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对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韶衡 谢华 何永松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研究反肉桂酰 亮 异亮 甘 精 亮 鸟 [酰胺 ](tc LIGRLO) ,一种PAR 2激动剂 ,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 ,经过 15min的培养 ,tc LIGRLO可引起比基础分泌量增加 1倍以上的类胰蛋白酶释放 ,作用强度超过抗IgE抗体和钙... 研究反肉桂酰 亮 异亮 甘 精 亮 鸟 [酰胺 ](tc LIGRLO) ,一种PAR 2激动剂 ,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 ,经过 15min的培养 ,tc LIGRLO可引起比基础分泌量增加 1倍以上的类胰蛋白酶释放 ,作用强度超过抗IgE抗体和钙离子导入剂 (calciumionophoreA2 3 187,CI)。而反PAR 2激动剂 反肉桂酰 鸟 亮 精 甘 异亮 亮 [酰胺 ](tc OLRGIL)无此作用。培养时间延长到 3 0min时对tc LIGRLO的作用无明显影响。其时间关系曲线表明 ,tc LIGRLO的作用从 1min开始 ,3min后达高峰。结果表明 ,PAR 2激动剂tc LIGR LO是一种高效类胰蛋白酶释放刺激剂 ,在肥大细胞上可能有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 激动剂 肥大细胞 释放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肥大细胞的IgE依赖性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 被引量:5
2
作者 何韶衡 何永松 谢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 利用人结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评价人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经酶悬浮的人结肠肥大细胞与抗IgE抗体共同培养后记录浓度相关曲线和时间关系曲线。类胰蛋白酶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 利用人结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评价人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经酶悬浮的人结肠肥大细胞与抗IgE抗体共同培养后记录浓度相关曲线和时间关系曲线。类胰蛋白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量 ,而组胺则由一种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比色法测量。结果 抗IgE抗体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 ,最大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量分别比基础分泌量超出 2 .7和 2 .5倍以上。抗IgE抗体的作用从加样后 10s开始 ,6min后达高峰并至少持续 15min。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能够分别抑制抗IgE抗体引起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百日咳毒素还能够减少自发性类胰蛋白酶释放。结论 人结肠肥大细胞在受到抗IgE抗体刺激时具有平行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 ,这个过程与肥大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有关 ,并消耗能量。肥大细胞自发性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功能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类胰蛋白酶 肥大细胞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水平测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韶衡 李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588,共3页
目的 建立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测量的实验研究系统。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人类肺、皮肤、扁桃体及关节滑膜组织剪碎后 ,在 37℃条件下用 型胶原酶和 型透明质酸酶进行消化。经洗净及肥大细胞计数后 ,悬浮的细胞被均匀地加入含刺激剂... 目的 建立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测量的实验研究系统。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人类肺、皮肤、扁桃体及关节滑膜组织剪碎后 ,在 37℃条件下用 型胶原酶和 型透明质酸酶进行消化。经洗净及肥大细胞计数后 ,悬浮的细胞被均匀地加入含刺激剂、抑制剂或缓冲液的试管中 ,并在 37℃条件下培养 15分钟 ,用冷 HBSS缓冲液及离心方法终止上述反应 ,取上清液置 - 37℃下保存。用与组织胺特异结合的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显色法测量组织胺。结果 肺、皮肤、扁桃体和关节滑膜组织的肥大细胞分别占相应组织悬浮细胞总数的 4 %、5 %、0 .5 %和4 %左右。各组织中肥大细胞自发性组织胺释放量均占其组织胺总量的 9%以内。绵羊抗人 Ig E和钙离子载体的最佳浓度分别是 1%和 1μmol/ L,其分别能引起高达 19%和 5 6 %的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抑制剂亮肽素 (亮肽素 )能抑制 Ig E依赖性肺及扁桃体肥大细胞的激活。结论 酶消化法分离肥大细胞为肥大细胞激发试验提供了快速、重复性好的试验基础。以玻璃纤维特异性结合组织胺为基础的组织胺测量方法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小 ,节省人力及财力。绵羊抗人 Ig E和钙离子载体均为肥大细胞的有效激活剂。亮肽素能抑制 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激活 组织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何韶衡 谢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研究PAR 2激动剂 (tc LIGRLO NH2 与SLIGKV NH2 )和胰蛋白酶对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结肠组织经酶消化后 ,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 目的 研究PAR 2激动剂 (tc LIGRLO NH2 与SLIGKV NH2 )和胰蛋白酶对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结肠组织经酶消化后 ,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 PAR 2激动剂tc LIGRLO NH2 和SLIGKV NH2 均可诱导人结肠肥大细胞剂量依赖性组胺释放。浓度为 10 0 μmol/mL时 ,tc LIGRLO NH2 和SLIGKV NH2 可分别引起比基础分泌量多出 2 .5倍和 2倍的组胺释放 ,而反PAR 2激动剂tc OLRGIL NH2 和VKGILS NH2 在实验浓度高至 30 0 μmol/mL时仍对组胺释放无影响。胰蛋白酶在 1.0~ 10 0 μg/mL间可引起剂量相关性组胺释放 ,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之。PAR 2激动剂tc LIGRLO NH2 的作用从加样后 1min开始 ,3min后完成。细胞经过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预先处理后 ,几乎失去了对tc LIGRLO NH2 、SLIGKV NH2 和胰蛋白酶刺激的反应性。结论 PAR 2激动剂和胰蛋白酶是高效的组胺释放刺激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胰蛋白酶 肥大细胞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的自我放大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韶衡 谢华 +1 位作者 陈韩秋 林珏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9-1649,共1页
目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食物及药物过敏等,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40%,对人类危害极大.目前已经证实此类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炎症过程,而肥大细胞被认为在这种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初级效... 目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食物及药物过敏等,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40%,对人类危害极大.目前已经证实此类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炎症过程,而肥大细胞被认为在这种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初级效应细胞(primary effector cells),是连接变态反应诱导阶段和效应阶段的纽带.但是,迄今为止微量过敏原引起机体大量肥大细胞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很有必要给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脱颗粒 变态反应性疾病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类胰蛋白酶 腹腔灌洗液 信号 炎症过程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韶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6-1567,共2页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变态反应性炎症 发病机制中 核心作用 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基础浅析其辅助诊断手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韶衡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过敏性疾病的定义及其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1906年von Pirquet提出了"Allergy"一词。其概念为: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一种"改变了反应性"的状态,即"变态反应"。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发病机制 辅助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人肥大细胞组胺分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韶衡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素对人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 经酶消化后的肺和扁桃体组织的细胞成份同肝素、抗人IgE抗体或钙离子导入剂共同培养 ,以特制的纤维玻璃为基础的方法测量组胺。结果 经 15和 4 5min培养 ,肝素对人肺和扁桃体组织肥... 目的 研究肝素对人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 经酶消化后的肺和扁桃体组织的细胞成份同肝素、抗人IgE抗体或钙离子导入剂共同培养 ,以特制的纤维玻璃为基础的方法测量组胺。结果 经 15和 4 5min培养 ,肝素对人肺和扁桃体组织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而将肝素与抗IgE抗体同时加入酶悬浮的肺肥大细胞中 (预培养时间为 0min) ,肝素可抑制 5 0 %的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 ,且抑制率与肝素浓度呈正相关。肝素对抗IgE抗体引起的扁桃体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无抑制作用 ,对钙离子导入剂诱导的肺和扁桃体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结论 本实验首次发现肝素可以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人肺肥大细胞组胺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组胺 肥大细胞 IGE 扁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的染色与激活特点和组胺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何韶衡 谢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肥大细胞的特性。方法 :来源于 10名稳定期轻度哮喘患者的BALF经过滤和冲洗后 ,取 10 μL细胞悬液与等量的 0 5 %阿辛蓝混合并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和肥大细胞数。其余的细胞重新悬浮于含钙、镁离子的H...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肥大细胞的特性。方法 :来源于 10名稳定期轻度哮喘患者的BALF经过滤和冲洗后 ,取 10 μL细胞悬液与等量的 0 5 %阿辛蓝混合并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和肥大细胞数。其余的细胞重新悬浮于含钙、镁离子的HBSS(全HBSS)中。激发过程在LP4 试管中完成 ,即在预先加完 5 0 μL钙离子导入剂 (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0 0 μL细胞悬液 ,并在 37°C水浴箱中培养 2 0min。激发反应由快速降温并离心而终止。组胺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来进行。结果 :经阿辛蓝染色的肥大细胞呈天蓝色 ,占BALF中有核细胞的 (0 2 9± 0 0 2 ) %。CI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释放 ,最大组胺释放由 1μmol LCI所引起。结论 :经上述方法处理的BALF肥大细胞可对阿辛蓝着色 ,可被CI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组胺 肥大细胞 钙离子导入剂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过敏性炎症发生过程的几个新分子
10
作者 何韶衡 杨海伟 孔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23-2024,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炎症 细胞因子分泌 免疫防御 肥大细胞 气道炎症 黏附分子 TLRS 过敏性疾病 蛋白酶活化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电解质钙可诱发人肥大细胞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
11
作者 何韶衡 何永松 谢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利用人大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 ,评价实电解质钙 (calciumionophoreA2 3187,CI)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和机制。方法 :经酶悬浮的人大肠肥大细胞与CI共同培养后收集上清液 ,并用酶联免... 目的 :利用人大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 ,评价实电解质钙 (calciumionophoreA2 3187,CI)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和机制。方法 :经酶悬浮的人大肠肥大细胞与CI共同培养后收集上清液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方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分泌量 ,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比色法检测组胺释放量。结果 :经过 15min的培养 ,CI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其中组胺的最大分泌量比基础分泌量超出了 5 .3倍以上 ,而类胰蛋白酶的最大分泌量则比基础分泌量超出了 2 .8倍以上。CI在浓度高于 1.0 μmol/L时引起的组胺释放量明显多于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时间关系曲线显示 ,CI的作用从加样后 10s开始 ,6min后达高峰并至少持续 15min。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均能抑制CI引起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结论 :人大肠肥大细胞在受到CI刺激时具有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 ,这个过程与肥大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有关 ,并消耗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类胰蛋白酶 肥大细胞 百日咳毒素 代谢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呼吸道粘液分泌体外实验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何韶衡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 建立研究人类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体外实验方法。方法 直径小于 3mm的小支气管组织 (HSBT)剪碎后被均匀地放入 2 4孔培养板中。分别记录基础粘蛋白分泌量 (BM)和激发粘蛋白分泌量 (SM ) ,SM用超过BM的百分率表示。在含 50nmol/L视... 目的 建立研究人类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体外实验方法。方法 直径小于 3mm的小支气管组织 (HSBT)剪碎后被均匀地放入 2 4孔培养板中。分别记录基础粘蛋白分泌量 (BM)和激发粘蛋白分泌量 (SM ) ,SM用超过BM的百分率表示。在含 50nmol/L视黄酸的BEGM与DMEM (1∶1)混合液中进行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原位培养 ,在带半透膜的插入培养板中培养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NHBE)。MUC5AC粘蛋白ELISA以其多克隆抗体为一抗 ,绵羊抗兔IgG为二抗 ,邻苯二甲酰胺显色。酶连二花豆凝集素 (DBA)试验 (ELDBAA)以DBA铺盘以便与粘蛋白结合 ,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DBA识别被捕捉的粘蛋白。结果 MUC5ACELISA的敏感性为 10ng/ml ,而ELDBAA为 3 0ng/ml。经过 3h培养 ,HSBT的基础MUC5AC和DBA粘蛋白分泌量分别为 11和 19ng/mg组织。原位培养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3h积聚的粘蛋白分泌量分别为MUC5AC粘蛋白 793~ 1868ng/孔和DBA粘蛋白 2 90~ 2 675ng/孔。NHBE细胞在气液界面形成后的第 6d ,3h积聚的基础DBA粘蛋白分泌量为 2 2ng/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粘液分泌 体外实验 支气管 基础粘蛋白分泌量 激发粘蛋白分泌量 二花葙豆凝集素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陈萍 于润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5,58,共4页
目的 研究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方法  2 9名轻度哮喘患者参加了本项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 ,加入抗IgE抗体或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悬浮过程由Ⅰ型胶原酶和Ⅰ型透明质... 目的 研究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方法  2 9名轻度哮喘患者参加了本项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 ,加入抗IgE抗体或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悬浮过程由Ⅰ型胶原酶和Ⅰ型透明质酸酶在 37℃水浴箱中完成。BALF中的组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 ,而组织中的组胺则采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来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对抗IgE抗体的敏感性要比非哮喘者至少敏感 10 0倍 ;对CI刺激的敏感性与非哮喘者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肥大细胞 粗胺 抗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痰中IL-18、IL-16、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和类糜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2 位作者 魏继福 孙丽 陈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IL-18、IL-16、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水平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活性。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痰中IL-18、IL-16、IL-8、eotaxin水平。Chymase活性测定使用琥珀酰-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硝...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IL-18、IL-16、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水平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活性。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痰中IL-18、IL-16、IL-8、eotaxin水平。Chymase活性测定使用琥珀酰-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硝基酰苯胺(SAAPP)作底物,采用酶标仪以410nm波长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结果Chymase活性测定12/32(37.5%)的哮喘患者痰液中水解SAAPP的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类糜蛋白酶抑制剂SBTI、α1-AT可分别抑制这种酶活性的71.9%和72.1%;急性期哮喘患者痰中IL-18、IL-16、IL-8和eotaxin值均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IL-8与IL-16(r=0.55,P<0.05)和eotaxin(r=0.41,P<0.05)之间存在弱正相关;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P<0.01);IL-18与IL-16均与eotaxin有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6和0.64,P<0.01);eotaxin、IL-18、IL-16、IL-8与嗜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哮喘患者痰液中IL-18、IL-16、IL-8、eotaxin水平及chymase活性增高,表明它们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糜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6 白细胞介素8 趋化因子 嗜酸细胞 哮喘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郑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和组胺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 扁桃体组织经酶消化后 ,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激发和抑制剂作用的试验在 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和组胺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 扁桃体组织经酶消化后 ,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激发和抑制剂作用的试验在 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 鱼精蛋白具有刺激人类扁桃体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作用 ,其分泌量可高达基础分泌量的5倍。高浓度TLCK和TPCK可抑制抗 IgE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TLCK在有否预培养的情况下均能抑制钙离子导入剂 (cal ciumionophore ,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 ,而TPCK则只有在 2 0min预培养后才能显示此作用。结论 TLCK和TPCK抑制Ig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类胰蛋白酶释放提示具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酶参与肥大细胞的激活 分泌偶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剂 组胺 激活-分泌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籽蒿花粉过敏原的分离、鉴定与纯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兴永 肖小军 +3 位作者 孙宏治 何韶衡 杨平常 刘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3-916,共4页
目的:对我国蒿属花粉中常见的大籽蒿花粉进行分离、鉴定与纯化。方法:提取大籽蒿花粉粗浸液,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质组分,并用凝胶成像系统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花粉主要过敏原... 目的:对我国蒿属花粉中常见的大籽蒿花粉进行分离、鉴定与纯化。方法:提取大籽蒿花粉粗浸液,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质组分,并用凝胶成像系统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花粉主要过敏原;通过DEAE-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对大籽蒿花粉过敏原进行纯化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分离后得到20多种蛋白组分,其中分子量(Mr)为62、57、38、29、25、14 kD 6个条带蛋白含量最丰富,其中Mr为62 kD和16 kD的蛋白条带与确诊的蒿属花粉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结合率最高(均>50%),为其主要过敏原,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可得到Mr为62、16 kD的过敏原。结论:大籽蒿花粉的主要过敏原为Mr 62 kD和16 kD的蛋白组分,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可以对Mr为62 kD、16 kD的主要过敏原成分进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籽蒿花粉 过敏原 SDS—PAGE WESTERN BLOT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IL-8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与类糜蛋白酶活性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迟秀丽 陈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 (tryptase)、白介素 8(IL 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水平和类糜蛋白酶 (chymase)活性及相关性 .方法 :分别取健康人、哮喘急性期中度和重度患者各 30例 ,静脉抽取抗凝血 .在UniCAP1 0 0全...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 (tryptase)、白介素 8(IL 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水平和类糜蛋白酶 (chymase)活性及相关性 .方法 :分别取健康人、哮喘急性期中度和重度患者各 30例 ,静脉抽取抗凝血 .在UniCAP1 0 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tryptase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SELISA)检测血浆IL 8,eotaxin水平 .Chymase活性测定 :使用琥珀酰 丙氨酸 丙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酰苯氨 (SAAPP)做为底物 ,采用酶标仪在 4 1 0nm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 .结果 :急性期哮喘患者血浆tryptase(2 .8μg/L)值与对照组 (1 .2 μg/L)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 ;IL 8值 (1 4 1 .5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 (6 .5 μg/L) (P <0 .0 5 ) ;Eotaxin值 (1 5 4 .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 (4 9.9μg/L) (P <0 .0 5 ) .1 8.3%的哮喘患者血浆chymase活性[(1 0 9.9± 1 32 .0 )nkat]高于对照组 (0nkat) ,其活性可被类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和α1 AT分别抑制 87.0 %和 88.2 % .IL 8与Eotaxin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r=0 .4 ,P =0 .0 4 6 ) ;Tryptase ,Eotaxin ,IL 8与血涂片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介质均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类糜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8 趋化因子 嗜酸细胞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人肥大细胞羧肽酶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章权 何素辉 +2 位作者 陆田田 何天文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9-861,共3页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人肥大细胞羧肽酶(hMC-CP)免疫家兔,制备兔抗hMC-CP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hMC-CP,经Ni-NTA-Agarose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兔抗hMC-CP多抗,并以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人肥大细胞羧肽酶(hMC-CP)免疫家兔,制备兔抗hMC-CP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hMC-CP,经Ni-NTA-Agarose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兔抗hMC-CP多抗,并以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地表达并纯化了hMC-CP,以纯化的重hMC-CP组免疫家兔成功制备了兔抗hMC-CP抗体,ELISA结果显示效价达1∶6 4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特异结合hMC-CP。结论:以纯化的重组hMC-CP为免疫原,成功地制备了效价、特异性较强兔抗hMC-CP抗体,为进一步建立简便的hMC-CP检测方法及进一步研究hMC-CP生物学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肥大细胞羧肽酶 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介导肥大细胞IL-4分泌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慧云 林青 +1 位作者 林丽艳 何韶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215,22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的激活对肥大细胞P815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培养后用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结合PAR-2拮抗肽激发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的激活对肥大细胞P815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培养后用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结合PAR-2拮抗肽激发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组胺、IL-4和IL-6的水平。结果: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PAR-2拮抗肽能阻断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及PAR-2激动肽对肥大细胞IL-6的分泌和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弹性蛋白酶对肥大细胞IL-4、IL-6分泌及组胺释放功能无影响。结论:PAR-2的激活介导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刺激肥大细胞IL-4分泌的发现为肥大细胞激活的自我放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PAR-2 胰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6、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华 何韶衡 +1 位作者 马晓锋 陈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浆IL16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血浆IL16较中、重度哮喘组高3倍以上(P<005);IL18水平降低,但仅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IL4水平降低(P=0006),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45和0043;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P<005),IFNγ与IL16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IFNγ与单核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r=039,P<005)。结论IL18、IL16、IL4和IFNγ均可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多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发作期哮喘患者可无明显的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哮喘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6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