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在化工装置突发煤气泄漏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冷朋波 王群利 +3 位作者 王爱红 毛国传 马立科 朱晓卓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索突发性有毒气体泄漏所致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估技术。方法根据突发性有毒气体泄漏扩散特征,提出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对有毒气体泄漏造成的环境危害事故风险进行预先性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预先分析出环境污染事故不同危... 目的探索突发性有毒气体泄漏所致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估技术。方法根据突发性有毒气体泄漏扩散特征,提出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对有毒气体泄漏造成的环境危害事故风险进行预先性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预先分析出环境污染事故不同危害程度的范围,摆脱了目前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危害事故被动处置的应急状态。结论高斯烟羽模型既可以用于突发性有毒气体泄漏所致的环境危害事故的预先性分析,又可以对事故后危害程度范围进行模拟重现。该方法对我国突发性环境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烟羽扩散模型 煤气泄漏 环境风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5万吨级油码头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冷朋波 毛国传 +1 位作者 王群利 胡利丰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7年第2期87-88,91,共3页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项目定性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码头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接触铅引起血铅变化和肾损害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爱红 王群利 +2 位作者 邵迪初 毛国传 冷朋波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接触的肾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肾脏损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无铅接触史的石棉厂个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接触的肾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肾脏损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无铅接触史的石棉厂个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3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选择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肾脏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肾损伤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达0.15mg/m^3和0.14mg/m^3,超标率分别为71.67%和44.51%;②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迭(3.46±0.07)μmol/L、尿NAG为(1.82±0.12)U/mmol 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NAG、β2-MG的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趋势X^2分别为96.27和7.18(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铅水平引起尿NAG和β2-MG改变的0R(95%CI)分别为2.77(1.70~4.52)和1.68(1.08~3.17)。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肾脏损伤,且血铅浓度越高,肾脏损伤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铅 肾损害 职业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爱红 冷朋波 +3 位作者 毛国传 王群利 李继革 范建中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0,共3页
通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以及分布,为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依据。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该企业氯乙烯、二氯甲烷、氨、氢氧化钠、氯化氢、PVC... 通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以及分布,为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依据。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该企业氯乙烯、二氯甲烷、氨、氢氧化钠、氯化氢、PVC粉尘均符合现行的职业卫生限值;部分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国传 冷朋波 陆蓓蓓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5期741-742,共2页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国传 王群利 冷朋波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对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存在5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盐酸、氢氟酸、硫酸... 对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存在50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盐酸、氢氟酸、硫酸、氯、氨、氢氧化钠、氟化物、砷化氢、丙酮、异丙醇、噪声等,经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存在某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职业卫生 控制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废旧金属回收站砷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7
作者 毛国传 董文骏 +1 位作者 陆蓓蓓 冷朋波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1-481,485,共2页
目的报告1起由拆卸废旧钢瓶引起的3人砷化氢中毒事件,以引起对此行业职业卫生的关注。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以及病人发病状况综合判断,分析事故原因。结果病人临床上以急性溶血反应为主,尿砷测定分别为0·28、0·32、0&... 目的报告1起由拆卸废旧钢瓶引起的3人砷化氢中毒事件,以引起对此行业职业卫生的关注。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以及病人发病状况综合判断,分析事故原因。结果病人临床上以急性溶血反应为主,尿砷测定分别为0·28、0·32、0·13mg/L,钢瓶砷检测为阳性,综合判断为拆卸废旧钢瓶引起的砷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结论应加强对此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督,规范临床医生的中毒报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金属 砷化氢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EPA吸入风险模型在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冷朋波 边国林 +2 位作者 王爱红 王群利 张美辨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8-862,共5页
[目的]评估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方法]根据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方式,于2013年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评估技术中的癌症类和非癌症类风险评估模型对宁波市4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 [目的]评估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方法]根据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方式,于2013年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评估技术中的癌症类和非癌症类风险评估模型对宁波市4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所有被评估企业的备料岗位吸入甲醛的癌症风险值(Risk值)为(0.69~4.15)×10^-5,均有鳞状细胞癌风险;喷漆岗位吸入苯的Risk值为(5.85~34.55)×10^-6,非癌症危害商数(HQ值)为1.98~3.96,均有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白血病风险;吸入甲苯和二甲苯的HQ值分别为0.29~3.70和4.27~45.14,均有运动神经协调作用损伤风险,部分企业该岗位还有神经系统影响风险;晾漆岗位吸入苯的最低Risk值为(0.48~1.72)×10^-6,HQ值为0.59~1.19,均有致白血病风险,部分企业该岗位还有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风险;吸入甲苯和二甲苯的HQ值分别为0.06~0.51和2.26~5.58,均有运动神经协调作用损伤风险。无法得到相应岗位工人吸入木粉尘、乙酸乙酯及接触噪声所致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结论]被评估的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有癌症和非癌症类职业健康风险,应采取无毒或低毒材料替代、工艺改进、加强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风险模型 木质家具制造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宁波市某城区大气PM_(2.5)中PAH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9
作者 冷朋波 王爱红 +3 位作者 王群利 陶敬阳 金永高 陆蓓蓓 《环境与职业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城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判断其来源,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每月10—17日(9月采样时间为8—15日),在宁波市江北区儿童医院4层楼顶平台采集颗粒物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城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判断其来源,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每月10—17日(9月采样时间为8—15日),在宁波市江北区儿童医院4层楼顶平台采集颗粒物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季节大气PM_(2.5)中16种PAHs水平。采用特定PAHs比值来判断PM_(2.5)中PAHs来源。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超级基金风险评估指南推荐的吸入模型对PAHs进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54μg/m^3,超过标准限值(35μg/m^3)。PM_(2.5)中16种PAHs每日总质量浓度介于1.60~31.26 ng/m^3,平均6.11 ng/m^3。PM_(2.5)中Ba P年均质量浓度为0.50 ng/m^3,未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ng/m^3),但其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为2.1%。16种PAHs总质量浓度季节分布呈冬季高、夏季低。从特定比值判断,该采样点大气PM_(2.5)中PAHs主要来源于汽油燃烧。人群吸入PM_(2.5)中PAHs无致癌风险(Risk=0.54×10-6),而有非致癌风险(HQ=1.06)。[结论]该采样点存在大气PM_(2.5)污染,人群通过吸入途径暴露于PM_(2.5)中PAHs无致癌风险,但有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低浓度苯暴露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冷朋波 李晓海 +2 位作者 王群利 毛国传 王爱红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5-989,共5页
[目的]评估低浓度苯职业暴露下工人的健康风险,为涉苯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宁波市1133家涉低浓度苯的制造企业中随机抽取3家中小型企业,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的3-9月调查其使用的原辅材料、涉苯岗位分布、暴露方式和暴... [目的]评估低浓度苯职业暴露下工人的健康风险,为涉苯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宁波市1133家涉低浓度苯的制造企业中随机抽取3家中小型企业,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的3-9月调查其使用的原辅材料、涉苯岗位分布、暴露方式和暴露时间、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并检测苯暴露浓度;采用美国环保署吸入风险模型评估低浓度苯暴露岗位工人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3家企业涉苯作业地点均设置有防护设施,涉苯岗位工人均没有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未完全执行。3家企业涉苯岗位工人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6.79mg/m^3,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为0.34~1.40mg/m^3,均符合我国苯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致癌风险值为(0.023~1.800)×10^-4,部分超过致癌风险限值(1×10^4);非致癌风险值为2.83~10.65,均超过非致癌风险限值(1)。[结论]长期低浓度苯职业暴露下工人仍存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苯 职业暴露 职业健康 吸入风险模型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ICMM风险评估技术的某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的定量定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冷朋波 王群利 +3 位作者 王爱红 边国林 李晓海 张美辨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6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评估某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并研究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采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对某电镀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验证评估结果准确性;并从危害因素种类、暴露途径等角... 目的评估某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并研究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采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对某电镀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验证评估结果准确性;并从危害因素种类、暴露途径等角度分析方法适用性。结果镀铬岗位吸入铬酸盐的风险等级RR值为900和1 800,有极高的致铬鼻病和肺癌的健康风险;其他岗位吸入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无风险或低风险。结论 ICMM风险评估技术能评估出该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但定量评估模型能高估实际为低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而定性评估矩阵能低估实际为高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针对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岗位应采取工艺改进、加强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定量评估模型 定性评估矩阵
原文传递
宁波市59家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危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朋波 段东辉 +4 位作者 李晓海 毛国传 屈凌燕 张丹丹 王爱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分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岗位浓度分布,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为尘肺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8至9月,对59家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基本信息、粉尘危害信息和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等进行调查,分析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定量赋值... 目的分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岗位浓度分布,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为尘肺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8至9月,对59家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基本信息、粉尘危害信息和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等进行调查,分析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定量赋值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粉尘浓度经对数处理后采用LSD方法检验。以粉尘的3倍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作为粉尘的峰浓度限值;以接触时间折算后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作为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限值,并以同一岗位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峰浓度是否超过限值作为粉尘岗位浓度的超标依据计算岗位超标率。结果粉尘危害主要分布在砂处理、造型、落砂、清砂和切割打磨岗位,其中,砂型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P1,P100)为0.44(0.03,5.11)mg/m^(3),峰接触浓度为1.30(0.18,10.94)mg/m^(3),岗位超标率为38.92%(79/203)。切割打磨岗位其他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50(0.15,7.40)mg/m^(3),峰接触浓度为0.90(0.07,12.48)mg/m^(3),岗位超标率为4.88%(2/41)。熔模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43(0.05,6.35)mg/m^(3),峰接触浓度为0.90(0.12,8.28)mg/m^(3),岗位超标率为35.77%(49/137);切割打磨岗位其他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0(0.11,11.00)mg/m^(3),岗位超标率为2.50%(2/80)。砂型铸造与熔模铸造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砂型铸造落砂岗位呼吸性粉尘浓度较砂处理、造型和清砂岗位高(P<0.05),熔模铸造落砂岗位矽尘浓度较砂处理和造型岗位高,清砂岗位较砂处理岗位高(P<0.05)。98.48%(454/461)的粉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值≥400,1.52%(7/461)的粉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值200~399。结论宁波市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超标率高,劳动者患尘肺或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的职业健康风险较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危害 流行病学 黑色金属铸造 粉尘浓度分布 职业危害风险 调查
原文传递
卫生工程中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冷朋波 边国林 +2 位作者 王群利 毛国传 金永高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1年第4期338-339,341,共3页
在对入射声波进行吸声处理的卫生工程中吸声材料经常被使用。吸声材料按其物理性能和吸声方式可以分为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两大类〔1〕,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最常见且最易分辨的是多孔吸声材料。
关键词 多孔吸声材料 吸声系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某ABS树脂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接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冷朋波 王爱红 +1 位作者 毛国传 王群利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5期344-346,348,共4页
目的掌握某ABS树脂项目职业病危害状况,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采取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项目工程分析、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方法,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浓度(强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 目的掌握某ABS树脂项目职业病危害状况,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采取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项目工程分析、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方法,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浓度(强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ABS生产过程复杂,存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乙苯、二甲基甲酰胺和氨等多种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噪声和高温热辐射等物理性危害因素,可致职业性中毒、职业性中暑和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等多种职业病。结论该项目大部分岗位接触混合毒物,多个岗位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应进一步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应特别注意防范混合毒物的职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职业病危害因素 关键控制点 混合毒物
原文传递
某烟包加热松散机微波泄漏辐射状况检测分析
15
作者 冷朋波 胡慧娟 杨双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2015-2016,共2页
目的:研究设备微波辐射泄漏量以及评价操作工人遭受微波辐射状况。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微波设备泄漏辐射量在靠近设备5 cm处测量;操作工人全身辐射量,选取其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进行测量。结果... 目的:研究设备微波辐射泄漏量以及评价操作工人遭受微波辐射状况。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微波设备泄漏辐射量在靠近设备5 cm处测量;操作工人全身辐射量,选取其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进行测量。结果:该微波设备入口、出口及机柜两侧微波泄漏辐射的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243.0 uw/cm2~250.0 uw/cm23、40.0 uw/cm2~350.0 uw/cm2和4.6 uw/cm2~4.8 uw/cm2;操作工人头部、胸部和腹部遭受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4.4 uw/cm25、.0 uw/cm2和4.0 uw/cm2。结论:该微波设备微波泄漏辐射量符合出厂时要求的最大泄漏标准要求,操作工人遭受的全身辐射状况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泄漏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两种风险评估法在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爱红 冷朋波 +3 位作者 李晓海 王群利 谷少华 张美辨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综合评估宁波市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接触矽尘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该企业主要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ICMM职... [目的]综合评估宁波市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接触矽尘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该企业主要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分为风险评级表法和赋值定量法)对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并对产生矽尘的关键岗位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该企业为一家中型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不良,制芯岗位和成型岗位矽尘呼吸性粉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92 mg/m3和0.7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制芯岗位和成型岗位接触矽尘致职业健康危害的等级为中度危害,需要采取减少接触时间、加强防护等控制措施,其余岗位为轻度危害。ICMM风险评级表法评估发现制芯岗位和成型岗位接触矽尘引起最常见危害和最严重危害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其余岗位为中风险;ICMM赋值定量法对5个关键岗位的评估结果均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采取"立即关停"的措施。[结论]ICMM风险评级表法评估的健康危害明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在该企业接触矽尘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 黑色金属铸造 矽尘
原文传递
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在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爱红 冷朋波 +3 位作者 边国林 李晓海 毛国传 张美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56-761,共6页
目的 探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模型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应用美国EPA吸入风险模型和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于2013年8月分别对某小型... 目的 探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模型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应用美国EPA吸入风险模型和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于2013年8月分别对某小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主要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评估.结果 该木质家具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备料岗位和打磨岗位存在木粉尘超标,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8.9、3.6 mg/m3.EPA吸入风险模型评估结果显示,该企业苯接触岗位均存在致白血病风险,甲醛接触岗位均存在致鼻腔鳞状细胞癌风险,尤其是组装岗位苯致白血病和包装岗位甲醛致鼻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较高,风险值分别为(9.7~34.3)×10-6和11.4×10-6;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显示,赋值定量法评估的风险等级高于风险评级表法,二者评估备料岗位接触噪声致噪声聋的风险分别为不可接受风险和中等风险.结论 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价实践中均有一定的适用性,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因操作相对简单、评估参数易得、评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全面,更加适用于木质家具生产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职业健康 木质家具制造 EPA吸入风险模型 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宁波市某城区2015—2017年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爱红 姚浔平 +4 位作者 冷朋波 谷少华 王群利 陆蓓蓓 方兰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分析宁波市某城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后称“浓度”)及其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每月10至17日在宁波市某城区环保国控点500 m范围内距离地面15 m高的平台采集PM... [目的]分析宁波市某城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后称“浓度”)及其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每月10至17日在宁波市某城区环保国控点500 m范围内距离地面15 m高的平台采集PM2.5样品,测量其浓度。分析其中12种重金属和16种优先控制PAHs污染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和特征比值法分别定性分析重金属与PAHs的污染来源。[结果]该城区2015-2017年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10~196μg/m3,年均中位浓度分别为53、46、35μg/m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54,P <0.01)。该城区主要重金属污染为Pb、Mn、Ni、Sb和As;除Ni、Cr和Be外,其余重金属的浓度均存在季节差异(P <0.01),表现为冬、春季浓度高于夏、秋季;富集因子法分析提示Cd、Se、Sb、Hg和Pb有人为污染的可能。PAHs日均浓度范围为1.28~55.22 ng/m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6种优先控制污染物中居前3位的为苯并[b]荧蒽(BbF)、茚并(1,2,3-c,d)芘(IcdP)和蒽(Ant);特征比值法结果显示该城区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主要来自汽油燃烧,其次为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结论]宁波市该城区PM2.5污染水平逐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季节特征明显,表现为冬季污染水平较高。人为污染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是PAHs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半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在木质家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爱红 冷朋波 +3 位作者 边国林 毛国传 张美辨 袁伟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的适用性。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对2家小型木质家具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和作业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家... 目的探索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的适用性。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对2家小型木质家具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和作业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家企业主要生产工艺和岗位设置相近,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致,现场均存在木粉尘超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oncentration of the time weighted average,CTWA)最高为29.42mg/m^3。用实际浓度计算暴露等级和用暴露指数计算的暴露等级获得的风险评估结果从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到极高风险不等,且两种方法对同一岗位同一毒物的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后者风险等级较高。结论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技术能预测和评估职业健康风险,但仍需开展更多的适用性研究来制定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职业健康 家具企业 半定量
原文传递
低浓度苯、甲苯和二甲苯接触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爱红 冷朋波 +2 位作者 李晓海 毛国传 许国章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评估场所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甲苯和二甲苯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4月,对5家制造企业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岗位开展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应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 目的评估场所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甲苯和二甲苯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4月,对5家制造企业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岗位开展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应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开展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估.结果所有岗位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测浓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内.定性评估结果显示各岗位苯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均为4级,而甲苯、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1~4级不等;半定量评估显示多数岗位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均为低风险;定量评估发现木质玩具制造企业各岗位苯致癌吸入的超额个人风险(individual risk, IR)均大于可接受水平10-4,其中滚漆岗位IR为(1.48-5.26)×10-4. 9个岗位苯和二甲苯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均大于1.结论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浓度的苯、甲苯和二甲苯仍具有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需要引起足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甲苯 二甲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