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以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刚 张耀 +2 位作者 王琪 凌海波 刘针延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186,共10页
以湖北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废水、地表水、废渣、建筑物等多介质环境进行污染调查,通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该地块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地块表层... 以湖北某典型铅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废水、地表水、废渣、建筑物等多介质环境进行污染调查,通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该地块多介质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地块表层土壤样品Cd和Pb酸浸出浓度超标,表层土壤具有危险废物特性。土壤铅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最大超标深度为1 m, Cd相对于Pb更容易向土壤下层运移,最大超标深度为6.5 m,深层土壤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水渣堆场、除尘区、地下烟道区;地下水Cd的点位超标率为50%;沟渠积水和水池废水中Cd含量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除尘区建筑地坪、烟道壁、烟道灰和部分遗留废渣Cd或Pb的酸浸出液超标。该地块内Cd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土壤和地表水二次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表水 废渣 建筑物 重金属 污染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产养殖水质现状及尾水排放管控标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琪 徐光志 +1 位作者 孙刚 刘针延 《环境科技》 2023年第5期46-51,79,共7页
湖北省2020年淡水养殖体量全国第一,但尾水排放标准欠缺。采集湖北省85家养殖场的进水和池水水样,共检测了9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体进水水质情况较好,但N,P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其中TP和TN的Ⅲ类水质(GB 3838—2002)达标率分别为68.2%和... 湖北省2020年淡水养殖体量全国第一,但尾水排放标准欠缺。采集湖北省85家养殖场的进水和池水水样,共检测了9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体进水水质情况较好,但N,P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其中TP和TN的Ⅲ类水质(GB 3838—2002)达标率分别为68.2%和51.8%;池水综合污染指数较进水显著增大,尤以江汉平原较突出,TN,TP和SS是池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一级标准(SC/T 9101—2007)超标率分别为15.3%,13.0%和29.4%;基于9项指标频率分布特征,建议强化对TN,TP和SS的监管,并对尾水排放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对养殖产量大和水质问题突出的地区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水产养殖 水质 尾水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区农用地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耀 孙刚 +3 位作者 王琪 凌海波 黄诗轶 刘针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7-225,共9页
文章以鄂东南某钒钛磁铁矿区周边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水稻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用地综合质量影响指数平均值为1.5,15.9%点位的土壤受到轻微污染,污染物为V、Cu、Ni、Cd,其中V和Cd分别呈现重度、中... 文章以鄂东南某钒钛磁铁矿区周边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水稻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用地综合质量影响指数平均值为1.5,15.9%点位的土壤受到轻微污染,污染物为V、Cu、Ni、Cd,其中V和Cd分别呈现重度、中度累积;通过主成分分析溯源研究区内重金属污染成因,土壤Cu、Ni、V、Cr、Zn主要来源于钒钛磁铁矿历史开采活动,Pb、Cd来源于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的施用,As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Hg来源于周边生活污染源;水稻糙米中重金属含量高低为Cu>Ni>Cr>As>无机As>Cd>Pb>V,其中Cu、Cd、Cr含量超过标准限值,水稻对于V的吸收能力要低于其他重金属;根据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健康评价模型分析,糙米中As、Cu、Cr、Cd的重金属复合危害对该地区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男性的健康风险总体略高于女性,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农用地 水稻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钝化土壤Cd和As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嗣江 刘针延 +5 位作者 熊双莲 马烁 黄倚豪 雷寅 曹梦华 涂书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27-3534,共8页
土壤中Cd和As的化学行为相反,导致同时降低土壤Cd和As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难题.本实验采用先淹水30 d后湿润30 d的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泡石(Sep)、铁改性海泡石(IMS)、铁锰改性海泡石(Sep-FM)、钢渣(SS)和铁基生物炭(Fe-Bio)对土壤pH、Eh、... 土壤中Cd和As的化学行为相反,导致同时降低土壤Cd和As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难题.本实验采用先淹水30 d后湿润30 d的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泡石(Sep)、铁改性海泡石(IMS)、铁锰改性海泡石(Sep-FM)、钢渣(SS)和铁基生物炭(Fe-Bio)对土壤pH、Eh、孔隙水中Cd和As动态变化及土壤Cd和As形态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可以同时钝化土壤Cd和As的潜在材料.结果表明,添加Sep、IMS、Sep-FM和SS材料提高土壤p H值,降低Eh值及土壤孔隙水中Cd的质量浓度;而且高剂量IMS(2.5%)和SS(5%)处理土壤孔隙水中As的质量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均低于CK处理.然而添加Fe-Bio则使土壤p H降低和Eh值升高,且仅在湿润条件下降低溶液中Cd和As的质量浓度.所有供试材料均降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提高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d含量.高剂量IMS(2.5%)、Sep-FM(2.5%)和SS(5%)处理还降低了土壤中可利用态As含量(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As)、提高了晶形和非晶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的含量,而1%Fe-Bio处理则提高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As的含量.总之,高剂量的IMS、Sep-FM和SS能同时钝化土壤中Cd和As,促进其向生物难利用的形态转化,是修复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 钢渣 改性海泡石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砷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刚 刘针延 +4 位作者 夏梦帆 黄诗轶 张耀 王琪 凌海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7-274,共8页
采用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和UBM(Unified BARGE Method)两种体外试验方法,研究了湖北省某一砷污染地块的潮土中,砷在不同浓度梯度和深度梯度下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砷在胃相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为4.50%~26.41%,在小肠中的生... 采用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和UBM(Unified BARGE Method)两种体外试验方法,研究了湖北省某一砷污染地块的潮土中,砷在不同浓度梯度和深度梯度下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砷在胃相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为4.50%~26.41%,在小肠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为3.95%~22.39%.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了人体胃肠可吸收砷的可能来源,发现人体胃肠可吸收利用的砷与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构建土壤中砷生物可给态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土壤pH、总砷含量及砂粒含量是砷生物可给态浓度的主要预测因子.将概率累积分析法获取的地块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GB36600中附录A中潮土砷的背景值进行比较,推导出该地块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为113 mg·kg^(-1),结合该地块今后规划为生态保护绿地,可将土壤砷背景浓度上限值作为地块修复目标值制定的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修复目标值过严导致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砷形态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可利用性 修复目标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