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强度特征
1
作者 佟欣怡 刘艳 +3 位作者 张婧莉 吴秀兰 刘精 张同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48、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48、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共计发生746次,其中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149次,强冷空气过程136次,寒潮过程461次。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整体呈减少趋势,21世纪后新疆区域寒潮过程在冷空气过程中所占比率逐渐增加,但寒潮过程年平均强度波动不显著。新疆区域发生强寒潮过程的关键因子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强盛时,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新疆区域易暴发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冷空气 强度指数 强度等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变化对新疆冬季气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佟欣怡 吴秀兰 +2 位作者 李元鹏 陈颖 贾孜拉·拜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27-133,共7页
利用1961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冬季气温、北极海冰等资料,探讨北极海冰变化影响新疆冬季气温的物理模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的变化与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呈正相关,北极海冰变化通过改变北半球大气高低空配置进而影响新疆冬季气... 利用1961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冬季气温、北极海冰等资料,探讨北极海冰变化影响新疆冬季气温的物理模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的变化与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呈正相关,北极海冰变化通过改变北半球大气高低空配置进而影响新疆冬季气温。格陵兰海—丹麦海峡、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异常偏多时,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偏高。巴伦支海—喀拉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哈德孙湾—戴维斯海峡海冰异常偏多时,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冬季气温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探索与实践:价值、问题透视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菠 佟欣怡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2年第11期7-9,共3页
近年来,儿童戏剧教育历经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当下渐成幼教界热点的过程。在这一变化中,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依次呈现出舞台童话剧范式、戏剧应用教学范式、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生长戏剧范式等。每种范式既蕴含着各自的理念... 近年来,儿童戏剧教育历经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当下渐成幼教界热点的过程。在这一变化中,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依次呈现出舞台童话剧范式、戏剧应用教学范式、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生长戏剧范式等。每种范式既蕴含着各自的理念、话语与技术,又存在着继承与变革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以从“剧本中心——教学中心——儿童中心”和“镜框式舞台——即兴扮演教室——多元空间”两条发展脉络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剧教育 教学范式 教学中心 幼教界 童话剧 优化路径 创作范式 问题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州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国强 佟欣怡 +2 位作者 杨莲梅 周雪英 杨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1期61-70,共10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FY-2G云图TBB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以及库尔勒探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25点平滑算子的滤波方法,对2016年8月23—24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简称巴州)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FY-2G云图TBB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以及库尔勒探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25点平滑算子的滤波方法,对2016年8月23—24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简称巴州)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支急流"的有利配置以及700 h Pa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的形成对强降水区内垂直运动的发展和水汽的辐合上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配合低层高温高湿、中层干冷空气侵入、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等条件直接诱导了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强对流发生前,低层水汽饱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此次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具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结构特征,降水效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过程累积降水较大。库尔勒及周边地区的短时强降水主要由弓型回波在缓慢东移过程中断裂分散成的多个γ尺度的对流单体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低通滤波 中尺度天气系统 干空气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数据的新疆山洪淹没模拟及致灾阈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连成 余行杰 +3 位作者 邵伟玲 张婧莉 佟欣怡 李元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9,共10页
利用实测淹没深度、数字高程(DEM)、土地利用类型、小时降水、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等数据,通过FloodArea模型对新疆博尔博松流域3次(2013年8月25日、2015年6月28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 利用实测淹没深度、数字高程(DEM)、土地利用类型、小时降水、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等数据,通过FloodArea模型对新疆博尔博松流域3次(2013年8月25日、2015年6月28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对模拟结果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实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并建立了面雨量-淹没深度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四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运用不同数据模拟得出淹没分布特征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淹没深度具有上升的趋势,淹没过程可分为蓄积期、稳定增长期和波动上升期3个阶段;通过精度验证得出:FloodArea模型运用自动站降水数据模拟的淹没深度与实测数据相比偏高,而QPE、R-QPE(订正后QPE)数据模拟的则偏低,这三种数据的模拟结果与博尔博松村和塔尔村两个考察点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46 m、0.78 m、0.35 m和1.35 m、1.44 m、0.65 m,R-QPE数据模拟出的淹没深度效果最好,更能精确地反映出该流域洪水淹没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模拟洪水淹没深度与7 h累计时效的面雨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89,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雨量-淹没深度的关系;按照面雨量-淹没深度的关系和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得出,预警点累计时效7 h面雨量对应四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6.25 mm、三级23.61 mm、二级49.64 mm、一级75.6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数据 FloodArea模型 淹没模拟 致灾临界雨量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6月巴州一次暴雨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国强 佟欣怡 +3 位作者 邓京 周雪英 周成龙 刘长墉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22-31,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及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型(HYSPLIT_4.9)并结合欧拉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2012年6月4日新疆巴州罕见暴雨的水汽输送特...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及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型(HYSPLIT_4.9)并结合欧拉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2012年6月4日新疆巴州罕见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水汽传输的西北路径逐渐建立,将前期聚集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大量水汽输送至巴州境内,为罕见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此次暴雨水汽传输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西风气流引导下的偏西路径和经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谷和中天山传输到巴州北部的西北路径,两者的水汽贡献率达到了96.20%,其中偏西路径的水汽贡献率要高于西北路径;后向追踪气团轨迹显示罕见暴雨是西北路径通道的干冷气团在传输过程中不断下沉,偏西路径的暖湿气团在传输过程中不断被抬升,最后冷暖气团在暴雨区上空3000~4000 m之间交汇造成的;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新疆以西的湖泊或海洋,其中以巴尔喀什湖附近的水汽贡献率最大,达到了58%,黑海附近的水汽次之,为25%,而大西洋和挪威海附近的水汽贡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和10%;新疆巴州此次暴雨发生前水汽主要汇集在3000 m(700 h Pa)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水汽源地 HYSPLIT轨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地区一次罕见短时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国强 佟欣怡 +2 位作者 杨莲梅 周雪英 霍达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6期16-24,共9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3—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3—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库尔勒地区一次罕见的短时强降水过程主要的环流系统、水汽输送、动力及湿位涡与垂直螺旋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东部型南亚高压显著增强和西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的长波槽缓慢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风向风速迅速辐合为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主要包括3个部分:乌拉尔山脊前偏北风引导冷空气南下与西风气流汇合于南疆西部地区的西路水汽输送、青藏高原西南侧低涡前部西南气流引导的西南路水汽输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导的偏南水汽输送,其中94.26%的水汽来源于偏西与偏南气流。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前期,暴雨区上空左右两侧形成的中尺度环流圈是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垂直螺旋度的发展演变与强降水密切联系,当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与低层正的垂直螺旋度配置耦合时,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在θ_(se)线密集且陡立的区域内,高层高值MPV1的下传触发了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动力机制 湿位涡 倾斜涡度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8
作者 白素琴 吴秀兰 佟欣怡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183-184,共2页
12024年新疆气温列历史第二,北疆夏季气温创新高.2024年新疆平均气温9.6℃,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南疆地区气温与2022年并列第一。夏季新疆平均气温24.2℃,较常年偏高1.5℃,与2023年夏季同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高... 12024年新疆气温列历史第二,北疆夏季气温创新高.2024年新疆平均气温9.6℃,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南疆地区气温与2022年并列第一。夏季新疆平均气温24.2℃,较常年偏高1.5℃,与2023年夏季同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高,北疆地区气温创历史新高,天山山区和南疆为第二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气候事件 夏季气温 南疆地区 北疆地区 天山山区 平均气温 历史新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