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煤层分层开采矸石充填液压支架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刘建功 张定堂 +2 位作者 牛旭军 李帅 赵家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山西华晟荣煤矿有限公司3100工作面赋存条件,结合厚煤层分层矸石充填开采工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四柱支撑掩护式矸石充填液压支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分别对直接顶载荷、基本顶载荷以及上分层充填体载荷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支架支护强... 根据山西华晟荣煤矿有限公司3100工作面赋存条件,结合厚煤层分层矸石充填开采工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四柱支撑掩护式矸石充填液压支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分别对直接顶载荷、基本顶载荷以及上分层充填体载荷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支架支护强度应大于0.424 MPa,最终确定充填液压支架型号为ZC5000/19/34D,支架伸缩比为1.8。介绍了矸石充填液压支架结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夯实机构结构和功能以及后部刮板输送机吊挂机构进行了详细阐述,优化设计后的后部刮板输送机吊挂机构能够有效缩短后顶梁设计长度,提高后部支护强度6%以上,有效预防充填前顶板下沉。通过实际应用表明,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夯实机构可以覆盖后部采空区,通过推压密实保证充填体的密实度,能够有效支撑上覆岩层,达到控制顶板、减少地表下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分层开采 矸石充填 夯实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立体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研究
2
作者 刘建功 张党育 +4 位作者 谢国强 卢新明 刘扬 杨军辉 赵家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从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煤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地面治理与井下开采未能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了立体生态保护与环境重塑的理论框架,将地面生态环境与井下开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重构,研究各生态要素间的... 从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煤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地面治理与井下开采未能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了立体生态保护与环境重塑的理论框架,将地面生态环境与井下开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重构,研究各生态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系统的动态秩序规则和结构演化机理,构建立体生态聚类决策模型。基于“源头规划和过程控制”的理念,强调在采前统一规划、采中同步治理和修复,加强资源开采与过程修复的耦合与优化调整机制,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生态修复技术的融合,实现立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以邢东矿区为例,根据井下地质构造分布及地表生态功能进行融合划分,每个采区对应不同的地表生态保护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工艺设计模式,如“全区连续充填开采”“协调开采+地面修复”“开采充填开采”的间隔采充工艺模式等,经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形成了矿井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增加了煤矸石固废的回收复用,实现了煤矿区立体生态建设的集群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立体生态 环境重塑 井上下协同设计 智能化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则的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3
作者 刘建功 张远辉 +4 位作者 魏菲 王毅颖 李晓岭 刘佩情 司冯淼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497,共11页
为改善传统柴油矿用自卸车存在的动力性不足、燃油经济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对矿用自卸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给出车辆行驶工况,制定了相关的模... 为改善传统柴油矿用自卸车存在的动力性不足、燃油经济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对矿用自卸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给出车辆行驶工况,制定了相关的模式切换规则。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使车辆在使用第三挡进行爬坡时,其爬坡能力提高了27%;同时通过采用基于规则能量管理策略,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的油耗较原型车降低了19%。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矿车 基于规则 能量管理策略 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断层错动作用下浅埋地铁隧道受力分析方法及抗断设计研究
4
作者 郭文远 李世民 +5 位作者 王志岗 高涛 陶连金 谢霖 刘建功 刘华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1,297,共11页
震害调查研究表明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以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穿越交城断裂带为工程依托,通过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并推导了正断层错动下地下管线纵向响应解析解,然后采用ABA... 震害调查研究表明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以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穿越交城断裂带为工程依托,通过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并推导了正断层错动下地下管线纵向响应解析解,然后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解析解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最后,在设定的重点设防区域内采用节段衬砌+柔性接头组合形式,对比分析节段长度、接头纵向位置和柔性接头宽度对隧道结构整体减灾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正断层错动下地下管线纵向响应的解析解计算结果可为重点设防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采用节段衬砌+柔性接头组合形式可有效降低隧道结构的破坏程度和范围。正断层错动作用时,节段长度越短隧道结构破坏范围越小,柔性接头宽度的增加会降低隧道结构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破坏区域集中在节段衬砌结构的端头部位。采用对缝模式设置柔性接头时可最大程度发挥接头的变形吸能作用,其减灾效果最优。研究可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采用节段+柔性接头组合形式的抗断设计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活动断裂带 解析解 铰接隧道 数值模拟 抗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凋落叶对土壤酚类物质及其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帅威 段文标 +3 位作者 王浩宇 牟淼先 刘建功 袁鸿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针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自然更新困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及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分析樟子松凋落叶与樟子松幼苗的关系,为樟子松幼苗更新及科学抚育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 针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自然更新困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及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分析樟子松凋落叶与樟子松幼苗的关系,为樟子松幼苗更新及科学抚育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樟子松幼苗,通过实地踏查,使用环刀法测量林地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后,确定4种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4.30、2.15、1.08、0.54 kg·m^(-2))处理。分别使用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总酚和单体酚质量分数,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覆盖量和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分析土壤酚类物质与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樟子松凋落叶覆盖处理后,土壤中检出了咖啡酸、丁香酸、香兰素、肉桂酸、花旗松素等5种酚类物质;(2)酚类物质在本试验所用沙土的留存量为凋落叶的0.37%~2.77%;(3)覆盖量、处理时间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总酚质量分数及5种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土壤咖啡酸和肉桂酸对土壤总酚贡献较多,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土壤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与樟子松幼苗鲜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负相关,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正相关。樟子松凋落叶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使土壤总酚、咖啡酸、丁香酸、肉桂酸和香兰素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升高,对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咖啡酸和肉桂酸是影响幼苗的主要酚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叶 土壤酚类物质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绿色智能开采地质基座的内涵与研究进展
6
作者 邹元春 卢新明 +3 位作者 刘建功 赵家巍 李静 王毅颖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绿色智能开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地质数据信息又是煤矿绿色智能开采的基础。提出了煤矿绿色智能开采地质基座概念,对地质基座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核心是对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利用先进的地质... 绿色智能开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地质数据信息又是煤矿绿色智能开采的基础。提出了煤矿绿色智能开采地质基座概念,对地质基座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核心是对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利用先进的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实现井上下各种精细地质体模型的构建与动态更新,并融合井下灾害相关监测数据,动态构建井下隐蔽属性地质模型,实现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及预测预警等,为煤矿的绿色智能设计、地质保障、精准开采及地质灾害防控预警提供地质基座。此外,对构建地质基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通过应用实例展现了地质基座的实现过程,同时总结了地质基座目前依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基座 多源数据 融合分析 动态更新 智能设计 地质保障 精准开采 灾害预警 智能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浸提液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王浩宇 刘建功 +3 位作者 袁泓昌 段文标 朱帅威 牟淼先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和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化感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质量浓度为1∶50、1∶250、1∶500、1∶1 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最...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和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化感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质量浓度为1∶50、1∶250、1∶500、1∶1 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极差法,探究3种类型浸提液对樟子松2年生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1∶50时,柠条枯枝浸提液对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别较对照低34.52%、35.58%、30.50%、40.28%;2)苔草枯叶浸提液对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低质量浓度1∶1 000时促进而高质量浓度1∶50抑制的趋势,在质量浓度为1∶1 000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较对照高出37.71%、49.22%、18.51%、6.13%;3)青杨枯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为1∶50时对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性,分别低于对照36.88%、18.24%、45.10%、20.48%。其中,柠条枯枝和青杨枯叶所有质量浓度浸提液对幼苗的可溶蛋白质有促进作用。4)质量浓度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离差平方和均大于供体,其余反之。5)浸提液对樟子松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苔草、青杨、柠条。因此,在综合比较之下,可将苔草打碎作为肥料来促进2年生樟子松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浸提液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充填开采连续曲形梁形成与岩层控制理论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建功 赵家巍 +1 位作者 李蒙蒙 左建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3-391,共9页
在充填开采大量工程实践和物理相似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连续曲形梁理论模型,当密实充填率达到一定条件时,顶板不会产生断裂,仅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连续的曲形梁,能有效地控制关键层的沉降变形。阐述了连续曲形梁的几何特征... 在充填开采大量工程实践和物理相似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连续曲形梁理论模型,当密实充填率达到一定条件时,顶板不会产生断裂,仅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连续的曲形梁,能有效地控制关键层的沉降变形。阐述了连续曲形梁的几何特征和力学特征,指出了顶板形成连续曲形梁的条件。通过建立力学模型,计算得出了连续曲形梁变形的理论解和便于工程应用的工程解,进一步分析得到连续曲形梁与关键层的量化关系,为密实充填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连续曲形梁的三维模型及其理论解和数值解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索,揭示了充填开采对岩层变形的控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曲形梁 充填开采 岩层控制 弯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自动控制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建功 毕锦明 +1 位作者 赵利涛 谢国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充填采煤效率,保证固体充填质量的一致性,提出采用固体充填自动化技术,设计研发了固体充填自动化控制系统。给出了自动控制策略和方法,包括充填液压支架推力与密实充填率之间数学关系,充填体自由度对充填采煤工作的影响以... 为进一步提高充填采煤效率,保证固体充填质量的一致性,提出采用固体充填自动化技术,设计研发了固体充填自动化控制系统。给出了自动控制策略和方法,包括充填液压支架推力与密实充填率之间数学关系,充填体自由度对充填采煤工作的影响以及充填采煤的时空特性,深入剖析了自动化充填采煤与控制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同时,系统中液压支架自动控制流程、传感器布控原理以及系统控制模式实现了现场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充填效率和推进速度均提升49%左右,劳动强度和充填成本大幅下降,充填效果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固体充填采煤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自动化 自动化控制系统 充填液压支架 自由度 充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庞矿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快速治理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2 位作者 白忠胜 王玺瑞 蒋勤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共4页
东庞矿在发生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后,通过物探、钻探综合探测,查清了陷落柱基本形态,制定了有效快捷的封堵治理方案,采取了安全、快速、高效的注浆截流技术,不到半年取得了堵水成功。
关键词 陷落柱 特大突水 快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区普适性拓展型固体改性充填采煤技术与装备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建功 赵家巍 +4 位作者 刘扬 杨军辉 史艳楠 王毅颖 陈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0-399,共20页
从我国煤炭行业绿色发展趋势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煤炭企业对不同充填开采方式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影响充填开采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针对不同矿区地域分布特征和充填需求差异性,划分了煤矿充填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地面建筑优先、... 从我国煤炭行业绿色发展趋势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煤炭企业对不同充填开采方式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影响充填开采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针对不同矿区地域分布特征和充填需求差异性,划分了煤矿充填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地面建筑优先、处理煤矸固废优先、提高经济效益优先”4类优先原则,提出了“以充填开采作为煤矿保护生态环境的调节工具,建设全过程全息立体生态矿山”的生态开采目标。依据充填开采顶板限定变形力学模型,阐述了影响充填开采目标岩层下沉量的构成因素,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地面建筑保护、矸石固废处置3种充填工程模式下的工作面支护强度计算及覆岩变形控制方程。介绍了我国煤矿普适性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涵盖散状原矸固体充填、类贫混凝改性充填、矸石混凝土充填、薄煤层充填、区域性保护充填、巷道充填、选充留协同等适应各类煤矿需求的充填采煤技术,详细描述了不同充填技术的材料制备、运输、充填工艺特点及适应性充填装备。为实现煤矿充填智能化,建立了全面的数据感知系统,通过空间规划及充填效果判定来实现从单元到整体充填工作面的智能化过程,结合传感器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和控制煤矿固体充填过程,提高充填质量和充填效率。煤矿充填开采在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远景规划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加强基于主动充填的煤矿生产全过程生态矿山建设、普适性充填技术工艺体系构建、新型固体充填材料研制、智能化充填开采研发等4个方向的科技攻关,我国煤矿充填开采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充填开采 生态保护 智能化充填 立体生态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充填开采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74
12
作者 刘建功 李新旺 何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为全面了解煤矿充填开采可行性,国家煤监局组织对我国充填开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研,获取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井型煤矿各种方法充填开采的详细资料。充填矿井生产实践表明:实施充填开采,消除了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遏制了... 为全面了解煤矿充填开采可行性,国家煤监局组织对我国充填开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研,获取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井型煤矿各种方法充填开采的详细资料。充填矿井生产实践表明:实施充填开采,消除了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效遏制了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避免了地面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损毁和村庄搬迁,减少了井下采空区涌水、降低采空区瓦斯积聚、浮煤自燃等事故发生可能性,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调研发现,我国仍有很多矿井面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充填开采予以解决,但真正选择通过充填开采解决实际问题和坚持长期充填开采的煤矿占比很小,通过深度调研了解了充填开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充填开采初期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充填成本高、充填物料短缺、充填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和缺乏政策激励等制约我国充填开采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调研结果,探讨了区域经济、地质、生态、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产业政策对充填开采的需求程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井型矿山对充填开采方式的优先选择原则,并对充填材料来源和充填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利用精准充填建设全过程生态矿山和井下“采选充留”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充填材料 精准充填 采选充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 被引量:61
13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3-1418,共6页
为了消除煤矿矸石山以及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安全开采建筑物下大量压煤,进行了3种类型充填采煤试验。通过对不同充填介质材料实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合理的充填材料配比,各种充填材料的压实度、流变性及风化性等力学特性;研发出采充... 为了消除煤矿矸石山以及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安全开采建筑物下大量压煤,进行了3种类型充填采煤试验。通过对不同充填介质材料实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合理的充填材料配比,各种充填材料的压实度、流变性及风化性等力学特性;研发出采充一体液压支架充填与挤捣实装置和采充隔离密封机构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解决了固体输送系统中的大垂深大投量防堵、防冲击缓冲泄压等难题,研制了充填料配比、实时来料质量动态调整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优化了充填工艺与系统成套装备等充填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机械化 充填采煤 充填材料 采充液压支架 充填工艺 充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1 位作者 张文海 赵计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38,共3页
结合了邢东矿井的试验情况介绍了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经过分析、研究,进行了矸石充填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试验,并针对设备对不同地质条件巷道的适用情况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井下巷道 矸石充填 经济效益 充填技术 矸石 煤矿 邢东矿井 整体规划 充填工程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填采煤的保水开采理论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57
15
作者 刘建功 赵利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45-1551,共7页
针对煤矿开采导致矿区水资源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根据矿区顶板含水层赋存特征,提出基于充填采煤的保水开采理论和技术。运用充填采煤顶板运移规律和控制机理,构建了充填采煤顶板含水层稳定性的力学模型,并得出了顶板含水层稳定性的边界... 针对煤矿开采导致矿区水资源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根据矿区顶板含水层赋存特征,提出基于充填采煤的保水开采理论和技术。运用充填采煤顶板运移规律和控制机理,构建了充填采煤顶板含水层稳定性的力学模型,并得出了顶板含水层稳定性的边界条件,运用相似模拟试验分析验证了充填采煤对顶板含水层的保护机理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顶板稳定隔水层下沉量包括充前顶板下沉量、充后顶板下沉量和直接顶岩体特性下沉量,其破断的边界条件为hb≤Hb;随着密实充填率的增大,顶板稳定隔水层下沉量减小。通过对邢台煤矿充填工作面现场实测进行分析,发现应将充填体的密实充填率提高到68%以上,才能保证顶板含水层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开采 充填采煤 含水层 密实充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开采连续曲形梁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建功 赵家巍 杨洪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掌握充填开采采动影响范围内连续曲形梁从形成、发展到稳定过程中的时空特性,对基于力学分析得出的理论解和工程解之中与时间相关的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连续曲形梁变形与时间的对数函数关系。进而采用二维相似试验模拟了不同充填... 为掌握充填开采采动影响范围内连续曲形梁从形成、发展到稳定过程中的时空特性,对基于力学分析得出的理论解和工程解之中与时间相关的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连续曲形梁变形与时间的对数函数关系。进而采用二维相似试验模拟了不同充填条件下覆岩移动的时空演化过程,描述连续曲形梁位移分布特征及随时间延续的变形规律,从而确定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充填体压缩及工作面推进速度、连续曲形梁的曲率动态变化与开采速度等各类相关参数之间的时空关系,为深入地理解连续曲形梁在时空维度的力学行为,为充填开采覆岩移动控制工艺提供优化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时空特性 连续曲形梁 相似材料模拟 覆岩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矿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为实现建筑物下采煤与充填工艺的同时进行,解决地面矸石及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邢台矿7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矸石与粉煤灰作为充填材料,利用自夯式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对建筑物下采后固体充填试验进行了研究,并对采... 为实现建筑物下采煤与充填工艺的同时进行,解决地面矸石及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邢台矿7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矸石与粉煤灰作为充填材料,利用自夯式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对建筑物下采后固体充填试验进行了研究,并对采场矿压、充填体变形情况及7606工作面岩层移动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自夯式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实现了建筑物下采煤与充填工艺的同时进行,提高了工作面采出率;且充填开采工作面超前应力峰值及影响范围比垮落法管理顶板小得多,没有明显顶板来压显现,充填体能有效控制顶板的运移,确保地表建筑物不受开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下开采 采后充填 粉煤灰 矸石 自夯式充填开采液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掘进机自动截割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建功 吴淼 +4 位作者 魏景生 田劼 杨阳 陈国强 李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4-57,共4页
阐述了悬臂掘进机巷道自动截割控制的4个关键技术,即掘进巷道断面自动成形控制、截割头恒功率自动牵引调速控制、掘进机位姿检测控制以及掘进机定向掘进控制。其中前2个关键技术已在EBZ160、EBZ200和EBH300机型上得到实施,试验效果很好... 阐述了悬臂掘进机巷道自动截割控制的4个关键技术,即掘进巷道断面自动成形控制、截割头恒功率自动牵引调速控制、掘进机位姿检测控制以及掘进机定向掘进控制。其中前2个关键技术已在EBZ160、EBZ200和EBH300机型上得到实施,试验效果很好。认为,该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实现掘进工作面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无人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掘进机位姿检测 定向掘进 断面自动成形 恒功率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大采高综采集约高效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祁泽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83-1788,共6页
自试验成功5.0m大采高综采后,为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展开了其保障技术集成研究。即优化开采设计参数,深化矿井运输环节技术改造,开展大采高综采装备升级改造研究和相配套工程技术集成研究等,以充分发挥大采高综采整体效能,并拓展大采高... 自试验成功5.0m大采高综采后,为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展开了其保障技术集成研究。即优化开采设计参数,深化矿井运输环节技术改造,开展大采高综采装备升级改造研究和相配套工程技术集成研究等,以充分发挥大采高综采整体效能,并拓展大采高综采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范围。实验成功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设备、新工艺应用研究等,大幅度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单产水平和工效,产量达到282万t/a,原煤生产全员工效达到15.6t/工,大采高综采集约高效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m大采高综采 集约高效 技术改造 装备升级 集成技术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电磁调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建功 王汝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电磁调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基本原理,并对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性能、电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电磁调速作为采煤机调速方式的控制算法,并基于PLC实现了控制算法.实验表明:电磁调速电动机具有故障... 介绍了电磁调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基本原理,并对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性能、电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电磁调速作为采煤机调速方式的控制算法,并基于PLC实现了控制算法.实验表明:电磁调速电动机具有故障率低、维护简单、调速性能好、成本低,并能应用于恶劣环境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电磁调速系统 机电 PLC 故障率 机具 电磁调速电动机 调速方式 调速性能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