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系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侯宏涛 刘华军 张鑫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620-623,共4页
既有建筑使用功能改变进行改造加固,需满足新的抗震设防要求,其抗震性能通常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抗震加固。不同结构体系对构件的抗震性能需求不同,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法可间接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形成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 既有建筑使用功能改变进行改造加固,需满足新的抗震设防要求,其抗震性能通常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抗震加固。不同结构体系对构件的抗震性能需求不同,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法可间接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形成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连续倒塌能力,增加结构的冗余度。通过某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改造加固为社区幼儿园项目的抗震加固设计过程的介绍,阐述了既有框架结构改造为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提出了改造加固项目中新增抗震墙的布置原则;对比了改造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介绍了新增抗震墙基础、与新增抗震墙相连的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加固设计方法;总结了既有框架结构改造加固为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设计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改变结构体系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消能子结构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侯宏涛 杨立华 +1 位作者 王琴 张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介绍了消能子结构的研究现状,文中以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配合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过程,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进... 介绍了消能子结构的研究现状,文中以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配合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过程,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消能子结构的加固设计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复核。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消能子结构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同时,可以不影响建筑内部功能。加固后,结构整体刚度增加,自振周期变短,层间剪力增大,整体变形变小,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得到改善,房屋整体抗震性能提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塑性程度较低,损伤屈服机制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消能子结构为连接消能器和主体结构的关键构件,应重点进行设计,采用柱的N-M曲线进行承载力复核比较便捷。文中设计思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消能子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抗震加固 Midas 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某幼儿园减震分析与设计
3
作者 侯宏涛 杨立华 +2 位作者 王琴 张鑫 王恒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5期161-167,共7页
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幼儿园为例,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分析了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 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幼儿园为例,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分析了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后,主体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实现“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塑性程度较低,损伤屈服机制合理。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罕遇地震作用下提供的附加阻尼比低于多遇地震作用,同时多组地震波附加阻尼比的离散性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高烈度地震区 幼儿园建筑 Midas Gen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坡底掘进巷道风流场及岩粉运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宏涛 张盛 张晓鹏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7-200,共4页
为了研究回坡底东五采区输送带巷综掘工作面在压入式通风下,巷道内风流场及岩粉的运移规律,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分析了掘进头的风流场和岩粉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掘进头有射流区、冲击射流区、回流区和涡流区4个区域。对于巷道水平面,... 为了研究回坡底东五采区输送带巷综掘工作面在压入式通风下,巷道内风流场及岩粉的运移规律,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分析了掘进头的风流场和岩粉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掘进头有射流区、冲击射流区、回流区和涡流区4个区域。对于巷道水平面,随着离底板距离的增大,岩粉浓度先减小,之后趋于平稳;对于巷道纵截面,由进风侧到回风侧,岩粉浓度先减小后增大;由巷道掘进面到巷道末端,岩粉浓度先是急剧降低,之后又慢慢升高,然后又减低,并趋于平稳。最后对巷道作业区域范围进行了分析。对回坡底矿井通风及防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压入式通风 FLUENT 风流场 岩粉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19
5
作者 贾强 张鑫 +1 位作者 侯宏涛 杨金彪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72,共6页
利用微生物的酶化作用诱导碳酸钙沉积来修复混凝土裂缝是地下室防渗堵漏的新途径.为推广和检验这项技术,将其应用于某地下室裂缝防渗堵漏工程,提出并采用4项措施:(1)在水平缝外侧做灌浆槽,既保持一定液面高度以维持灌浆压力,又防止菌液... 利用微生物的酶化作用诱导碳酸钙沉积来修复混凝土裂缝是地下室防渗堵漏的新途径.为推广和检验这项技术,将其应用于某地下室裂缝防渗堵漏工程,提出并采用4项措施:(1)在水平缝外侧做灌浆槽,既保持一定液面高度以维持灌浆压力,又防止菌液和营养盐渗入土中;(2)设计斜向灌注孔,控制竖缝的微生物灌浆质量;(3)在裂缝表面交替涂刷菌液和营养盐溶液;(4)用PVC管向裂缝外土壤实施微生物灌浆.通过注水试验、雨后观察、超声波检测和地质雷达检测等方法对4种堵漏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显示修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沉积碳酸钙 堵漏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坡底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确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鹏 张盛 侯宏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0,共4页
结合回坡底煤矿东区10#和11#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了10#煤层开采对下位11#煤层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比较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外错式布置、重叠式布置、内错式布置方式的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情况。模拟结果和现场应用观测结果表... 结合回坡底煤矿东区10#和11#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了10#煤层开采对下位11#煤层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比较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外错式布置、重叠式布置、内错式布置方式的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情况。模拟结果和现场应用观测结果表明,采用重叠式布置方式是合理的,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下 FLAC3D 回采巷道布置 重叠式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炼钢厂老旧冷却塔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广强 宋超 +1 位作者 许家荣 侯宏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3-67,共5页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某炼钢厂冷却塔,存在混凝土脱落、钢筋锈蚀等问题。采用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了塔体倾斜状况,对冷却塔的混凝土强度、缺陷损伤及循环水氯离子含量等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结构损伤原因。鉴定计算结果表明冷却塔通风...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某炼钢厂冷却塔,存在混凝土脱落、钢筋锈蚀等问题。采用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了塔体倾斜状况,对冷却塔的混凝土强度、缺陷损伤及循环水氯离子含量等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结构损伤原因。鉴定计算结果表明冷却塔通风筒筒壁及人字支柱承载力不足。针对冷却塔损伤状况,提出了对人字柱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对通风筒壁采用钢丝绳-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对淋水构架预制构件采用修复或更换的加固方案,该冷却塔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检测鉴定 倾斜检测 加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含量对铸态和热处理后AlCr_(x)Cu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8
作者 侯宏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9-245,共7页
采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AlCr_(x)CuFeNi(x=0,1.0,2.0)高熵合金(记为Cr_(0)、Cr_(1.0)和Cr_(2.0)合金),研究了Cr含量对高熵合金铸态和600℃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条件下,Cr_(0)合金的物相结构主要由富Fe、Ni... 采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AlCr_(x)CuFeNi(x=0,1.0,2.0)高熵合金(记为Cr_(0)、Cr_(1.0)和Cr_(2.0)合金),研究了Cr含量对高熵合金铸态和600℃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条件下,Cr_(0)合金的物相结构主要由富Fe、Ni的FCC固溶体相和AlCu3相组成,而Cr_(1.0)和Cr_(2.0)合金均由富Cu的FCC2相、富Cr、Fe的BCC相和AlNi相组成。600℃热处理后,高熵合金的物相结构基本未发生改变,具有良好的物相稳定性,且合金的元素偏析程度显著改善。Cr_(0)合金铸态显微硬度为348HV10,600℃热处理后略增至370HV10。随Cr含量提高,高熵合金的硬度随之增加,其中Cr_(2.0)合金铸态和600℃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最高,分别达到435和462HV10。热处理后合金硬度增加主要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含量 高熵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
9
作者 侯宏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18期120-125,137,共7页
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例,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政元素的融入点与实施案例、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常见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双霞 侯宏涛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8期137-137,233,共2页
主要介绍了目前二氧化硅的常见测定方法 ,例如重量法、氟硅酸钾容量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并对各个方法进行了论述,这将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有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二氧化硅(Si O2) 传统化学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其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急速底鼓现象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
11
作者 吴国峰 张盛 侯宏涛 《中州煤炭》 2015年第3期42-44,共3页
深井巷道开挖后,在矿山压力、水压及瓦斯压力等作用下,底板短时间内急速鼓起的现象,被称为急速底鼓现象。它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种新的底鼓形式,鼓出量大和底鼓速率快是急速底鼓的两大主要特征,也是其较难治理的原因。底板软岩的高... 深井巷道开挖后,在矿山压力、水压及瓦斯压力等作用下,底板短时间内急速鼓起的现象,被称为急速底鼓现象。它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种新的底鼓形式,鼓出量大和底鼓速率快是急速底鼓的两大主要特征,也是其较难治理的原因。底板软岩的高围岩压力、水和瓦斯压力的综合作用是造成巷道发生急速底鼓的主要原因。对几个典型矿井发生急速底鼓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其治理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速底鼓 底鼓速率 诱发因素 底板关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块对单轴压缩试样端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宏涛 张盛 吴国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确定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岩石端部的垂直应力分布,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高刚度承压板下不加垫块和加垫块两种情况岩石试样端部垂直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加垫块时,岩石端部应力分布不均,呈"W"形分布,中部应力较... 为了确定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岩石端部的垂直应力分布,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高刚度承压板下不加垫块和加垫块两种情况岩石试样端部垂直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加垫块时,岩石端部应力分布不均,呈"W"形分布,中部应力较高,两端应力小;加垫块时,岩石端部应力分布呈"抛物线"形分布,中部应力较高,两端应力较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岩石端部效应是不可避免的,加垫块后对抑制端部效应的作用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承压板 垫块 刚度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宏涛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了研究掘进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结合回坡底东五区掘进巷道的实际情况,借助流体软件Fluent建立并模拟了压入式通风16种模型的粉尘分布规律.对于巷道不同的水平面,随着离底板距离的增大,粉尘浓度先减小,之后趋于平稳;对于巷道的各纵截面... 为了研究掘进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结合回坡底东五区掘进巷道的实际情况,借助流体软件Fluent建立并模拟了压入式通风16种模型的粉尘分布规律.对于巷道不同的水平面,随着离底板距离的增大,粉尘浓度先减小,之后趋于平稳;对于巷道的各纵截面,由进风侧到回风侧,粉尘浓度先减小后增大;由巷道掘进面到巷道末端各平面,粉尘浓度先是急剧降低,之后又慢慢升高,然后又减低,并趋于平稳.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压入式风筒距离掘进面10 m时,掘进面的通风除尘效果较好.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将数值模拟值与现场粉尘浓度的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粉尘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粉尘治理的一些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面 FLUENT 压入式通风 粉尘分布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理论分布与实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宏涛 侯双霞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了研究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特点,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导出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表达式。然后,通过实验测出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将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通过对误差进行分析,得出测准载流圆线圈轴线... 为了研究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特点,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导出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表达式。然后,通过实验测出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将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通过对误差进行分析,得出测准载流圆线圈轴线上测场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线圈 轴线 磁场分布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端补偿对导热系数测量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宏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为了研究冷端补偿对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借助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得到导热系数的表达式。控制热电偶冷端补偿测量得到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结果显示,无冷端补偿对测量结果无显著影响,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在实际实验及工程测量中,冷... 为了研究冷端补偿对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借助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得到导热系数的表达式。控制热电偶冷端补偿测量得到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结果显示,无冷端补偿对测量结果无显著影响,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在实际实验及工程测量中,冷端补偿不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冷端补偿 不良导体 测量方法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高度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及数值模拟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宏涛 侯双霞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9-53,共5页
为了研究流体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和压强分布,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出同一高度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然后通过流体软件Fluent模拟流体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压和压强分布,两种方法都得出速度和压强分布相反的结论,即速度大的区域压强小,速度小的区域压强... 为了研究流体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和压强分布,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出同一高度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然后通过流体软件Fluent模拟流体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压和压强分布,两种方法都得出速度和压强分布相反的结论,即速度大的区域压强小,速度小的区域压强大;由数值模拟还可以得出,流体在管径发生变化处速度和压强大小发生突变;最后,将数值模拟的流体速度和压强结果定量化,代入伯努利方程,通过误差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将数值模拟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高度 伯努利方程 FLUENT 数值模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宏涛 《新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8-11,19,共5页
为了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特点,先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导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表达式,再通过实验测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将实测值与理论值做对比,通过误差分析得到测准亥姆霍兹线圈轴... 为了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特点,先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导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表达式,再通过实验测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将实测值与理论值做对比,通过误差分析得到测准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亥姆霍兹线圈 轴线 磁场分布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入分组数据拟合洛伦兹曲线新模型
18
作者 侯宏涛 《河南科技》 2016年第21期45-47,共3页
洛伦兹曲线的准确度关系到基尼系数的精度,结合2006年湖北省农村和城镇的收入分组数据,分别针对性地提出一个洛伦兹曲线新模型。通过对2种新模型的初次分析,从拟合度上可以表明拟合效果很好。新模型拟合效果从全部模型来看还是相当好的。
关键词 洛伦兹曲线 MATLAB 曲线拟合 误差分析 模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面位移的理论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19
作者 侯宏涛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2-185,共4页
以粗糙表面圆形物为对象,研究被测物体的离面位移。其基本路径是:推导出离面位移的理论表达式,暗条纹处离面位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搭建实验光路,并通过ESPI专用软件进行调节,对试验成功的四个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先通过干涉条纹... 以粗糙表面圆形物为对象,研究被测物体的离面位移。其基本路径是:推导出离面位移的理论表达式,暗条纹处离面位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搭建实验光路,并通过ESPI专用软件进行调节,对试验成功的四个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先通过干涉条纹前后变化数目计算出离面位移的理论值,再通过圆形变形物上的螺旋测微器测出离面位移的实验值。研究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2.6%,吻合得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面位移 激光散斑 干涉条纹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330例分析
20
作者 刘万堂 侯宏涛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3期34-34,共1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方法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治疗3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结果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到术后的5.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5.0%到术后97.4%;骨折块突入椎管的阻塞率由术...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方法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治疗3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结果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到术后的5.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5.0%到术后97.4%;骨折块突入椎管的阻塞率由术前的67.7%到术后5.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恢复椎管列线,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