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早强剂的开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侯献海 步玉环 +2 位作者 郭胜来 罗勇 王雪英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6,共5页
针对深水固井中油井水泥早期强度增长缓慢的问题,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低温早强特性,并通过递进式叠加优化获得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早强剂NS-4。模拟深水固井的温度、压力条件,测试了该早强剂对油井水泥稠化性能、静胶凝强度和抗压强度... 针对深水固井中油井水泥早期强度增长缓慢的问题,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低温早强特性,并通过递进式叠加优化获得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早强剂NS-4。模拟深水固井的温度、压力条件,测试了该早强剂对油井水泥稠化性能、静胶凝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早强剂组成方案为0.8%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下同)+2%硫酸钠+0.05%三乙醇胺+0.2%铝酸钠,掺量为水泥的3.05%;15℃、10 MPa条件下掺入该早强剂的水泥浆稠化时间为236 min,其中稠化过渡时间为34 min;30℃、15 MPa条件下静胶凝强度0-576 Pa发展时间为180 min,其中胶凝过渡时间为48 min;在4℃、15℃、30℃下,加入该早强剂的水泥石24 h抗压强度分别是纯G水泥的9倍、4.7倍、2.4倍。该早强剂优异的低温早强、防气窜性能,有助于解决深水固井面临的低温、浅层水/气流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固井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早强剂 油井水泥 防气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井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步玉环 侯献海 郭胜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针对煤层气层的低温固井以及深水表层套管固井中油井水泥早期强度发展缓慢的问题,通过将胶体SiO_2、硫酸盐和醇胺类物质三元复配,开发出一种复合型无氯早强剂AA。研究了该早强剂不同加量对油井水泥的影响,采用XRD、SEM分析水泥水化产物... 针对煤层气层的低温固井以及深水表层套管固井中油井水泥早期强度发展缓慢的问题,通过将胶体SiO_2、硫酸盐和醇胺类物质三元复配,开发出一种复合型无氯早强剂AA。研究了该早强剂不同加量对油井水泥的影响,采用XRD、SEM分析水泥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并结合早强剂中各组分作用,分析了它的作用机理。通过向水泥中加入减轻材料和配套外加剂,形成了一套密度为1.35~1.87g/cm^3的低温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早强剂AA可以加速水泥熟料C_3S、C_2S的水化反应进程,同时消耗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_2,胶体SiO_2可以与Ca(OH)_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C—S—H凝胶,它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微孔隙,显著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该低温固井水泥浆在30℃下的24 h抗压强度大于13 MPa,稠化时间在196~258 min之间,失水量为24 mL,游离液为0,流动度大于20 cm。此外,该水泥浆体系具有直角稠化、防气窜性能优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低温 早强剂 固井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井电泵井下监测技术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磊磊 梁志艳 +2 位作者 何强 蒋磊 侯献海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20年第5期76-78,91,共4页
针对电泵机组井口参数滞后于井下的运行参数,运行异常发生后时常错过最佳优化调整时机,导致异常停机的问题,引进电泵井下多参数传感器,监测井下机组运行的温度、压力、振动、泄漏电流等多个参数,详细阐述了稠油电泵井下传感器在塔河油... 针对电泵机组井口参数滞后于井下的运行参数,运行异常发生后时常错过最佳优化调整时机,导致异常停机的问题,引进电泵井下多参数传感器,监测井下机组运行的温度、压力、振动、泄漏电流等多个参数,详细阐述了稠油电泵井下传感器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研究了各参数的相关性,总结了井下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对后期数据的诊断分析及调整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电泵 井下传感器 吸入口压力 排出口压力 泄漏电流 电机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面指示曲线计算塔河缝洞型油藏地层能量和流动系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璐 张世亮 +2 位作者 袁飞宇 黄明良 侯献海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3期63-66,100,共5页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采油井,地层真实能量及裂缝系统流动状况难以确定,一直制约着油田的精细开发。基于均质油藏的计算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利用流体力学的镜像法原理,通过对关井后静液面恢复数据处理,建立液面指示曲线,获取等效...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采油井,地层真实能量及裂缝系统流动状况难以确定,一直制约着油田的精细开发。基于均质油藏的计算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利用流体力学的镜像法原理,通过对关井后静液面恢复数据处理,建立液面指示曲线,获取等效于无限关井时刻的真实地层压力和流动系数,指导缝洞型油藏稠油井的储层健康诊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能量 流动系数 液面指示曲线 镜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绝缘电缆在超深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献海 李璐 +1 位作者 李柏颉 王磊磊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2-15,68,共5页
为满足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井降黏生产需要,通过结构设计、材质优化、设备增效优化,研制了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具有发热效率高、导热快、功率特性好的特点。在塔河油田7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矿物绝缘电缆具有节约稀油、增加产能和节约用... 为满足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井降黏生产需要,通过结构设计、材质优化、设备增效优化,研制了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具有发热效率高、导热快、功率特性好的特点。在塔河油田7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矿物绝缘电缆具有节约稀油、增加产能和节约用电的作用,满足超深超稠油开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 超稠油 降黏 矿物绝缘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体参数计算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璐 杜春晖 +2 位作者 侯献海 付亚飞 刘东诚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8,共4页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属于块状未饱和底水油藏,无论是开发早期的自喷生产,还是中期的水驱、气驱生产,水体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开发决策意义重大。由于缝洞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导致油水关系复杂,不同缝洞系统阶段驱动能量不同,一直难以形...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属于块状未饱和底水油藏,无论是开发早期的自喷生产,还是中期的水驱、气驱生产,水体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开发决策意义重大。由于缝洞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导致油水关系复杂,不同缝洞系统阶段驱动能量不同,一直难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水体参数计算方法。文章基于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明确不同岩溶背景下油井驱动类型及其对应水侵模式,给出了水侵量和水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在塔河强底水单元中利用数模实例验证,矿场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物质平衡 底水油藏 水体参数 水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璐 侯献海 +3 位作者 单帅强 李柏颉 付亚飞 操银香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1期72-77,I0005,共7页
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 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井间连通结构 示踪剂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水驱流道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献海 文强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解决塔河油田碳酸盐缝洞型油藏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因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高渗透裂缝通道易发生水窜,整体水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通过水驱流道调整,以颗粒药剂体系对水窜通道进行封堵调整,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深化油藏认识,形成缩... 为解决塔河油田碳酸盐缝洞型油藏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因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高渗透裂缝通道易发生水窜,整体水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通过水驱流道调整,以颗粒药剂体系对水窜通道进行封堵调整,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深化油藏认识,形成缩缝分流、卡缝转向两种调流思路。同时,丰富调流药剂,主要包含复合颗粒体系和高黏液体系,形成一套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流道调整技术体系,在现场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水替油 流道调整 颗粒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流势调整控水技术研究
9
作者 侯献海 李璐 +3 位作者 李柏颉 丁磊 张世亮 袁飞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1期65-71,I0005,共8页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的问题。根据缝洞型油藏流动特征,建立流体势表征公式,明确缝洞型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压能和动能构成,提出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控制水侵速度和方向,控制油井含水的技术。根据数值模拟结果...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的问题。根据缝洞型油藏流动特征,建立流体势表征公式,明确缝洞型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压能和动能构成,提出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控制水侵速度和方向,控制油井含水的技术。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流势调整的影响,水油体积比在10~30之间时,排水井与产油井采液比越大,流势调整效果越明显。在流势调整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指导下,矿场试验在塔河油田TH12338井组取得较好试验效果,累计增油1.42×10^4 t,井组含水得到有效控制,证明了流势调整是缝洞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 控水 流势调整 油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献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3-19,共7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以缝洞为主要储渗空间,缝洞体空间发育孤立,连通性较差,单井井控缝洞规模有限。针对常规注水、注气、酸压无法实现远井缝洞体储量高效采出,导致单井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研究。通过现...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以缝洞为主要储渗空间,缝洞体空间发育孤立,连通性较差,单井井控缝洞规模有限。针对常规注水、注气、酸压无法实现远井缝洞体储量高效采出,导致单井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研究。通过现场实测高压注水摩阻,计算地层裂缝闭合压力、延伸压力和破裂压力,证明高压注水压力可以达到地层延伸压力,激活天然裂缝,突破孤立缝洞体屏障,提高远井缝洞体储量动用。现场试验表明,在定容型碳酸盐岩缝洞型单井实施高压注水可以有效提高单井产量和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高压注水 摩阻 延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不动管柱堵水技术研究
11
作者 侯献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0-43,49,共5页
缝洞型油藏属于以溶洞、溶蚀孔隙、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底水易沿高渗透裂缝通道窜进而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塔河油田在不动管柱的施工条件下,将液态堵剂注入水窜通道进行封堵,释放水窜屏... 缝洞型油藏属于以溶洞、溶蚀孔隙、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底水易沿高渗透裂缝通道窜进而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塔河油田在不动管柱的施工条件下,将液态堵剂注入水窜通道进行封堵,释放水窜屏蔽剩余油,达到治水的目的。同时,深化油藏认识和基础资料分析,建立了“六项基础”分析法确定堵水潜力,研发淀粉胶和高温冻胶2种药剂,形成一套针对缝洞型油藏的不动管柱堵水技术体系,在现场实施13井次,有效率为61.54%,增油1.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堵水 淀粉胶 裂缝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稠油井流压测试替代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侯献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9-31,55,共4页
塔河油田属于超深、超稠油油藏,自喷井流压监测是塔河油田评价油井能量变化和判断底水锥进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油品超稠、高产井测试影响时效,且测试费用较高,一直制约自喷井地层能量监测。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自喷井流压测试方法的基础... 塔河油田属于超深、超稠油油藏,自喷井流压监测是塔河油田评价油井能量变化和判断底水锥进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油品超稠、高产井测试影响时效,且测试费用较高,一直制约自喷井地层能量监测。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自喷井流压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流压测试的替代方法,结果表明,现场42口井折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0.19 MPa以内,较普通水力学公式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流压 能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关键影响因素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亚飞 李璐 +2 位作者 侯献海 赵洋 李柏颉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孔洞和裂缝分布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在储集空间上呈不连续、高度离散状态。离散分布的溶洞储集体使得部分油井在生产和注水过程中表现出多套储集体参与流动的特征...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孔洞和裂缝分布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在储集空间上呈不连续、高度离散状态。离散分布的溶洞储集体使得部分油井在生产和注水过程中表现出多套储集体参与流动的特征。对此采取高压注水开发方式,通过增大注水压力和注水量开启天然裂缝,以更好地沟通远端储集体,扩大注水替油的波及范围。针对高压注水关键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分析各因素对高压注水效果影响,总结有利模式,指导高压注水扩容潜力分析,制定相应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高压注水 流体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