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学谦 王德成 +2 位作者 贺志亮 何稚鸥 黎作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26例和传统L形切口组(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24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足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L形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L形切口组(P<0.05);术后6月,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增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足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且相对于后者,前者更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 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跟骨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学谦 王德成 +2 位作者 贺志亮 何稚鸥 黎作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2223-22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后踝骨折患者5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组(对照组,n=33)与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组(观察... 【目的】探讨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后踝骨折患者5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组(对照组,n=33)与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组(观察组,n=2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术相比,采取后外侧T型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疗效更显著,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石浩 王德成 +7 位作者 王忠伟 张高翔 李家明 张兴国 何稚鸥 汪振国 贺志亮 苏凤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1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科学性。方法对6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科学性。方法对6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8.3分降到术后的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3.5%,脊柱后凸角(Cobbs角)恢复到6.4°,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2%,与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压缩平均45.6%,脊柱后凸角(Cobb角)平均27.6°,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7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并发症,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结论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手法复位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能让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性能,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骨折 手法复位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置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彬 王德成 +4 位作者 陈学谦 王忠伟 石浩 何稚鸥 张高翔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痛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47例给予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47例给予经皮微创椎弓...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痛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47例给予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47例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至研究结束时,微创组脱落4例,剔除,纳入统计43例;开放手术组脱落6例,剔除,纳入统计41例。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第1、3、5天和6个月、2年的VAS评分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手术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和远期腰部疼痛,可作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学谦 王德成 +1 位作者 贺志亮 何稚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恢复以及并发症、桡骨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个月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变化均较术后2个月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4个月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变化均较术后2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桡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少,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常规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手术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高翔 王德成 +3 位作者 苏凤哲 石浩 季煦 何稚鸥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43-2946,共4页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患者94例。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物理降温,观察组...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患者94例。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物理降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行清热活血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70.2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0 h的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2 h,观察组患者平均体温较对照组低,且该组各个时段较上一时段的体温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早、体温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2组患者发热次数、发热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清热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发挥其滋阴清热、活血益气之效,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发热症状、持续退热、抑制体温波动,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体温,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 腰椎间盘突出 术后发热 滋阴益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短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郑增 钭大雄 +4 位作者 孙方贵 郭盛君 王忠伟 张辉 何稚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取外踝尖下方1.5~2.0,跟距关节水平横形小切口,短重建钢板固定跟骨骨折36例44足。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36个月,采用Fernandez评分标准分为4级:本组优26足,良9足,可7足,差2足,优...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取外踝尖下方1.5~2.0,跟距关节水平横形小切口,短重建钢板固定跟骨骨折36例44足。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36个月,采用Fernandez评分标准分为4级:本组优26足,良9足,可7足,差2足,优良率为79.54%,优良可率达到95.45%。结论本组所设切口位于跟骨前中部,易于暴露后关节面,因后关节面的凸面与距骨的凹面相吻合,及结节关节角的较好恢复,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减少了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率。术中手术技巧的运用,显著减少了创口感染、延迟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横形小切口 手术技巧 重建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取出各型交锁髓内钉116例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兴国 杜培泽 +4 位作者 王忠伟 张辉 何稚鸥 石浩 徐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1期961-962,共2页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取出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兴国 王忠伟 +4 位作者 杨彬 李家明 石浩 何稚鸥 汪振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4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骨折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逆粗隆型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类型骨折正骨技术参与的必要性。方法... 目的: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骨折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逆粗隆型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类型骨折正骨技术参与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团队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逆粗隆型的73例患者(DHS组)与应用PFNA治疗的84例患者(PFNA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自行坐床边开始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与否伴发内固定物周围骨折和顶尖切出导致固定失败、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患者自行坐床边起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满意度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PFNA复位快、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骨折断端稳定、术后患者可早日完成床上生活自理、患者依从性好,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应用正骨手法结合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逆粗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逆粗隆型 正骨技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筋通脉方治疗脊柱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高翔 石浩 +2 位作者 王德成 季煦 何稚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舒筋通脉方治疗脊柱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脊柱术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对患者主观... 目的探讨舒筋通脉方治疗脊柱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脊柱术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对患者主观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运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 2,PGE 2)、P物质(Substance P,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水平。结果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GE 2、SP、TNF-α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GE 2、SP、TNF-α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通脉方能有效减轻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通脉方 脊柱术后疼痛 腰椎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贺志亮 王德成 +5 位作者 陈学谦 何稚鸥 石浩 杨彬 汪振国 张高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8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12诊治的34例老年髌骨下极骨折,8例髌骨下极横断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A组),12例髌骨下极有较大骨块的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 目的探讨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12诊治的34例老年髌骨下极骨折,8例髌骨下极横断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A组),12例髌骨下极有较大骨块的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联合经髌骨-胫骨结节8字形钢丝内固定(B组),14例髌骨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C组)。结果 34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3组术后1周、2个月、3个月、12个月膝关节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个月时,B组、C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B组与C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A、B、C组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骨折块较大的横形骨折可单纯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固定,髌骨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行带线锚钉内固定,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尚有较大骨块时可行克氏针张力带髌骨环扎联合经髌骨-胫骨骨道钢丝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 带线锚钉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辉 石浩 +2 位作者 何稚鸥 李家明 郭胜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髌骨骨折,采用单纯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结果 74例获得满意复位,骨折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钢丝"8"字... 目的探讨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髌骨骨折,采用单纯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结果 74例获得满意复位,骨折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髌骨骨折具有确实可行性,治疗确切且费用低、下地时间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钢丝固定
原文传递
“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志亮 王德成 +5 位作者 陈学谦 何稚鸥 石浩 杨彬 汪振国 张高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与单纯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6诊治的58例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30例采用"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观... 目的比较"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与单纯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6诊治的58例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30例采用"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观察组),28例单纯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周、术后6个月、术后15个月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椎管占位率,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5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5个月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周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周、术后6个月、术后1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与椎管占位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恢复伤椎高度,改善胸腰椎后凸畸形、改善腰椎功能活动方面优于单纯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手法复位 内固定 功能锻炼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彬 张兴国 +3 位作者 陈郑增 王忠伟 何稚鸥 王德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08-05—2014-05 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89 例(296 足)。 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 3~36 个月,选用 Maryland 评分标准:优 270足,良 23 ... 目的 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08-05—2014-05 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89 例(296 足)。 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 3~36 个月,选用 Maryland 评分标准:优 270足,良 23 足,可 3 足,优良率 99.0%。 结论 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显著减少创口感染、延迟愈合、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 撬拨复位 翼状钛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