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肌MRI成像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荣兴 赖志芬 梁颖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DMD患者临床资料(DMD组),另选取本院无神经肌肉障碍及肌无力病史的16例正常健康体检男孩进行MRI骨... 目的分析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DMD患者临床资料(DMD组),另选取本院无神经肌肉障碍及肌无力病史的16例正常健康体检男孩进行MRI骨骼肌成像检查(对照组)。入试者均行T_(1)WI肌肉冠状面扫描、横断面T_(1)WI和T_(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检查,观察所得MRI图像,分析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对比不同人群、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差异,分析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DMD患者T_(1)WI和T_(2)WI-STIR脂肪检查中受累肌肉的变性均为高信号,提示正常的肌肉组织为脂肪组织浸润替代;对照组MRI检查为中等强度信号。64例DMD患者大腿肌肉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浸润情况,以臀大肌受累最明显(100%),股薄肌受累最少(39.06%);T_(1)WI脂肪浸润评分为4分最高为臀大肌(62.50%),最低为缝匠肌与股薄肌;T_(1)WI脂肪浸润评分为0分者占比最高为股薄肌(60.94%),其次为缝匠肌(56.25%)。51例患者大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累频率低于脂肪浸润受累频,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性分布,以股二头肌受累最明显(64.06%),最少受累为阔筋膜张肌(20.31%);T_(2)WI-STIR水肿分级为3级最高者为肌肉为半腱肌(17.19%),分级为0级最多为阔筋膜张肌(79.69%)。DMD组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分级的DMD组患者中的MRI脂肪浸润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MRI脂肪浸润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BMI之间无相关性(P>0.05);水肿评分与DMD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DMD患者骨骼肌MRI成像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脂肪浸润评分可反映肌肉受累情况及程度,且与患者临床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磁共振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脂肪浸润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下岩体裂隙扩展规律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何荣兴 张智源 +1 位作者 张星宇 章雅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6,共9页
大部分地下工程的失稳都是岩体在长期的“诱导”作用下裂隙扩展、贯通从而改变岩体本身的强度特征导致的结果,因此,研究岩体中裂隙的扩展演化规律,对进一步揭示岩体工程失稳、岩石破坏现象的机理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理实验、... 大部分地下工程的失稳都是岩体在长期的“诱导”作用下裂隙扩展、贯通从而改变岩体本身的强度特征导致的结果,因此,研究岩体中裂隙的扩展演化规律,对进一步揭示岩体工程失稳、岩石破坏现象的机理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和力学理论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对于裂隙岩体扩展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地下工程的演化过程和工程需求分析了目前裂隙扩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适应工程问题需求的研究思路:以相似材料、3D打印和声发射技术为手段,首先通过小试样压缩实验确定适用于声发射技术监测的相似材料成分及配比范围,然后采用3D打印的方法制作成交叉裂隙的拉、剪实验试件并开展拉、剪蠕变试验,研究裂隙扩展致裂规律,裂隙岩体拉、剪蠕变声发射特征及破坏的前兆特征,分析岩体强度随蠕变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裂隙岩体的大型相似材料模型,研究开挖诱导下随裂隙参数、时间等因素的预测模型和岩体冒落触发时间与裂隙参数、开挖空间的关系模型,揭示裂隙岩体冒落演化机制,预测岩体冒落时间和范围,为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和岩体冒落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裂隙扩展 演化规律 3D打印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薄矿体采场围岩及假底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
作者 李华 荣辉 +1 位作者 何荣兴 张星宇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182-186,共5页
急倾斜极薄矿脉是有色、黄金矿山常见的矿体形态,多采用人工假底的留矿法或削壁充填法回采,研究采动过程中围岩和人工假底的受力分布对于设计假底参数和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金矿削壁充填采场为工程背景,模拟研究了人工假底及围... 急倾斜极薄矿脉是有色、黄金矿山常见的矿体形态,多采用人工假底的留矿法或削壁充填法回采,研究采动过程中围岩和人工假底的受力分布对于设计假底参数和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金矿削壁充填采场为工程背景,模拟研究了人工假底及围岩采动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上、下盘围岩采动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减小,回采区域顶板应力集中。假底中心处垂直压力最小,越靠近上、下盘边壁垂直压力增加,随着采高增加,假底各部位的垂直压力增加,最后呈收敛趋势。人工假底主要是剪应力破坏,假底破坏主要是上、下盘高水平应力未作用在同一轴线而产生的剪应力造成的。根据散体侧压力和采动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在采场内每隔10m利用混凝土铺底,增加人工假底中混凝土强度及垂直方向的配筋,提高假底抗剪强度,从而提高深部采场回采的安全性和人工假底的稳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薄矿体 人工假底 削壁充填法 散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范围理论分析初探
4
作者 马凯 杨天鸿 +7 位作者 赵永 刘洪磊 董鑫 高源 刘一龙 李金多 何荣兴 侯俊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共11页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开裂范围建立了力学联系,并对移动角进行了补充定义:由最深部开采层边缘向地表作直线,位移为0且使地表开裂范围最大的直线即为移动边界线,移动边界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为移动角。提出了借助力学模型计算移动角的试算法:预设不同的移动角,由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最大易开裂范围所对应的预设移动角即为真实移动角。在得到真实移动角后,由力学模型可确定地表易开裂范围与深度。同时,借助极限平衡原理将地表易开裂范围与块体滑移建立了力学联系,提出了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的计算方法:对地表易开裂区内不同开裂点对应的潜在滑移块体列极限平衡方程,依次判别块体是否会发生剪切滑移,可确定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经计算,弓长岭铁矿下盘含铁带地下开采对上盘地表的移动角为60°,上盘地表具有初次滑移风险的位置距离初采位置的水平距离为130 m,潜在滑移角为55°。根据弓长岭铁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现场经验,利用废石及时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密实回填,并通过优化联合开采时空顺序与开采强度可有效控制地表移动,实现露天与地下安全联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急倾斜矿体 地表移动 移动角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及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3 位作者 宋德林 马姣阳 付煜 刘清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入我国已有近50 a的历史,在铁矿石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正向大结构参数发展。从历史地位、铁矿石经济发展需求、待开发矿体赋存特征、露天转地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入我国已有近50 a的历史,在铁矿石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正向大结构参数发展。从历史地位、铁矿石经济发展需求、待开发矿体赋存特征、露天转地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仍将是未来主要的采矿方法。并从设备配套、爆破问题、基于现场出矿的放矿理论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结构参数发展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大结构参数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越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充填法 装药台车 天井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诱导冒落与自然崩落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3 位作者 谭宝会 刘洋 付煜 胡颖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4,共6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能耗的30%~60%与岩体破碎有关,因此,诱导地压自行破岩逐渐成为矿业届研究的热点。诱导冒落法和自然崩落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利用诱导破岩的采矿方法。介绍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和工艺特点,分析了诱导破岩机理和诱导破岩...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能耗的30%~60%与岩体破碎有关,因此,诱导地压自行破岩逐渐成为矿业届研究的热点。诱导冒落法和自然崩落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利用诱导破岩的采矿方法。介绍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和工艺特点,分析了诱导破岩机理和诱导破岩方法称谓的合理性,揭示了采准工程量大、开采风险高的工艺特点和认知程度低及理论研究不深入是诱导破岩采矿法得不到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诱导条件下矿岩时空演化规律、出矿管理对冒落速度和冒落部位的调控作用、冒落块度的控制技术以及丰富多元化的研究手段是发展诱导冒落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解决诱导冒落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完善诱导破岩理论,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地下开采 诱导破岩 诱导冒落 自然崩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卸压法应力迁变规律及卸压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7
7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1 位作者 丁航行 宋德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北洺河铁矿-95 m 水平4#采场进路联巷及回采进路在掘进过程中或成巷后不久就发生片帮冒顶,采用密集的 U 型可缩式金属拱架仍未能控制住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利用 flac3d 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卸压高度和宽度下采场进路应力分布状... 北洺河铁矿-95 m 水平4#采场进路联巷及回采进路在掘进过程中或成巷后不久就发生片帮冒顶,采用密集的 U 型可缩式金属拱架仍未能控制住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利用 flac3d 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卸压高度和宽度下采场进路应力分布状态,模拟结果表明,卸压对巷道不同部位的不同应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卸压效果,卸压可有效降低仰拱处剪应力及巷道仰拱、两帮和底角的最大主应力,巷道顶底板的最大主应力随卸压工程的开挖而增加,卸压宽度对卸压效果影响显著,在北洺河铁矿条件下卸压工程超出巷道边界1~2 m 为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80 m 分段回采界线的位置,确定卸压工程范围,采用房柱法进行卸压后,采场的应力集中程度得到有效降低,安全回采矿石15万 t,并为高应力矿山开采提供了卸压开采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顶 支护 应力集中 巷道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整合影像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荣兴 覃浩玲 +5 位作者 林尔坚 赵晓晓 赖志芬 盘顺平 孙海兴 陈应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92-95,共4页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6例S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采用DR联合MSCT检查或者DR联合MRI检查的肩峰形态和最短肩肱间隙(...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6例S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采用DR联合MSCT检查或者DR联合MRI检查的肩峰形态和最短肩肱间隙(AHI)结果,比较2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及SIS诊断情况。结果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肩峰形态和AHI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联合MRI对SIS的检出率为97.8%(45/46),高于DR联合MSCT的69.6%(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均为100.0%。2种方法对Ⅲ型肩峰形态的SI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联合MRI对Ⅰ型与Ⅱ型肩峰形态的SIS检出率高于DR联合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AHI<5 mm患者的SI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联合MRI对AHI 5~<10 mm与AHI 10~15 mm患者的SIS检出率高于DR联合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联合MSCT相比,DR联合MRI对SIS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不仅可显示肩峰解剖结构、形态分类及韧带钙化,而且可清晰显示肩袖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病理改变与程度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诊断信息更为丰富,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更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整合影像学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肩峰形态 最短肩肱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破岩采矿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3 位作者 谭宝会 刘洋 付煜 胡颖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9,共6页
介绍了诱导破岩采矿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诱导破岩的机理和可冒性评估方法,提出将拉底等工程指标量化后引入可冒性评估方法的完善方案。按照诱导力的来源将诱导破岩分为内力诱导和外力诱导,提出调控采动应力诱导破岩矿块布置结构。指出诱... 介绍了诱导破岩采矿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诱导破岩的机理和可冒性评估方法,提出将拉底等工程指标量化后引入可冒性评估方法的完善方案。按照诱导力的来源将诱导破岩分为内力诱导和外力诱导,提出调控采动应力诱导破岩矿块布置结构。指出诱导条件下矿岩冒落响应规律和冒落块度是诱导破岩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分析拉底参数、辅助诱导工程、放矿控制等因素对冒落响应规律和冒落块度的影响机制,提出离散元和有限元软件耦合模拟、利用辅助诱导工程监测的冒落响应规律和冒落块度研究方法。对完善诱导破岩理论,提高诱导破岩法的认知度,指导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破岩 可冒性 采动应力 拉底 冒落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宽度崩落矿岩散体侧压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1 位作者 谭宝会 刘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13,共5页
金属矿山崩落矿岩散体侧压力对支撑围岩和控制岩体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散体颗粒流侧向压力测试实验系统,以弓长岭铁矿崩落矿石为例,研究有限宽度散体崩落矿岩侧压力分布规律:散体静止侧压力随散体埋深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 金属矿山崩落矿岩散体侧压力对支撑围岩和控制岩体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散体颗粒流侧向压力测试实验系统,以弓长岭铁矿崩落矿石为例,研究有限宽度散体崩落矿岩侧压力分布规律:散体静止侧压力随散体埋深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并基于量纲和谐原理回归散体侧压力随埋深和角度的变化计算式;在无散体回填工况下,散体侧压力随散体放出量的增加而减小,增加散体放出范围,可加速散体侧压力下降速度;在散体回填工况条件下,以模型中间为界,随着散体放出,下部4个测点侧压力值降低,上部4个测点侧压力值升高.上盘侧散体侧压力总体受放矿流动的影响不明显,放矿开始后的突变量也要明显小于下盘侧压力,即在散体补充条件下,散体放出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范围在高度和宽度上都是有限的.该成果对揭示散体承压机理,开发崩落矿岩散体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 岩体移动 散体侧压力 朗肯土压力 古典杨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井下电视系统的空区冒落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2 位作者 曹建立 翟会超 宋德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124,共5页
排山楼金矿露天转地下后,采用有底柱空场法开采露天境界外矿体,形成了大规模的连续采空区,对地表及井下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RG井下电视系统的空区顶板钻孔监测表明,空区顶板存在3~4段稳定性较好的岩层可作为冒落的控制层,利用钻孔冒... 排山楼金矿露天转地下后,采用有底柱空场法开采露天境界外矿体,形成了大规模的连续采空区,对地表及井下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RG井下电视系统的空区顶板钻孔监测表明,空区顶板存在3~4段稳定性较好的岩层可作为冒落的控制层,利用钻孔冒落断面形状和350 m平硐观测冒落状况推测空区顶板冒落线形状,并根据冒落线形状提出了留设"L"型安全维稳矿柱、协调矿石回采和充填作业、爆破参数控制和调整排尾砂方向等维护顶板稳固性的技术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从空区冒落投影线边缘向空区内部逐步渐进的充填处理技术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井下电视系统 活动空区 冒落线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荣兴 陈丽媛 任凤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安全、开采强度大、效率高、回采工艺简单,在地下开采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损失贫化大的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贵重金属矿山的应用,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60 a的发展历程,并从放矿理论、采场...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安全、开采强度大、效率高、回采工艺简单,在地下开采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损失贫化大的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贵重金属矿山的应用,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60 a的发展历程,并从放矿理论、采场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和巷道布置形式、覆盖层块度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控制损失与贫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研究问题为:放矿理论中仅考虑散体的流动特性,爆破块度、放矿口尺寸、边孔角、铲装深度等因素未在放矿理论中综合考虑,从而造成依据放出体形态确定的采场结构参数并非最优值;实际生产中并未严格按照低贫化放矿方式作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不能完全适应矿体产状变化,部分矿山覆盖层形成方法不利于损失贫化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控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的研究方向和措施,对于矿山进一步控制损失贫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损失与贫化 结构参数 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氵名河铁矿深部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8,共3页
北洺河铁矿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分段高度15 m,进路间距18 m。在上部矿体开采中一直沿用这一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然而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增加,矿石损失率有增大的趋势,所以需重新确定深部... 北洺河铁矿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分段高度15 m,进路间距18 m。在上部矿体开采中一直沿用这一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然而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增加,矿石损失率有增大的趋势,所以需重新确定深部矿体结构参数。为此,根据目前无底柱分段高度发展趋势,按照3分段回采原则以及有利于回收下盘残留矿量的原则,推荐东部厚矿体选取20 m的分段高度。根据重新测定的深部矿体散体流动参数以及分段高度与进路间距的关系式,计算得出20 m的分段高度能更好地适应目前18 m的进路间距,并提出了不同分段高度间的过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散体流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洺河铁矿底板残留矿量的回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1 位作者 李爱国 白伟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1,共3页
北洺河铁矿用大结构参数强制崩落与诱导冒落相结合的无底柱高效率采矿方法开采,采场内底板残留矿量较多,需在围岩里设置特殊工程加以回采。本文采用在底板围岩里加密进路的技术措施回收底板残留矿量,并根据绘制的放出体、残留体形态与... 北洺河铁矿用大结构参数强制崩落与诱导冒落相结合的无底柱高效率采矿方法开采,采场内底板残留矿量较多,需在围岩里设置特殊工程加以回采。本文采用在底板围岩里加密进路的技术措施回收底板残留矿量,并根据绘制的放出体、残留体形态与矿岩稳定特点,分析回收进路的合理位置与回采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诱导冒落 回收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正交试验的采空区稳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荣兴 韩智勇 +2 位作者 刘洋 张晶 邹开华 《中国矿业》 2022年第6期109-117,共9页
采空区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对确定复杂采空区失稳主控因素,为确定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判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权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将单轴抗压强度、RQD、节理面间距、地下水、泊松比、采空区高... 采空区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对确定复杂采空区失稳主控因素,为确定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判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权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将单轴抗压强度、RQD、节理面间距、地下水、泊松比、采空区高度、采空区面积、采空区埋深、采空区长宽比等作为分析因素,基于正交设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9因素4水平”实验方案,利用霍克布朗准则将采空区影响因素转化为岩石力学参数,以塑性区总体积、顶板塑性区体积、边壁塑性区体积为考核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综合确定采空区埋深、采空区面积、单轴抗压强度、长宽比是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最为敏感的四个因素,对采空区稳定性评估时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以及生产中设计矿房尺寸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洺河铁矿卸压开采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北洺河铁矿-95 m水平4#采场为缓倾斜中厚矿体,矿体底板含不稳岩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而且受相邻采场采动压力作用的时间长达2 a之久,进路联巷及回采进路在掘进过程中或成巷后不久就发生片帮冒顶。二次支护中投入大量U型可缩式金属拱架,... 北洺河铁矿-95 m水平4#采场为缓倾斜中厚矿体,矿体底板含不稳岩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而且受相邻采场采动压力作用的时间长达2 a之久,进路联巷及回采进路在掘进过程中或成巷后不久就发生片帮冒顶。二次支护中投入大量U型可缩式金属拱架,但仍未能控制住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为此采用了卸压措施,获得显著成效。详细介绍了4#采场的卸压开采经验,并对卸压参数与最佳卸压时间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压力 高应力区 卸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出口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荣兴 赵晓晓 +3 位作者 覃浩玲 陈应明 林尔坚 孙海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已确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的X线征象,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析SIS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已确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的X线征象,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析SIS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肩峰形态、肩峰指数、最短肩肱间隙(A-H间距)值。结果65例患者,肩峰段形态类别分为平直型(Ⅰ型)11例、弧形(Ⅱ型)19例、钩状(Ⅲ型)35例。肩峰下及肩锁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29例,肩峰下间隙狭窄40例,肱骨大结节硬化11例,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钙化9例,肩锁关节半脱位2例。A-H间距<5mm(11例)表示可能为广泛的肩袖撕裂,5~10mm(29例)表示肩峰狭窄,10~15mm(25例)表示肩峰下间距正常。结论在肩关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应用中,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片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可为肩峰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冈上肌 体层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荣兴 赵晓晓 +2 位作者 陈应明 林尔坚 孙海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7年接诊的肺穿刺活检患者64例,常规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32例,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管电流30~100 mAs)、低剂量组经皮肺穿刺...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7年接诊的肺穿刺活检患者64例,常规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32例,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管电流30~100 mAs)、低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32例,预设参考管电流20 mAs,分别比较2组病例的毫安秒、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总剂量长度乘积(DLP)、穿刺成功率、病理检查不符合率以及术中并发症.探讨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率为100%,低剂量组图像优良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参数毫安秒、CTDIvol、总DLP结果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常规剂量组穿刺成功率为100%,病理检查不符合率为3%;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为94%,病理检查不符合率为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低剂量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低剂量扫描能够实现对辐射剂量的缩减,但并不会导致穿刺成功率、病理检查结果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不会致使并发症升高,可充分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经皮肺穿刺活检 低剂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房子锰矿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参数确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3 位作者 宋德林 姜永恒 付煜 马姣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5,87,共7页
瓦房子锰矿雹神庙采区运输巷道,地压显现严重,底膨、两帮内挤、顶板下沉,严重制约矿山生产。在分析巷道破坏机理的基础上,考虑巷道断面的承压能力及允许变形量,由原断面改为2.6m×2.7m的顶底板双拱形断面,通过土力学极限平衡力学模... 瓦房子锰矿雹神庙采区运输巷道,地压显现严重,底膨、两帮内挤、顶板下沉,严重制约矿山生产。在分析巷道破坏机理的基础上,考虑巷道断面的承压能力及允许变形量,由原断面改为2.6m×2.7m的顶底板双拱形断面,通过土力学极限平衡力学模型的巷道底板塑性区范围和最大破坏深度以及锚杆悬吊理论计算公式,综合确定锚杆长度为1.7m,配以100mm×100mm的金属网,厚度80~100mm喷射混凝土的全断面喷锚网支护形式。在不同侧压力系数条件下,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九盘的巷道变形,当侧压力系数约为2.5时,其巷道变形程度与瓦房子锰矿九盘运输巷道的实际破坏过程和破坏程度相符。在此应力环境下,数值模拟表明,优化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都明显减小,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并利用收敛监测十盘施工段巷道,随着时间推移,各监测点顶板和两帮位移趋于收敛,顶板位移收敛于10~20mm,两帮位移收敛于11~20mm,越靠近掌子面的巷道位移量越小,优化后的巷道断面和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瓦房子锰矿运输巷道的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压 底臌 应力集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荣兴 王萍 覃浩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采用MRI多序列扫描,将获得图像进行处理,分析MRI在分娩性臂丛损... 目的:探讨MRI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采用MRI多序列扫描,将获得图像进行处理,分析MRI在分娩性臂丛损伤患儿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高于STIR/long TE序列(P<0.05);臂丛锁骨上和锁骨下神经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MRI检查显示,除2例未发现臂丛神经异常改变外,神经瘤13例,撕裂囊肿22例,臂丛束轻度肿胀13例(图1、图2),鞘膜撕裂并囊肿形成18例。平扫显示T2WI 3D DRIVE信号增高,T1WI信号低;STIR/long TE序列臂丛神经增粗、迂曲或不连续,DWIBS序列显示损伤神经信号增高。结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MRI诊断效果理想,该方法具有多平面成像、分辨率高、无创伤等优点,能够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应用效果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