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UTLS区域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冬蕾 朱津辉 +4 位作者 曲骅倩 赵雷 杨晶 王俊超 李吉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8期5-7,43,共4页
研究水蒸气的分布和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欧洲中心(ECMWF)30年(1982年1月—2012年12月)0.5°×0.5°逐月比湿,纬向风和经向风资料的资料,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UTLS(上对流层至下平流层)区域水汽分布及... 研究水蒸气的分布和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欧洲中心(ECMWF)30年(1982年1月—2012年12月)0.5°×0.5°逐月比湿,纬向风和经向风资料的资料,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UTLS(上对流层至下平流层)区域水汽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对流层区域水汽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对流层水汽含量增加;夏季,水汽的含量也达到了最高,同时,在反气旋环流的作用下,使对流层的水汽不断的向平流层输送;秋季,高原对流层水汽含量减少;冬季,水汽的含量下降至较低值,并且向平流层的水汽输送也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UTLS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东南部一次暴雨过程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吉 杨晶 +5 位作者 王俊超 赵雷 王丽丽 曲骅倩 朱津辉 冯冬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00-302,共3页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降水实况、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结果]东北地区上空有深厚低压系统,东侧阻塞高压和南侧副热带高压阻止其东移南压;暴雨发生地区位于强盛的低空急流出口左侧区域、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促使底层风场切变辐合,高空急流使得高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抽吸"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分布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暴雨发生地区存在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且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域与未来6 h暴雨区域及暴雨强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指示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暴雨 环流背景 动力条件 广义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特点及危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骥 冯冬蕾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10,共5页
冷战结束以来,恐怖主义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以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共同行动。在反恐怖主义的活动中,网络恐怖主义作为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网络... 冷战结束以来,恐怖主义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以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共同行动。在反恐怖主义的活动中,网络恐怖主义作为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网络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有着不同的特点及巨大的危害性,国际社会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恐怖主义 特点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仁县近10年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吉 赵莉 +5 位作者 沈晨薇 王俊超 张晓辉 冯冬蕾 曲骅倩 赵雷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11期30-31,共2页
利用桓仁县2005—2016年夏季降水的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桓仁县近10年来夏季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及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降水量 统计特征 降雨日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热带气旋在高层流出层热力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5
作者 李吉 沈晨薇 +7 位作者 张晓辉 高博 赵莉 冯冬蕾 曲骅倩 杨晶 赵雷 王俊超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利用2010—2012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5个样本的强热带气旋的热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强热带气旋存在1个中心位于300hPa的暖心结构和1个中心位于100hPa的冷心结构,冷暖区域的半径约为500 km... 利用2010—2012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5个样本的强热带气旋的热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强热带气旋存在1个中心位于300hPa的暖心结构和1个中心位于100hPa的冷心结构,冷暖区域的半径约为500 km。在强热带气旋整个发展消亡过程中,300hPa上存在一个中心距离气旋中心300 km的温度梯度大值区,100hPa高度上可以发现一个中心距离气旋中心500 km的温度梯度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气旋 热力场 高空外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鲇鱼”的热力场结构特征分析
6
作者 赵雷 李吉 +6 位作者 张晓辉 王丽丽 赵莉 高博 王俊超 冯冬蕾 曲骅倩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4期37-38,42,共3页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鲇鱼"(Megi)的热力场结构特征。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台风Megi存在一个中心位于300 h Pa的暖心结构和一个中心位于100 h Pa的冷心结构。台风Megi在初始...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鲇鱼"(Megi)的热力场结构特征。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台风Megi存在一个中心位于300 h Pa的暖心结构和一个中心位于100 h Pa的冷心结构。台风Megi在初始阶段会在300 h Pa左右高度上首先出现高层暖心,随着发展,暖心不断增强,该高度上沿径向方向的温度距平梯度也有所增加。在初始阶段100 h Pa高度上就可以看到一个较弱的冷心,随着发展成熟,冷心的温度距平增加,垂直厚度和水平半径增加。在台风的减弱消亡期,暖心和冷心开始减弱但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热力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仁县暴雨重现期的分析
7
作者 王俊超 李吉 +2 位作者 曲骅倩 赵雷 冯冬蕾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4期43-44,共2页
基于桓仁县1953—2010年118个暴雨资料,运用气象和水文通用的数理统计分析原理方法,计算暴雨的经验概率,绘制桓仁县暴雨经验频率与重现期查算图,不仅能查取历年暴雨重现期,而且能用于实际气象服务。
关键词 暴雨 重现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二氧化碳时空分布及湍流谱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段月 程雪玲 +2 位作者 华维 徐佳男 冯冬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上安装的7层CO_2涡动相关系统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区不同高度上CO_2浓度、通量时空分布及湍流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CO_2浓度日变化除了冬季都呈现双峰型,冬季由于人为碳源排放的大...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上安装的7层CO_2涡动相关系统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区不同高度上CO_2浓度、通量时空分布及湍流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CO_2浓度日变化除了冬季都呈现双峰型,冬季由于人为碳源排放的大幅增加,双峰型不明显。每层的CO_2浓度、通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春末、夏季最低。CO_2浓度整体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北京城区是CO_2源,CO_2通量的日变化不如CO_2浓度日变化规律明显。CO_2通量在47 m以下为负,47 m以上为正。通量在140 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140m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根据对CO_2时空分布的分析可知:边界层CO_2浓度、通量强烈受到碳源、下垫面植被、大气稳定度、环境温度和天气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各变量谱与Kaimal等的研究结果接近:归一化速度谱和CO_2谱在惯性子区有-2/3的斜率,在低频区与稳定度参数(Z/L)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复杂地形的城市下垫面的湍流谱结构与平坦地形相比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系统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通量 湍流能谱 城市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16年秦巴山区极端气温事件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香薇 程志刚 +2 位作者 周波涛 宾昕 冯冬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2-370,共9页
利用秦巴山区88个气象站1975—2016年的逐日气温数据,结合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秦巴山区极端气温阈值的空间分布及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的海拔依赖性。结果表明:极端气温阈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极端低温阈值与极端高温阈... 利用秦巴山区88个气象站1975—2016年的逐日气温数据,结合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秦巴山区极端气温阈值的空间分布及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的海拔依赖性。结果表明:极端气温阈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极端低温阈值与极端高温阈值由西北向东南均有增温趋势;总体来看,极端气温暖事件(SU25、TR20、TX90P、TN90P、WSDI)增加幅度大于冷事件(FD0、ID0、TX10P、TN10P、CSDI)减少幅度,且变化趋势较冷事件更显著;全区霜冻日数、夏日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及高温极值(TXx、TXn)变化均比较显著;区域作物生长期西部增长趋势较东部显著,多数站点变化幅度在3~6 d/10a之间;海拔越高发生极端低温事件的气温越低,极端低温阈值变化趋势为-0.36℃/100m;海拔越低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气温越高,极端高温变化趋势达0.5℃/100m,且均通过99%的信度检验;区域极端气温极值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表现为海拔越高,极值指数增加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极端阈值 极端气温 海拔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FOST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津辉 戴萍 +5 位作者 朱凯全 陈雨 范禹辰 李吉 冯冬蕾 曲骅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8期194-196,202,共4页
世界粮食作物研究模型(WOFOST模型)引入我国以来对其的研究与应用日趋成熟,发展方向正从研究阶段向业务应用阶段转变。简要分析了WOFOST模型及其发展历史,并阐述了国内外WOFOST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推进WOFOST模型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业... 世界粮食作物研究模型(WOFOST模型)引入我国以来对其的研究与应用日趋成熟,发展方向正从研究阶段向业务应用阶段转变。简要分析了WOFOST模型及其发展历史,并阐述了国内外WOFOST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推进WOFOST模型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农业气象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发展历史 农业气象 业务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6年秦巴山区TRMM降水资料的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蕾 程志刚 +1 位作者 冯冬蕾 香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获得秦巴山区高分辨率TRMM数据,采用近16年TRMM 3B43降水资料和MODIS NDVI植被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降水数据。结果表明:TRMM 3B43资料在秦巴山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其与站点实测数据... 为获得秦巴山区高分辨率TRMM数据,采用近16年TRMM 3B43降水资料和MODIS NDVI植被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降水数据。结果表明:TRMM 3B43资料在秦巴山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其与站点实测数据的相对偏差最大仅为0.13%,相关系数最小也达0.72。整体而言,GWR模型呈现出秦巴山区降水由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1~0.90);尽管较原始TRMM数据相比,GWR降尺度结果整体偏低,但就多年平均而言,后者明显优于前者(相关系数达0.92,通过0.001信度检验)。因此,利用GWR模型开展秦巴山区TRMM 3B43降水资料的降尺度研究具有一定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气候变化 秦巴山区 TRMM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干旱判别指数在东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冬蕾 程志刚 +3 位作者 赵雷 吴琼 郑诗宇 顾正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1-379,共9页
利用东北地区20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4年气象数据,计算改进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相对湿润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及标准化权重降水指数(SPIW)这4种常见的干旱指数,对比分析其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东北地... 利用东北地区20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4年气象数据,计算改进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相对湿润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及标准化权重降水指数(SPIW)这4种常见的干旱指数,对比分析其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4种气象干旱指数判断历年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过程强度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在干旱影响范围方面,SPI和SPIW指数对较长时间的干旱过程判别效果不佳,MCI指数能够较好的反应各时间尺度干旱过程的影响范围。在空间分布方面,SPI和SPIW指数无明显经向分布特征,MCI和MI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经向分布特征,干旱过程强度及干旱过程持续天数自西向东递减。从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影响范围、干旱累计强度和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以及指数计算方法角度考虑,MCI指数较为接近实际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干旱判别指数 干旱过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线性计算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正强 龚强 +5 位作者 沈历都 徐红 马东雷 朱玲 晁华 冯冬蕾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6期93-99,共7页
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形26座测风塔和6个同期气象站的逐时风速实测数据,采用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年)的线性拟合并结合风切变指数拟定7个方案重构测风塔缺测风速数据,并对各拟定重构方案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 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形26座测风塔和6个同期气象站的逐时风速实测数据,采用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年)的线性拟合并结合风切变指数拟定7个方案重构测风塔缺测风速数据,并对各拟定重构方案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重构主要以季节尺度的线性拟合及其结合风切变指数的两个方案(方案3和方案7)为最优方案,且上述两个方案的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其中,辽宁北部的平原和丘陵、辽宁东南部的沿海平原和沿海丘陵主要以方案7为最优方案,辽宁西部的丘陵和山地主要以方案3为最优方案,个别地区以方案1或方案4为最优方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所具有的季节性风速变化和固有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风切变指数的影响,是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重构最优方案空间分布呈区域性特征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重构 线性拟合 风切变指数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区域性大暴雨成因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空间检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跃 毕明林 +3 位作者 阎琦 林海峰 冯冬蕾 于凡越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4期11-18,共8页
利用三源融合格点降水实况、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汛期辽宁地区1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系统分型检验表明,气旋型暴雨模式的可预报性较低。选取2021年7月12—14日... 利用三源融合格点降水实况、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汛期辽宁地区1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系统分型检验表明,气旋型暴雨模式的可预报性较低。选取2021年7月12—14日辽宁地区典型气旋型暴雨过程进一步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目标的空间检验方法SAL,结合传统检验方法,从结构、强度和位置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不同模式预报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暴雨落区集中且呈双雨带分布,局地雨强大,辽宁东、西部降水成因不同。CMA区域模式较全球模式暴雨TS评分高;SAL空间检验表明,CMA区域模式对于雨带内部结构把握较好,全球模式结构误差主要来源于降水极值预报不足;强度检验表明,CMA-MESO3km强度接近实况,EC_THIN次之,CMA_GFS的降水强度预报较差;各模式暴雨落区基本可信,CMA-MESO3km最优,暴雨落区的误差主要由于模式预报降水过程主体重心与实况的偏差较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SAL 数值预报 暴雨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闪电活动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骅倩 盛艳姣 +4 位作者 冯冬蕾 朱津辉 赵雷 王俊超 米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129-130,共2页
利用江苏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闪电观测数据,对闪电的基本特性、日变化、月变化以及季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闪电月变化也略不均匀,但整体呈单峰型,主峰值在7月;正地闪比例与闪电活动分布... 利用江苏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闪电观测数据,对闪电的基本特性、日变化、月变化以及季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闪电月变化也略不均匀,但整体呈单峰型,主峰值在7月;正地闪比例与闪电活动分布具有负相关特征;闪电日变化明显,呈双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相关性 时间特征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汛期“利奇马”超强台风对沈北新区的影响
16
作者 祖天时 张巍 +2 位作者 王雪萌 李丹琳 冯冬蕾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2期78-79,共2页
沈北新区2019年8月11—15日受到“利奇马”超强台风的影响,分析台风的过程和沈北新区的地理条件,从地理与农作物两方面用实例数据与计算比较说明受到影响的严重性,并对超强台风的应对进行了拟定。
关键词 利奇马 沈北新区 洪涝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原地区雾的观测研究
17
作者 祖天时 王磊 +4 位作者 冯冬蕾 刘德强 陈晨 马昊天 曹瑞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5期103-104,共2页
概述了雾的成因、分类,并对清原地区雾的特征及出现后的观测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地区雾的短期预报和持续性雾的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能见度 局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I指数的东北地区1961-2014年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冬蕾 程志刚 +3 位作者 吴琼 朱津辉 曲骅倩 李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文中利用东北地区208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根据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计算公式,并且依据当前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对干旱过程及干旱强度进行定义。分析东北地区近54年来发生干旱过程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文中利用东北地区208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根据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计算公式,并且依据当前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对干旱过程及干旱强度进行定义。分析东北地区近54年来发生干旱过程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是东北地区干旱发生的主要季节;东北平原地区干旱严重;而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受干旱影响最小。近54年来,东北地区发生干旱过程的年际强度变化上与干旱的范围年际变化特征基本吻合。通过REOF的时空分析,将东北地区大致分成三个区域模态:辽河平原模态,大兴安岭中部模态及三江平原模态,并且各模态中干旱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