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联合术中超声在腔镜下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7
1
作者 储传敏 刘溪 +5 位作者 潘秀武 黄海 干思舜 叶剑青 崔心刚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及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超声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15例,术前均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及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超声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15例,术前均采用CT三维影像重建并用Formlab Form1+3D打印机进行3D模型打印。所有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5.7±10.5)岁,肿瘤直径(2.8±1.0)cm,腹侧3例、背侧12例,均为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病理和切缘以及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0±20.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8±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7.3±15.8)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6.7±1.0)d。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手术切缘均阴性,13例患者为透明肾细胞癌,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访(23.7±11.8)个月,未见持续肾功能恶化,无肿瘤复发。结论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能明确肿瘤位置及毗邻关系,通过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控制手术风险。利用3D打印肾脏模型宣教能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简化术前谈话流程。进一步通过术中超声对肿瘤切除方案进行修正及优化,可减少肾血管和集合系统的损伤,达到保证切缘阴性和肾功能最大化保留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模型 腔内超声检查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磊 储传敏 +7 位作者 干思舜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潘秀武 杨启维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Hem-o-lok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2.5±9.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9±1.0)cm,均为位于肾脏腹侧的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88.9±24.5)min,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1.4±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0±16.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9±1.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也均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腹膜悬吊 肾脏热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刺缝合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8
3
作者 曲发军 张向民 +7 位作者 叶剑青 干思舜 储传敏 王磊 田毅君 杨炜 黄海 崔心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于86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肿瘤最大径平均(3.8±1.2)cm,R.E.N.A.L评分平均(7.5±1.1)分。... 目的:总结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于86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肿瘤最大径平均(3.8±1.2)cm,R.E.N.A.L评分平均(7.5±1.1)分。其中20例经腹腔入路,66例经腹膜后入路。术中常规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切除肿瘤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后电凝创面初步止血,用V-Loc倒刺线缝合内层髓质创面,再用Quill倒刺线自上而下缝合肾脏皮质创面,开放肾血流,最后用Quill倒刺线自下而上加固缝合皮质创面。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热缺血时间平均(18.1±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5±6.8)ml。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可较好地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缝合操作,既能保证缝合效果的确切性,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创面出血的可能性,又能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倒刺缝合线 2+1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的解剖程序化操作体会 被引量:12
4
作者 曲发军 潘秀武 +6 位作者 刘溪 黄海 杨启维 叶剑青 干思舜 储传敏 崔心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目的:总结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的操作体会。方法:共收治12例巨大囊性肾占位患者,肿瘤最大径56~78 mm,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囊性肾癌。术中先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视野下操作,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并尽可... 目的:总结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的操作体会。方法:共收治12例巨大囊性肾占位患者,肿瘤最大径56~78 mm,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囊性肾癌。术中先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视野下操作,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并尽可能分离部分囊性占位;然后改为开放手术操作,进一步完整分离出肿瘤,在完全长时间阻断前,行肾脏缺血预适应操作。完全阻断肾动脉,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n+1"缝合技术,缝合肾脏创面。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热缺血时间平均(29.1±7.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6.5±40.1) m L,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Ⅰ级10例、Ⅰ~Ⅱ级2例。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小球滤过率表现为较术前轻中度下降,6例患者存在部分肾盏轻度积水。结论:采用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同时达到了"保肾"、"去瘤"的两个目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路径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二极管激光与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褚健 邓晓俊 +7 位作者 郎根强 章益峰 庄剑秋 曹建伟 陈元贵 黄钢 张炯 储传敏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3期253-255,302,共4页
目的比较980 nm二极管激光与等离子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随访结果。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980 nm二极管激光(激光组)或等离子(等离子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目的比较980 nm二极管激光与等离子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随访结果。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980 nm二极管激光(激光组)或等离子(等离子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电解质变化情况、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大小、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手术时间(68±15.4)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4.8±1.0)g/L,患者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3.1 d。等离子组手术时间(81.2±16.9)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8.6±1.8)g/L,患者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5.6 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激光组均优于等离子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电解质Na+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1、6个月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事件及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 980 nm二极管激光与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安全有效,但980 nm二极管激光血红蛋白下降更少,手术时间和留置导尿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激光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肾囊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褚健 邓晓俊 +7 位作者 章益峰 庄剑秋 曹建伟 陈元贵 黄钢 储传敏 张炯 郎根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根据肾囊肿的部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单纯性肾囊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囊肿位置及囊肿大小等特点与成功治疗肾囊肿的相关性。结果接受经皮穿刺引流并反复注... 目的根据肾囊肿的部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单纯性肾囊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囊肿位置及囊肿大小等特点与成功治疗肾囊肿的相关性。结果接受经皮穿刺引流并反复注射无水乙醇或联合生物蛋白胶的患者225例,接受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的患者158例,接受输尿管镜下内切开引流术者15例。其中有效率99.5%,治愈率94.0%,无其他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化学性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应根据肾囊肿部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个体化治疗 囊肿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开放血流技术在肾门部中央型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施展 曲发军 +11 位作者 胡传义 褚健 叶剑青 干思舜 储传敏 曹建伟 章璟 郑景存 徐冀东 张向民 张鹤 崔心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59-86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技术在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保肾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8例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2.8±1.1)cm,R.E.N.A.L评分(8.5±1.2)分。术前行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重建明确... 目的: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技术在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保肾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8例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2.8±1.1)cm,R.E.N.A.L评分(8.5±1.2)分。术前行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重建明确肾动脉分支情况及与肿瘤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4.5±18.4)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9.1±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8.5±10.2)mL。16例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严重出血,2例经血管造影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开放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绝大部分患者术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不明显,提示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开放血流技术的核心理念是“2+1”缝合技术,其技术准备是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血管重建,其技术革新是序贯血流阻断技术。对于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而言,包含一系列技术保障的早期血流开放技术对患肾功能的远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门部中央型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早期开放血流技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U-100双频双脉冲Nd:YAG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2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郎根强 纪家涛 +5 位作者 章益峰 庄剑秋 褚健 曹建伟 张炯 储传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U-100双频双脉冲掺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掺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210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4例,中、下段结石141例,一侧输尿管多发结...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U-100双频双脉冲掺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掺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210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4例,中、下段结石141例,一侧输尿管多发结石15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97.1%(204/210),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92.6%(50/54),中、下段结石成功率97.2%(137/141)。激光平均工作时间为6.1(1.8~9.0)min。平均手术时间23.5(2~41)min。结论输尿管镜下U-100双频双脉冲掺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便及组织损伤甚微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双频双脉冲Nd: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联合右美托嘧啶用于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褚健 储传敏 +6 位作者 张炯 陈元贵 黄钢 庄剑秋 章益峰 郎根强 曹建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12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局麻联合右美托嘧啶用于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临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45例行Ⅱ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05h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75~100mg,术前10min对患者微量... 目的:探讨局麻联合右美托嘧啶用于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临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45例行Ⅱ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05h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75~100mg,术前10min对患者微量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嘧啶负荷剂量,即按0.5μg/kg计算用药量,10min之后改为0.1μg/(kgh)予以维持,术中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穿刺通道周缘迭肾周筋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因疼痛不适难以忍受而改变麻醉方式或终止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联合右美托嘧啶用于Ⅱ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术中镇静程度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局麻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沈颖婧 储传敏 徐成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RLS与未合并RLS患者的性别...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RLS与未合并RLS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以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及各项生化指标为协变量,以是否合并RLS为因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2003国际不宁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评分标准将合并RLS患者分为症状轻微、中等、严重、十分严重4组,未合并RLS患者为对照组,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模型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主要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最佳临界值及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其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为21~87岁,平均年龄(56.70±14.52)岁;未合并RLS者55例,合并RLS者19例。合并RLS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钙水平高于未合并RLS者[(2.56±0.38)mmol/L vs(2.26±0.29)mmol/L,t=2.61,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甲状旁腺激素(PTH)>515.39 pg/m L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95%CI:1.00~1.01,P=0.03)。PTH临界值为515.39 pg/m L时,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其95%CI为0.610~0.907,该点的灵敏度为0.47、特异度为0.98。结论 RL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LS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下肢不宁综合征 甲状旁腺激素 慢性肾脏病 骨矿物质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以及细胞炎性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美才 储传敏 +3 位作者 程文 蒋立桂 时进 严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以及细胞炎性机制。方法 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186例,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根据临床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炎症因...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以及细胞炎性机制。方法 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186例,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根据临床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病人术后发生尿路感染28例,发生率15.05%;感染组病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年龄、前列腺大小、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总时间、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导尿时间≥7天、合并糖尿病均为影响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症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1.76、1.78,P<0.05)。结论术后尿路感染病人出现明显的细胞炎性反应,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后尿路感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及合并糖尿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前列腺增生症 尿路感染 细胞炎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泌尿系统结石诊治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储传敏 张鹤 +1 位作者 王磊 崔心刚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1-34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关于2019年泌尿系统结石的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和新设备等进展的梳理和归纳,以及对相关国际指南更新的整理,阐述和总结了泌尿系统结石诊疗的发展,以期为泌尿外科工作的同仁了解当前结石诊治领域的重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尿路结石 结石成分 体外冲击波碎石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输尿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逆行放置Allium覆膜尿路支架系统治疗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鹿超 岳闯 +3 位作者 伍豪 苏泉心 储传敏 左立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逆行放置Allium覆膜尿路支架系统(以下简称Allium支架)治疗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Allium支架治疗的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逆行放置Allium覆膜尿路支架系统(以下简称Allium支架)治疗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Allium支架治疗的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肾积水情况等。结果:对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23.5%。患者术前、术后肾积水情况中位数分别为27和20 mm,术后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Allium支架对输尿管狭窄段的扩张、支撑效果较好,为慢性、复杂性输尿管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由于该支架放置时间尚短,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um覆膜尿路支架系统 难治性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QA成像技术在肾肿瘤手术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储传敏 杨炜 +7 位作者 潘秀武 王磊 田毅君 杨启维 曹建伟 叶剑青 干思舜 崔心刚 《海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intelligen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QQA)技术在肾肿瘤手术解剖教学中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将2组随机分组的学员分别进行IQQA成像技术教学和常规大体标本教学,比较2种教学方式在肾脏解剖结... 目的探讨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intelligen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QQA)技术在肾肿瘤手术解剖教学中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将2组随机分组的学员分别进行IQQA成像技术教学和常规大体标本教学,比较2种教学方式在肾脏解剖结构、肾肿瘤手术解剖要点及各知识点主观掌握程度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IQQA组在肾门脉管结构及血管变异解剖、肾动脉二级分支解剖和肿瘤相关解剖关系辨认方面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QQA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IQQA组在肾脏外科分段及冠状面解剖方面与对照组主观评分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QQA组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QQA成像技术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加学员反应性,值得在临床教学工作或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 肾肿瘤 解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联合的“2+1”理念在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储传敏 杨炜 +5 位作者 杨启维 王磊 叶剑青 干思舜 曲发军 崔心刚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2+1"碎石理念在处理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01月至2017年10月行三镜联合碎石治疗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18~78岁,...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2+1"碎石理念在处理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01月至2017年10月行三镜联合碎石治疗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48岁。左肾为主结石51例,右肾为主结石45例,双侧多发性结石8例。结石直径2. 5~10. 2cm,平均4. 8cm。肾积水52例,无肾积水44例,S. T. O. N. E.评分:5~6分,18例;7~8分,31例;9~13分,47例。三镜联合2+1分为两种模式:①经典模式(2+1),俯卧位使用肾镜结合膀胱软镜碎石(2)+一期截石位输尿管软镜碎块化残石(1),结石主体先使用肾镜粉碎结石,膀胱软镜粉碎硬镜无法窥见的结石,剩余残石于5~7天后先截石位用输尿管软镜碎块化,采用高能低频模式,碎块化后适当加大水压冲出肾盏,然后换俯卧位使用肾镜和(或)膀胱软镜进一步粉碎、取出;②变通模式(1+2),截石位用输尿管软镜碎块化拟定穿刺盏结石及平行盏结石(1)+同期换俯卧位用肾镜和(或)膀胱软镜粉碎、取尽结石(2)。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清石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所有临床计数资料均采用n(%)表示。结果 96例应用三镜联合的"2+1"理念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经典"2+1"模式82例,均为二期手术,其中单通道76例,双通道6例,完整清石77例,清石率93. 9%,术中出血情况为8. 7~21. 3g/L,平均15g/L。变通"2+1"模式14例,仅有一例为二期手术,其余均为一期手术,变通模式均由单通道完成,完整清石14例,清石率为100%,术中出血情况为9. 5~24. 5g/L,平均17g/L。所有应用"2+1"理念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共建立22Fr通道84例、24Fr通道12例;22Fr完整清石81例,总清石率为96. 4%,24Fr完整清石11例,总清石率为91. 7%;所有患者术后制动时间为1~4天,平均2天,造瘘管留置3~9天,平均6天;经典"2+1"模式术后住院天数4~13天,平均8天;变通"2+1"模式术后住院4~8天,平均6天。患者均无感染性休克、肝脾肠道损伤、叶间动脉损伤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三镜联合的"2+1"理念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患者接受度也更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腹腔镜下零缺血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干思舜 王磊 +5 位作者 叶剑青 田毅君 曲发军 储传敏 杨炜 崔心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肾癌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零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邻近集合系统肾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磊 储传敏 +5 位作者 干思舜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崔心刚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25-29,24,共6页
目的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近集合系统肾肿瘤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单位行LPN治疗的邻近集合系统肾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0... 目的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近集合系统肾肿瘤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单位行LPN治疗的邻近集合系统肾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0. 9±9. 6)岁,肿瘤平均直径(3. 5±1. 5) cm,R. E. N. A. L评分7~11分,肿瘤距集合系统距离均≤4mm,术前所有患者行CTA检查,提取CT数据并应用ForlabForm1+按照1∶1比例制作患肾3D模型,术前根据3D打印模型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应用3D模型指导优化术中操作,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处理集合系统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98. 0±12. 4)分钟,平均热缺血时间(22. 1±3. 8)分钟,平均出血量(78. 0±18. 2) ml,处理集合系统时间(4. 2±1. 4)分钟,术中、术后未输血,无漏尿,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近集合系统肾肿瘤的3D打印模型可以清晰明了地显示肾肿瘤解剖,提示肿瘤与集合系统的位置关系,术前可以指导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可以指导优化手术操作,降低术中损伤集合系统的风险,对于集合系统损伤无法避免的肾肿瘤,可以指导集合系统缝合,减少处理集合系统时间,避免术后漏尿和局限性肾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3D打印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集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摩西钬激光剜除术在口服抗凝剂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冀东 姜宁 +8 位作者 胡传义 章璟 郑景存 褚健 张鹤 张向民 曲发军 储传敏 崔心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89-992,1018,共5页
目的分析评估经尿道摩西技术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MoLEP)治疗长期维持抗凝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9月海军军医大学公利医院行MoLEP术治疗41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长期抗凝治疗的15例BP... 目的分析评估经尿道摩西技术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MoLEP)治疗长期维持抗凝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9月海军军医大学公利医院行MoLEP术治疗41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长期抗凝治疗的15例BPH患者设为抗凝组,未服用抗凝剂26例患者设为未抗凝组。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手术时间、剜除时间、术后膀胱冲洗、留置导尿及住院时间;评估术中术后输血、二次出血、再住院、电切综合征、排尿困难、尿失禁等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最大尿流率(Q 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PVR)变化情况,判断MoLEP对长期口服抗凝剂BPH患者的安全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抗凝组与未抗凝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18.47±8.46)vs.(14.19±7.74)g/L]、手术时间[(62.00±20.16)vs.(58.88±16.56)min]、剜除时间[(43.67±16.50)vs.(40.50±14.40)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13±0.35)vs.(1.08±0.27)d]、术后留置导尿时间[(3.07±0.70)vs.(2.92±0.74)d]、术后住院时间[(4.07±0.70)vs.(3.92±0.7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无输血、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3月无二次出血、再入院、排尿困难、尿失禁患者。抗凝组与未抗凝组术后3个月Q max[(18.81±5.67)vs.(17.39±3.78)mL/s]、IPSS评分[(5.8±2.8)vs.(6.5±2.8)]、QoL评分[(1.3±0.8)vs.(1.2±0.7)]、PVR[(12.53±20.69)vs.(10.50±12.15)mL]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均优于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LEP术中出血少,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口服抗凝剂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西钬激光 抗凝剂 前列腺增生 剜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技术Nd:YAG钕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益峰 郎根强 +5 位作者 褚健 曹建伟 庄剑秋 储传敏 张炯 李国宝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技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钕激光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互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在中度复杂性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建敏 潘秀武 +11 位作者 张向民 褚健 叶剑青 储传敏 曹建伟 干思舜 曲发军 张鹤 徐冀东 胡传义 王林辉 崔心刚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智能互动定性定量分析(IQQA)技术应用于中度复杂性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例中度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6~9分)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5.8±... 目的探讨智能互动定性定量分析(IQQA)技术应用于中度复杂性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例中度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6~9分)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5.8±8.3)岁,肾肿瘤R.E.N.A.L评分为(7.6±0.7)分。所有患者均于IQQA技术支持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获取肾脏CTA检查的原始影像学数据,利用IQQA平台进行三维重建,通过操作平台多角度旋转、多层面系统化分析肾肿瘤与血管、集合系统的毗邻关系,进行手术规划和模拟,制订出个性化、精准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案。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水平、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术后3个月随访时复查胸部CT、肾脏CT,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中转开放性手术或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4.7±12.7)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1.8±4.4)min,术中出血量为(63.8±38.9)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3±1.6)d,术后住院时间为(6.9±1.7)d。术后患者均无出血、漏尿、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80.6±11.4)μmol/L,与术前的(82.8±9.5)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肾GFR为(49.6±7.9)mL/min,显著低于术前的(56.0±6.9)mL/min(P<0.05)。术后3个月患者胸部CT、肾脏CT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在IQQA技术辅助下对中度复杂性肾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更加精准,有利于提高中度复杂性肾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成功率,患者肾功能得以较好的保护,该方法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复杂性肾肿瘤 智能互动定性定量分析 三维重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