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的机械通气情景模拟培训课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实践
1
作者 丁振兴 俞凤 谈媛媛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7,11,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的机械通气情景模拟培训课程能否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住培学员)机械通气临床整体解决能力。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11月,教学课题组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 目的 探讨基于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的机械通气情景模拟培训课程能否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住培学员)机械通气临床整体解决能力。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11月,教学课题组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每2月招募10~12名住培学员,随机分配到模拟培训组和传统培训组,比较基于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的机械通气情景模拟教学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在教授住培学员机械通气管理能力上的差异。结果 研究期间共101名住培学员参加并完成了培训,模拟培训组为49人,传统培训组为52人,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专业分布、已完成住培年限、之前轮转ICU经历等及干预前理论考试成绩(76.43±12.04vs74.56±13.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结束后,两组学员都参加了最终的基于高仿真模拟人+模拟肺复杂临床模拟场景考核,模拟培训组的最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培训组(85.23±15.22vs62.57±12.2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结束后,课题组征集了住培学员对机械通气模拟教学的意见和满意度。大多数受调查者表示,模拟教学让机械通气概念更容易掌握。结论 基于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的机械通气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模式提高了住培学员解决机械通气临床问题的整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vent虚拟呼吸机软件 机械通气 模拟教学 住培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博弈:美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的对华竞争
2
作者 俞凤 《当代美国评论》 2025年第1期44-63,127,共21页
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量子信息科技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核心方向,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及发展基础科学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崛起引发美国对其... 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量子信息科技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核心方向,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及发展基础科学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崛起引发美国对其量子霸权地位的深切忧虑。为巩固技术优势,美国采取“全政府”模式加大国内量子科技投入,深化与盟友的科技合作以构建遏华国际联盟,并实施高强度技术封锁以限制中国的量子技术突破。尽管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量子科技发展管理的碎片化、国际合作的表面化、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对华封锁的反噬效应等。可以预见,未来美国政府仍将调整升级其对华量子竞争战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将会持续维持在高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量子信息科技 中美科技竞争 美国量子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A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价作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俞凤 赵良 +9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陈德昌 林兆奋 单红卫 马钧 郭昌星 李文放 刘军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最大 SOFA评分、Δ SOFA评分的差异 ,评价 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 :累计最大 SOFA评分、累计Δ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显著差异 (P均 <0 .0 1) ,入院时累计 SOFA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单个器官系统相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最大 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中除肝、肾外 ,余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入院时各单个器官 SOFA评分仍无显著差异。存活组在入院最初 7日每日平均评分逐渐下降 ,而死亡组每日平均评分逐渐升高 ,7日内 2组有显著差异的变化出现在入院后 4 8小时 (P<0 .0 5 )。随器官衰竭个数的增加 ,病死率急剧增加 ,累计最大 SOFA评分呈直线上升 ,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最大 SOFA评分和 ΔSOFA评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A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1株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 被引量:7
4
作者 俞凤 邓林强 +5 位作者 钟桥石 杭亚平 刘衍伶 丁慧 陈艳慧 胡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 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 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采用接合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临床分离非脱羧勒克菌菌株对亚胺培南、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接合试验使受体菌E.coli J53获得与非脱羧勒克菌相似的耐药谱。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阳性,PCR扩增及测序表明该菌株同时携带blaNDM-1、blaTEM和aac(6')-Ib,而接合子仅携带blaNDM-1;S1-PFGE示非脱羧勒克菌具有3个质粒。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为携带blaNDM-1基因造成,该基因可能存在于100 kb左右的可接合传递的质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脱羧勒克菌 碳青霉烯酶 接合 基因型 blaND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被引量:5
5
作者 俞凤 赵良 +2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最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 7例 ,死亡 4 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 /非手术、入院至脓毒症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② 5 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 (6 2 8% ) ,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 (88 2 % ) ,合并霉菌感染 2 6例(5 1 0 % )。③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 ,最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0 1)。最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5 ,P <0 0 0 0 1) ,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 ,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 ,二种评分的最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预后 预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病奈瑟球菌耐药监测及其阿奇霉素耐药株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研究
6
作者 蒋沁炆 熊文强 +2 位作者 李婷 俞凤 李清祥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对淋病奈瑟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分析阿奇霉素耐药株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南昌市人民医院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检出的138株淋病奈瑟球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及目的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对淋病奈瑟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分析阿奇霉素耐药株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南昌市人民医院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检出的138株淋病奈瑟球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及目的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不同耐药程度阿奇霉素耐药株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度最高,其次为头孢曲松及阿奇霉素;其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四环素及青霉素。全部阿奇霉素耐药株均未检出rplV及rplD基因突变,23S核蛋白体RNA(rRNA)出现核苷酸突变菌株占63.64%,a2143g突变菌株占22.73%。mtrR基因启动区碱基a缺失菌株占72.73%,发生H105Y突变菌株占45.45%,发生G45D突变菌株占31.82%。低度耐药株(LLR)菌株检出率达6.52%,中度耐药株(MLR)菌株检出率达5.80%,高度耐药株(HLR)菌株检出率达3.62%。结论淋病奈瑟球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度最高,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阿奇霉素耐药株耐药与mtrR、23Sr RNA4个等位基因突变存在关联,临床应根据药敏反应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耐药监测 阿奇霉素 耐药机制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俞凤 胡龙华 +6 位作者 钟桥石 杭亚平 丁慧 陈艳慧 张黎明 张楠 胡晓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02-608,共7页
目的了解2016年本单位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所有初次分离的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全自动仪器法检测,E-test法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目的了解2016年本单位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所有初次分离的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全自动仪器法检测,E-test法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临床菌株4201株,革兰阳性菌34.8%(1461/4201),革兰阴性菌65.2%(2740/4201)。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1%(463/42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1%(507/420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的检出率为(25.3%和70.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二者未检测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位列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7.7%、克雷伯菌属14.1%、铜绿假单胞菌8.7%、鲍曼不动杆菌7.1%和阴沟肠杆菌2.8%。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占55.7%和25.4%。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5%、20.6%和61.5%。肠杆菌科细菌中耐替加环素菌株检出率为4.4%。结论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仍较严重,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以及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感染控制部门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传播机制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俞凤 胡龙华 +3 位作者 蒋沁炆 钟桥石 陈艳慧 方雪瑶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7期36-39,共4页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并探讨其传播机制。方法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3株,分别编码为DC10、DC44、DC52。用PCR法扩增筛查DC10、DC44、DC52的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别;通过接合...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并探讨其传播机制。方法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3株,分别编码为DC10、DC44、DC52。用PCR法扩增筛查DC10、DC44、DC52的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别;通过接合实验得到DC10、DC44、DC52与耐叠氮钠的大肠埃希菌J53的接合子,对接合子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测序;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确定DC10、DC44、DC52的基因序列型(ST型),并利用e BURST软件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DC10、DC44、DC52中bla NDM基因均阳性,其它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均阴性。经测序确认DC10、DC52均携带bla NDM-1基因,其中DC52同时携带bla TEM-1基因; DC44携带bla NDM-3基因,同时携带bla TEM-1基因和bla CTX-M-15基因。DC10、DC44、DC52均与J53接合成功,接合子为大肠埃希菌。接合子除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敏感外,对β-内酰胺酶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接合子均含有与DC10、DC44、DC52相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DC10的MLST分型为ST744、DC44为ST7219、DC52为ST167。ST744和ST167同属于CC10克隆群,ST7219属于CC131克隆群。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为bla NDM基因,耐药基因bla NDM均能通过质粒水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基因 大肠埃希菌 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PICCO对照研究
9
作者 刘智文 俞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aS)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了解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aS)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了解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月1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并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共32例,数据收集64次,每例患者在相同的时间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记录两者的测量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或TPRI)等参数,并将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ICaS方法与PICCO方法在同一时间内测量的CO、CI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V、SI、TPRI、SVRI进行对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刻全身生物阻抗法测得的CO与PICCO测得的CO值之间Bland-Altman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性限值为-1.183~1.509 L/min和(r=0.954,P<0.001),说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NICaS在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与PICCO的一致性良好,本身具有简单、无创、便捷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监测重症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全身生物阻抗法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俞凤 邹尔斌 鲍正毅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734-736,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自杀行为的中西方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俞凤 韦俊荣 孙玉东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调查了58例15~35岁服毒自杀者,并参考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比了中西方青年人自杀的特点。结果表明,由于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结果与人格结构,致使中国青年人的自杀行为有别于西方国家。本文从青年自杀的发生率,自... 本文调查了58例15~35岁服毒自杀者,并参考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比了中西方青年人自杀的特点。结果表明,由于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结果与人格结构,致使中国青年人的自杀行为有别于西方国家。本文从青年自杀的发生率,自杀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地区、精神障碍,童年期经历,某些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加以分析,并总结了相应干预、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自杀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某些必需微量元素与高血压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俞凤 叶玲霞 戚其平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探讨人全血中微量元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47例高血压患者和3 2例健康对照者全血中钒(V)、铬(Cr)、锰(Mn)、钴(Co)、铜(Cu)、锌(Zn)、钼(Mo)、锶(Sr)八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高血压组患者全血中... 为探讨人全血中微量元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47例高血压患者和3 2例健康对照者全血中钒(V)、铬(Cr)、锰(Mn)、钴(Co)、铜(Cu)、锌(Zn)、钼(Mo)、锶(Sr)八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高血压组患者全血中除锰元素外,其余微量元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微量元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机制及临床感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凤 胡龙华 +7 位作者 陈艳慧 钟桥石 杭亚平 蒋沁炊 方雪瑶 许秀华 张楠 胡晓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97-101,共5页
目的 研究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感染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0-11月该院临床分离到的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用E-test法测定亚胺培南的MIC值,用改良碳... 目的 研究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感染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0-11月该院临床分离到的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用E-test法测定亚胺培南的MIC值,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s、AmpC酶、喹诺酮类等19种耐药基因并测序确定基因型;采用接合实验和S1-PFGE分析质粒特征。 结果 两株实验菌株对检测的16种抗菌药物中仅菌株N339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mCIM试验阳性,两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均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PER-4基因,未检测到其他耐药基因,菌株N339接合成功,使结合子获得相似的耐药表型;S1-PFGE分析表明两株菌均含有两个相同大小( 200~ 300 kb)的质粒。 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质粒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NDM-1和超广谱β内酰胺PER-4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主要原因,且能通过质粒转移,应引起高度重视。首次发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同时携带NDM-1和PER-4两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NDM-1 PE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检血清β-HCG、P和CA125在早期先兆流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俞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0-221,共2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一批早期妊娠妇女血清β-HCG、孕酮(P)和CA125值,探讨三项联检是否可提高流产的预测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因先兆流产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年龄(20-3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一批早期妊娠妇女血清β-HCG、孕酮(P)和CA125值,探讨三项联检是否可提高流产的预测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因先兆流产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孕龄(5-7)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Β-HCG 早期先兆流产 CA125值 预测准确率 临床应用 联检 早期妊娠妇女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凤 冯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导向结合系列讲座的教学模式对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培养的效果。方法:将进入急诊科的住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急诊临床思维方法,结合急诊科典型病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将两次的测试...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导向结合系列讲座的教学模式对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培养的效果。方法:将进入急诊科的住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急诊临床思维方法,结合急诊科典型病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将两次的测试得分汇总,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学员34人,其中研究生8人,轮转住院医生21人,急诊科进修医生5人,分3组,每组10-12人,研究显示二次测试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不同教育背景的学员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病例分析为导向结合系列讲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住院医师的急诊急救工作思维方法,可极大的提高住院医师在急诊情景下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临床思维 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涝灾害中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俞凤 宇汝义 孙玉东 《伤残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分析了1991年安徽省特大洪涝灾害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探讨了水灾对传染病疫情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法定传染病与1990年相比总发病率上升,上升病种主要是与水情密切相夫的肠道传染病,其次是儿童易患的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 本文分析了1991年安徽省特大洪涝灾害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探讨了水灾对传染病疫情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法定传染病与1990年相比总发病率上升,上升病种主要是与水情密切相夫的肠道传染病,其次是儿童易患的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中仅流行性出血热上升明显、从传染病月份分布,洪涝灾害影响传染病发病率上升主要表现在7月一9月洪涝中期.死亡率统计以出血热占首位,较!99o年明显上(<o.门),而总死亡率基本与平时持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 洪涝灾害
原文传递
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
17
作者 俞凤 秦克秀 +1 位作者 张泓 徐俊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性休克存活与非存活病人相比,器官损害个数和DIC的发生非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与DIC发生的时间较非存活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器官损害个数较非DIC组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C组预后显著较差(P<0.01);早发DIC与迟发DIC临床特征比较,虽入院SOFA评分在早发DIC较迟发DIC更严重(P<0.05),但迟发DIC较早发DIC预后差(P<0.05),早发DIC组较迟发DIC组更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P<0.05)。入院时凝血参数比较仅血小板计数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无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的脓毒性休克及早发DIC较迟发者预后较好,早发DIC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是预示DIC发生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时的药物控制
18
作者 俞凤 徐慧琴 +1 位作者 项永芳 高世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34-736,共3页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对不同病因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方法统计了100例VT患者,均以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结果各类VT大多对抗心律失常药敏感,治愈率91%。各类药物有效率分别为:利多卡因86.2%,苯妥英钠25%...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对不同病因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方法统计了100例VT患者,均以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结果各类VT大多对抗心律失常药敏感,治愈率91%。各类药物有效率分别为:利多卡因86.2%,苯妥英钠25%,安搏律定、乙吗噻嗪均为66.7%,心律平60%,慢心律32.5%,β受体阻滞剂44.4%,口服胺碘酮33.3%,联合用药100%。9例死亡病例心功能均在Ⅲ级以下,抗心律失常药疗效差、副作用多。结论VT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效果取决于功能状态,对心功能良好者不论病因类型如何均以药物治疗,可首选Ib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药物疗法 利多卡因 抗心律失常药 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自杀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19
作者 俞凤 宇汝义 +1 位作者 吴珠琴 孙玉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2-63,共2页
自杀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和西方文化的渗入,青年自尊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而他们面临环境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又引起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导致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 自杀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和西方文化的渗入,青年自尊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而他们面临环境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又引起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导致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和高中生中有自杀意念者分别为21.43%和17.67%。本文试就近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15—35岁服毒自杀者的情况,从社会—生物—心理因素的角度做一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因素 自杀行为 自杀意念 社会因素 酒精中毒 受教育水平 预防对策 服毒自杀者 经前期紧张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
20
作者 俞凤 胡龙华 +1 位作者 肖艳萍 杨军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8株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拉丝试验筛选高毒...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8株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拉丝试验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5种常见荚膜血清型。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同源性分析。收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S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5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 22株(13.9%),SKP 29株(18.4%)。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全部表达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其中1株同时携带金属酶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4。拉丝试验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3株为hvKP,其中CRKP 2株、SKP 11株。SKP菌株uge、iutA、mrkD、alls、aerobactin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ybtA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P<0.05)。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K1和K2各4株,K57有1株,均为SKP菌株;CRKP未检出常见荚膜血清型。MLST分型结果显示,51株CRKP和SKP以ST11型为主(24/51),22株CRKP均为ST11型,SKP中ST23型、ST11型、ST65型分别为4、2、2株。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1株CRKP和SKP中,有21株同源性>70%,其中A型(5株)、B型(9株)、C型(3株)均为ST11型CRKP,4株ST23型SKP均为D型。CRKP和SKP感染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科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ybtA、uge、mrkD、alls、iutA和aerobactin可作为hvKP的毒力标记物。CRKP菌株耐药基因复杂多样,感染患者预后差,建议临床尽早进行CRKP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