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营口服液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增成 林树乾 +5 位作者 李桂明 冯敏燕 黄中利 傅剑 宋敏训 李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为了建立清营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对制剂处方药味金银花、连翘、黄连、丹参、玄参、麦冬进行了薄层色谱(TLC)鉴别研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HPLC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TLC鉴别方法专... 为了建立清营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对制剂处方药味金银花、连翘、黄连、丹参、玄参、麦冬进行了薄层色谱(TLC)鉴别研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HPLC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在8~160μg/mL范围内绿原酸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为1.2%。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对清营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营口服液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包合碘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致病性真菌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桂明 林树乾 +4 位作者 赵增成 傅剑 冯敏燕 宋敏训 张永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56,共3页
环糊精包合碘是山东昊泰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有效碘含量高、质量稳定和刺激性小等优点的消毒剂,为验证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细菌繁殖体的代表,选取白色念珠菌作为致病性真菌的代表... 环糊精包合碘是山东昊泰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有效碘含量高、质量稳定和刺激性小等优点的消毒剂,为验证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细菌繁殖体的代表,选取白色念珠菌作为致病性真菌的代表,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9~21℃条件下,含0.5%硫代硫酸钠+0.2%卵磷脂+3%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适合作为中和剂;环糊精包合碘1/1000倍(W/V)样品稀释液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4.00.结论:环糊精包合碘1/1000倍(W/V)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繁殖体和以白色念珠菌为代表的致病性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包合碘 细菌繁殖体 致病性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筛选环糊精包合碘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桂明 林树乾 +3 位作者 宋敏训 冯敏燕 傅剑 赵增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100,共5页
选定搅拌速度(A)、高温搅拌时间(B)、搅拌总时间(C)、混合时β-环糊精温度(D)4个因素,综合评价产品碘含量和合格产品碘收率,对环糊精包合碘生产工艺进行4因素3水平筛选。结果表明,最优水平分别为A1B2C1D2,即搅拌速度为300 r·min-1... 选定搅拌速度(A)、高温搅拌时间(B)、搅拌总时间(C)、混合时β-环糊精温度(D)4个因素,综合评价产品碘含量和合格产品碘收率,对环糊精包合碘生产工艺进行4因素3水平筛选。结果表明,最优水平分别为A1B2C1D2,即搅拌速度为300 r·min-1、高温搅拌时间60 min、搅拌总时间8 h、混合时环糊精温度80℃时可以得到最优产品综合加权指数,此时产品有效碘(I)含量为17.71%,合格产品碘收率为87.16%。极差分析法表明各因素重要程度排序为混合时环糊精温度>搅拌总时间>搅拌速度>高温搅拌时间;方差分析法表明混合时环糊精温度与搅拌速度可以显著影响产品综合指数(P<0.05),作为工艺筛选评价方法较极差分析法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包合碘 正交试验 方差法 极差法 综合加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ATP荧光检测与常规计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桂明 宋敏训 +8 位作者 赵增成 黄中利 傅剑 冯敏燕 逯月 李颖 林树乾 张君熙 张永臣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11-113,118,共4页
ATP荧光检测仪是近年来的新生产物,可以通过荧光值快速反映出细菌菌落数。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为试材,培养24 h后,各自稀释11个梯度(10倍稀释),并进行细菌计数;同时采用ATP荧光仪对每一个稀释梯度进行荧... ATP荧光检测仪是近年来的新生产物,可以通过荧光值快速反映出细菌菌落数。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为试材,培养24 h后,各自稀释11个梯度(10倍稀释),并进行细菌计数;同时采用ATP荧光仪对每一个稀释梯度进行荧光检测。以lg(菌落数)为横坐标(x),以ATP荧光值(y)为纵坐标,分别进行线性、对数、乘幂、指数拟合,发现二者之间关系符合指数曲线,相关系数均接近0.9或以上。以屠宰场的要求"<1 000荧光值为合格,>2 000荧光值为不合格"为实例进行使用指导:当实际lg(菌落数)>10.04时,得出不合格的结论;当实际lg(菌落数)<8.27时,得出合格的结论;但如果8.27<实际lg(菌落数)<10.04时,则容易出现误判。结论认为ATP荧光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细菌常规检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荧光检测仪 细菌 常规计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质量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增成 林树乾 +6 位作者 李桂明 冯敏燕 黄中利 杨世发 宋敏训 傅剑 李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了建立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金银花、黄芩、知母、板蓝根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特异性强;在0.103mg/mL^0... 为了建立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金银花、黄芩、知母、板蓝根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特异性强;在0.103mg/mL^0.824mg/mL范围内黄芩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阴性对照无干扰,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7.98%,精密度试验RSD为0.61%。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对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定喘口服液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抗禽流感病毒体外抑制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增成 宋敏训 +5 位作者 李桂明 冯敏燕 杨世发 黄中利 傅剑 林树乾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07-109,148,共4页
为测定银翘散对禽流感病毒(AIV)的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的银翘散煎煮液分别与H9、H5亚型AIV在体外混合作用30 min后,接种SPF鸡胚,测定鸡胚的死亡率及尿囊液中AIV的血凝价,并采用RTPCR法对1 g/mL试验组鸡胚进行H9N2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药... 为测定银翘散对禽流感病毒(AIV)的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的银翘散煎煮液分别与H9、H5亚型AIV在体外混合作用30 min后,接种SPF鸡胚,测定鸡胚的死亡率及尿囊液中AIV的血凝价,并采用RTPCR法对1 g/mL试验组鸡胚进行H9N2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药物浓度在0.2500 g/mL及以上时,H9N2试验组鸡胚存活率为100%,病毒血凝价为零,药物浓度为1 g/mL时,RT-PCR检测无目的条带出现;药物浓度在0.5000 g/mL及以上时,H5N1试验组鸡胚存活率为100%,病毒血凝价为零。因此,银翘散煎煮液在体外对禽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禽流感病毒 体外抗病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百部提取物消除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树乾 李晓柳 +6 位作者 宋敏训 赵增成 李桂明 傅剑 黄中利 杨世发 冯敏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34-136,共3页
采用影印培养法,以浓度为1/2MIC的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作用24 h,观察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变化。结果表明: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 采用影印培养法,以浓度为1/2MIC的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作用24 h,观察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变化。结果表明: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百部水煎液、百部醇提物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均无明显耐药性消除作用,五味子水煎液、五味子醇提物对人工诱导耐药菌株有一定的耐药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五味子 百部 耐药消除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TERT及SV40T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上官陶 王洪梅 +2 位作者 冯敏燕 仲跻峰 何洪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hTERT和SV40 T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有效地延长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增加细胞传代次数,获得的细胞系可以正常表达角蛋白。说明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细胞中共表达hTERT和SV40 T可以有效延长细胞寿命且不影响乳腺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永生化 端粒酶 猿猴空泡病毒40大T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玲玲 杨宏军 +3 位作者 冯敏燕 侯佩莉 王洪梅 何洪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从山东某地区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奶牛场中采集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牛肾细胞(MD-BK),分离病毒,盲传3代后,接种病料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等病变,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病变更加规... 从山东某地区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奶牛场中采集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牛肾细胞(MD-BK),分离病毒,盲传3代后,接种病料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等病变,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病变更加规律。对所分离病毒进行TCID50测定,其TCID50值为108/ml;用IBRV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与设计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确认所分离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分离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定喘口服液药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增成 林树乾 +7 位作者 黄中利 李桂明 杨世发 冯敏燕 宋敏训 傅剑 李颖 商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2-288,共7页
为验证新兽药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药效作用,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鸡胚增殖抑制试验、气管纤毛运动试验及SPF雏鸡人工感染IBV疗效试验。将试验药液与等量IBV液混合作用后,接种11日龄SPF鸡胚,37℃孵... 为验证新兽药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药效作用,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鸡胚增殖抑制试验、气管纤毛运动试验及SPF雏鸡人工感染IBV疗效试验。将试验药液与等量IBV液混合作用后,接种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168h,取存活鸡胚肾脏进行IBV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药物组168h鸡胚存活率为80%,阳性对照组为2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药物组RT-PCR检测无目的条带出现,而阳性对照组有目的条带出现。40日龄SPF鸡连续用药3d后,气管内注入0.02mL墨汁,测量1min内墨汁移动的距离,结果表明药物组墨汁移动距离极显著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17日龄SPF鸡用IBV-M41滴鼻,0.3mL/只,24h后开始灌服药液,1mL/kg,连用5d,结果表明,试验药物组与攻毒对照组在临床症状计分、痊愈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组织切片未见明显病变,而阳性对照组有明显病理变化。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白虎定喘口服液对IBV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可显著促进气管纤毛的运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具有较好的临床防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定喘口服液 传染性支气管炎 气管纤毛运动试验 人工感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增成 林树乾 +4 位作者 李桂明 黄中利 傅剑 冯敏燕 宋敏训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为了建立银翘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在0.0622~... 为了建立银翘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在0.0622~0.6220 mg/m L范围内,牛蒡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RSD为2.2%,样品中牛蒡苷的平均含量为6.7246 mg/m L。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对银翘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口服液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体内抗大肠杆菌效果与药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中利 宋敏训 +4 位作者 冯敏燕 赵增成 傅剑 李桂明 林树乾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选用20日龄肉鸡腹腔接种大肠杆菌构建大肠杆菌病模型,研究中药水煎液对模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分析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与抗菌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味甘或酸或苦,性寒或平,归胃经或心经或肝经,凉血止血或清热解毒中药发病率... 选用20日龄肉鸡腹腔接种大肠杆菌构建大肠杆菌病模型,研究中药水煎液对模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分析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与抗菌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味甘或酸或苦,性寒或平,归胃经或心经或肝经,凉血止血或清热解毒中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味辛,性温或热,归脾经,祛风中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药药性对体内抗鸡大肠杆菌效果有较大影响,依据药性筛选抗大肠杆菌中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药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连解毒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增成 李桂明 +6 位作者 宋敏训 李颖 杨世发 黄中利 冯敏燕 傅剑 林树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98,共4页
为了确定银连解毒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共水蒸馏法对处方中薄荷、荆芥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以吸水率为指标,对药材浸泡时间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量、绿原酸含量、牛蒡苷含量为指标,对煎煮过程中加水量、煎煮时... 为了确定银连解毒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共水蒸馏法对处方中薄荷、荆芥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以吸水率为指标,对药材浸泡时间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量、绿原酸含量、牛蒡苷含量为指标,对煎煮过程中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重要参数进行了筛选。结果:薄荷、荆芥加8倍量水,浸泡0. 5 h,共水蒸馏1 h,挥发油提取效率最佳;加水浸泡2 h后药材完全浸透,吸水率为220%;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 5 h。本研究为制定银连解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规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碘粉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桂明 林树乾 +8 位作者 杨世发 傅剑 赵增成 黄中利 冯敏燕 逯月 商晶 李颖 宋敏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4-105,112,共3页
[目的]研究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方法]选用清洁级ICR小鼠60只,采用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西地碘粉急性中毒症状,并测定西地碘粉经口给药对小鼠的LD_(50)。[结果]小鼠经口给药后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给药后15 m... [目的]研究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方法]选用清洁级ICR小鼠60只,采用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西地碘粉急性中毒症状,并测定西地碘粉经口给药对小鼠的LD_(50)。[结果]小鼠经口给药后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给药后15 min,高剂量组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并逐渐转入抑制,反应迟钝、不食、麻痹。0.5~1.0 h后有小鼠出现呼吸困难,伴随脖颈伸直、食欲废绝;3 h后开始出现死亡,小鼠死亡前出现惊厥、抽搐、震颤等神经症状。急性死亡发生于给药后3~24 h。中毒死亡后剖检发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伤,其次是肺和心脏。根据各剂量组死亡率,计算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急性经口LD_(50)为4 972.75 mg/kg.,其LD_(50)95%可信限为4 382.77~5 642.16 mg/kg。[结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LD_(50)介于501~5 000 mg/kg,属于低毒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碘粉 小鼠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虎杖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增成 傅剑 +5 位作者 李颖 林树乾 李桂明 黄中利 冯敏燕 宋敏训 《家禽科学》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防治新城疫的中草药,采用鸡胚接种试验,对虎杖煎煮液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药虎杖在体外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虎杖 新城疫病毒 鸡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聚乙二醇一次沉淀脱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剑 李桂明 +4 位作者 赵增成 黄中利 冯敏燕 宋敏训 林树乾 《家禽科学》 2015年第10期51-52,共2页
使用PEG或其溶液与卵黄原液或卵黄稀释液直接混合,通过机械搅拌和PEG的强吸水能力打破卵黄的乳化状态,使卵黄中油脂颗粒与蛋白质分离,然后通过静置,使卵黄油脂发生相互凝集而自然沉淀,从而达到卵黄脱脂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脱脂技术相... 使用PEG或其溶液与卵黄原液或卵黄稀释液直接混合,通过机械搅拌和PEG的强吸水能力打破卵黄的乳化状态,使卵黄中油脂颗粒与蛋白质分离,然后通过静置,使卵黄油脂发生相互凝集而自然沉淀,从而达到卵黄脱脂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脱脂技术相比较具有使用试剂少、安全、无毒,操作简便以及不使用大型仪器等优点,并且能进行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 聚乙二醇 脱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水提物和阿米卡星诱导细菌耐药性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树乾 秦炳燕 +5 位作者 冯敏燕 杨世发 李桂明 赵增成 黄中利 傅剑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42-44,共3页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别在阿米卡星及五味子水提物的选择压力下传至100代的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MIC,结果显示,两种细菌在传代过程中皆对阿米卡星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直至第100代的两种细菌则均未对五味子水提物产生耐药性。与化学抗...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别在阿米卡星及五味子水提物的选择压力下传至100代的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MIC,结果显示,两种细菌在传代过程中皆对阿米卡星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直至第100代的两种细菌则均未对五味子水提物产生耐药性。与化学抗菌药物相比,细菌可能对中药不易产生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阿米卡星 五味子 药用植物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类似物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8
作者 高运东 仲跻峰 +3 位作者 王文英 王庆国 马世援 冯敏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6-300,共5页
本研究以近期报道的高生物学活性、高代谢稳定性的牛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类似物 (Ile2 ,Ala15,Leu2 7)bGRF(1- 2 9) -NH2 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 ,选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所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出该基因的全序列。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两个 3′末端有... 本研究以近期报道的高生物学活性、高代谢稳定性的牛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类似物 (Ile2 ,Ala15,Leu2 7)bGRF(1- 2 9) -NH2 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 ,选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所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出该基因的全序列。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两个 3′末端有 19碱基互补的 80碱基的寡核苷酸片段。并互为模板和引物 ,通过酶促延伸合成完整的bGRF类似物基因 ,克隆于 pT7BlueT Vector中 ,通过蓝 /白筛选和酶切分析确定了阳性克隆。然后将目的基因从 pT7BlueT Vector克隆于pUC18载体中 ,以便多拷贝基因的制备。通过测序证明我们获得了目的克隆。将目的基因首尾串联 ,制备得到的 16拷贝基因在温控启动子PR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RF类似物 表达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牛Y染色体特异DNA序列的研究
19
作者 高运东 仲跻峰 +2 位作者 王文英 张爱军 冯敏燕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6期37-38,共2页
本实验建立了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体外扩增牛Y染色体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根据牛的SRY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两条引物均为23bp,对公牛194bp序列进行体外扩增。从屠宰的公、母... 本实验建立了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体外扩增牛Y染色体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根据牛的SRY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两条引物均为23bp,对公牛194bp序列进行体外扩增。从屠宰的公、母牛肝和血液中提取DNA,用作PCR模板,PCR仪内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公牛个体样品显示清晰可见的特异DNA扩增带,而母牛个体样品无扩增片段出现,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扩增 Y染色体 特异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筛选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20
作者 赵增成 黄中利 +6 位作者 林树乾 李桂明 冯敏燕 杨世发 傅剑 宋敏训 李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40-142,145,共4页
为了优化白虎定喘口服液的煎煮工艺,以干膏量、绿原酸含量、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中药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筛选。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3个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他因... 为了优化白虎定喘口服液的煎煮工艺,以干膏量、绿原酸含量、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中药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筛选。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3个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加15倍量水、浸泡0.5 h、每次煎煮0.5 h、煎煮3次。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能保证制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干膏 绿原酸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