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膝骨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于海涛 吴昊越 +2 位作者 张浩强 党晨珀 李旭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在老龄人群中较为常见,具有高发性和高致残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KOA的常见方法,但由于人力和时间等因素限制,难以获得数据标签等先验信息,因而在预测疾病进展方面表现欠佳。随着大数据和计算...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在老龄人群中较为常见,具有高发性和高致残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KOA的常见方法,但由于人力和时间等因素限制,难以获得数据标签等先验信息,因而在预测疾病进展方面表现欠佳。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正在逐渐融入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AI辅助诊断模型在KOA自动化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以及疾病进展预测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显著提升诊断效率和疾病进展预测准确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手段和精确的疾病进展风险评估,但也存在数据标签标注成本高、模型泛化能力差等局限性。本文综述AI在KOA诊疗中的应用进展,总结AI在该领域的潜在价值,并针对目前AI技术的应用局限,提出建立更多标准化的临床样本数据库,持续优化AI算法,加强外部验证等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AI在KOA诊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莹 杨巧巧 +2 位作者 党晨珀 朱婷 侯费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06例(44.17%)患者发生恐动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水平、疼痛程度、抑郁、睡眠障碍和BMI是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偏高,其发生易受心理状态、BMI、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需加强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以降低恐动心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恐动症 正念水平 疼痛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3D免钉合补片与普通平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党晨珀 江道振 +3 位作者 刘晟 陈佩钦 张伟 仇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543-546,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应用免钉合的3D补片与普通平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110例单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D组与平片组行TAPP。结果:10...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应用免钉合的3D补片与普通平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110例单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D组与平片组行TAPP。结果:103例患者获得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便秘、尿潴留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方面,3D组较平片组占优,且住院费用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较低。结论:TAPP术中使用3D补片较普通平片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且花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经腹腹膜前 免钉合补片 普通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晕动病热习服消退后再建立所需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琳 李成 +3 位作者 陆健 张雷 党晨珀 包瀛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已建立热习服但停止训练3个月达到退化状态的受试者再次进行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训练,观察再次建立热习服的时间,探讨晕动病习服消退与再建立的规律。方法 29名已建立热习服的受试者,在经过停止高温高湿环境训练3个月后,再次... 目的通过对已建立热习服但停止训练3个月达到退化状态的受试者再次进行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训练,观察再次建立热习服的时间,探讨晕动病习服消退与再建立的规律。方法 29名已建立热习服的受试者,在经过停止高温高湿环境训练3个月后,再次在39℃与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与建立期实验相同项目、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训练。结果与建立期实验中受试者要经过30 d才能达到热习服相比,在同样的频次和强度下,27名(2人退出)受试者仅经过19 d即达到建立期实验训练后的热习服水平,晕动病热习服退化后再建立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受试人员热习服退化后再次建立热习服所需的训练时间比首次建立所需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晕动病 习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病毒属病毒RT-heminested-PCR方法的建立并用于蚊虫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正斌 朱淮民 +1 位作者 张仪 党晨珀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黄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onstructuralproteins gene)NS5序列,在保守区设计2对(3条)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以日本脑炎病毒(...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黄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onstructuralproteins gene)NS5序列,在保守区设计2对(3条)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以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cDNA、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Ⅰ~Ⅳ型cDNA为模板优化条件建立RT-heminested-PCR方法;以日本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strain)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并用于野外采集蚊虫检测。结果在50只淡色库蚊中RT-heminested-PCR方法检测减毒活疫苗JEV最低检出浓度为1×10-2 PFU/mL。用该方法检测云南省普洱市采集的54组(540只)蚊虫,扩增产物经测序确认9组含有乙型脑炎病毒﹑3组含有登革病毒II型﹑1组含有登革病毒I型﹑1组含未报道的黄病毒属病毒,该病毒与Quang Binh virus同源性最高。结论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RT-heminested-PCR方法适合于蚊虫种群黄病毒属病毒监测。其不但适应已知黄病毒属病毒的检测,而且具备检测新型黄病毒属病毒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heminested-PCR 蚊虫 黄病毒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民 甄平 +4 位作者 方玉军 任小龙 党晨珀 候费祎 李慎松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对急性髌内侧支持带损伤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定位点行髌内侧支持带修补术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1~40岁,平均(16.2±6.2)岁;病史2周以内。...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对急性髌内侧支持带损伤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定位点行髌内侧支持带修补术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1~40岁,平均(16.2±6.2)岁;病史2周以内。术前均行髌内侧支持带的高频超声检查,并对韧带纤维不连续的点位做皮肤标示。5例髌内侧支持带自体部损伤者行关节镜下过线缝补;12例支持带自髌骨边缘止点撕脱者将锚钉固定在骨内,用锚钉自带线缝补。术前及随访18个月时,进行Kujala评分和CT测量髌骨倾斜角,查最大主动、被动屈膝度及髌骨恐惧症。结果:随访18个月后Kujala评分92.2±11.1,髌骨倾斜角(11.5±4.2)°,与受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主动屈膝(133.5±4.2)°,与正常值无差异。最大被动屈膝(153.5±4.6)°,超声显示髌内侧支持带纤维连续。髌骨恐惧症1例,无髌骨不稳复发。结论: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在超声定位下完成了准确的定位和关节镜下的修补,术后制动时间短。随访18个月,膝关节功能满意,无髌骨不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超声检查 创伤和损伤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热环境热习服训练中肛温和综合感受评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元 党晨珀 +1 位作者 张雷 刘小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接受人工湿热环境下热习服训练前后肛温、心率、综合感受评分变化与人体对湿热环境适应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在温度39.0℃、湿度80.00%的湿热条件下,以某高校3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为期1周的湿热环境训练和测试,监测每... 目的研究接受人工湿热环境下热习服训练前后肛温、心率、综合感受评分变化与人体对湿热环境适应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在温度39.0℃、湿度80.00%的湿热条件下,以某高校3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为期1周的湿热环境训练和测试,监测每次训练前后肛温、心率、综合感受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做Tukey检验,分别以肛温、综合感受评分为衡量标准计算每次训练后对热环境适应的改善率。结果和结论肛温和综合感受评分对反映热环境适应的改善状况具有一致性。建议将肛温和综合感受评分一同作为判定对湿热环境适应改善的参考标准。不支持将心率作为参考标准,但仍支持将其与肛温、综合感受评分一同作为安全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肛温 综合感受评分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莹 杨巧巧 +2 位作者 党晨珀 朱婷 侯费祎 《循证护理》 2024年第6期951-95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有关常规护理对比分阶段康复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8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从中提取所需信息,根据Cochrane系统评估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分阶段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疼痛[MD=-2.11,95%CI(-2.56,-1.66),P<0.00001]、缩短住院时间[MD=-4.46,95%CI(-4.90,-4.01),P<0.00001]、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29,95%CI(0.18,0.45),P<0.00001]、切口感染发生率[RR=0.29,95%CI(0.14,0.60),P=0.001]、术后发热发生率[RR=0.35,95%CI(0.15,0.81),P=0.01]、跟腱粘连发生率[RR=0.26,95%CI(0.10,0.69),P=0.007]、提高疗效[RR=1.16,95%CI(1.02,1.33),P=0.03]。但两组术后跟腱再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05,2.08),P=0.2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分阶段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的康复情况。建议临床积极应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有效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康复护理 跟腱断裂 疼痛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联合置管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周鹏 李慎松 +2 位作者 邵宏斌 杨勤旭 党晨珀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后是否联合置管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40例中老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2例,均...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后是否联合置管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40例中老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2例,均为单膝关节发病。将患者分为置管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组(置管组)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组(非置管组)。所有患者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合并病变滑膜切除术,术中均取标本行病理诊断,术后均回报为慢性化脓性炎症。置管组患者术后均行置管持续灌洗治疗约1周,常规抗感染、镇痛,拔除引流管后早期行常规功能锻炼;非置管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后常规抗感染、镇痛,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通过随访比较患者不同随访时间CRP、ES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术后置管组患者CRP、ESR恢复较非置管组快(P<0.05)。术后1个月时,置管组VAS评分较非置管组好转时间短(P<0.05);术后第1,3个月,置管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非置管组高(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时膝关节功能均已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置管组患者有3例在术后2个月时化脓性关节炎复发,经置管冲洗并联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后期无复发。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治愈率高。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配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对加强治疗效果与降低复发概率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化脓性关节炎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伟 党晨珀 +7 位作者 姚彦斌 邵宏斌 周鹏 杨巧巧 杨勤旭 杨小杰 侯费祎 李慎松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0~2019-03采用UBE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均存在腰腿痛症状,并经CT、MRI检查证实为单一节段腰...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0~2019-03采用UBE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均存在腰腿痛症状,并经CT、MRI检查证实为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X线辅助下建立内镜通道及操作通道,内镜监视下经操作通道完成髓核摘除术。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Nab评分等评价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3 d佩戴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8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为优67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为97.5%,且无一例复发。结论: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技术部队驻训高原地区不同时期疾病谱特点 被引量:8
11
作者 党晨珀 朱钊民 +2 位作者 肖辉 李慎松 向大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目的调查某专业技术部队驻训高原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疾病的患病率,研究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某专业技术部队高原野外驻训部队的疾病发生情况,分系统进行统计归纳,并从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患病率进行... 目的调查某专业技术部队驻训高原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疾病的患病率,研究其发病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某专业技术部队高原野外驻训部队的疾病发生情况,分系统进行统计归纳,并从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男女各系统患病率无明显差异;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20~34岁人群患病率;呼吸系统在驻训第一个月高发,消化系统疾病在第二个月高发,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在第三个月高发。结论专业技术部队的人员构成较其他野战部队更为复杂,在高原地区进行驻训时,应该进行针对性预防和准备,将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所保障部队的年龄、人员构成进行对应的调整,以保障部队实战化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疾病谱 专业技术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霞 杨巧巧 +3 位作者 党晨珀 张文芳 张晓敏 邵转兰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2,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为研究人员开发或引入符合本国国情的预测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及中国生... 目的综合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为研究人员开发或引入符合本国国情的预测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及适用性评价。结果最后纳入18篇英文文献,包括12项预测工具开发研究及6项预测工具效能验证研究,共涉及12个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工具类型主要为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评估表。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种类繁多,预测性能良好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相关研究人员一方面应对现有的预测工具进行验证及校准,另一方面应基于本土数据开发低偏倚风险、高临床适用性的风险预测工具,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精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预测 模型构建 人口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需求和康复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芳 杨巧巧 +3 位作者 党晨珀 邵转兰 祁万君 李玲慧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2期3015-302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需求和康复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订病人康复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并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 目的:系统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需求和康复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订病人康复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并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根据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提炼出64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12个新类别,综合出4个整合结果:信息/知识需求;疼痛管理和个性化的康复需求;心理精神需求;社会需求。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对个性化康复需求较大,医务工作者应为病人提供多种渠道的信息支持,优化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个性化康复计划,及时为病人提供专业支持,完善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康复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膝关节置换 康复 体验 Meta整合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鹏 李慎松 +3 位作者 杨小杰 党晨珀 邵宏斌 邓银栓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术中行跖骨背侧闭合楔形截骨短缩抬高,同时进行跖趾关节清理,然... 目的观察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术中行跖骨背侧闭合楔形截骨短缩抬高,同时进行跖趾关节清理,然后置入1枚直径2.0 mm的Herbert钉固定截骨端。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第2跖骨头短缩0.89~3.62(2.53±1.10)mm。Weil截骨术后X线片显示骨愈合时间为6~12(8.4±1.5)周,第2跖骨头坏死区无明显扩大,截骨处已愈合。术后未出现第3跖骨头跖侧转移痛、连枷趾、内固定失败、跖骨骨折、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软组织激惹、神经损伤、截骨端延迟愈合、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7.18±4.47)分,疼痛VAS评分为(1.23±0.72)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为(49.09±7.3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Weil截骨术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SmillieⅡ期以上Freiberg病可有效降低第2跖骨头压力,从而改善第2跖骨头血运,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IBERG病 Weil截骨术 跖骨头 闭合楔形截骨术 Herbert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转兰 杨巧巧 +3 位作者 党晨珀 张文芳 张红霞 张晓敏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23期3294-3298,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生率。方法 在CNKI、万方、VIP、CBM、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系统检索2022年8月23日前关于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生率的文章,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生率。方法 在CNKI、万方、VIP、CBM、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系统检索2022年8月23日前关于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生率的文章,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49 513人,发生脊柱侧凸总人数为2 217人。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总发生率是1.1%(95%CI:0.81%~1.4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脊柱侧凸发生率是0.65%(95%CI:0.47%~0.83%),女性脊柱侧凸发生率是1.16%(95%CI:0.85%~1.48%);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率是1.03%(95%CI:0.68%~1.38%);10°~19°的侧凸角度发生率是0.89%(95%CI:0.55~1.23%);胸段脊柱侧凸发生率是0.47%(95%CI:0.27%~0.68%);10~<13岁年龄段脊柱侧凸发生率是0.28%(95%CI:0.08%~0.47%),13~<15岁年龄段脊柱侧凸发生率是0.90%(95%CI:0.57%~0.12%),16~<18岁年龄段脊柱侧凸发生率是1.08%(95%CI:0.48%~1.68%)。结论 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病以女性多见,年龄以16~<18岁多见,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主要发病类型,角度以10°~19°多见,部位以胸部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发生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及分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红霞 杨巧巧 +1 位作者 党晨珀 任洁 《医学信息》 2023年第9期184-188,共5页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重要的健康问题,骨折是其最严重的结局,因此在临床上识别骨折高危人群尤为重要。本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及分级现状展开综述,包括常见风险预测模型、风险评估分级以及展望,以期为高危人群的筛...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重要的健康问题,骨折是其最严重的结局,因此在临床上识别骨折高危人群尤为重要。本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及分级现状展开综述,包括常见风险预测模型、风险评估分级以及展望,以期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为医护人员早期干预减少骨折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分级 风险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