉峪关城楼北关园子山嘉峪关断层大陡坎西侧0.5km处的Ⅲ级阶地面上,新发现一段长约1.6km保... 嘉峪关断层是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一条重要断层,断层走向NNW向,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特征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有右旋走滑特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嘉峪关城楼北关园子山嘉峪关断层大陡坎西侧0.5km处的Ⅲ级阶地面上,新发现一段长约1.6km保存完好的小断层陡坎,坎高0.5~2m,且有冲沟发生右旋位错现象。经探槽开挖和热释光测年确认,嘉峪关断层全新世有古地震活动。据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测年结果,得到断裂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52~0.5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断层 古地震 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虎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何文贵 刘百 +3 位作者 吕太乙 袁道阳 刘建生 刘小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分析了老虎山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活断层的自然分段、几何学特征分段、运动学分段及破裂分段等分段原则,对老虎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段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破裂分段问题。老虎山断裂带可以分成4段,从东到西依次为喜集水... 本文分析了老虎山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活断层的自然分段、几何学特征分段、运动学分段及破裂分段等分段原则,对老虎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段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破裂分段问题。老虎山断裂带可以分成4段,从东到西依次为喜集水段、老虎山段、草峡段和黑马圈河段。对断裂分段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断裂分段 老虎山断裂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87
10
作者 何文贵 刘百篪 +1 位作者 袁道阳 杨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0-97,共8页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 ,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滑动速率 .结果表明 :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 ,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 .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 3段 .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 :中...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 ,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滑动速率 .结果表明 :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 ,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 .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 3段 .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 :中更新世 :2 .1 4~ 4.6 4mm/a ,晚更新世 :2 .86~ 4.0 7mm/a,全新世 :3.35~ 4.6 2mm/a .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8m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走滑断层 滑动速率 冷龙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文贵 刘兴旺 +2 位作者 袁道阳 张波 吴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6-995,共10页
孟连断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南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带,总体呈NEE向延伸,长约90km,走向N70°E,倾向NW,倾角50°~60°,断裂晚第四纪活动较强烈,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有倾滑特征。通过卫星影... 孟连断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南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带,总体呈NEE向延伸,长约90km,走向N70°E,倾向NW,倾角50°~60°,断裂晚第四纪活动较强烈,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有倾滑特征。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其断错地貌主要以线性断层崖为主,高度不等,其次为断层谷地、断层沟槽和断层垭口地貌,冲沟及阶地的水平位移多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在孟连县城西侧开挖的大型探槽中,揭露出多条断层,通过分析剖面和14C测年结果认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除最早一次年代较久远以外,其他3次均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以来,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年代为(1 860±30)^(1 090±30)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孟连断裂 左旋走滑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兰州市刘家堡断层的新认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3 位作者 葛伟鹏 刘兴旺 梁明剑 郑文俊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往兰州市的地学界和工程学界普遍认为兰州市存在一条自安宁到桑园峡纵贯兰州市区的刘家堡断层(亦称孔家崖断层),是一条隐伏的规模较大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因而对市区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钻探资料及对兰州市安宁区文华嘉苑场地... 以往兰州市的地学界和工程学界普遍认为兰州市存在一条自安宁到桑园峡纵贯兰州市区的刘家堡断层(亦称孔家崖断层),是一条隐伏的规模较大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因而对市区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钻探资料及对兰州市安宁区文华嘉苑场地大探槽的开挖证实,所谓"刘家堡断层"其实为一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兰州市 刘家堡断层 孔家崖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何文贵 郑文俊 +2 位作者 赵广堃 马尔曼 董治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5°W,长度为15km;短轴走向N25°E,长度为12km。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内的次级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地震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5.9级地震 发震构造 祁连山北缘断裂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金城关断层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3 位作者 葛伟鹏 刘兴旺 梁明剑 郑文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金城关断层是兰州盆地北部边界的一条重要断层。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证实,金城关断层断错在前寒武系变质岩和第三纪砂岩之间及早更新世砾岩之间,其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期。沙井驿-白塔段和五一山段明确有断层存在,而青白石段和南坡坪... 金城关断层是兰州盆地北部边界的一条重要断层。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证实,金城关断层断错在前寒武系变质岩和第三纪砂岩之间及早更新世砾岩之间,其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期。沙井驿-白塔段和五一山段明确有断层存在,而青白石段和南坡坪段不存在断层,金城关断层的实际断层长度只有2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金城关断层 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烈度和发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文贵 郑文俊 +1 位作者 赵广堃 马尔曼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6.1、5.8级地震。现场考察宏观震中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姚寨子村和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发震断层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和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本文分析了震区房... 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6.1、5.8级地震。现场考察宏观震中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姚寨子村和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发震断层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和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本文分析了震区房屋建筑特征和抗震性能及烈度分区特征,探讨了地表变形分布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烈度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盆地边缘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演化与形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文贵 刘百 +2 位作者 吕太乙 袁道阳 刘小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作者1/50,000活断层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强烈,上窑洞沟深槽揭示3980±50aB.P.曾发生过一次古地震事件,天祝... 根据作者1/50,000活断层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强烈,上窑洞沟深槽揭示3980±50aB.P.曾发生过一次古地震事件,天祝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拉分盆地,其形成及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全新世 古地震 盆地演化 天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的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文贵 赵广堃 +2 位作者 马尔曼 陈永明 张立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2 0 0 2年 1 2月 1 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 5 9级地震 ,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震中区烈度为Ⅶ度 ,Ⅶ度区呈长椭圆形 ,长轴走向N6 5°W ,长度为 1 5km ,短轴走向N2 5°E ,长度为...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2 0 0 2年 1 2月 1 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 5 9级地震 ,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震中区烈度为Ⅶ度 ,Ⅶ度区呈长椭圆形 ,长轴走向N6 5°W ,长度为 1 5km ,短轴走向N2 5°E ,长度为 9km。发震断层应为祁连山北缘断裂的次级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 ,本次地震的余震都分布于该断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地震 活动断裂 深部构造 应力场 余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野马河段探槽古地震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文贵 张波 +3 位作者 吴明 王朋涛 邹小波 高效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1-275,共15页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端,处于NEE向的阿尔金断裂向NW向的祁连山断裂转换的部位,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170km。依据断裂几何学和活动特征可把该断裂分为3段,即肃北段、野马河段和大雪山段。野马河段是野马河-...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端,处于NEE向的阿尔金断裂向NW向的祁连山断裂转换的部位,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170km。依据断裂几何学和活动特征可把该断裂分为3段,即肃北段、野马河段和大雪山段。野马河段是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带上活动性最强的段,断裂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性质,至今保存了新鲜的断层陡坎,高度只有几十cm。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扎子湖一带开挖了2个大探槽,清理了1个前人探槽。对这3个探槽进行了古地震事件分析和年代学样品的采集,最终确定有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野马河断裂最后1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为(2 010±3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 古地震 复发间隔 祁连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甘肃金塔MS5.4级地震发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2 位作者 王爱国 张波 刘方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51-53,共3页
归纳总结了2012年甘肃金塔Ms5.4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甘肃北山地区,新构造活动不明显,属构造稳定的地区。地貌上为戈壁丘陵区,震区无居民点,没有造成明显破坏。通过野外地... 归纳总结了2012年甘肃金塔Ms5.4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甘肃北山地区,新构造活动不明显,属构造稳定的地区。地貌上为戈壁丘陵区,震区无居民点,没有造成明显破坏。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了许多基岩崩塌现象,有些作为路标或导航用的石堆被震倒,其排列方向为NW向。利用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方向和断层活动性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2012年金塔5.4级地震,是马山南东断层和神螺山一野马井断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震断层可能为神螺山~野马井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Ms5 4级地震 发震构造 甘肃北山 地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射加^(192)铱HDR后装插植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20
作者 何文贵 张斌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51-52,共2页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出现了保守治疗的趋势。许多国外作者报告各期乳癌的保守治疗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1989年春我院引进核通公司Micro-Selectron后装距离治疗机为乳癌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乳腺癌 外放射 插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