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辉 顾铃毓 +1 位作者 俞梦楚 张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目的 探讨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及L0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干扰及过表达circRNA CCND1... 目的 探讨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及L0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干扰及过表达circRNA CCND1后,通过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和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HepG2细胞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LO2细胞高(P <0.05)。Si-circRNA CCND1组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和Si-NC组下降(P <0.05),Oe-circRNA CCND1组较Control组和Oe-NC组升高(P <0.05)。各组细胞培养0、24、48、72和96 h后细胞增殖活性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ontrol组及Si-NC组比较,Si-circRNA CCND1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G_(0)/G_(1)期比值升高(P <0.05),S及G_(2)/M期比值下降(P <0.05);与Control组及Oe-NC组比较,OecircRNA CCND1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G_(0)/G_(1)期比值下降(P <0.05),S及G_(2)/M期比值升高(P <0.05)。Si-circRNA CCND1组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较Control组、Si-NC组少(P <0.05),Oe-circRNA CCND1组较Control组及Oe-NC组多(P <0.05)。结论 circRNA CCND1能够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ircRNA CCND1 HEPG2 细胞生理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BP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促癌功能研究
2
作者 俞梦楚 王枚 +2 位作者 董辉 张旭 简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886-892,共7页
目的探索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促癌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IRB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建立CIRBP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慢病毒稳转SKOV3细胞株,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划痕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 目的探索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促癌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IRB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建立CIRBP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慢病毒稳转SKOV3细胞株,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划痕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和迁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核转位,采用RT-qPCR检测CIRBP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IRBP、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磷酸化β-连环蛋白(p-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CIRB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下调(P<0.05),成功构建CIRBP沉默和过表达细胞模型,CIRBP沉默导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比例上升(P<0.05),β-catenin蛋白核转位水平下降(P<0.05),β-catenin蛋白水平下调(P<0.05),而p-β-catenin蛋白水平上调(P<0.05),CIRBP的过表达则相反。结论CIRBP促进β-catenin的表达和核转位,从而影响卵巢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卵巢癌细胞SKOV3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功能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451a通过靶向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3
作者 董辉 王晶 +4 位作者 杨艳娟 张旭 俞梦楚 徐广贤 简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探讨miR-451a对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调控及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肝癌组织中miR-451a及MIF mRN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451a对MIF的靶向调控关系。包装miR-451a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 目的探讨miR-451a对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调控及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肝癌组织中miR-451a及MIF mRN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451a对MIF的靶向调控关系。包装miR-451a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iR-451a和MIF mRNA表达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MIF蛋白水平,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 miR-451a在肝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MIF mRNA在肝癌样本中呈现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显示,MIF 3'UTR野生型联合miR-451a模拟物共转染细胞的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弱于其他转染组,miR-451a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miR-451a表达显著升高,MIF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结论 HepG2细胞过表达miR-451a通过抑制MIF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s-miR-451a 迁移抑制因子(MIF)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用于脑脊液中肺炎链球菌检测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侯玉婷 俞梦楚 +1 位作者 王妍柏 张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用于脑脊液(CSF)中肺炎链球菌检测的价值。方法利用RPA技术检测CSF中肺炎链球菌。根据肺炎链球菌LepA基因设计RPA反应引物,收集临床确诊和疑似的5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CSF标本并提取DNA... 目的探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用于脑脊液(CSF)中肺炎链球菌检测的价值。方法利用RPA技术检测CSF中肺炎链球菌。根据肺炎链球菌LepA基因设计RPA反应引物,收集临床确诊和疑似的5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CSF标本并提取DNA,采用RPA技术对临床CSF进行LepA基因扩增检测。结果52例患者的CSF标本经微生物培养有19例(36.5%)为阳性,阳性标本中有7例检出肺炎链球菌,这7例患者CSF标本的RP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微生物培养为阴性的33例(63.5%)患者中有7例患者CSF标本的RPA检测结果为阳性。共14例患者CSF标本的RPA检测结果为阳性,从中选取10例患者CSF标本的RPA扩增产物经纯化后,与肺炎链球菌LepA基因目的片段进行核酸序列比对,其比对结果一致。结论RPA技术可用于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浆差异蛋白筛选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娄才立 马宏宝 +5 位作者 任智博 王立楠 张旭 董辉 俞梦楚 牛宁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4-822,共9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患者外周血浆中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探讨STB致病机制及代谢途径。方法:收集30例ST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取其中3例STB患者(观察组)和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患者外周血浆中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探讨STB致病机制及代谢途径。方法:收集30例ST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取其中3例STB患者(观察组)和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浆通过蛋白质组学同位素标记相对及绝对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差异蛋白,筛选出表达差异显著(差异倍数>1.2,P<0.05)的蛋白质,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CG)富集分析;然后将30例ST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验证其差异基因及蛋白。结果:STB患者外周血浆中共筛选出16个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蛋白;其中11个蛋白[脂多糖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S100-A8蛋白(protein S100-A8)、S100-A9蛋白(protein S100-A9)、淀粉样蛋白A-2(serumamyloid A-2protein,SAA2)、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LRG2)、蛋白聚糖4(proteoglycan 4,PRG4)、补体因子I(complement factor I,CFI)、α-1-抗胰蛋白酶(alpha-1-antitrypsin,SERPINA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和入免疫球蛋白(lambda-immunoglobulin 4-60,IGLV4-60)]表达上调,5个蛋白[黏着斑蛋白(vinculin,VCL)、3-64D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 variable 3-64D,IGHV3-64D)、2D-29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kappa variable 2D-29,IGKV2D-29)、非功能性免疫球蛋白(non-functional immunoglobulin 6D-41,IGKV6D-41)和1-45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 variable 1-45,IGHV1-45)]表达下调。LBP、S100-A8蛋白和S100-A9蛋白在STB患者外周血浆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5),主要参与白介素-17信号通路和自噬信号通路,且在以上信号通路中与炎症、自噬、趋化因子等生物学功能相关。SAA2、LRG2、PRG4、CFI、SERPINA1、CTSD、CP和VC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ICLV4-60、IGHV3-64D、IGKV2D-29、IGKV6D-41和IGHV1-45的基因表达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表达未验证。结论:蛋白质组学可用于STB患者外周血差异蛋白的筛选及STB发病机制的研究,LBP、S100-A8和S100-A9蛋白可能是STB发病相关的重要表达蛋白,主要参与IL-17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信号通路且集中于炎症、自噬、趋化因子等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8蛋白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任智博 费骏 +5 位作者 娄才立 刘建 吉金科 张旭 俞梦楚 牛宁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分析S100-A8蛋白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评价其作为脊柱结核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1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S100-A8蛋白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评价其作为脊柱结核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1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49.5±16.3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3.4±9.7岁.两组各选取3例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测并筛选差异蛋白,结合脊柱结核信号通路,确认目标蛋白.选取5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目标蛋白表达水平.收集观察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T-SPOT、抗酸染色、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收集对照组实验室检查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采用T-test分析目标蛋白在观察组各项临床资料之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线性回归及双变量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目标蛋白与观察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目标蛋白联合STB常用诊断指标的价值.结果:S100-A8蛋白具有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AUC=0.931,P<0.001),在观察组外周血中表达水平(59.04±19.3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3.16±10.07ng/ml)(P<0.05).观察组CRP及E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细菌学培养阳性16例,阴性84例;T-SPOT阳性80例,阴性20例;抗酸染色阳性19例,阴性81例;病理学阳性73例,阴性27例;影像学诊断阳性76例,阴性24例.S100-A8蛋白在观察组的临床分组(年龄、性别、病程、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诊断中差异显著(P<0.05),在ESR、CRP、T-SPOT、病理学结果、抗酸染色结果、细菌学检测中差异极显著(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S100-A8蛋白表达水平与CRP及ESR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166和0.266,P<0.01).双变量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与CRP及ESR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621和0.681,P<0.01),而与白细胞、病程、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相对值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其联合细菌学检测、T-SPOT结果、影像学诊断、抗酸染色结果、病理学具有诊断价值(AUC>0.6,P<0.05).结论:S100-A8蛋白在脊柱结核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存在表达差异,可能成为诊断脊柱结核的新型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蛋白质组学 S100-A8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脊柱结核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娄才立 马宏宝 +3 位作者 王超然 杨宗强 俞梦楚 牛宁奎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24期4803-4808,共6页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隐匿传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不及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是导致脊柱结核治疗延迟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通过对差异蛋白的纯化、分析、表征、定量、序列、结构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来探究...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隐匿传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不及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是导致脊柱结核治疗延迟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通过对差异蛋白的纯化、分析、表征、定量、序列、结构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来探究疾病的诊断性标志物、疫苗生产研发及致病机制等。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脊柱结核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蛋白质组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在脊柱结核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可能为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脊柱结核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小军 任智博 +2 位作者 张旭 俞梦楚 牛宁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2期4808-4814,共7页
脊柱结核(STB)是发展中国家肺外结核导致脊柱畸形的常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STB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机制不明,使得STB难以诊治。近年来,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作为肺结核重要的发病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 脊柱结核(STB)是发展中国家肺外结核导致脊柱畸形的常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STB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机制不明,使得STB难以诊治。近年来,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作为肺结核重要的发病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STB发病中相关报道较少。m^(6)A是信使RNA和非编码RNA中最丰富的转录后修饰因素,修饰动态可逆,且受到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以及阅读蛋白的调控。m^(6)A甲基化修饰参与对病毒、肿瘤、细胞免疫、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的调节,然而其在STB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N^(6)-甲基腺苷 甲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脊柱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智博 娄才立 +1 位作者 俞梦楚 牛宁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9期3831-3835,共5页
脊柱结核(STB)作为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疾病,是导致人类脊柱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STB发病机制未明,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导致其诊治难度较大。蛋白质组学在提高STB早期诊断准确性以及改善患者预... 脊柱结核(STB)作为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疾病,是导致人类脊柱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STB发病机制未明,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导致其诊治难度较大。蛋白质组学在提高STB早期诊断准确性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且其在STB诊治中的精准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建立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库及提高敏感特异的蛋白质检出技术将为STB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未来对蛋白质组学在STB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提高STB诊疗效果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症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10
作者 倪睿 陈申思 +5 位作者 钱海权 买红娟 李晓银 朱燕 俞梦楚 俞永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0-892,共3页
患者男,38岁。因"外伤至阴囊、双下肢肿胀并疼痛3d余"就诊我院急诊科,急诊科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因患者为重度肥胖症,我科参与会诊后,收治拟行减重手术治疗。患者入院体格检查:体质量155kg,身高169cm,BMI54.27kg/m2,腹部膨隆... 患者男,38岁。因"外伤至阴囊、双下肢肿胀并疼痛3d余"就诊我院急诊科,急诊科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因患者为重度肥胖症,我科参与会诊后,收治拟行减重手术治疗。患者入院体格检查:体质量155kg,身高169cm,BMI54.27kg/m2,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肝、脾、肾区无叩击痛,未闻及肠鸣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阴囊水肿。全身可见多处皮肤褶皱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血常规及实验室指标检查:RBC8.31×1012/L、Hb195g/L、尿酸670μmol/L、Alb29.9g/L、D-二聚体1.2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减重手术 多学科团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