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技术对一叶香茶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红钰 《广西热带农业》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加工技术 香茶 色泽 名优绿茶 亚热带作物 加工制作 品质特征 制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中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红 冯红钰 李铭婷 《西部学刊》 2017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反馈,并且调整教学以期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研究显示,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但是促进形成...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反馈,并且调整教学以期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研究显示,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但是促进形成性评价策略实施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关于职业发展培训对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认识也一样。但是,中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策略的实施远远落后于美国。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学成绩评价不同;第二,班级规模和学制安排不同;第三,由评价不同而引起老师待遇的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评价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 实施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香红美人茶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红钰 梁光志 +3 位作者 罗莲凤 刘汉焱 莫小燕 陈海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香红 加工技术 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型黄金桂红茶新工艺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红钰 莫小燕 +4 位作者 马仙花 梁光志 刘汉焱 罗莲凤 周宁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3期34-35,共2页
本试验利用乌龙茶品种"黄金桂"特有的花香,加工生产成红茶产品"黄金桂红茶",创新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摇青→揉捻→轻发酵→烘干→成品茶。该产品外形紧直,汤色金黄明亮,桂花香飘逸持久,滋味浓醇,叶底匀红,深受... 本试验利用乌龙茶品种"黄金桂"特有的花香,加工生产成红茶产品"黄金桂红茶",创新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摇青→揉捻→轻发酵→烘干→成品茶。该产品外形紧直,汤色金黄明亮,桂花香飘逸持久,滋味浓醇,叶底匀红,深受消费者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型 红茶 黄金桂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良种金牡丹试制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红钰 刘汉焱 +2 位作者 梁光志 马仙花 罗莲凤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3期49-50,共2页
利用广西橡胶研究所引种种植的茶树良种"金牡丹",分别试制成绿茶、红茶、乌龙茶产品。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产品,且3个茶叶产品在香气上均带有浓郁的花香,口感非常独特,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关键词 金牡丹 试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香红碎茶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冯红钰 黄建国 +4 位作者 阳景阳 徐冬英 梁光志 莫小燕 罗莲凤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的乌龙茶品种1芽4~5叶鲜叶为原料,采用CTC红碎茶生产流水线加工研制桂香红碎茶,总结出桂香红碎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鲜叶→晒青(失水率4%~5%)→萎凋槽萎凋(失水率72%~75%)→LTP机锤切→三联CTC... 以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的乌龙茶品种1芽4~5叶鲜叶为原料,采用CTC红碎茶生产流水线加工研制桂香红碎茶,总结出桂香红碎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鲜叶→晒青(失水率4%~5%)→萎凋槽萎凋(失水率72%~75%)→LTP机锤切→三联CTC机揉切→床式透气式发酵机发酵(湿度95%,叶温26~28℃,堆叶厚度18~20cm,发酵时间90min)→链板式烘干机毛火(温度130℃)→链板式烘干机足火(温度110℃)→拣梗→筛分→成品茶(水分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碎茶 CTC机 加工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鲜叶原料对金龙美人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红钰 莫小燕 +4 位作者 梁光志 马仙花 罗莲凤 刘汉焱 周宁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2期58-59,共2页
分别采摘无虫害一芽一叶鲜叶与受小绿叶蝉危害的一芽一叶鲜叶,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加工红茶类"金龙美人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受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制作的金龙美人茶,具有特殊的肉桂香,滋味浓醇独特,汤色红里透金黄,解决了茶... 分别采摘无虫害一芽一叶鲜叶与受小绿叶蝉危害的一芽一叶鲜叶,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加工红茶类"金龙美人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受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制作的金龙美人茶,具有特殊的肉桂香,滋味浓醇独特,汤色红里透金黄,解决了茶园虫害茶的销路,丰富了茶叶产品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虫害鲜叶 小绿叶蝉危害 金龙美人茶 品质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香温度对金龙美人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冯红钰 梁光志 +2 位作者 马仙花 刘汉焱 周宁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4期71-72,共2页
本试验采摘金萱茶树品种受小绿叶蝉危害的一芽一叶鲜叶,按照新工艺研制金龙美人茶产品,研究探讨不同提香温度对金龙美人茶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提香温度100℃,提香时间30min,金龙美人茶的香气和滋味最好,感官审评总... 本试验采摘金萱茶树品种受小绿叶蝉危害的一芽一叶鲜叶,按照新工艺研制金龙美人茶产品,研究探讨不同提香温度对金龙美人茶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提香温度100℃,提香时间30min,金龙美人茶的香气和滋味最好,感官审评总分达93.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香 温度 金龙美人茶 品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型黄旦红茶的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红钰 《中国热带农业》 2017年第6期36-39,35,共5页
以黄旦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确定花香型黄旦红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旨在为广西红茶加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丰富广西红茶种类。
关键词 花香 黄旦 红茶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雪毫茶加工新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红钰 蓝庆江 +2 位作者 梁光志 马仙花 刘汉焱 《广西热带农业》 2007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加工新技术 白雪毫茶 茶类 分枝角度 亚热带作物 品种名称 系统选育 凌云白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美人茶加工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红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3期29-30,共2页
为充分利用被假眼小绿叶蝉等茶虫吸食为害过的茶树鲜叶,利用该种原料特有的香气,试验将其生产成红茶产品—"金龙美人茶",确定的工艺为虫害原料→晒青→萎凋→揉捻→发酵(控温控湿)→造型→烘干,产品评分总分达96分,可开发利... 为充分利用被假眼小绿叶蝉等茶虫吸食为害过的茶树鲜叶,利用该种原料特有的香气,试验将其生产成红茶产品—"金龙美人茶",确定的工艺为虫害原料→晒青→萎凋→揉捻→发酵(控温控湿)→造型→烘干,产品评分总分达96分,可开发利用。为无公害茶园茶青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金龙美人茶 受虫害茶鲜叶 加工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旦茶树品种适制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红钰 莫小燕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5期22-24,共3页
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的黄旦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照毛尖绿茶的加工工艺加工绿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加工乌龙茶、功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加工红茶,加工出的绿茶、乌龙茶、红茶均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来评价黄旦茶树品种... 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的黄旦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照毛尖绿茶的加工工艺加工绿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加工乌龙茶、功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加工红茶,加工出的绿茶、乌龙茶、红茶均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来评价黄旦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黄旦茶树品种适合制作红茶和乌龙茶产品,不适合加工绿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旦茶树 适制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金萱乌龙茶鲜叶的采摘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红钰 《广西热带农业》 2008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茶鲜叶 采摘技术 茶叶产品 气候条件 产品品质 亚热带作物 销售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志强 冯红钰 梁光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的加工工艺,以丰富广西红茶种类,并为虫害鲜叶的利用提供可行途径。【方法】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金萱茶树品种1芽1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创新工艺的不同技术参数对桂香红美人茶...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的加工工艺,以丰富广西红茶种类,并为虫害鲜叶的利用提供可行途径。【方法】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金萱茶树品种1芽1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创新工艺的不同技术参数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参数;并探讨不同鲜叶原料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流程优化为: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晒青→萎凋→揉捻→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造型→智能烘干→提香→成品茶;桂香红美人茶工艺优化参数为: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叶含水量62%-64%,智能红茶发酵机空气湿度95%、发酵机室内温度32℃、发酵时间3.5 h,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提香时间30 min;创新工艺成品茶比传统工艺成品茶感官评审总分高;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为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于无虫害鲜叶制成的成品茶,其滋味更鲜爽、甜醇。【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将小绿叶蝉危害鲜叶制成的桂香红美人茶,汤色红艳、甜香略带肉桂香、滋味浓醇、叶底匀红,该工艺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香红美人茶 加工工艺 优化 小绿叶蝉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型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红钰 罗莲凤 +1 位作者 刘汉焱 吴玲玲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探究花香型红碎茶香气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金萱一芽一叶为原料,按照红碎茶揉捻机+转子揉切机的工艺制得鲜叶、萎凋叶、揉捻叶、揉切叶及发酵叶茶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分析各个茶样的... 为探究花香型红碎茶香气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金萱一芽一叶为原料,按照红碎茶揉捻机+转子揉切机的工艺制得鲜叶、萎凋叶、揉捻叶、揉切叶及发酵叶茶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分析各个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碳氢类、含氮类等,其中醇类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类,酮类及酸类相对含量较低。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有正己醇(0.26%~12.97%)、芳樟醇(3.79%~13.59%)、苯乙醇(3.30%~10.66%)、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0.82%~3.34%)、水杨酸甲酯(0.50%~6.57%)、咖啡因(2.22%~33.34%)等。在加工过程中:醇类在揉捻叶中相对含量最高,在鲜叶中相对含量最低;碳氢类与含氮类在鲜叶中相对含量均最高;芳樟醇类含量变化较大,香叶醇在发酵阶段相对含量增加,苯乙醇相对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咖啡因在鲜叶样中含量最高。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大多呈不规则变化。本研究为深入了解花香型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萱 红碎茶 香气成分 加工过程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处理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红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6期38-39,45,共3页
【目的】探讨智能红茶发酵机在桂香红美人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为红茶的智能发酵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智能红茶发酵机控制发酵的温... 【目的】探讨智能红茶发酵机在桂香红美人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为红茶的智能发酵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智能红茶发酵机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设置3个温度处理,分别是28℃、30℃、32℃,设置4个发酵时间处理,分别是2.5 h、3 h、3.5 h、4 h。【结果】采用智能红茶发酵机进行发酵,在空气湿度为95%,发酵机室内温度为32℃的情况下,发酵3.5 h,桂香红美人茶的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品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罗莲凤 马仙花 +7 位作者 梁光志 蓝庆江 冯红钰 刘汉焱 周宁 莫小燕 覃杰凤 唐君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桂热2号 加工工艺 感官品质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萱茶树品种加工白毫乌龙茶工艺技术探讨
18
作者 冯红钰 莫小燕 +1 位作者 罗莲凤 刘汉焱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秋冬季节的金萱茶树品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通过工艺试验研究,总结出金萱乌龙茶品种加工白毫乌龙茶最佳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晒青→摇青→渥堆→炒青→发酵→干燥→成品茶;研制的白毫乌龙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红褐略带白毫,汤色呈鲜艳明亮... 以秋冬季节的金萱茶树品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通过工艺试验研究,总结出金萱乌龙茶品种加工白毫乌龙茶最佳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晒青→摇青→渥堆→炒青→发酵→干燥→成品茶;研制的白毫乌龙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红褐略带白毫,汤色呈鲜艳明亮的琥珀色,香气带有蜜香和熟果香,滋味醇和甘爽,叶底匀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萱 白毫乌龙 工艺技术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节能热风杀青机杀青技术探讨
19
作者 冯红钰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4期72-73,共2页
6CCY连续式节能热风杀青机具有节能、低耗、环保的特点,而且茶叶杀青质量好,杀青叶青绿、清香,不易产生焦边、闷黄等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各种茶叶品种的原料在6CCY连续式节能热风杀青机上的杀青技术。
关键词 热风杀青机 杀青技术 杀青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热2号红茶冷冻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阳景阳 罗莲凤 +5 位作者 骆妍妃 陈远权 李子平 冯红钰 覃宏宇 韦锦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7-104,共8页
鉴定分析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及内含物差异,探索冷冻干燥关键工艺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鉴定不同干... 鉴定分析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及内含物差异,探索冷冻干燥关键工艺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鉴定不同干燥处理红茶的香气成分,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评价香气成分贡献度,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感官审评、香气评价和内含物差异分析,对桂热2号红茶进行综合评价。共鉴定出37种香气成分,咖啡因、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芳樟醇为关键风味组分(OAV>1),2-甲基丁醛、异丁醛、香叶醇、苯乙醛、二甲基硫、水杨酸甲酯等为修饰性风味组分(0.1<OAV<1);冷冻干燥处理能较大程度保留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等内含物质,并且在外形、汤色和易泡性上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在香气评价、节约成本上稍差。GC-MS结合OAV法能实现红茶香气的鉴别与评价;烘干+提香工艺红茶(HD2)综合评价最好;该研究的一种冷冻干燥+提香工艺(FD4)解决了冻干红茶青味重的问题,可运用于特色红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红茶 冷冻干燥技术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值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