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微生物菌剂对为害油樟的黑绒鳃金龟死亡率、取食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胡连清 刘雯雯 +5 位作者 冯瑞章 周万海 查黎萍 唐馨宇 席万鹏 陈朝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2,201,共10页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SW21、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 SW22、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W12及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SW23对为害油樟的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的防控效果,于菌剂处理...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SW21、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 SW22、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W12及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SW23对为害油樟的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的防控效果,于菌剂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黑绒鳃金龟死亡率,取食量以及其肠道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3种保护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ES)、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MFO)、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5种解毒酶和淀粉酶(amylase,AMS)、胰蛋白酶(trypsin)与脂肪酶(lipase)3种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黑绒鳃金龟死亡率和取食量的影响强弱依次为布氏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4种微生物菌剂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黑绒鳃金龟肠道中SOD与CAT 2种保护酶活性,促进虫体内POD、AChE、CES、CYP450、GST、MFO、AMS、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升高。研究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可通过持续抑制SOD与CAT的活性,降低黑绒鳃金龟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造成黑绒鳃金龟氧化损伤,最终增加虫体死亡率;而黑绒鳃金龟可通过上调POD、AChE、CES、CYP450、GST、MFO、AMS、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4种微生物菌剂在黑绒鳃金龟绿色防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绒鳃金龟 微生物菌剂 死亡率 保护酶 解毒酶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不同含量油樟叶对肉兔肠道pH、盲肠发酵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周万海 魏琴 冯瑞章 赵鑫 车丽涛 陈金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9-1289,共11页
为探讨向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肠道pH、盲肠发酵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120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A组)、3%(B组)、6%(C组)、12%(D组)油樟叶,于60 d喂养期结束后测定其肠道内的pH值,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和... 为探讨向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肠道pH、盲肠发酵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120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A组)、3%(B组)、6%(C组)、12%(D组)油樟叶,于60 d喂养期结束后测定其肠道内的pH值,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技术分别测定盲肠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油樟叶对各组肉兔肠道的pH值和盲肠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油樟叶添加量对肉兔盲肠的微生物OTU数量有显著(P<0.05)影响,B组的细菌OTU数量显著低于C组、D组,C组的真菌OTU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与A组相比,在门水平上,B、C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C、D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D组互养菌门(Synergis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B组粪厌氧棒杆菌属(Anaerostip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aceae unclassified、Marvinbryanti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Akkermansia和互养菌属(Synergis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D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肠道pH、盲肠发酵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无明显不良影响,且添加适宜含量(3%)油樟叶可改善肉兔盲肠微生物菌群丰度,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肉兔 盲肠发酵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樟肖叶甲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连清 彭俊琪 +6 位作者 陈露 刘雯雯 冯瑞章 周万海 魏琴 秦晓红 查黎萍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为分析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其中的功能菌.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 为分析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其中的功能菌.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隶属于15门、24纲、56目、97科、140属;通过COG功能分类统计发现,绿樟肖叶甲肠道中参与“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及“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的菌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纯培养结果显示,从绿樟肖叶甲肠道分离的37株内生细菌隶属于4门4纲4目4科9属;通过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出23株产蛋白酶功能菌、6株产酯酶功能菌、3株产脂肪酶功能菌.这表明绿樟肖叶甲肠道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且功能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樟肖叶甲 肠道细菌 多样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技术 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油樟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4
作者 刘雯雯 刘晓凤 +5 位作者 沈爱军 冯瑞章 胡连清 陈露 魏琴 周万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0-661,共12页
目的深入挖掘油樟内生真菌资源,从冬季油樟根、茎、叶中筛选产黄酮菌株并对其抗氧化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组织培养、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油樟内生真菌,借助显色反应和NaNO_(2)-Al(NO_(3))_(3)比色法筛选具有... 目的深入挖掘油樟内生真菌资源,从冬季油樟根、茎、叶中筛选产黄酮菌株并对其抗氧化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组织培养、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油樟内生真菌,借助显色反应和NaNO_(2)-Al(NO_(3))_(3)比色法筛选具有产黄酮能力菌株,利用清除自由基初步评估产黄酮最优菌株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菌株的发酵产物成分。结果共获得61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门23科29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小丛壳科(Glomerellaceae)为优势科,木霉属(Trichoderma)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属。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茎部菌株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且茎部和叶部相似性系数最高。通过产黄酮筛选到WG5(Trichoderma)和WG15(青霉属,Penicilium)2株内生真菌,其中WG15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52和0.49 mg/L。挥发性物质分析显示,2株菌株代谢产物存在共性和差异,主要包括酯类、酸类、醇类和酚类等物质,共有苯乙醇、2,6-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成分。结论WG15具有较好的产黄酮和抗氧化能力,可用于后续其他功能的开发,为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内生真菌 物种鉴定 功能探索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糯红高粱花期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刘雯雯 陈露 +5 位作者 胡连清 冯瑞章 魏琴 周万海 向秋瑾 黄思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5,共8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期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的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及FUNGuild分析样品间的差异菌和功能菌。结果表明,共注释到8门182属。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的群...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期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的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及FUNGuild分析样品间的差异菌和功能菌。结果表明,共注释到8门182属。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的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杂交种金糯粱1号,叶部丰富度最高。不同品种及茎叶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花和根部的优势菌门分别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未知真菌门(unclassified fungi);在属水平上,金糯粱1号和青壳洋优势菌属分别为刺盾炱目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 Chaetothyriales)和未知真菌属,根、茎、叶和花部的优势菌属分别为未知真菌属、枝氯霉属(Ramichloridium)、刺盾炱目未分类菌属和Didymium。LEfSe分析显示,青壳洋中最重要的差异指示属为Papiliotrema;根、茎、叶和花部最重要的差异指示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枝氯霉属、Alatosessilispora和Pseudozyma。FUNGuild功能预测显示,糯红高粱内生酵母菌群功能丰富,可分为7种营养模式和24个生态功能群,且青壳洋和叶部独有功能菌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红高粱 花期 品种 器官 高通量测序 内生酵母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6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陈露 杨丽 魏琴 周杰 周万海 冯瑞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株系油樟叶产油率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其中春季16号株系油樟叶产油率最高。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43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2门、4纲、9目、11科、13属,优势属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16号株系和春季油樟叶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且群落分布相对均匀。GC/MS鉴定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发酵液含有69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仅X29、D72和A39能代谢产生油樟叶精油主要成分。可培养内生真菌在不同株系和不同季节的油樟叶中数量、种群及组成均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功能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香料成分的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油樟叶产香料物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季节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茎叶渣覆盖对冬种莴苣田杂草、土壤及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胡连清 刘雯雯 +6 位作者 陈雨薇 冯瑞章 周万海 魏琴 陈露 赵鑫 赵善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为筛选适合应用于杂草控制及莴苣生长最适叶渣覆盖量,以富含化感物质的艳山姜修剪茎叶为材料,根据覆盖栽培理论和化感作用控草原理,通过在莴苣田行间覆盖不同量艳山姜茎叶渣,评价田间杂草、莴苣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显示,随着... 为筛选适合应用于杂草控制及莴苣生长最适叶渣覆盖量,以富含化感物质的艳山姜修剪茎叶为材料,根据覆盖栽培理论和化感作用控草原理,通过在莴苣田行间覆盖不同量艳山姜茎叶渣,评价田间杂草、莴苣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艳山姜茎叶渣覆盖量的增加,其对莴苣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用1200 g/m^(2)艳山姜茎叶渣覆盖处理后,莴苣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降低,杂草生物量(鲜重、干重)分别降低了87.93%、90.54%。同时,莴苣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单株平均鲜重最高,品质最优。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高。当覆盖量大于1600 g/m^(2)时,土壤理化性状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莴苣生长受到抑制,但品质总体有提升。总体而言,在四川宜宾地区冬春莴苣生产中,使用1200 g/m^(2)的艳山姜茎叶渣覆盖处理能够最有效地抑制田间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环境并促进莴苣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覆盖栽培 化感作用 杂草抑制 莴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1
8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2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齐文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64-2769,共6页
采用4株溶磷菌(Lx81、Dm84、Jm92、Lx191)、和3株固氮菌(ChW5、ChW6、ChO6)单独和混合接种后测定培养液有效磷含量、pH值及总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接种溶磷菌:Lx81与3株固... 采用4株溶磷菌(Lx81、Dm84、Jm92、Lx191)、和3株固氮菌(ChW5、ChW6、ChO6)单独和混合接种后测定培养液有效磷含量、pH值及总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接种溶磷菌:Lx8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能提高磷矿粉的溶解能力,4株溶磷菌与ChW6,Lx81、Dm84、Lx191与ChO6分别混合培养及Jm92+ChW5组合溶磷量极显著增加(p<0·01);Dm84+ChW5、Lx191+ChW5、Jm92+ChO6组合的溶磷量下降(p<0·01)。除Lx81+ChW6、Lx81+ChO6培养液pH值降低外,混合培养的其它组合培养液pH值均较单独接种溶磷菌时升高。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Lx81、Jm92与ChW5、ChO6分别混合培养、ChW6+Lx81组合有机酸含量升高(p<0·01),其它7种组合的有机酸含量均较单独接种溶磷菌的值下降(p<0·01)。溶磷菌和固氮菌单菌培养时溶磷量与pH值、溶磷量与总有机酸含量及pH值与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呈现线性相关;Dm84、Lx19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溶磷量与pH值之间、Lx8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溶磷量与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呈现线性相关,其它组合的溶磷量与pH值、总有机酸含量间没有相关性。溶磷菌和固氮菌混合培养对溶解磷矿粉既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固氮菌 互作效应 溶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冯瑞章 周万海 +2 位作者 龙瑞军 马玉寿 齐文娟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草地最高。从时间尺度看,人工2龄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黑土滩"退化草地明显升高,随着建植期的增加,人工4龄草地各测定指标明显下降,而人工6龄草地各测定指标再次升高。4种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磷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人工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量磷 中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存环境和磷酸盐对4株溶磷菌溶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1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6-860,共5页
利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碳源、氮源、溶解氧及磷酸盐对分离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的4株优良溶磷细菌(Lx81、Jm92、Dm84、Lx191)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溶磷菌均为高耐盐菌株,其中J... 利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碳源、氮源、溶解氧及磷酸盐对分离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的4株优良溶磷细菌(Lx81、Jm92、Dm84、Lx191)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溶磷菌均为高耐盐菌株,其中Jm92和Dm84维持较高溶磷量的NaCl浓度最高阈值分别为4%和8%,Lx81、Lx191在NaCl浓度超过5%时溶磷活性受到抑制.(2)Lx81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其次为蔗糖;另外3株菌在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时,均有较高的溶磷能力;4株菌都几乎不能利用淀粉.(3)Lx81和Jm92在以(NH4)2SO4和NH4NO3为氮源时溶磷活性均较高,(NH4)2SO4是Lx191的最佳氮源,而NH+-N存在会导致Dm84溶磷活性降低.(4)供试4株菌均不是专性厌氧菌,但不同菌株对氧的需求量不同.(5)4株溶磷菌对Ca3-P和Ca8-P有较大的溶解效率,但它们几乎都不能溶解Ca10-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生存环境 NaCl浓度 碳源 氮源 溶解氧 磷酸盐 溶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菌对燕麦生物量及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1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接种10种溶磷菌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和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菌剂在单独接种菌剂(S)和菌剂+半量磷肥(SHP)处理下均能显著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10种菌剂单独接种亦均能使燕麦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 研究了接种10种溶磷菌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和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菌剂在单独接种菌剂(S)和菌剂+半量磷肥(SHP)处理下均能显著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10种菌剂单独接种亦均能使燕麦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而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施用,只有接种Lx174菌剂的燕麦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单独施用半量磷肥(HP)和全量磷肥(TP)(p<0.05)的处理,其它菌剂接种的燕麦地下生物量与HP和TP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接种溶磷菌剂时,除Lx81和Dm84外的其它8种菌剂均可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174,Lm126显著增加全氮含量。10种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作用,Dm84,Jx59,Lx81,Jm92,Lx174,Dx68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81,Dx84显著增加植株全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Lx22,Jx59,Lx81,Jm92,Lx174在促进燕麦生长和植株氮、磷吸收方面潜能较大,可作为下一步燕麦溶磷菌肥料研制和开发的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剂 燕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氮含量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筛选及其溶磷能力测定 被引量:31
12
作者 冯瑞章 冯月红 +2 位作者 姚拓 龙瑞军 康爱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4-608,共5页
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溶磷菌株368株,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数量分布为:根际土(RS)>远离根际土(NRS)>根表(RP)>根内(HP)。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出66株具有... 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溶磷菌株368株,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数量分布为:根际土(RS)>远离根际土(NRS)>根表(RP)>根内(HP)。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出66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经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获得12株溶磷量大于100 mg/L的高效溶磷菌,且发现溶磷能力与pH值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能力 pH值 春小麦 苜蓿 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性工程化应用人才培养的科研平台和专业教研室联动机制构建与实践——以新建本科院校宜宾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
13
作者 杨丽 冯瑞章 +9 位作者 王松 刘燕 杜永华 周万海 帅永康 赵鑫 赵品瑶 方琼 樊蓉 魏琴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15-221,共7页
创新性工程化是新工科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实训与创新脱节、行业接触不多、参与管理过程不足、经济性分析训练偏少等问题,通过培养方案课程工程化、科研平台工程化、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等举措,将高校工程技... 创新性工程化是新工科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实训与创新脱节、行业接触不多、参与管理过程不足、经济性分析训练偏少等问题,通过培养方案课程工程化、科研平台工程化、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等举措,将高校工程技术类科研平台纳入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性工程素养培养的实训教学-创新应用体系。探索一套适合高等院校工程技术类科研平台服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性工程素养培养的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改革机制,旨在为推广应用提供示范,为迎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 工程化 应用型 科研平台 专业教研室 联动机制 宜宾学院食品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樟内生溶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瑞章 周诰均 +3 位作者 魏琴 周万海 范轶玲 秦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细菌,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扩大溶磷微生物来源、研发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磷素营养和提高农业产量。该研究以从油樟组织中分离得到的50株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溶磷圈法初筛得到24株具有溶磷... 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细菌,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扩大溶磷微生物来源、研发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磷素营养和提高农业产量。该研究以从油樟组织中分离得到的50株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溶磷圈法初筛得到24株具有溶磷潜能的菌株,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它们的溶磷能力和培养液的pH值,并研究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产生吲哚乙酸(IAA)、铁载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几丁质酶等促生和抗逆性能。结果表明:24株油樟内生细菌都能从磷酸钙中释放出有效磷(溶磷量为51.26~237.08μg·m L^(-1)),其中,YG60、YG43、YG36、YG25、YG49、YG44株菌的溶磷量较高,均大于150μg·m L^(-1)。接种油樟内生菌后,培养液的pH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菌株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6株溶磷量大于150μg·m L^(-1)的菌株大部分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ACC脱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能力;其中YG43、YG60和YG25分泌IAA的能力较强(IAA分泌量分别为22.55、18.75和16.41μg·m L^(-1)),YG43和YG60产铁载体的能力较强(As/Ar小于0.6),YG43、YG60和YG25的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0.194、0.224、0.208 U·mg-1)较高,YG43和YG60的几丁质酶活性(分别为2.968 U和2.502 U)较高。综合菌株的溶磷、促生和抗逆性能,认为YG43、YG60和YG25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及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内生菌 溶磷能力 IAA 铁载体 ACC脱氨酶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德能双修、研教学创同行”理念培养大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宜宾学院四川省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
15
作者 杨丽 杜永华 +6 位作者 周万海 方琼 帅永康 赵鑫 樊蓉 冯瑞章 魏琴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37-240,共4页
针对新建地方省属高校本科生对工程素养培养认识不足、创新实践能力养成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宜宾学院为例,探讨在“德能双修、研教学创同行”理念引领下,通过构建科研平台服务工程素养培养的基线-素养-文化-管理四维度全息运行机制、师... 针对新建地方省属高校本科生对工程素养培养认识不足、创新实践能力养成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宜宾学院为例,探讨在“德能双修、研教学创同行”理念引领下,通过构建科研平台服务工程素养培养的基线-素养-文化-管理四维度全息运行机制、师生科研项目反哺教学的德育-必修-导师-奖励四联动质量提升机制、课程嵌入应用创新成果的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建设机制等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和质量,提出了“三机制”耦合形成基于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项目-课程双向循环、交互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工程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素养 创新 实践能力 德能双修 研教学创同行 宜宾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产糖化酶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瑞章 庞建义 +1 位作者 王涛 游玲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0期81-84,共4页
利用透明圈法从浓香型白酒曲房空气中筛选得到1株产糖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J8M-53),液体培养96h后,糖化酶活性可以达到887U/mL。研究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糖化酶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适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最佳碳源... 利用透明圈法从浓香型白酒曲房空气中筛选得到1株产糖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J8M-53),液体培养96h后,糖化酶活性可以达到887U/mL。研究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糖化酶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适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最佳碳源分别为5℃、30℃和可溶性淀粉,但在pH值为4,培养温度为40℃时酶活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菌株对其他各碳源都有一定的利用。该菌株属于好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对氧的需求量较大。另外,该菌株对酒精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当培养液中酒精浓度为6%vol时,菌株的糖化酶活性最高,酒精浓度为12%vol时的糖化酶活性是最大值的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糖化酶菌株 筛选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菌株筛选
17
作者 胡连清 刘婉茹 +6 位作者 刘雯雯 冯瑞章 周万海 魏琴 彭俊琪 查黎萍 陈露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以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利用不同的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功能菌株,丰富特有的功能菌种资源。Illumina Miseq测序... 本文以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利用不同的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功能菌株,丰富特有的功能菌种资源。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隶属于15门、25纲、57目、98科、141属、188种,优势门为厚壁菌门,优势属为毛螺菌科的未分类属与丹毒杆菌属;可培养肠道细菌结果分析表明,128株菌隶属于4门、5纲、6目、7科、10属,优势门为朊细菌门,优势属为沙雷氏菌属;运用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出19株产蛋白酶功能菌、13株产酯酶功能菌、9株产脂肪酶功能菌。研究结果解析了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为今后深入了解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在调控东方绢金龟与寄主植物油樟互作关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绢金龟 肠道细菌 多样性分析 Illumina Miseq测序 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冯瑞章 魏琴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6期7-10,16,共5页
以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NO清除剂牛血红蛋白(Hb)及SNP类似物亚铁氰化钠处理燕麦植株,研究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NO提高了燕麦幼苗的株高,提高了SO... 以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NO清除剂牛血红蛋白(Hb)及SNP类似物亚铁氰化钠处理燕麦植株,研究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NO提高了燕麦幼苗的株高,提高了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自由基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表明外源NO能缓解NaCl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强植株的耐盐性。NO供体SNP的类似物亚铁氰化钠(不产生NO)对NaCl胁迫燕麦植株的株高和氧化伤害无缓解效应;施用Hb提高了自由基含量,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而添加外源NO能缓解Hb对燕麦生长的抑制,表明内源NO也可能参与燕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NACL胁迫 燕麦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瑞章 周万海 +2 位作者 游玲 魏琴 舒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初筛,从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分离筛选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2株分离菌株中,可降解丙环唑、莠去津和2,4D丁酯的菌株分别为25,10,17株,其中51株菌分属于Bacillus、Lysinib... 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初筛,从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分离筛选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2株分离菌株中,可降解丙环唑、莠去津和2,4D丁酯的菌株分别为25,10,17株,其中51株菌分属于Bacillus、Lysinibacillus、Pseudomonas、Acinetobacter、Brevibacillus和Stenotrophomonas 6个属的22个模式菌株,1株菌与B.thuringiensis的序列相似度为97.3%,可能是该菌株的变种;Bacillus是可以降解3种农药的共有属和优势属(37株,占总菌数的71.2%),Stenotrophomonas和Brevibacillus分别为降解莠去津和2,4D丁酯的特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醅 农药降解菌 筛选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瑞章 杜永华 +4 位作者 魏琴 周万海 何飞 黄彭 李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4,共5页
以从白酒糟醅中分离得到的28株细菌为材料,通过高浓度莠去津固态培养基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筛选得到莠去津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动态、莠去津降解动态、共代谢物和环境条件对菌株莠去津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 以从白酒糟醅中分离得到的28株细菌为材料,通过高浓度莠去津固态培养基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筛选得到莠去津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动态、莠去津降解动态、共代谢物和环境条件对菌株莠去津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株菌具有降解莠去津的潜能(莠去津降解率为13.3%~41.4%),其中XQB-1、XQB-21、XQB-24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均大于30%。对这4株菌而言,培养72 h时的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莠去津的降解率达到峰值;共代谢物葡糖糖、柠檬酸钠、蔗糖和丁二酸的添加能促进菌株降解莠去津农药,特别是添加葡萄糖可使菌株XQB-1和XQB-33的莠去津降解率分别提高15.2%和14.3%;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莠去津的能力有明显影响,4菌株对莠去津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2%、莠去津质量浓度100~200m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5~6、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为75~100 m L/15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降解菌 生长动态 降解率 共代谢物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