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宋辉 黄晓俏 +4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单文猜 汤静 李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醇提物灌胃给药14 d后,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同时将模型组、菟丝子醇提物高剂量组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400、800、12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6.24、12.4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2、IL-10(P<0.05,P<0.01)的含量;转录组筛选出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154个,下调358个;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87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HIF-1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菟丝子醇提物能够降低瘤组织中p-mTOR、HIF-1α、pRPS6K、p-P70S6K、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升高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乳腺癌 转录组 mTOR/HIF-1α/VEGF 信号通路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菟丝子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汤静 宋辉 +3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程欢欢 单文猜 《特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植物菟丝子约有200余种,中国地域内主要有菟丝子、南方菟丝子、大菟丝子和杯花菟丝子等。中药菟丝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木脂素类、...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植物菟丝子约有200余种,中国地域内主要有菟丝子、南方菟丝子、大菟丝子和杯花菟丝子等。中药菟丝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生物碱类以及甾体类等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菟丝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菟丝子提取物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腺癌细胞(A549)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临床应用其治疗肺癌、肝癌及胃癌等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菟丝子在我国的产区及分布、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等研究进展,以期为菟丝子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抗肿瘤 产区分布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作者 谷天姝 邢冷 +5 位作者 单文猜 黄晓俏 王玉涵 韩栩楠 陶芳 宋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转录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潜在机制.将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deserticola,GCs)中40个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ymMap、ETCM、Stitch和QSAR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转录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的潜在机制.将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deserticola,GCs)中40个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ymMap、ETCM、Stitch和QSAR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雌激素缺乏疾病靶点信息;筛选关键靶点并构建PPI网络;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与通路.结合课题组前期转录组学数据与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KEGG通路进行关联分析,深入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筛选的作用靶点共有183个,雌激素缺乏疾病作用靶点共有1712个,得到核心关键靶点24个;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显示肉苁蓉总苷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雌激素受体结合、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核受体活性、核激素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激素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与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24个核心靶点,除Mcl1、Gcg外,其余全部检测到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其中Ar、Casp8、Esr1、Fos、Hmox1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KEGG通路68条,主要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肉苁蓉总苷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拟雌性激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拟雌激素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