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搭建互通之桥 赋能文明互信互鉴
1
作者 李宝贵 刘家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一、引 言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联通融合 传承创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 一、引 言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联通融合 传承创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教育 公共文化产品 全球治理 习近平主席 传承文明 新征程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问题检视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家宁 李宝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梳理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目前虽具备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等特征,仍存在标准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待健全、标...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梳理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目前虽具备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等特征,仍存在标准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待健全、标准建设不平衡、标准的海外本土化适用度不高、专门用途中文教育标准的研制有待加强、标准建设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可以从做好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顶层设计、补齐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短板弱项、加强本土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研发力度、重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标准的研制和深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 标准建设 问题检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的芯片内部硅片成像
3
作者 刘家宁 杨晓庆 +4 位作者 徐宇 王鹏宇 王雪雨 赵宇 谢意 《电子制作》 2025年第5期3-7,共5页
集成电路芯片的内部结构目前业界内常用X射线和超声波来成像。但是这两种检测手段都有各自的劣势,如X射线产生电离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超声波检测依赖耦合剂,增加操作复杂性。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Near-field Scanning Microwave Micr... 集成电路芯片的内部结构目前业界内常用X射线和超声波来成像。但是这两种检测手段都有各自的劣势,如X射线产生电离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超声波检测依赖耦合剂,增加操作复杂性。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Near-field Scanning Microwave Microscope,NSMM)作为新兴的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无电离辐射等优点。针对芯片内部硅片成像设计了一款加工方便的电容加载谐振腔,作为NSMM的核心部件。利用电磁谐振腔微扰原理和多点S参数测量技术,实现了对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硅片的高分辨率成像。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本文认为NSMM成像技术在半导体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 集成电路芯片 电容加载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龙纹玉璧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涵
4
作者 刘家宁 《天工》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汉代玉璧上的龙形纹样体现着汉代的民族精神,是汉代独特的视觉符号。聚焦汉代龙纹玉璧,从艺术学视角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依据汉代龙纹玉璧的造型类型及构成方式,剖析和解读龙纹的内在构建规律。其次,结合汉代特定的思想制度及社会历史背... 汉代玉璧上的龙形纹样体现着汉代的民族精神,是汉代独特的视觉符号。聚焦汉代龙纹玉璧,从艺术学视角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依据汉代龙纹玉璧的造型类型及构成方式,剖析和解读龙纹的内在构建规律。其次,结合汉代特定的思想制度及社会历史背景,探讨龙纹玉璧的功能及文化意涵。研究表明,汉代龙纹玉璧不仅展现了制玉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对后世艺术设计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龙纹玉璧 形制 造型特征 文化意涵 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宝贵 刘家宁 李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学科如何成长”是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提。首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实践归纳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其次,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逻辑:内在...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学科如何成长”是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提。首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实践归纳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其次,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逻辑:内在动力表现为由学科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学科自身的发展动力;外在推力则依赖于适应社会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学科发展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提出未来学科成长的探索路径:把握国际中文教育双重本质内涵、明确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基点边界、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生态建设、构建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层次的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实现全球中文教学的数智化发展,为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学科成长 阶段划分 成长逻辑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和纳米二氧化钛对萱草光合生理和镉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刘振羽 郝建朝 +4 位作者 张杰西 郝婷婷 陈晖 刘家宁 苑红丹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50,共13页
研究微生物和纳米材料共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萱草-1(Hemerocallis fulva)‘Golden Doll’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探究50 mg·kg镉(Cd)污染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施T_(1)(100 mg... 研究微生物和纳米材料共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萱草-1(Hemerocallis fulva)‘Golden Doll’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探究50 mg·kg镉(Cd)污染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施T_(1)(100 mg·L^(-1))、T_(2)(200 mg·L^(-1))、T3(400 mg·L^(-1))浓度纳米二氧化钛(TiO_(2) NPs)及其复合处理对萱草生长、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Cd吸收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探明两者在Cd污染下提高萱草光合生理以及促进Cd吸收的作用。结果发现:Cd污染土壤种植萱草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根施不同浓度TiO_(2) NPs和TiO_(2) NPs+AMF处理均可以缓解萱草生长受到的抑制。与Cd处理相比,Cd+T_(2)+AMF处理的萱草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卜含量分别增加了53.8%、29.7%、48.6%、18.4%和25.8%,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分别增加14.6%、60.7%和67.6%,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下降趋势。Cd污染抑制了萱草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的增长,Cd+T_(2)+AMF处理能显著提高P_(n)。同时,根施不同浓度TiO_(2) NPs和TiO_(2) NPs+AMF处理能够降低萱草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提高萱草Cd转运系数并降低富集系数,激活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增加非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以及总黄酮(TF)含量来缓解萱草受到的氧化胁迫。总体上,Cd+T_(2)+AMF处理增强萱草抗Cd污染胁迫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重金属 纳米二氧化钛 萱草 光合特性 叶绿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欧杂交榛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家宁 高遐虹 秦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1-474,i0001,共5页
为了探索我国平欧杂交榛离体培养和快繁技术,以5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1)5月中旬为茎尖培养取材的较好时期,污染率低、萌芽率高。(2)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3)不同... 为了探索我国平欧杂交榛离体培养和快繁技术,以5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1)5月中旬为茎尖培养取材的较好时期,污染率低、萌芽率高。(2)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3)不同基因型间的萌芽率及芽苗生长状态存在极显著差异。(4)增殖阶段较好的培养基为:DKW+TDZ1.5mg/L+IBA0.01mg/L。(5)生根培养较佳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榛子 外植株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欧杂交榛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家宁 高遐虹 秦岭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0-260,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榛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基本培养基 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植物名称 幼嫩茎段 培养条件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家宁 秦岭 高遐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笔者从茎尖培养和胚培养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榛子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榛子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 榛属 茎尖和茎段培养 胚培养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的精确建模与仿真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家宁 陆宇平 《飞机设计》 2007年第2期29-33,共5页
首先概述了直升机建模与仿真问题的发展。阐明了在精确的模型下进行仿真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尽量不简化各影响因素,建立直升机的数学模型。分析并探讨了对如此高维、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进行控制,应当采取怎... 首先概述了直升机建模与仿真问题的发展。阐明了在精确的模型下进行仿真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尽量不简化各影响因素,建立直升机的数学模型。分析并探讨了对如此高维、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进行控制,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与方法。针对现有的直升机控制,提出了一些优化设想。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是基本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建模 仿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中ASP技术的使用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家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4-86,共3页
文章对微软提出的当前非常流行的WEB程序设计技术ASP(ActiveX Server Page),在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便利和不足,结合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技术和Delphi开发系统,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WEB技术 ASP DELPHI MTS/COM+ 定制对象 电子商务 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分布式数据库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家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9-53,共5页
近年来在由数据库为基础而构建的信息系统中,已开始应用的多层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本文研究其使用的主要技术,构建方法,系统优化等。
关键词 数据库 Midas服务器 COM/DCOM/COM+ CORBA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李宝贵 刘家宁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8-155,共8页
发展孔子学院与实施"一带一路"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文本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策略:面向"一带一路",调整孔子学院全... 发展孔子学院与实施"一带一路"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文本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策略:面向"一带一路",调整孔子学院全球布局;贴近当地需求,积极推进"本土化"进程;拓宽资金渠道,加快实现产业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升跨文化传播力;巧用传播策略,国际化表达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孔子学院 跨文化传播 机遇 挑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网络构建的技术方案
14
作者 刘家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9-51,60,共4页
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络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结合CERNET建设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中小学校园网络的总体方案 ,并具体提出了所需的技术平台 。
关键词 网络构建 校园网络 中小学校 CERNET LINUX Windows 网络教育 服务器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师范大学:多元组合建开放的无线网
15
作者 刘家宁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第8期51-52,共2页
海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49年,是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学校校园网中心暨CERNET 海南省网络中心,自1995年9月作为CERNET最早接入互联网的13个省级主节点之一正式开通。
关键词 海南师范大学 多元组合 无线网 CERNET 优秀学校 1949年 本科教学 网络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内涵、进展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宝贵 刘家宁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5,共12页
加强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有助于深化中文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区域国别研究范式,服务海外多元中文学习需求,切实增强中文国际传播的实效性。文章阐释了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并对国内区域国别中文国... 加强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有助于深化中文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区域国别研究范式,服务海外多元中文学习需求,切实增强中文国际传播的实效性。文章阐释了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并对国内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进展进行了梳理,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建议加强区域国别理论研究,构建区域国别研究范式;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形成研究合力;借鉴其他语种的海外传播经验,夯实区域国别数据库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国际传播 区域国别研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内涵要素、功能价值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宝贵 刘家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47-59,共13页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对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要素及功能进行界定,尝试建构其基本框架。国际中文教育...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对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要素及功能进行界定,尝试建构其基本框架。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多个领域,其中微观层面的国际中文教学是核心。然而,国际中文教学中的话语体系建设存在教师话语主体意识不强、话语客体的多样性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的话语内容有待创新、话语阐释力有待强化、话语表达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建议提升国际中文教师话语主体意识;充分了解话语客体,分层分类建构话语内容;推动中文教学资源的话语内容创新;使用通识性话语,强化话语阐释力;依托科技赋能,丰富国际中文教育话语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话语体系 构成要素 功能价值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帮旭 刘家宁 +2 位作者 李堃 孙运波 栾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14-2216,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后即刻复苏组、休克后延迟30 min复苏组、休克后延迟60 min复苏组、未复苏组。采用Wiggers方法制备可控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复苏开始即刻(0 min)... 目的:探讨延迟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后即刻复苏组、休克后延迟30 min复苏组、休克后延迟60 min复苏组、未复苏组。采用Wiggers方法制备可控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复苏开始即刻(0 min),30、90、150、210、270、330 min平均动脉压水平,并采血测定IL-6、TNF-α和IL-10浓度。结果:液体复苏组复苏开始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未复苏组相比,休克后延迟30、60 min复苏组IL-6、TNF-α浓度明显增加,休克后延迟60 min复苏组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延迟液体复苏可使促炎细胞因子生成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延迟复苏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液体复苏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动因、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家宁 李宝贵 《语言教育》 2022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加强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研究,有助于丰富中文纳入的区域国别案例,为推进其他国家的中文纳入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发现,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呈现以"... 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加强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研究,有助于丰富中文纳入的区域国别案例,为推进其他国家的中文纳入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发现,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呈现以"先高后低"的纳入方式、目前处于"部分纳入"的状态且具有已进入俄罗斯教育考试体系等特征,其驱动因素包括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双边经贸往来频繁、人文交流不断加深、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等,但目前仍面临缺少统一的中文教学规划、本土中文师资不足、中文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挑战。对此,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孔院助力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全面推进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 纳入现状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宝贵 李慧 刘家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8-116,共19页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是新发展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区域国别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特征明显,研究对象国或区域较为集中,以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为主,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拓...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是新发展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区域国别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特征明显,研究对象国或区域较为集中,以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为主,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拓深;区域中文教育研究较为薄弱,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宽泛,多为微观研究,中观和宏观层面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化、宏观区域国别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一些新兴区域关注不够,以及缺少专业化研究平台和机构等突出问题,今后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扩充研究论域、聚焦热点问题、构建研究范式、搭建研究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 国际中文教育 研究热点 主题演进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