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开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7,共6页
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间企业有序运作的前提。与科层组织的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的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的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得出企业网络中特有的... 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间企业有序运作的前提。与科层组织的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的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的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得出企业网络中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网络 治理机制 关系性嵌入 专用性投资 联合制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之路——关于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道路的文献回顾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开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精选关于家庭责任制、社区合作社、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合作社等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脉络。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走向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精选关于家庭责任制、社区合作社、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合作社等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脉络。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走向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是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共同选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一体化 农民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 社区合作社 乡镇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经济组织研究的新思路——关于合作社与乡镇企业制度变迁比较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开文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2,共6页
关键词 合作社 乡镇企业 制度变迁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初期新疆国营农场的家庭农场制度——基于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开文 原正军 王小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现存制度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润,加上生产技术水平高、制度创新成本较小、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家庭农场才得以陆续成功兴办。因此,必须出于一定的客观动因,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具备应有的条件,家庭农场才会水到渠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这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建设兵团 国营农场 口述史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合作社分配制度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开文 《农村经营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9,共3页
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组织化,可以化解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本文对合作社的基本看法,合作社就是农民自己增加收... 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组织化,可以化解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本文对合作社的基本看法,合作社就是农民自己增加收入的组织。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实现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利益实现程度的重要表现,因而也是合作社农民经济组织属性的突出体现,这正是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所在。分配制度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构件,分配制度建设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因为分配制度是合作社产权、合作社企业家的治理和治理机制等的体现和折射,又是合作社发展的经济绩效的反映。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与目前的研究现状相比,明显滞后和不相称,说明合作社的分配制度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制度 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 农民经济组织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农民收入 基本前提 市场交易 农村经济 利益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还是稳定?——对近年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文章针对近年出现的土地聚集(农业用地规模经营和集中宅基地)现象,从理论上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强调了政府实施新制度的高成本。然后,借助对中外历史事实的系统与深入的反思指出,不论是从博弈还是克服制度变革成本的视角,近年趋... 文章针对近年出现的土地聚集(农业用地规模经营和集中宅基地)现象,从理论上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强调了政府实施新制度的高成本。然后,借助对中外历史事实的系统与深入的反思指出,不论是从博弈还是克服制度变革成本的视角,近年趋向土地聚集的创新不能算作明智之举,土地制度应该按照既有的路径稳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土地聚集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与反思——日本农协近况及其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开文 《农村经营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7,44,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农村合作经济 农业协同组合 中国 土地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合作理论看中国农村合作的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9-13,共5页
作者系统深入的辨识了马列经典合作理论的精髓,分析了中国农村合作的路径选择。作者认为,马列合作理论的要旨,在于认为合作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过渡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但斯大林、毛泽东则将合作社引向了形式简单、内... 作者系统深入的辨识了马列经典合作理论的精髓,分析了中国农村合作的路径选择。作者认为,马列合作理论的要旨,在于认为合作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过渡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但斯大林、毛泽东则将合作社引向了形式简单、内涵单纯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违背了马列的本义;改革开放以来,合作理论才在新形式下得以发展,重又回到了马列的轨道上;目前,中国农村丰富的合作实践,正体现了对马列合作理论回归,也正是理性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理论 合作社 合作制度 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乡村政治制度变革——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粗线条回顾与评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等理论,本着重论简史的基调,对我国农村30年的政治制度变革过程进行了粗线条的回顾,并着重对改革兴起的诱因、变革演进的内在机理、这场变革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评价相关研究...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等理论,本着重论简史的基调,对我国农村30年的政治制度变革过程进行了粗线条的回顾,并着重对改革兴起的诱因、变革演进的内在机理、这场变革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评价相关研究的同时,系统地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治制度 制度变迁 村民自治 撤社建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合作社经验纵横论——几个代表性合作社的最新举措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4
10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合作经济》 2005年第8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日本农协 市场运作模式 蒙德拉贡合作社 产业化经营 西班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前农村合作组织低效率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开文 《古今农业》 1998年第3期76-81,共6页
合作组织是兼具安全(公平)和效率两种功能的组织,既可以像公司那样的有效率的组织去获取原有组织中不可获得的结构外收益,而且还通过一人一票、利润返还和白愿的原则,使组织成员必然合法地公平分割由于加入组织带来的追加收益。但民国... 合作组织是兼具安全(公平)和效率两种功能的组织,既可以像公司那样的有效率的组织去获取原有组织中不可获得的结构外收益,而且还通过一人一票、利润返还和白愿的原则,使组织成员必然合法地公平分割由于加入组织带来的追加收益。但民国时期农村的合作组织并没有体现出这两种功能,而是处在一种低效率状态中。下面我们将以信用合作社为主,展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组织的概观以及低效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村合作组织 信用合作 华洋义赈会 制度变迁 合作事业 中国农村 低效率 合作运动 建国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开文 《农村经营管理》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的“三农”发展道路上,要不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以及预期。本文不揣冒昧,试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进行较客观的分析论证。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三农”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一体化的新主体——北京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开文 《学会》 2008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建设新农村和展开农村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营造农民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到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北京市,更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最重要的农村工作之一。2006年,受北京市农委的委托,我... 在建设新农村和展开农村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营造农民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到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北京市,更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最重要的农村工作之一。2006年,受北京市农委的委托,我们在北京市农口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了专业合作社的问卷预调查以及大兴、平谷、门头沟、昌平、顺义、延庆、怀柔、房山、密云、通县等10个区县的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136份。根据这136个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以各区县的报告为参照,本报告从以下各方面反映北京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为全国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为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发展经验 北京市 新农村 一体化 农业 农村工作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78年以前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一个公有制、合作制实施机制创新试验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开文 《社会政策研究》 2020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下探讨我国农业政策,通过梳理经典文献,依据历史数据和资料,描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诞生的曲折过程,尤其是揭示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面建成后包工包产到户等家庭承包责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下探讨我国农业政策,通过梳理经典文献,依据历史数据和资料,描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诞生的曲折过程,尤其是揭示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面建成后包工包产到户等家庭承包责任制出现的背景、基本事实、初步的结局;更独特地,在新中国建立以来较长历史视野中考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史,提出并论证了制度的实施机制问题,将家庭承包责任制看成是公有制+合作制的实施机制,分析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形成的经济绩效,形成了公有制+合作制的实施机制不可或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责任制 实施机制 公有制 合作制 合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蒙德拉贡” 寻求自己道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开文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001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蒙德拉贡合作社 委托代理关系 利润 社员利益 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性 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作社为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民生视角下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无疑,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是自我强大还是依赖别人的保护,优劣立判。“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自己的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不仅是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三农”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民生 弱势群体 经济组织 “三农” 农产品 合作社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社在城镇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0年第3期46-47,共2页
刚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指明,未来一段时期推进城镇化将是“三农”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 城镇化不仅关乎“三农”,更涉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全局。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中长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群策群力,但更离不... 刚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指明,未来一段时期推进城镇化将是“三农”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 城镇化不仅关乎“三农”,更涉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全局。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中长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群策群力,但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主动响应和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城镇化 “三农” 社会经济 行为主体 全局性 动响应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田、初级社与“大包干”——从三种不同的退出权中探测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前景
18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Z1期93-95,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蔚为壮观的制度创新,但制度结构仍然基本上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而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非均衡状态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创新主要是一种以诱致性为主的变迁,诱致性变迁追求制度不均衡时的获利机会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蔚为壮观的制度创新,但制度结构仍然基本上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而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非均衡状态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创新主要是一种以诱致性为主的变迁,诱致性变迁追求制度不均衡时的获利机会自发而动,它遵循的路径就是基本沿渐进式的轨道前进,主要以初级行为主体为创新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期 公田 诱致性变迁 非均衡状态 获利机会 土地制度变迁 收益分配权 制度结构 土地所有权 强制性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看法
19
作者 冯开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城乡协调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 社会发展战略 农村发展 科学发展观 农村工作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责任制与农民收入——一个经济制度变迁的回顾
20
作者 冯开文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2004年第2期190-204,共15页
本文从家庭责任制的产生入手,分别从合作化、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历史背景,探讨了这一制度的产生、地位和优缺点,揭示了这一制度从公有产权必需的实施机制、到基本经济制度再到影响农民收入的制度根源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借以... 本文从家庭责任制的产生入手,分别从合作化、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历史背景,探讨了这一制度的产生、地位和优缺点,揭示了这一制度从公有产权必需的实施机制、到基本经济制度再到影响农民收入的制度根源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借以证实:家庭责任制和农民收入问题,天然具有密切的关系,家庭责任制的影响,是研究农民收入问题不能再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有产权需要自己的实施机制,而家庭责任制正是合作化后最好的、最合适的;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责任制曾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绩效,但由于其内在的制度缺陷不可避免地逐渐放大,这一制度的经济绩效势必要逐渐降低,以至沦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制度根源。这其实表明,任何制度安排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为了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家庭责任制也会有被替代的一天。也说明中国农村的改革不仅要配套进行,而且改革将没有终止的时候,就像人民公社已经成为历史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责任制 农民收入 经济 制度变迁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