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伸卒中单元: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池忠 刘新通 王丽娟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6期338-340,共3页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单元 延伸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池忠 刘新通 +2 位作者 徐书雯 莫建伟 王淑侠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认知障碍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32例SCI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评定及SPECT脑血流灌注检测,比较两组中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率,并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认知障碍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32例SCI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评定及SPECT脑血流灌注检测,比较两组中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组脑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SCI组中MCI的发生率为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8%(P<0.01)。SC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在双侧颞叶、顶叶、额叶及基底节区明显减低(P<0.05,P<0.01),其中MCI组双侧颞叶、顶叶的脑血流灌注明显低于非MCI组。相关分析显示MCI组MMSE分值与双侧顶叶及左侧颞叶脑灌注呈正相关。结论SCI可以明显提高MCI的发生,脑血流灌注减低在MCI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认知功能 SPECT 轻度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池忠 王硕 杨哲贤 《循证医学》 2019年第6期321-324,共4页
脑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超过40%的缺血性卒中由急性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引起,这种类型卒中可使患者6个月死亡率增加... 脑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超过40%的缺血性卒中由急性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引起,这种类型卒中可使患者6个月死亡率增加3.5倍,良好预后比例下降67%,早期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的关键[1]。研究表明,早期的静脉溶栓和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以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而实施这些治疗措施需要时间窗和组织窗的指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永能 卢少萍 +2 位作者 张月华 黄巧 何池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改善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 lzhe im er d isease,AD)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39例早、中期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1年,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的护理、智力障碍的护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 目的改善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 lzhe im er d isease,AD)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39例早、中期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1年,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的护理、智力障碍的护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安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 in i m ental state exam 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的ADL得分明显降低(P<0.05),MMSE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效地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永能 卢少萍 +2 位作者 黄巧 张月华 何池忠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轻、中度AD病人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中度A13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舒适环境、个性化护理、益智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无缝医疗...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轻、中度AD病人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中度A13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舒适环境、个性化护理、益智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无缝医疗保健”,应用MMSE、HAMA、HAMD量表每三个月评估一次。结果 干预后六个月,干预组的HAMA、HAMD分值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干预后九个月,MMSE分值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大大减轻AD病人的情绪障碍,延缓其智能减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性痴呆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通 何池忠 +8 位作者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32枚。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血管原因死亡]。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为3.6%,病死率为0.9%。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3例(4.5%)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脑血管事件:TIA 1例,同侧轻度卒中和对侧轻度卒中各1例,无严重卒中及死亡发生。随访12个月内共发生脑血管事件7例(10.4%):同侧TIA 2例(3.0%),同侧轻度卒中和非同侧轻度卒中各2例(3.0%),严重卒中1例(1.5%),术后1年复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13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15.4%)。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1年的预后,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雄 代成波 +6 位作者 吴宜娟 王硕 张玉虎 马桂贤 刘新通 何池忠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及5、15、30和60 min各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外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rPAF-AH组和银杏叶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降低(P<0.05),rPAF-AH组较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rCBF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rCBF-AH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银杏叶组30和60 min时,rCBF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PAF-AH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脑梗死的生物医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国栋 莫建伟 何池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 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 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A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例(72.2%);BD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5.8%),痴呆23例(74.2%)。结论LA多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BD多表现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LA、BD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BINSWANGER病 认知功能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永能 卢少萍 +2 位作者 张月华 黄巧 何池忠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全程护理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早、中期AD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住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住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即在科学组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实... 目的探讨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全程护理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早、中期AD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住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住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即在科学组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实施心理护理以及记忆、智能、逻辑思维、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并进行安全护理指导。结果两组干预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全程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智能 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苏明 毛春 +1 位作者 方思羽 何池忠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为探讨影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可能的因素 ,将 5 4例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 ,治疗后 2 4h、 3个月分别进行 ESS、Barthel指数和 Rankin评分 ,比较分析前后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提示 :早期CT扫描的结果、溶... 为探讨影响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可能的因素 ,将 5 4例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 ,治疗后 2 4h、 3个月分别进行 ESS、Barthel指数和 Rankin评分 ,比较分析前后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提示 :早期CT扫描的结果、溶栓治疗前病情的轻重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 ,而病因、起病形式、溶栓后早期再灌注等可能对溶栓的效果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超早期溶栓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护脑方对东莨菪碱诱导小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耀民 何池忠 +1 位作者 何国东 林秋雄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03-2006,共4页
目的:探讨益智护脑方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牛磺酸阳性对照组及益智护脑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制备东莨菪碱致小鼠... 目的:探讨益智护脑方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牛磺酸阳性对照组及益智护脑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制备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依次进行避暗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的训练及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脑组织用试剂盒检测AChE、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取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益智护脑方可延长小鼠在避暗试验中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缩短小鼠水迷宫试验中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时间;降低脑组织AChE、MDA含量,升高脑组织SOD、GSH-Px含量;降低海马组织中的TNF-α、IL-1β含量及NF-κB蛋白表达。结论:益智护脑方能改善东莨菪碱诱导小鼠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调节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水平,影响小鼠海马组织中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护脑方 东莨菪碱 抗氧化 记忆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判性思维在老年性痴呆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永能 卢少萍 +4 位作者 张月华 黄巧 符霞 何池忠 徐书雯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通过评判性思维的临床实践,探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9例早、中期实验组AD病人进行心理护理、3 R训练、服药指导、安全护理、五常法环境管理、饮食调整、社会活动等进行评判性护理干预(住院—社区... 目的通过评判性思维的临床实践,探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9例早、中期实验组AD病人进行心理护理、3 R训练、服药指导、安全护理、五常法环境管理、饮食调整、社会活动等进行评判性护理干预(住院—社区—家庭),不断完善具体护理措施;晚期20例实验组AD病人实施饮食、大小便、防褥疮、安全方面护理指导,同时争取家庭照顾者的支持,让照顾者帮助和督促病人进行各种护理活动。对照组60例不实施评判性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病人进行MMSE、ADL、SF-36调查,早、中期AD病人实验组MMSE、ADL、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1);晚期AD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施对AD病人住院—社区—家庭的全程护理干预,能延缓早、中期AD病程进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晚期AD病人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老年性痴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间及CT诊断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有勇 张苏明 +1 位作者 方思羽 何池忠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9年第3期115-116,共2页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就诊时间的现状 ,为探索缩短患者治疗前延误的措施。方法 :对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2 6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就诊时间和CT诊断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 (2 64例 )缺血性脑卒中 (14 0例 )和出血性脑卒中 (...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就诊时间的现状 ,为探索缩短患者治疗前延误的措施。方法 :对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2 6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就诊时间和CT诊断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 (2 64例 )缺血性脑卒中 (14 0例 )和出血性脑卒中 (12 4例 ) 3h内就诊率分别为 4 7%、3 4%、62 % ,CT诊断率分别为 13 %、10 %、18% ;6h内就诊率分别为 61%、4 6%、78% ,CT诊断率分别为 3 9%、3 3 %、5 0 % ,大多数患者就诊及CT诊断时间超过 6h。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CT诊断时间均迟于出血性脑卒中 (P〈0 .0 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明显的治疗前延误 ,大多数患者未能在 6h治疗时间窗内得到紧急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血管病 CT 诊断 治疗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脑卒中快速反应系统以缩短患者院内延误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有勇 张苏明 +2 位作者 方思羽 周义成 何池忠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56-258,共3页
为探索缩短脑卒中患者到诊后院内延误时间的措施 ,通过建立院内脑卒中快速反应系统 (SRRS) ,并观察了启动该系统的 32例及同期 6 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到诊后完成初诊、CT确诊及治疗所需时间。结果显示 :SRRS启动对脑卒中患者初诊时间影... 为探索缩短脑卒中患者到诊后院内延误时间的措施 ,通过建立院内脑卒中快速反应系统 (SRRS) ,并观察了启动该系统的 32例及同期 6 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到诊后完成初诊、CT确诊及治疗所需时间。结果显示 :SRRS启动对脑卒中患者初诊时间影响较小 ,但使患者的 CT确诊时间缩短至平均 40 m in(P<0 .0 1) ,治疗时间缩短 ,平均约 6 0m 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同时能使脑卒中的接诊程序规范化。说明 SRRS的建立能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诊 卒中快速反应系统 中风 SR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新通 王伟 +11 位作者 唐洲平 曾文高 何池忠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起病1周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在发病1周内完成全脑血管DSA和头颅CT、MRI检查,采用NI HSS量表评估入院时病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mRS... 目的:探讨起病1周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在发病1周内完成全脑血管DSA和头颅CT、MRI检查,采用NI HSS量表评估入院时病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mRS≤2分视为预后良好,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发病1周内全脑血管DSA正常者96例(37%),其中头颅MRI显示有相应梗死灶93例(97%),发病1周内脑血管自然再通率为18%(46/260)。脑血管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患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者67例(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 HSS评分[OR=0.231(0.080~0.811),P=0.013]、是否为大面积脑梗死[OR=0.171(0.062~0.725),P=0.006]显著影响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结论:起病1周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18%,DSA检查显示无血管阻塞的患者为37%,其中70%的患者预后良好,入院时的病情及脑梗死面积是影响患者3个月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造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早期出院支持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新通 王丽娟 +1 位作者 何池忠 张雄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6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卒中 早期出院支持治疗 荟萃分析 结局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区大型医院脑血管病急诊就诊及CT确诊时间的观察
17
作者 田有勇 张苏明 +1 位作者 方思羽 何池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脑血管病 急诊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0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泽明 何池忠 +4 位作者 刘新通 卢海克 钟诗龙 李昌茂 戴颖仪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381-3384,共4页
目的应用微RNA(m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复发患者与不复发患者初次发病后血浆miRNA表达谱差异,并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及调节通路。方法收集80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接受规范抗血小板二级预防的汉族人的... 目的应用微RNA(m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复发患者与不复发患者初次发病后血浆miRNA表达谱差异,并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及调节通路。方法收集80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接受规范抗血小板二级预防的汉族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29例随访中再次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者入选复发组;根据危险因素1∶1匹配对照的原则,在随访对象中入选29例1年内无再发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患者血浆miRNA表达谱差异,根据测序结果及文献报道,从中筛选1个组间表达差异较大的且与血栓形成相关的m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T)进一步验证。通过mireap、miranda、targetscan三个软件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组间miR-150-5p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靶基因为ENST00000221264,编码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结论 miR-150-5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治疗的中期(1年)预后有关,它参与到脑血栓形成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特异的miRNA可望成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对低骨密度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浩凡 林秋雄 +4 位作者 李宗文 何池忠 何国东 侯兴华 杜耀民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2期2403-2408,共6页
目的:考察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对低骨密度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3~4周龄断乳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低钙对照组、碳酸钙Ⅰ组和Ⅱ组、钙联合淫羊藿Ⅰ组、钙联合女贞子Ⅰ组、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和Ⅱ组,采用低钙饲料... 目的:考察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对低骨密度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3~4周龄断乳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低钙对照组、碳酸钙Ⅰ组和Ⅱ组、钙联合淫羊藿Ⅰ组、钙联合女贞子Ⅰ组、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和Ⅱ组,采用低钙饲料连续喂养造模,每周测量体质量及身长,喂养3周后进行钙代谢实验,测量摄入钙、粪钙含量,计算钙吸收率,取材前测量腰椎骨密度,取左侧股骨测量股骨折断力,计算股骨干重及骨钙含量,HE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股骨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钙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成功。与低钙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身长、摄入钙含量、粪钙含量、钙吸收率、腰椎骨密度、股骨最大折断力、左侧股骨干重及骨钙含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剂量钙组相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身长、钙吸收率的增加更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钙对照组LRP5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低钙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均可显著上调LRP5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P<0.05);与同剂量钙组相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LRP5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P<0.05),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相比钙联合淫羊藿或女贞子,LRP5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P<0.05)。结论: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具有增强骨密度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LRP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骨密度 淫羊藿 女贞子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低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春 张苏明 +1 位作者 方思羽 何池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及早期和远期疗效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54例患者被分为二组,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 24小时、3月分别进行 ESS、Barthel指数和 Rankin评分,比较前后效果。...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及早期和远期疗效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54例患者被分为二组,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 24小时、3月分别进行 ESS、Barthel指数和 Rankin评分,比较前后效果。结果:溶栓治疗组对照组在24小时ESS评分无显著异性(P>0.05)但3月后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溶栓治疗脑梗塞的远期效比早疗效好,其差异的可能是缺血性神经元顿抑(ischemic neuron stu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塞 溶栓治疗 预后 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