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博譞 钱黎 +11 位作者 李涛 陈杰 许建红 姚远 房立华 谢超 陈建波 刘冠伸 胡宗凯 杨文心 张军龙 庞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地震产生了边坡失稳、岩崩、滚石、地裂隙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走向微观震中两侧30km范围内。由微观震中向N约7km、向S约13km以外,地质灾害迅速减轻,且山前断层陡坎(F_(5))未见任何新鲜的活动迹象。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产出的InSAR同震形变场初步结果,判定此次主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NW、未错出地表的逆冲断层。在GCMT震中所在的恰勒玛提河,沿西域砾岩背斜南翼发现了总体走向N60°E、长约2km、最大垂直位错约1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在较老地貌面上基本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总体受一条倾向SE、与主震发震断层倾向相反的逆断裂控制。地表破裂带长2km,规模远小于乌什M_(S)7.1地震余震带,其是由M_(S)7.1主震所致还是因M_(S)5.7余震造成的,以及产生地表破裂的SE倾逆断层与NW倾主震发震断裂之间是何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乌什盆地 逆断型强震 地表破裂 次生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2
作者 邓明文 李金 +3 位作者 许鑫 宋春燕 苏金波 刘冠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7-3765,共19页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1257个精定位及84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利用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应力场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人工地震剖面等方面综合研究库车—沙雅地区的孕震特征与发震机理,确定发震断裂及其活动特征,获得以下认知:(1)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X”型走滑断裂分布相一致.(2)研究区的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为主,结合人工地震剖面,确定了库车—沙雅中小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研究区奥陶—寒武系中的NNE、NNW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通过应力场反演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NNW向的应力场分布格局,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最大地震库车M_(S)5.6地震节面Ⅰ走向77°,倾角90°,滑动角7°;节面Ⅱ走向347°,倾角83°,滑动角-180°,矩震级M_(W)5.16,矩心深度为8.0 km,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本文编号为F_(Ⅱ)18走滑断层.本文结合多学科资料对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进行详尽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为该地区发震断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沙雅地区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走滑断层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方法在PM2.5遥感反演中的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刘冠伸 张彦 +1 位作者 曹欣 黄心 《城市勘测》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将区域内的PM2.5浓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传感器的L2级产品生产出分辨率为1 km的AOD数据,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与地面监测站数据进行遥感反演,基于随机森...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将区域内的PM2.5浓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传感器的L2级产品生产出分辨率为1 km的AOD数据,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与地面监测站数据进行遥感反演,基于随机森林的方法构建了模型,将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应用到模型中,验证了该模型在研究区域PM2.5反演的效果,并通过样本均衡化的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反演精确度。利用模型归纳总结了2022年重庆市PM2.5的分布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样本均衡化的处理方式,提升了模型遇到高污染天气的鲁棒性,使得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由0.45提高至0.96。模型与地面检测站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为0.97与0.96,平均绝对误差为4.54 ug/m^(3)与6.05 ug/m^(3),平均相对误差为20.32%与26.76%,可以满足区域大气污染监测的需求与任务。②2022年,重庆市地区的PM2.5大气污染时间上呈现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PM2.5 遥感反演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强震构造精细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鲁人齐 房立华 +8 位作者 郭志 张金玉 王伟 苏鹏 陶玮 孙晓 刘冠伸 单新建 何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99-4310,共12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M_(W)5.9)强震,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次研究根据震源机制、余震重定位和深地震反射剖面,详细分析了发震断层,并刻画了芦山震区同震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此次地...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M_(W)5.9)强震,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次研究根据震源机制、余震重定位和深地震反射剖面,详细分析了发震断层,并刻画了芦山震区同震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此次地震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震源机制两组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节面I:221.5°/44.4°/103.3°;节面II:23.2°/47.1°/77.3°,矩心深度为15.5 km.结合余震展布特征,认为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SE的反冲断层,初始破裂深度约19 km,倾角约50°.研究重新解译了芦山震区上地壳的地质构造,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两套重要的滑脱层,具有分层滑脱变形(解耦)的特征:浅部滑脱层之上为叠瓦构造,深浅滑脱层之间为双重构造.2013年M_(S)7.0地震与2022年M_(S)6.1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发育在基底约20 km深度的滑脱层上的盲冲断层,为早期先存构造并重新活化的产物.芦山M_(S)6.1地震的余震丛集相对独立,与之前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相同的断层,因此认为是一次相对独立的破裂事件.2008年汶川M_(S)8.0地震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先存断裂众多,就空区的断层规模而言可以产生7级左右强震.而深部基底盲断层和浅部盖层隐伏断层的广泛存在,增加了该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 余震重定位 发震断层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以鹤壁市汤东断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苏鹏 鲁人齐 +4 位作者 徐芳 侯江飞 彭白 刘冠伸 蔡明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42,共3页
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发生在城市之下的大地震是对城市危害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全问题。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层是造成城市地震灾害的元凶,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沿线也是建筑物破坏... 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发生在城市之下的大地震是对城市危害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全问题。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层是造成城市地震灾害的元凶,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沿线也是建筑物破坏最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最集中的地带,例如1906年旧金山8.1级地震,1999年集集7.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城市活动断层 汤东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带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冠伸 何登发 +2 位作者 鲁人齐 张煜颖 单帅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6-239,共14页
杨税务潜山带位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内,整体呈NE向展布,由3个平行斜列的潜山组成,属于典型的断块掀斜型潜山,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对杨税务潜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因而厘定杨税... 杨税务潜山带位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内,整体呈NE向展布,由3个平行斜列的潜山组成,属于典型的断块掀斜型潜山,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对杨税务潜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因而厘定杨税务潜山带的构造演化阶段有助于分析构造对油气运移、储层改造以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有利勘探方向奠定基础。本次研究通过研究区内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杨税务潜山带的断层发育、构造层的划分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揭示了杨税务潜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6套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中—新元古界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石炭—二叠系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构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印支期,在SN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杨税务地区形成了近EW向的古隆起;燕山运动中,古隆起发生旋转并抬升遭受剥蚀;在喜马拉雅期发生构造反转,大兴断层的强烈活动使廊固凹陷进入断陷阶段,随着河西务断层的发育,古隆起被分割为杨税务潜山和泗村店潜山两部分,位于下盘的杨税务潜山被拉断成如今3个潜山平行斜列的潜山带。本次对杨税务潜山带地质结构、构造演化以及构造的控藏作用的研究,为后续类似隐蔽型潜山油气藏研究提供了案例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构造层 构造演化 杨税务潜山带 冀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昌邑北段隐伏活动断层探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明刚 鲁人齐 +1 位作者 苏鹏 刘冠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30,共3页
活动断层是大陆地震的主要载体。活动断层有的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于地下。隐伏于地下的断层称为隐伏断层或盲断层。大地震和强震不只是发生在突破地表的活动断层上,还可以发生在隐伏活动断层上。如华北地区1668年郯城Ms 8.5、1679年三... 活动断层是大陆地震的主要载体。活动断层有的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于地下。隐伏于地下的断层称为隐伏断层或盲断层。大地震和强震不只是发生在突破地表的活动断层上,还可以发生在隐伏活动断层上。如华北地区1668年郯城Ms 8.5、1679年三河—平谷Ms 8.0和1976年唐山Ms 7.8等大地震都是未知隐伏活动断层产生的,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隐伏活动断层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加伶 时岩钧 刘冠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87,共8页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流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及保障生态安全的有效办法。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背景下,基于强互惠主体理论,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水资源生...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流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及保障生态安全的有效办法。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背景下,基于强互惠主体理论,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水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时中央政府、当地政府、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以及补偿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以存在复杂利益博弈关系的重庆市万州区水资源开发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与影响因素进行了SD仿真模拟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中央与当地政府的博弈中,中央通过提高生态补偿资金与政策支持水平,会使得博弈更快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②在当地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博弈中,政府征收较少的资源环境税会促使污染企业积极治理,减少排污量;③运用系统动力学验证了万州区水资源各利益主体行为规律与演化结果的一致性。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演化博弈 实例测算 水资源开发 长江经济带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与夜光遥感的零售企业空间布局与人口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加伶 刘冠伸 陈庄 《现代商业》 202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零售企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商业空间与人口的耦合度高低是商业布局合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市域范围内各类零售商业网点POI数据,构建耦合度模型,以夜光遥感灯... 零售企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商业空间与人口的耦合度高低是商业布局合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市域范围内各类零售商业网点POI数据,构建耦合度模型,以夜光遥感灯光影像值代替人口数据,量化探究零售企业商业空间分布以及其与人口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零售企业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多中心聚集的状态。2.各类零售企业与人口的耦合关系各异,存在多类零售企业耦合性差的共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POI 企业空间布局 人口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人工地震和地质雷达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以鹤壁市汤东断裂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白 苏鹏 +3 位作者 鲁人齐 蔡明刚 郝重涛 刘冠伸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7,共9页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是探查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受近地表探测盲区和探测分辨率的限制,该方法难以获取活动断层超浅层上断点的准确埋深位置。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的不足。为探索浅层人工...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是探查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受近地表探测盲区和探测分辨率的限制,该方法难以获取活动断层超浅层上断点的准确埋深位置。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的不足。为探索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地质雷达探测的联合应用效果,分析其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潜力,选取河南省鹤壁市汤东断裂西支为研究对象,并在冯屯村和前交卸村分别开展联合探测,获取高信噪比的浅层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和地质雷达剖面。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揭示的冯屯村处汤东断裂西支上断点埋深为60~70 m,地质雷达探测揭示的上断点埋深约为2.5 m,结合平均沉积速率推测汤东断裂西支在冯屯村的最新活动时代约为25 ka。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揭示的前交卸村处汤东断裂西支上断点埋深为50~60 m,地质雷达探测揭示出汤东断裂西支在前交卸村处未造成近地表约10 m以内的地层断错。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中,采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地质雷达探测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有效确定活动断层的位置,且可进一步约束活动断层上断点的准确埋深,有利于指导后期地震地质勘探中的探槽和钻孔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 地质雷达探测 城市隐伏活动断层 汤东断裂西支 上断点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约束方法的2020年四川青白江M_(S)5.1地震构造研究
11
作者 徐芳 鲁人齐 +5 位作者 王帅 江国焰 龙锋 王晓山 苏鹏 刘冠伸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37,共18页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束方法,将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构造地质学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相结合,对青白江M_(S)5.1地震进行了综合研究。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龙泉山背斜北段的基本构造特征,为发育在4~6km深度的中下三叠统膏盐滑脱层之上的逆冲断层和反冲断层的组合,且具有突破式断层传播褶皱特征;研究中采用CAP波形反演法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其中震源矩心深度为5km,表明地震与浅层断层活动有关;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为18°/32°/100°,节面Ⅱ为186°/59°/84°;通过Hyposat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对青白江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得到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0.73°N,104.48°E),定位的61次余震主要集中分布于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附近,且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东支断层的产状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一致,为倾向NW的低角度逆断层。研究提取了震中附近的InSAR同震形变场,同震形变量最大可达4cm;地震造成的形变在震中西北部为隆起,东南部为凹陷,且最大凹陷部位位于震中与龙泉山东支断裂之间,符合东支断裂逆冲的活动特征。文中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多元约束,对2020年青白江M_(S)5.1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发震断层并探讨了可能的地震动力学背景,可为龙泉山地区的断层活动性分析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江M_(S)5.1地震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重定位 InSAR同震形变 龙泉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零售企业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刘冠伸 张彦 曹欣 《城市勘测》 2023年第6期44-49,共6页
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已成为从微观视角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以重庆市主城区为案例地,将区域内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冷热点分析法以及条件Logit与Tobit模型,描述了重庆市主城区零售企业空间格局分布集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 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已成为从微观视角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以重庆市主城区为案例地,将区域内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冷热点分析法以及条件Logit与Tobit模型,描述了重庆市主城区零售企业空间格局分布集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批发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的零售企业具有典型的“整体分散”与“局部集聚”并空间分布特征。“解放碑-观音桥”片区已是零售企业的聚集热点,诸如“南坪-杨家坪”与“九宫庙-覃家岗”等次级热点集聚区也相继产生;②重庆市零售企业的区位选址受到政府宏观规划与市场微观调整共同影响,市场潜能、生产成本、交通可达性、政策规划、产业集聚等因素对零售企业区位选择问题都存在显著的影响;③当零售企业规模不同时,市场潜能、政策规划等因素对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企业 空间分布 区位选择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门源2016年M_(W)5.9和2022年M_(W)6.72次地震的库仑应力触发作用及其对周边发震断裂的影响
13
作者 牛鹏飞 韩竹军 +3 位作者 郭鹏 刘冠伸 罗佳宏 郭钊吾 《地震地质》 2025年第1期325-344,共20页
分析地震之间的应力传递有助于分析及评估未来强震危险性。2016年门源M_(W)5.9地震和2022年门源M_(W)6.7地震都发生在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段,研究2次地震对西侧“托莱山地震空区”的库仑应力影响可为更深入认识区域强震危险性提供... 分析地震之间的应力传递有助于分析及评估未来强震危险性。2016年门源M_(W)5.9地震和2022年门源M_(W)6.7地震都发生在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段,研究2次地震对西侧“托莱山地震空区”的库仑应力影响可为更深入认识区域强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基于库仑应力理论、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给出的有限断层模型及现场调查确定的主要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分析探讨了2016年地震对2022年地震的触发机制、2022年地震对区域强余震的库仑应力作用及2次地震对空区内主要发震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地震对2022年地震具有触发作用。其中,2022年1月8日和1月12日M_(W)5.1、M_(W)5.2和M_(W)4.7强余震明显受到1月8日M_(W)6.7主震的应力触发,2022年1月12日发生的M_(W)4.8余震位于库仑应力卸载区,主震产生的破裂延迟了M_(W)4.8地震的发生;2016年和2022年2次门源地震对托莱山断裂带东段和肃南-祁连断裂带东段有显著的库仑应力加载作用,后者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量为0.3891bar和0.1658bar,高于一般认为的地震触发阈值(0.1bar)。综合分析强震空间迁移趋势、余震空间分布、应变分配、古地震研究等资料,发现托莱山断裂带东段和肃南-祁连断裂带东段的应力积累可能处于较高的状态,2次门源地震的库仑应力加载将进一步增加2条发震断裂带东段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W)5.9地震 门源M_(W)6.7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肃南-祁连断裂带 托莱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