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转录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潜在机制.将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deserticola,GCs)中40个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ymMap、ETCM、Stitch和QSAR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转录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潜在机制.将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deserticola,GCs)中40个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ymMap、ETCM、Stitch和QSAR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雌激素缺乏疾病靶点信息;筛选关键靶点并构建PPI网络;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与通路.结合课题组前期转录组学数据与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KEGG通路进行关联分析,深入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筛选的作用靶点共有183个,雌激素缺乏疾病作用靶点共有1712个,得到核心关键靶点24个;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显示肉苁蓉总苷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雌激素受体结合、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核受体活性、核激素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激素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与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24个核心靶点,除Mcl1、Gcg外,其余全部检测到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其中Ar、Casp8、Esr1、Fos、Hmox1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KEGG通路68条,主要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肉苁蓉总苷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拟雌性激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转录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潜在机制.将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deserticola,GCs)中40个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ymMap、ETCM、Stitch和QSAR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雌激素缺乏疾病靶点信息;筛选关键靶点并构建PPI网络;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与通路.结合课题组前期转录组学数据与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KEGG通路进行关联分析,深入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筛选的作用靶点共有183个,雌激素缺乏疾病作用靶点共有1712个,得到核心关键靶点24个;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显示肉苁蓉总苷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雌激素受体结合、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核受体活性、核激素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激素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与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24个核心靶点,除Mcl1、Gcg外,其余全部检测到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其中Ar、Casp8、Esr1、Fos、Hmox1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KEGG通路68条,主要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肉苁蓉总苷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拟雌性激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