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研究
1
作者 刘璠 季则舟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资料进一步完善,航道骤淤防治标准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以加强航道抗风险能力。本文通过对泥沙淤积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除防治航道一次大风骤淤外,需关注连续多频次低重现期大风骤淤,其造成的累加骤淤量不可忽视。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及淤积特点,提出了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可作为航道备淤深度确定依据,以及其他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确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港口航道 骤淤防治标准 航道运维 多频次骤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结构在大型散货码头中的适宜性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璠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符合国家围填海的政策要求,京唐港区新建2个30万t级散货泊位需采用透水结构。结合工程位置的建设条件,开展了钢管桩梁板式高桩、灌注桩直桩承台、重力墩式+预应力梁、透水沉箱四种透水结构的适宜性应用研究,并对技术上可行的灌注桩... 为了符合国家围填海的政策要求,京唐港区新建2个30万t级散货泊位需采用透水结构。结合工程位置的建设条件,开展了钢管桩梁板式高桩、灌注桩直桩承台、重力墩式+预应力梁、透水沉箱四种透水结构的适宜性应用研究,并对技术上可行的灌注桩直桩承台方案和透水沉箱方案从技术、经济、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确定最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方案。本文关于透水结构的遴选策略和设计思路,可为受限海域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唐港区 透水结构 散货码头 筛选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影响
3
作者 杨爱格 刘璠 +4 位作者 郭玉卿 宋丹 武艳 贾新菊 魏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85-1387,1446,共4页
目的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影响,为桦褐孔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0年4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在原治疗方案基... 目的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影响,为桦褐孔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0年4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桦褐孔菌提取物2 g口服,3次/d,对照组继续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因出现脑血管疾病退出1例,因对桦褐孔菌不耐受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随访退出2例;对照组因胃部不适退出1例,因不能坚持随访退出2例。2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末FPG、2hPG、HbA1c、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但2组治疗12周末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末,实验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桦褐孔菌可安全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2型糖尿病 患者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exterm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仿真研究
4
作者 余建夫 刘璠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3期32-36,41,共6页
本文以国内某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实验和分析。从前期的工程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到模型的搭建、数据输入、模型调试和实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优化建立,供决策者参考。完整地呈现了整个仿... 本文以国内某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实验和分析。从前期的工程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到模型的搭建、数据输入、模型调试和实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优化建立,供决策者参考。完整地呈现了整个仿真建模研究过程,为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仿真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码头 仿真 Flexte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特征的点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5
作者 朱露洁 刘璠 +3 位作者 郑伟 刘琼 贺石锋 刘雪峰 《光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基于光学图像的点目标识别技术在空间科学、军事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由于远距离及小目标探测时表现为点目标,因此现有基于目标形状、轮廓等空间信息的识别算法在点目标识别中存在困难。文章针对点目标识别问题,开展了基... 基于光学图像的点目标识别技术在空间科学、军事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由于远距离及小目标探测时表现为点目标,因此现有基于目标形状、轮廓等空间信息的识别算法在点目标识别中存在困难。文章针对点目标识别问题,开展了基于运动特征的点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通过提取点目标强度时序变化信息的特征物理量反映目标运动状态,结合小波分析去噪以提高对统计特征提取的准确度,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对不同运动状态点目标的识别。文章搭建了实验系统进行点目标识别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小样本学习实现高准确度点目标识别,基于全部提取特征和少数关键特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7.8%和84.5%,验证了文章所提出的点目标识别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目标 目标识别 统计特征 小波分析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roptosis inhibitor toxicity induced by cobalt nanoparticles throug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6
作者 Wang Chen Zhang Weinan +3 位作者 Shen Jining Liu Fan Yuan Jishan Liu Yake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310-7317,共7页
BACKGROUND:Soft tissue damage induced by cobalt nanoparticles is currently the most noticeable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joint prostheses.Therefore,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is needed to limit t... BACKGROUND:Soft tissue damage induced by cobalt nanoparticles is currently the most noticeable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joint prostheses.Therefore,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is needed to limit the toxicity of cobalt nanoparticle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 ferroptosis inhibitor on cobalt nanoparticles-induced cytotoxicity.METHODS:To evaluate the detoxification effect of ferroptosis inhibitor on mouse fibroblasts(Balb/3T3),Balb/3T3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obalt nanoparticles and ferroptosis inhibitor for 24 hours.The cell viabilities were measured by cell viability assa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ell viability assay,the concentrations of cobalt nanoparticles and deferiprone were determined.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the cobalt nanoparticles group(400μmol/L cobalt nanoparticles),the cobalt nanoparticles+deferiprone group(400μmol/L cobalt nanoparticles and 25μmol/L deferiprone),the deferiprone group(25μmol/L deferiprone),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 protein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assay.RESULTS AND CONCLUSION:(1)The cell viability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exposure time or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creased,cell viability decreased further,indicating that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cobalt nanoparticles was time-and dose-dependent.Additionally,after 24 hours of exposure,cobalt nanoparticl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viability and glutathione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t the same tim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intracellular iron levels,an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1β,and interleukin-6.After the addition of deferiprone,compared with the cobalt nanoparticles group,cell vi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intracellular iron levels,an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1β,and interleukin-6)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This demonstrated that deferiprone had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ells exposed to cobalt nanoparticles.(2)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cobalt nanoparticles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 protein(P<0.05),while deferiprone inhibited this effect(P<0.05).(3)The above findings verify that cobalt nanoparticles are highly cytotoxic and ferroptosis inhibitor deferiprone has a detoxification effect on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cobalt nanoparticles.Ferropt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by which cobalt nanoparticles induce cytotoxicity.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roptosis inhibitors on the toxicity of cobalt nanoparticles ma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mechanisms of cobalt nanoparticle toxicity and potential detoxific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nanoparticle ARTHROPLASTY ferroptosis inhibitor ferroptosi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EFERIPRONE metal implant detoxify nanobiomedicine pathway FIBROBL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7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璠 张趁儒 +1 位作者 周慧敏 杨爱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改用利拉鲁肽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s-CRP、IL-6、TNF-α及脂联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后,FPG、2 h PG、HOMA-IR、IL-6、TNF-α、hs-CRP显著下降(P<0.01),Hb A1c逐步降低(P<0.05),FINS、脂联素显著升高(P<0.01)。结论人GLP-1类似物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浓度降低、脂联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璠 刘涛 +2 位作者 黄勇 赵剑 曹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2004年3月 1998年 解剖型钢板 外固定支架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治疗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璠 封辰叶 +1 位作者 刘廷威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长程抗凝治疗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将2003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0例,按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序贯抗凝治疗和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治疗...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长程抗凝治疗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将2003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0例,按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序贯抗凝治疗和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治疗分成两组(即序贯抗凝组53例,单药抗凝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烟率、基础疾病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和肿瘤类型分布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0 d后单药抗凝组低氧血症的改善优于序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抗凝组的再栓塞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序贯抗凝组(2.7%比20.8%,8.1%比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序贯抗凝组类似(24.3%比22.6%),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18.9%比2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治疗可更加有效治疗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肿瘤 肝素 低分子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璠 朱然 康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闻及湿罗音。平均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为54.1%±11.2%,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63±12.5) mmHg。31名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胸部CT均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分布小结节的24例(77.4%)伴树芽征;19例(61.3%)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2例(38.7%)伴中央性支气管扩张。13例(41.9%)患者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中3例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另外10例同时有中央性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经过3个月肠溶红霉素治疗后,平均FEV1%pred为67.5%±14.7% (t=2.451,P=0.036),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71.0±8.1) mmHg (t=2.153,P=0.029),铜绿假单胞菌培养2例(χ2=4.65,P=0.031)。结论 慢性鼻窦炎和肺CT表现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伴树芽征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是DPB的突出临床表现;红霉素可有效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慢性鼻窦炎 肺CT 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璠 郭玉卿 +1 位作者 周慧敏 杨爱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IL-6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FBG、2hPG、HbA1c、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BG、2hPG、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HbA1c逐步降低(P均<0.05),FINS显著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认知功能、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璠 杨爱格 +3 位作者 董闪闪 康岩 贾新菊 周慧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yte pro...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yte proteins,PCX)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利拉鲁肽组(40例),对照组给予原治疗方案,利拉鲁肽组改用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时2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尿ACR、PCX。应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后和2组治疗前后FPG、HbA1c、SBP、DBP、TG、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oCA评分、尿ACR、PC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MoCA评分、尿ACR、PCX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尿ACR、PCX显著低于治疗前,利拉鲁肽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ACR、PCX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改善2型糖尿病MCI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其尿ACR和PCX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轻度认知障碍 利拉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副韧带和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璠 顾施辉 刘军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副韧带、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成人尸体第2~4足趾,共24趾。按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和跖板的不同顺序均分为A、B两组(n=-12),A组先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再切断跖板薄弱部分,B组按相反顺序切断,观察不同顺... 目的 探讨侧副韧带、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成人尸体第2~4足趾,共24趾。按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和跖板的不同顺序均分为A、B两组(n=-12),A组先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再切断跖板薄弱部分,B组按相反顺序切断,观察不同顺序切断前后相同负荷下跖趾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并于1994年5月~2000年7月,应用第2足趾游离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第2和第3掌指关节11例,其中2例行跖板切除术,另9例行跖板+双侧侧副韧带切除术。结果 A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7.30±5.42°,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11.29±2.36°,达48.60±2.98°,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5.30±1.59°,达53.35±2.7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4.59±5.32°,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6.29±2.98°,达40.89±2.3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9.71±1.94°,达50.60±2.01°,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断双侧侧副韧带与切断跖板比较,前者更能增加跖趾关节的屈曲角度(P〈0、01),二者切断的先后顺序对总屈曲角度改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后随访显示,仅切断跖板者经2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5~45°;切断跖板+双侧侧副韧带者经26.3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0.3~58.4°。结论 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及跖板可增加跖趾关节屈曲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副韧带 跖板 屈曲角度 跖趾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误差分离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璠 魏宗康 +1 位作者 刘建波 段宇鹏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可以提供大过载环境,为标定加速度计高阶误差项系数提供必要条件。为了利用位置外测信息准确辨识加速度计高阶误差项系数,提出一种针对火箭橇试验的惯性测量装置误差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在给出加速度计高阶误差模... 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可以提供大过载环境,为标定加速度计高阶误差项系数提供必要条件。为了利用位置外测信息准确辨识加速度计高阶误差项系数,提出一种针对火箭橇试验的惯性测量装置误差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在给出加速度计高阶误差模型后,该方法通过建立惯性测量装置位置遥测误差和误差模型参数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构建位置环境函数,之后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误差系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辨识加速度计高阶误差项参数上具有很高的精度;应用该方法对一次火箭橇试验数据进行误差分离后,通过对解算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证明了辨识出的高阶误差项系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试验 环境函数 误差分离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璠 董闪闪 +3 位作者 康岩 杨爱格 贾新菊 周慧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725-1727,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U组)、微量蛋白尿组(MIAU组)、大量蛋白尿组(MAAU组),每组60例。记录3组性别、年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U组)、微量蛋白尿组(MIAU组)、大量蛋白尿组(MAAU组),每组60例。记录3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教育程度,测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对UACR与MoCA总分及各亚项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IAU组MoCA总分、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和MAAU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均显著低于NAU组(P均<0.05);MAAU组MoCA总分、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均明显低于MIAU组(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MoCA总分及各亚项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能力下降,后期可出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治疗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璠 孔德磊 +2 位作者 代兵 刘亭威 康健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31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伊曲康唑联合强的松... 目的评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31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伊曲康唑联合强的松治疗,联合组)和强的松治疗组(强的松组)。比较在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症状、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痰液烟曲菌培养转阴。联合治疗组IgE水平由(1 948±377)IU/mL降至(742±281)U/mL,强的松组由(1 851±526)IU/mL降至(1 109±367)IU/mL(P=0.023);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315);联合治疗组FEV1(%pred)由(39.6±7.5)%升至(79.7±10.5)%,强的松组由(42.1±9.1)%升至(68.3±11.7)%(P=0.019),而FEV1/FVC均升高不明显(P=0.712)。联合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由(53±7)mmHg升至(83±11)mmHg,强的松组由(56±12)mmHg升至(71±9)mmHg(P=0.041)。联合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5例患者肝功酶学轻度异常。结论强的松联合伊曲康唑可更有效地治疗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伊曲康唑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璠 董闪闪 +1 位作者 周慧敏 杨爱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7-51,共5页
目的以复合终点达标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利拉鲁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该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n=40)和预混胰岛素组(n=40),分别给予利拉鲁... 目的以复合终点达标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利拉鲁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该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n=40)和预混胰岛素组(n=40),分别给予利拉鲁肽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0周及12周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以Hb A1c<7.0%、血压<130/80 mm Hg、TG<1.7 mmol/L、LDL-C<2.6 mmol/L、BMI<24 kg/m2,以及没有发生低血糖事件构建复合终点达标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FPG、2 h PBG、Hb A1c均显著下降(P<0.01),利拉鲁肽组TC亦显著下降(P<0.05)。两组SBP、DBP、TG、LDL-C及预混胰岛素组T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I、SBP、DBP、TG、TC、LDL-c、FPG、2 h PBG、Hb 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复合终点达标率为41%,显著高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结论以复合终点达标率为评价指标,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预混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璠 冯红云 +3 位作者 杨爱格 王丽娜 周慧敏 尹婉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489-1491,1591,共4页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降糖外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组(n=40)和罗格列酮组(n=40)。生活方...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降糖外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组(n=40)和罗格列酮组(n=40)。生活方式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罗格列酮组给予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罗格列酮4 mg/d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水平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HbA1c、hs-CRP、TNF-α、IL-6、脂联素、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生活方式组TNF-α、IL-6、脂联素无显著变化(P均>0.05);3个月时2组HbA1c、hs-CRP、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罗格列酮组TNF-α、IL-6显著下降(P均<0.05),6个月时罗格列酮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HbA1c、红细胞刚性指数、hs-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生活方式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生活方式组(P<0.01);6个月时罗格列酮组hs-CRP、TNF-α、IL-6、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同组3个月时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糖调节受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胰岛功能,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罗格列酮 红细胞刚性指数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璠 刘亭威 +1 位作者 封辰叶 康健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47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47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和基础疾病,进而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3%。治疗失败组的PCT值和APACHEⅡ评分更高[分别为(1.38±0.67)mg/L对(0.91±0.32)mg/L,14.3±5.7对9.8±4.1,P=0.029和0.004),动脉血氧分压更低[(66±10)mmHg对(72±8)mmHg,P=0.016]。PCT值、APACHEⅡ评分和脑血管病是影响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的临床因素。PCT的OR值为2.02(P=0.034,95%CI 1.06-3.88),APACHEⅡ的OR值为1.41(P=0.013,95%CI 1.17-1.85),脑血管病的OR值为5.42(P=0.017,95%CI 1.69-42.4)。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肺炎的疗效良好,而高PCT值、高APACHEⅡ评分和脑血管病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