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华娟 《现代工程科技》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灵活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多方面应用,包括土地侵蚀监测、水土流失区域监测、土壤裸露程度监测、植被覆盖... 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灵活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多方面应用,包括土地侵蚀监测、水土流失区域监测、土壤裸露程度监测、植被覆盖度监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监测。实际案例研究表明,无人机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技术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山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46
2
作者 华娟 赵世伟 +1 位作者 张扬 马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13-4619,共7页
以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顺序为退耕草地<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 以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顺序为退耕草地<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落,与退耕草地相比,封育草地各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并趋于稳定,土壤碳汇效应有可能增强。(2)植被恢复主要影响大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低。(3)植被恢复前期(退耕草地-铁杆蒿群落)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较10~20cm土层有所增加,<0.5mm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恢复至后期到长芒草阶段时,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也开始提高,各粒径0~10cm土层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比10~20cm土层有所提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394),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草地植被群落 团聚体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山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华娟 赵世伟 +1 位作者 张扬 马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20,共6页
为探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替过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揭示草地退耕后的分布特征,在云雾山草原区采集不同草地群落土壤,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对0~10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坡... 为探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替过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揭示草地退耕后的分布特征,在云雾山草原区采集不同草地群落土壤,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对0~10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坡耕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群落〉铁杆蒿(Artern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群落〉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群落〉退耕草地〉坡耕地,且群落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恢复初期(坡耕地-退耕草地-百里香)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较多,恢复到长芒草群落活性有机碳含量达到最大值,趋于稳定;活性有机碳的密度与含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呈现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742),土壤活性有机碳比总有机碳更能反映草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草地植被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菌生物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华娟 李淋玲 +1 位作者 程华 程水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1-7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拮抗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拮抗菌种类及应用、拮抗菌的防病机制、拮抗菌增效措施,并分析了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果蔬 采后腐烂 拮抗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临界通量的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华娟 吴志超 +1 位作者 刘江峰 黄圣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利用阶梯式通量递增法测定了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临界通量,对不同操作条件下测定值的差异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曝气强度、污泥浓度(MLSS)和滤液COD(SCOD)三个因素分别在0.8,1.2,1.5 m3/h;10,20,30 g/L和50,100和1... 利用阶梯式通量递增法测定了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临界通量,对不同操作条件下测定值的差异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曝气强度、污泥浓度(MLSS)和滤液COD(SCOD)三个因素分别在0.8,1.2,1.5 m3/h;10,20,30 g/L和50,100和150 mg/L水平下对临界通量测得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泥浓度和SCOD均对临界通量测得值呈负影响作用,而曝气强度则起正作用.随着污泥浓度和SCOD的增大,临界通量测得值是逐步减小的;而曝气强度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界通量值.其中,临界通量测定值受SCOD的影响最大,MLSS次之,曝气强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平板膜 曝气量 污泥浓度 滤液COD 临界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茎还阳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华娟 骆世洪 +1 位作者 黎胜红 华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1-763,831,共4页
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药用植物绿茎还阳参(Crepis lignea)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urs-13(18)-ene(1),lupeol acetate(2),4-hydroxy-3-methoxycinnamaldehyde(3),(Z... 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药用植物绿茎还阳参(Crepis lignea)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urs-13(18)-ene(1),lupeol acetate(2),4-hydroxy-3-methoxycinnamaldehyde(3),(Z)-2-eth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olean-12-ene-11α-methoxy-3β-acetate(5),α-amyrin acetate(6)和lupeol-9(11)en-3β-acetate(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绿茎还阳参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还阳参属 绿茎还阳参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田栗实致腐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被引量:5
7
作者 华娟 李淋玲 +1 位作者 程华 程水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5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板栗腐烂病的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罗田栗实中分离纯化致腐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rDNA ITS序列同源性比对及聚类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板栗腐烂病的拮抗菌。结果表明:分离的真菌经...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板栗腐烂病的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罗田栗实中分离纯化致腐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rDNA ITS序列同源性比对及聚类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板栗腐烂病的拮抗菌。结果表明:分离的真菌经鉴定分属11个种,其中4种菌在霉变栗实上占优势,分别是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且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分离率最高,供筛的拮抗细菌中有3株对板栗优势致腐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荧光假单孢杆菌对板栗优势致腐真菌中的栗疫菌和青霉菌的抑制圈直径超过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田板栗 致腐真菌 分离鉴定 ITS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λ抗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华娟 李慧 +1 位作者 卢银平 杨东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8-1050,共3页
2003年1月美国Sheppard和Kotenko等同时在Nat Immunol上报道了一组新型的人类白细胞介素IL-28A、IL-28B和IL-29,它们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编码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3者基因结构与IL-10相似,但其氨基酸水平与干扰素(IFN)更加接... 2003年1月美国Sheppard和Kotenko等同时在Nat Immunol上报道了一组新型的人类白细胞介素IL-28A、IL-28B和IL-29,它们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编码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3者基因结构与IL-10相似,但其氨基酸水平与干扰素(IFN)更加接近,并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氨基酸水平 细胞因子家族 抗病毒 治疗应答 白细胞介素 异二聚体 移码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华娟 涂建军 杨爱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8,32,共5页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我国1980-2008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粮食空间分布的差异、特征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变化幅度各异;人均粮食占...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我国1980-2008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粮食空间分布的差异、特征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变化幅度各异;人均粮食占有量的Moran’s I指数平均值为0.31,表明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格局;Moran散点图反应出位于HH与LL象限的区域数量多于HL与LL象限数量,表明人均粮食占有量局部空间集聚效果显著;LISA集聚图显示,部分区域集聚特征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粮食占有量 空间自相关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构建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华娟 路云 颜俊娴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0期1064-1067,共4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健康老龄化行动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笔者认为以德、日、韩为代表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更具可行性。分别对...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健康老龄化行动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笔者认为以德、日、韩为代表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更具可行性。分别对其筹资机制和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经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进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Os实施对美国处方药短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娟 路云 《中国医药导刊》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美国处方药短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介绍集团采购组织(GPOs)的运作机制,意在探讨GPOs的实施对美国处方药短缺现状的影响。GPOs的实施对美国处方药供应保障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提高供应链效率、节约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美国处方药短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介绍集团采购组织(GPOs)的运作机制,意在探讨GPOs的实施对美国处方药短缺现状的影响。GPOs的实施对美国处方药供应保障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提高供应链效率、节约成本、可跟踪药品短缺信息、采用合同订单方式可保障货源稳定供应、分析报告可为医院应对药品短缺风险提供指南方面。对于我国药品供应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Os 处方药 药品短缺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娟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乳腺癌 根治术 护理 预防 女性肿瘤 恶性肿瘤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体系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娟 张以飞 《化工管理》 2015年第16期102-105,共4页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许多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关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尚属空白的现状,提出了基础能力、管理能力、预警能力、处置能力和保障能力5个方...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许多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关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尚属空白的现状,提出了基础能力、管理能力、预警能力、处置能力和保障能力5个方面的环境应急能力,作为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提升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石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概率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环境应急能力 体系建设 环境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华娟 赵志刚 +2 位作者 李文颀 焦涛 刘萌斐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结合文献调研以及江苏省试点区(县)工作开展情况,从区域环境风险源布局规划、地方环境应急管理、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对行政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了行政区突发环... 结合文献调研以及江苏省试点区(县)工作开展情况,从区域环境风险源布局规划、地方环境应急管理、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对行政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了行政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在统一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风险特征及试点地区工作经验,不断优化完善指标体系,补充各地先进做法,制定符合本行政区实际情况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评估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华娟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5年第3期8-10,21,共4页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几起典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指出,结构性、布局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突出,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仍在凸显,企业非法排污产生的环境风险不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手段不足,联合治水模式尚未形成,流...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几起典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指出,结构性、布局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突出,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仍在凸显,企业非法排污产生的环境风险不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手段不足,联合治水模式尚未形成,流域性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提出,应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网络,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和备用水源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突发环境事件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华娟 方勤美 +4 位作者 熊春娥 吴少明 陈立松 郑奎城 傅武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了解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水平。方法取鱼、虾、猪肉可食部分,用干冰冷冻粉碎、均质后冷冻存放。预处理样品经溶剂提取,正己烷脱脂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C/MS)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全部样品中氯霉素... 目的了解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水平。方法取鱼、虾、猪肉可食部分,用干冰冷冻粉碎、均质后冷冻存放。预处理样品经溶剂提取,正己烷脱脂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C/MS)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全部样品中氯霉素的检出率最高(按检出限0.03μg/kg判定),达31%(71/229),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60%(22/229)和1.31%(3/229)。不同类样品氯霉素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明虾中均未检出,花粉的检出率最高(100%,3/3),其他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养殖鱼(82.1%,23/28)、牛奶(75.0%,24/32)、猪肉(46.7%,7/15)、国产蜂蜜(16.0%,12/75)和进口蜂蜜(5.6%,2/36)。氟甲砜霉素仅在鲜猪肉、牛奶和养殖鱼中检出,而甲砜霉素仅在国产蜂蜜和鲜猪肉中检出,含量均较低。结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违规使用的问题依然存在,提醒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中违禁药物残留的风险监测和药物使用的清理整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 残留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去除电镀废水中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张志军 李玲 +2 位作者 朱宏 王甫洋 华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97,131,共3页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的方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以FeSO4还原电镀废水中的Cr6+,转化为危害较小的Cr3+,并通过调pH使之形成Cr(OH)3沉淀。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有还原剂投加量、Cr6+被还原时的pH值、转化为Cr3+时的pH值、电镀废水中Cr的初...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的方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以FeSO4还原电镀废水中的Cr6+,转化为危害较小的Cr3+,并通过调pH使之形成Cr(OH)3沉淀。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有还原剂投加量、Cr6+被还原时的pH值、转化为Cr3+时的pH值、电镀废水中Cr的初始浓度等。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上述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值。最后实验效果表明:化学沉淀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铬,总铬去除率在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 硫酸亚铁 电镀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梁向锋 赵世伟 +1 位作者 张扬 华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642,共7页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岭林区九种植被下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植被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尽管草地和先锋草地在5~10cm深度有一强透水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剖面上的平均值,从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先锋草地、弃耕地到草地依次降低。灌丛与草地、弃耕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辽东栎顶级群落的饱和导水率最高,植被的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及粘粒含量直接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够改善容重、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植被恢复 土壤饱和导水率 饱和土壤水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宁南山区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扬 赵世伟 +1 位作者 梁向锋 华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探讨大田施用PAM、沃特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AM、沃特均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其中PAM 9.0 kg/hm^2(P3)和沃特15 kg/hm^2(W1)、沃特30kg/hm^2(W2)、沃特60 kg/h... 在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探讨大田施用PAM、沃特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AM、沃特均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其中PAM 9.0 kg/hm^2(P3)和沃特15 kg/hm^2(W1)、沃特30kg/hm^2(W2)、沃特60 kg/hm^2(W3)处理马铃薯生物量和块茎产量显著高于CK(P〈0.05),增产效果最明显。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生长期各处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淀粉积累期CK耗水量极显著高于施用保水剂处理(P〉0.01)。保水剂处理耗水量随着马铃薯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减少。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得出,淀粉积累期降雨对土壤0-60 cm的水分储量有明显的补充,施用PAM和沃特两种保水剂,0-140 cm各层土壤储水量恢复相近,而140 cm以下土层沃特的恢复能力优于PAM,平均每20 cm土层储水量较PAM高6.2 mm。随着PAM施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沃特保水剂则相反。沃特15 kg/hm^2和PAM 9 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效率最高。通过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特征得出,PAM的用量为9 kg/hm^2、沃特15kg/hm^2为最佳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沃特保水剂 马铃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封育草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勇钢 赵世伟 +1 位作者 华娟 张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坡耕地为对照,对封育演替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本氏... 以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坡耕地为对照,对封育演替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0~10 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孔隙度及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实施封育措施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特征,随着草地植被自然演替,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和孔隙状况逐步得到提高;在演替过程中,封育草地土壤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孔隙分形维数(Dp)逐渐增加,团聚体分形维数(Da)逐渐减少,说明植被演替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同时,土壤结构影响因素随着草地植被演替过程表现出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本研究还比较了多项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表明与MWD和GMD相比,指标WSAC(〉0.25 mm)、Da及Dp能更好地反映出各封育草地群落之间土壤结构的差异,并与大部分影响因素具有相关关系,适宜作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封育草地 植被演替 土壤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