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SiO_(2)气凝胶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传庆 汪洋 +4 位作者 李占峰 马魁 王蒙蒙 瑞祥 刘福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5,755,共15页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温隔热领域的应用;元素掺杂和纤维增强是目前改进ASA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本文从ASA的制备技术、ASA性能的影响因素、元素或物质掺杂ASA的研究及纤维增强ASA复合材料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ASA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气凝胶 元素掺杂 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光固化3D打印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庆旋 汪洋 +8 位作者 韩卓群 赵志成 楚玮 赵杰 王营营 程之强 李伶 刘福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8-1599,共12页
与其他增材制造技术相比,光固化3D打印成形技术制备结构复杂、致密度高、表面精度高的陶瓷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逐步成为陶瓷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氮化硅陶瓷的高折射率和高吸光度等特征导致光固化成形困难,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 与其他增材制造技术相比,光固化3D打印成形技术制备结构复杂、致密度高、表面精度高的陶瓷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逐步成为陶瓷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氮化硅陶瓷的高折射率和高吸光度等特征导致光固化成形困难,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文分别从光固化氮化硅陶瓷的浆料流变性能以及固化性能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氮化硅浆料在流变性能和固化性能方面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汇总了提升氮化硅陶瓷浆料光固化性能的研究工作,并对粉体改性、调控树脂组成等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对氮化硅陶瓷光固化3D打印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光固化 3D打印 陶瓷浆料 固化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碳化硅防弹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新保 任意 +1 位作者 汪洋 刘福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5-2240,共16页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各国冲突加剧,国防力量的提升是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防弹装甲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具有低密度、高硬度、高强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防弹装甲领域,其硬度和断裂韧性的高...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各国冲突加剧,国防力量的提升是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防弹装甲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具有低密度、高硬度、高强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防弹装甲领域,其硬度和断裂韧性的高低直接决定防弹性能的优劣。促进烧结致密化以及多相复合烧结等方式是提高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关键。本文针对无压烧结碳化硅防弹陶瓷材料的烧结助剂、增韧方式、陶瓷装甲的复合形式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无压烧结碳化硅防弹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防弹陶瓷 无压烧结 抗弹性能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象 被引量:107
4
作者 刘福田 曲克信 +3 位作者 吴华 李强 建华 胡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在下地幔的1100km深度还依然存在。上地幔的速度图象同地表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到110km,从220km以下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关系。2.45^(-0)km和4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可以102.5°E附近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东部地壳薄,厚度都小于45km;西部有一条自若尔盖—松潘(34°N,102.5°E附近)向西北沿38°N往西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分界线;其南部除滇西南之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都大于45km;其北部除天山山脉之外,地壳厚度一般不大于45km.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速度异常呈块状分布。同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比较之后发现,其中,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应于高速区,中朝准地台则大都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南褶皱系为低速区,青藏地块南缘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则表现为高速异常。4.2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地区软流层有明显的显示。5.同45^(_0)km和45^(+0)km的速度图象一样,400km和600km的速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震 层析成象 中国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刘福田 徐佩芬 +5 位作者 劲松 尹周勋 秦建业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m s的壳内低速层 (体 )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 ,中心部位深达 41km左右 ,周边地区则抬升到 32~ 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 ,断距约 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 -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 ,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 ,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 (面 )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东大别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被引量:80
6
作者 刘福田 李强 +2 位作者 吴华 胡戈 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6-61,共1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解释应予注意。本文有关速度图象重建的讨论不仅涉及到与成象方法有关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还给出了进行数值计算的内存量和运算量的分析。关于重建图象的质量评价,还给出了反演解的可靠性分析,为分辨特性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既简便又形象直观的方案。 本文的方法与现行主要方法的比较表明:1.本文的方法允许存在速度间断面,有利于揭示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的差异;2.在常用的方法中,作为正问题假定的常速度块同反演结果解释时非常速度块之间不协调。由于我们把给定网格点的速度值的插值函数作为速度的空间函数,这一困难已被解决;3.相对于Aki等的一般方法,本文的内存量节省约一个量级、运算量减少约一半;4.相对于ART类方法本身不能给出成象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文的方法则具有显著的优点。 作者在分析了天然地震资料的状况之后相信,对充分利用我国地震台网的现有观测资料,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图象 层析成象法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3 位作者 黄传真 常钧 芦令超 程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34,共5页
以钼粉、铁-硼合金粉和铁粉为原料,加入料浆添加剂,制备出成形料浆;用料浆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成形覆层坯体;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原位反应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出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强化了钢基体的力学性能,覆层与钢基体产生牢... 以钼粉、铁-硼合金粉和铁粉为原料,加入料浆添加剂,制备出成形料浆;用料浆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成形覆层坯体;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原位反应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出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强化了钢基体的力学性能,覆层与钢基体产生牢固的冶金结合,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良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 液相烧结 硼化物 力学性能 硬度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喷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材料性能测试技术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2 位作者 王志 张涛 王永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综述了涂层材料性能测试常用的和重要的技术 ,包括硬度与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抗热震性、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等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 涂层材料 性能测试 硬度 韧性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福田 黄巍玲 +2 位作者 李文虎 张英才 李兆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并对覆层-钢基体界面层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发生于界面附近的钢基体和覆层内,而不是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剥离;在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由高硬度覆层到低硬度钢基体的狭窄过渡区,合金元素的分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界面显微结构 结合强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烧结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结合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3 位作者 黄传真 常钧 芦令超 程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7-30,共4页
根据液相烧结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的工艺特点,用金属陶瓷覆层将两钢板进行液相烧结连结,以覆层对两钢板的连结强度表征覆层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采用三点弯曲、拉伸和单边剪切三种方法进行覆层/钢基体结合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 根据液相烧结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的工艺特点,用金属陶瓷覆层将两钢板进行液相烧结连结,以覆层对两钢板的连结强度表征覆层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采用三点弯曲、拉伸和单边剪切三种方法进行覆层/钢基体结合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之间产生冶金结合,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 钢基体 液相烧结 结合强度 结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组分对金属陶瓷覆层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3 位作者 黄传真 常钧 芦令超 程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8-42,61,共6页
以Mo粉、FeB合金粉和Fe粉为基本原料 ,分别加入C ,Cr,Ni或同时加入C ,Cr,Ni合金元素成分 ,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工艺 ,在Q2 3 5钢基体上 ,制备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研究了合金组分对覆层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对覆层硬... 以Mo粉、FeB合金粉和Fe粉为基本原料 ,分别加入C ,Cr,Ni或同时加入C ,Cr,Ni合金元素成分 ,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工艺 ,在Q2 3 5钢基体上 ,制备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研究了合金组分对覆层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对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中同时加入 5 %Cr,2 %Ni,0 .8%C作为合金组分是覆层的最佳组成 ,此时覆层材料具有高的抗弯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组分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性能 影响 研究 抗弯强度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 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其主要含气层段二叠系盒8段山1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通过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源控”作用下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过程中的气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整体具有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向东及自下而上的运移特征,反映了处于生烃中心“三角地带”的研究区接受了来源于生烃中心的异地成因气与现今持续的原地成因气。在源岩控制作用下,苏里格西部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中,天然气驱动地层水区域性向北、向上运移,使研究区具有“南气北水”和地层水“上多下少”的气水分布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藏 致密砂岩气 二叠系石盒子组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建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福田 岳云龙 +1 位作者 吕嘉宁 程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40,共7页
从建材工业的水泥、混凝土、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玻璃、新型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探讨分析了生态建材的基本内容、发展趋向及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具备的重要影响和重要意义。建筑材料是地球上产量最大、使用最多、资源和环境负荷最严重的... 从建材工业的水泥、混凝土、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玻璃、新型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探讨分析了生态建材的基本内容、发展趋向及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具备的重要影响和重要意义。建筑材料是地球上产量最大、使用最多、资源和环境负荷最严重的材料 ,又是具有巨大节约潜力 ,可大量消耗废弃物 ,使之成为再生资源的材料。传统建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生态建材 可持续发展 水泥 混凝土 建筑卫生陶瓷 建筑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地层水成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左智峰 雪峰 赵帮胜 吴小力 李得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渐浓缩,环境封闭性增强。平面上总矿化度与砂体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相控制了总矿化度的分布。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具有较小的钠氯系数、镁钙系数、脱硫系数和阳离子交换系数,较大的变质系数,表明长6段地层水整体位于交替停滞带,为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分析表明,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为与地表水隔绝的深层封闭水,总矿化度及Ca2+浓度均与孔隙度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热演化史,综合表明长6段地层水成因与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等有密切联系,其是经过较强浓缩变质作用并受油气等有机流体影响的原始沉积成因水。综上所述,长6段油气伴生地层水反映的盆地南部油气藏处于稳定封闭的环境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层水成因 延长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赵帮胜 雪峰 程敬华 李得路 吴小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03,611,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白云岩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成岩环境分析及古盐度、古温度的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未经过深埋藏,一直处于近地表,其δ13CPDB和δ18OPDB分布范围较窄,分别为-0.4‰^-0.2‰、-4.7‰^-3.9‰,与研究区...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白云岩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成岩环境分析及古盐度、古温度的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未经过深埋藏,一直处于近地表,其δ13CPDB和δ18OPDB分布范围较窄,分别为-0.4‰^-0.2‰、-4.7‰^-3.9‰,与研究区稳定存在的潮间带环境特征相一致;得出古盐度值(Z)为124.24~124.74,古水温(T)为19.12~22.67℃,反映该区中元古代温暖的古气候环境.分析表明,在温暖的古气候背景下,蓟县系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推测温度可能对碳氧同位素的变化起主要控制作用.垂向上,δ13CPDB、δ18OPDB、Z与T具有波动性变化,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中元古代稳定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元古代气候环境温暖并具有稳定的构造环境,这可能是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处于较低纬度及研究区在该时期持续热沉降的良好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蓟县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坯体的料浆法成形工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1 位作者 黄传真 张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16,24,共5页
以无水乙醇和丁酮的共沸体系为溶剂 ,三油酸甘油酯为分散剂 ,PVB为粘结剂 ,丙三醇和DOP为增塑剂 ,环己酮为均化剂 ,将Fe 6B 4 8Mo混合粉末制备成为均匀分散、稳定悬浮的料浆。利用此料浆 ,通过三种方法成形了覆层材料的坯体 :用流延成... 以无水乙醇和丁酮的共沸体系为溶剂 ,三油酸甘油酯为分散剂 ,PVB为粘结剂 ,丙三醇和DOP为增塑剂 ,环己酮为均化剂 ,将Fe 6B 4 8Mo混合粉末制备成为均匀分散、稳定悬浮的料浆。利用此料浆 ,通过三种方法成形了覆层材料的坯体 :用流延成形法制备出颗粒分布均匀、结构致密、厚度可控、具有适宜柔韧性和拉伸强度的覆层薄片坯体 ,根据覆层厚度要求可将一层或多层坯体叠置在钢基体上烧结 ;用雾化喷涂法或涂刷法直接在钢材或工件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粘结牢固的覆层坯体。对覆层坯体成形工艺中的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末 料浆 覆层材料坯体 流延成形 喷涂成形 涂刷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黄传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4-91,共8页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是优越的现代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对各种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涂层技术 表面处理 热喷涂技术 气相沉积技术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层及其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福田 李文虎 +4 位作者 张英才 黄巍玲 杨俊茹 许坤 李兆前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采用液相烧结技术制备的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材料具有成本低廉、耐磨抗蚀的优异性能。利用覆层连结试样和抗弯强度法测定的覆层材料的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为740MPa。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不是由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 采用液相烧结技术制备的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材料具有成本低廉、耐磨抗蚀的优异性能。利用覆层连结试样和抗弯强度法测定的覆层材料的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为740MPa。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不是由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剥离,而是发生于界面附近的钢基体和覆层内。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并利用SEM-EDS研究了覆层-钢基体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在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由高硬度(覆层)到低硬度(钢基体)的狭窄过渡区,合金元素浓度分布没有突变,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分析了覆层-钢基体界面层形成的机理,并以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覆层材料覆层-钢基体界面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基体 覆层材料 高硬度 低硬度 液相烧结 三元硼化物 界面层 界面微观结构 界面结合强度 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液相烧结机理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黄传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291-295,共5页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是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氧。
关键词 三元硼化物基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液相烧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DZ合成锆英石基陶瓷颜料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福田 郑少华 +1 位作者 陶珍东 陈家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6,共5页
利用PDZ原料成功地合成出了锆钒蓝、锆镨黄、锆铁红陶瓷颜料,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对颜料合成的影响,优化出了PDZ合成锆英石颜料的最佳工艺制度。
关键词 PDZ 锆英石颜料 合成 陶瓷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