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的使动转换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刘凤樨
-
机构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
-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33,共17页
-
基金
本文初稿曾于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22届年会(IACL-22)(美国马里兰大学,2014年5月)会上报告,感谢在场听众的讨论指教。
-
文摘
汉语的使动转换不仅见于非宾格动词,在非作格动词中也可观察到。本文检视出现在使动转换的双音节复合动词,发现这些动词无论非宾格还是非作格皆具有非施事性,此为汉语使动转换的必要条件。此特征也显现在其他语言,但并非所有具有非施事性的状态变化动词皆可转换,我们认为能否转换与致使的动力有关。外力致使的状态变化事件可有致使者,有使动式,而内力致使的状态变化事件不可有致使者,无使动式。因此无施事性与外力致使为汉语使动转换的两大特征。
-
关键词
使动转换
非宾格
非作格
施事性
外力致使
-
Keywords
causative alternation
unaccusative
unergative
agentivity
externally caused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离合词与词法句法的分工——再议“同源宾语说”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朱佳蕾
刘凤樨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
-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34,共18页
-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18]1003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9EYY002)的资助。
-
文摘
潘海华、叶狂(2015)在词汇主义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汉语离合词实为不及物动词带同源宾语并经过音系删略(PF-deletion)所形成的结构。该分析试图解决离合词分离时粘着语素直接入句给词汇主义理论带来的问题,也为离合词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本文指出同源宾语说虽然坚持词库-句法应分清界限,实际上在离合同源结构的推衍过程中并未将词汇主义贯彻到底,PF-删略词内成分违反了词汇完整性假说,离合词拷贝的名物化也无法解释离合词内宾语的特性。除了句法推衍的问题之外,本文还指出,同源宾语假设的一个前提,即离合词是不及物动词,不符合离合词表现出的句法分布:离合词与典型的及物动词加宾语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句法分布,与不及物动词表现不同。最后本文指出,离合词中动宾的句法形态依存性以及语义不可分离性都不足以判定词/短语。
-
关键词
离合词
粘着语素
同源宾语说
词库/句法分界
过度生成
-
Keywords
separable Verb-Object compound
bounded morpheme
Theory of Cognate Object Constructions
the lexicon-syntax interface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