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薯蓣皂苷抑制氧糖剥夺/复氧HT22细胞凋亡的机制
1
作者 陈子馨 陈志惠 +4 位作者 罗文川 饶凤琳 黄枚 陈亚萍 南丽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T22细胞中分别加入0、2.5、5、10、20、40、80、160、320 mg·L^(-1) DIO干预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选取对HT22...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T22细胞中分别加入0、2.5、5、10、20、40、80、160、320 mg·L^(-1) DIO干预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选取对HT22细胞无毒性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OGD 2 h后HT22细胞随机分为OGD/R组、1.25、2.5、5 mg·L^(-1) DIO组和阳性对照组,另取HT22细胞为Control组,药物干预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比色法检测LDH释放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ARP-1/AIF通路和Caspase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DIO干预后可明显上调OGD/R后HT22细胞线粒体中AIF蛋白表达量及胞核中PAR蛋白表达量,同时明显下调LDH释放量、神经元凋亡率、AIF和PAR总蛋白表达量、胞核中PARP-1、AIF蛋白表达量及线粒体中PAR蛋白表达量,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较OGD/R组无差异。结论DIO可通过调节PARP-1/AIF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转位,减轻OGD/R诱导HT22细胞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OGD/R HT22 细胞凋亡 PARP-1 A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
作者 赖文芳 陈燕 南丽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40-43,共4页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潮中,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完成创新性的研究任务,不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还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能力,因此,该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必须注重培养科研素养。药学专业的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潮中,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完成创新性的研究任务,不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还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能力,因此,该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必须注重培养科研素养。药学专业的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临床医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医药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科研素养的提升有助于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课题的开展,创新医学科学研究,促进医学快速发展。因此,在加强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研究生 科研素养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素柠檬合剂抑制耳廓痤疮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林宝珍 陈子馨 +4 位作者 罗文川 肖丽涓 陈志惠 南丽红 严洁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茶素柠檬合剂对耳廓痤疮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左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50μL,腹腔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1 mL建立大鼠耳廓痤疮模型,当痤疮... 目的研究茶素柠檬合剂对耳廓痤疮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左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50μL,腹腔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1 mL建立大鼠耳廓痤疮模型,当痤疮模型判定分级≥1级,则判定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8只。在大鼠左耳廓正反两面,对照组外涂0.1%维A酸乳膏0.2 mL,给药组外涂茶素柠檬合剂0.5 mL,正常组和模型组外涂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2 h后抽取腹主动脉血和切取1/4左耳廓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左耳廓痤疮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干预前后左耳肿胀度;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血清和左耳廓痤疮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耳廓组织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左耳肿胀度,血清和左耳廓痤疮组织中IL-1α、IL-1β、IL-6、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给药组左耳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左耳肿胀度,血清和左耳廓痤疮组织中IL-1α、IL-1β、IL-6、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和给药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素柠檬合剂可降低血清和左耳廓痤疮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耳部肿胀,从而减轻痤疮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痤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茶素柠檬合剂 炎症因子 耳部肿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栀黄止痛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晓云 杨莹洁 +4 位作者 郑婉婷 黄鸣清 赵海誉 南丽红 陈剑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9,共9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栀黄止痛散(Zhi-Huang-Zhi-Tong powder,ZHZT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物质基础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ZHZTP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得到...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栀黄止痛散(Zhi-Huang-Zhi-Tong powder,ZHZT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物质基础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ZHZTP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得到共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网络图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基于HUVEC细胞体外炎症模型,采用MTT法、平板划痕实验及蛋白质印迹等方法验证ZHZTP的药效及机制。结果ZHZTP中筛选出核心成分熊果酸和大黄素;治疗RA的重要靶点AKT1、IL-6和TNF;富集分析中,GO结果表明,ZHZTP对细胞分子功能、生物学功能及细胞组成均有影响,KEGG结果表明,ZHZTP的功能主要富集在PI3K-AKT、TNF和IL-17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结合作用。体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ZHZTP均可抑制HUVECs的炎性增殖和迁移,并且能够抑制PI3K,AKT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ZHZTP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RA疾病发展进程,从而发挥抗RA作用,其主要有效物质基础为熊果酸和大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黄止痛散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南丽红 郑燕芳 +6 位作者 徐伟 李煌 褚克丹 毛泽玲 杨澜 何一博 黄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抗炎作用,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的急性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LD50。筛选出毒性较低的3种炮制品,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目的通过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抗炎作用,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的急性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LD50。筛选出毒性较低的3种炮制品,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并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雷公藤生品LD50为111.45 g/kg,酒炙品LD50为112.32 g/kg,清炒品LD50为113.64 g/kg,醋炙品LD50为121.29 g/kg,蒸制品LD50为121.83 g/kg,甘草炮制品LD50为127.92 g/kg,莱菔子炮制品LD50为155.37 g/kg。通过LD50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毒性较低的雷公藤蒸制品、甘草炮制品、莱菔子炮制品进行抗炎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炮制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其中莱菔子炮制品的抗炎作用优于雷公藤生品。结论雷公藤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具有减毒保效作用,其中尤以雷公藤莱菔子炮制品的毒性降低最为明显,且抗炎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炮制品 LD50 抗炎
原文传递
3种炮制方法对雷公藤肝肾毒性的减毒作用
6
作者 肖丽涓 毛泽玲 +3 位作者 黄枚 陈亚萍 张玉琴 南丽红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5-37,43,共4页
目的 比较雷公藤经3种炮制方法炮制后对肝肾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 将雷公藤分别制成莱菔子炮制品、甘草炮制品、蒸制品。取SPF级ICR小鼠5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品组、莱菔子组、甘草组与蒸制组,每组各10只。生品组、莱菔子... 目的 比较雷公藤经3种炮制方法炮制后对肝肾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 将雷公藤分别制成莱菔子炮制品、甘草炮制品、蒸制品。取SPF级ICR小鼠5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品组、莱菔子组、甘草组与蒸制组,每组各10只。生品组、莱菔子组、甘草组与蒸制组均按体质量20 mL/(kg·d)分别灌胃2.4 g/mL雷公藤生品、雷公藤莱菔子炮制品、雷公藤甘草炮制品及雷公藤蒸制品水煎液,正常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后检测5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计算肝脏、肾脏系数(脏器系数=脏器湿质量/小鼠体质量×10),并于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5组小鼠肝、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肝肾组织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生品组血清ALT、AST、GLB、BUN和SCR含量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5);肝脏系数明显增大(P<0.05),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出现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间质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肾组织GR与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生品组比较,蒸制组、甘草组与莱菔子组血清ALT、AST、GLB、BUN和SCR含量明显降低(P<0.05),仅甘草组与莱菔子组血清ALB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系数明显降低(P<0.05),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GR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中GR含量升高的只有莱菔子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上述3组肝细胞中空泡减少,肾小管内炎症细胞减少,管腔结构清晰;莱菔子组肝、肾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蒸制组、甘草组与莱菔子组组间比较,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血清ALT、AST、GLB、ALB、BUN和SCR、肝肾组织GR、SOD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莱菔子组肝组织MDA含量较蒸制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公藤生品对肝肾有明显毒性,通过莱菔子炮制、甘草炮制及蒸制方法对雷公藤进行炮制,可降低雷公藤生品对肝肾的毒性,并减轻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其中以莱菔子炮制方法减轻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肝毒性 肾毒性 脂质过氧化损伤 炮制品 蒸制品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3 位作者 郑省兰 方泰惠 吴符火 徐曾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867-870,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血清中SOD、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总黄酮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38.91±10.62)mg/24hvs(18.28±8.07)mg/24h,P<0.01],且可明显升高TP、SOD,降低BUN、Scr、TG、TC、MDA(P<0.05或P<0.01);形态学观察也显示筋骨草总黄酮组较模型组损害减轻[(0.196±0.035)vs(0.304±0.059),P<0.01]。而筋骨草总黄酮组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可明显提高SOD活性[(0.379±0.042)U/mlvs(0.327±0.063)U/ml,P<0.05],显著降低TC[(1.63±0.23)mmol/Lvs(1.95±0.37)mmol/L,P<0.05]、MDA含量[(4.773±0.675)U/mlvs(6.526±2.727)U/ml,P<0.05];且筋骨草总黄酮组ALT明显低于雷公藤多苷组[(57.60±8.09)U/Lvs(83.40±11.53)U/L,P<0.01]。结论: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伤等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黄酮 慢性血清病肾炎 自由基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总黄酮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1 位作者 方泰惠 徐曾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1期1849-1850,1855,共3页
目的观察筋骨草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 目的观察筋骨草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总黄酮组尿蛋白显著降低,TP明显升高、BUN、Scr、TG、Tch降低,且Tch和ALT明显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形态学观察显示,筋骨草总黄酮组较模型组损害减轻。结论筋骨草总黄酮对MsPGN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黄酮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对改良慢性血清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1 位作者 方泰惠 徐曾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66-2368,共3页
目的:观察筋骨草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大鼠,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 目的:观察筋骨草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大鼠,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24.17±9.15)mg/24h vs (38.91±10.62)mg/24h,P<0.01],且可明显升高TP[(65.67±9.41)g/L vs (51.90±7.32)g/L,P<0.01]、降低BUN[(12.80±1.63)mmol/L vs (15.76±3.57)mmol/L,P<0.05)、Scr[(51.45±6.42)μmol/L vs (63.00±16.79)mmol/L,P<0.05]、TG[(1.75±0.24)mmol/L vs (2.39±0.47)mmol/L,P<0.01]、Tch[(1.69±0.32)mmol/L vs (2.41±0.79)mmol/L,P<0.05],肾组织形态学观察也显示筋骨草组损害减轻,其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组无统计学差异;此外,筋骨草组的ALT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53.08±7.58)U/L vs (83.40±11.53)U/L,P<0.01]。结论:筋骨草对改良的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相比无明显的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蛋白尿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南丽红 白武福 吴符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灌服AlCl_3复制小鼠AD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定正常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大、小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跨台次数。结... 目的:探讨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灌服AlCl_3复制小鼠AD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定正常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大、小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跨台次数。结果: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能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跨台次数,且大剂量组与脑复康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对铝致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认知损害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LCL3 小鼠 学习记忆 加减柴胡龙骨牡蛎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方泰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8期744-746,共3页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药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 MSPGN 肾小球系膜细胞 大量蛋白尿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药理学“三维三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丽红 王维 +4 位作者 杨柯 王玉露 王英豪 陈亚萍 林雅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80-84,共5页
构建基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药理学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守正创新”,贯彻落实中医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重要探索。首先以以“三维”成果为导向,设置中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构建基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药理学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守正创新”,贯彻落实中医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重要探索。首先以以“三维”成果为导向,设置中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次以中医药元素引导创设情境,为中医药思维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思维相合相融提供载体;再次以“三度”为目标的药理学思政教学体系重构;最终形成中医学专业的药理学“三维三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需求,并提升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课程思政 中医学专业 三维三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总黄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南丽红 黄枚 +5 位作者 赖文芳 贾铷 郑燕芳 杨澜 谢晴晴 彭卫华 《福建中医药》 2016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筋骨草总黄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LPS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筋骨草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24、48 h后,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上清中NO、iNOS、MCP-1的含... 目的观察筋骨草总黄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LPS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筋骨草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24、48 h后,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上清中NO、iNOS、MCP-1的含量。结果 LPS能明显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培养液上清中NO、iNOS、MCP-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10%、5%筋骨草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后OD值及培养液上清中NO、iNOS、MCP-1的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筋骨草总黄酮能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和炎症介质NO、iNOS、MCP-1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增殖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筋骨草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湿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南丽红 吴符火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5-28,共4页
为评价伤湿胶囊的抗炎镇痛功效 ,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浮肿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 ,观察伤湿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 ,并与伤湿丸比较 ;用改良 Zak法测... 为评价伤湿胶囊的抗炎镇痛功效 ,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浮肿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 ,观察伤湿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 ,并与伤湿丸比较 ;用改良 Zak法测定小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 ,结果显示伤湿胶囊对大鼠足肿胀、小鼠耳肿胀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可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致痛的痛阈 ,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 ,其效果比伤湿丸好 ;测得小鼠肾上腺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明显抑制作用。说明伤湿胶囊对急性炎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 ,疗效优于伤湿丸组 ;对慢性炎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抗炎机理初步认为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湿胶囊 抗炎 镇痛 动物实验 肾上腺皮质 胆固醇 风湿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芯雪抗炎作用与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南丽红 郭洪涛 吴符火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 :评价莲芯雪“清咽利火”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跖浮肿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 ,观察莲芯雪的抗炎作用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评价莲芯雪的安全性。结... 目的 :评价莲芯雪“清咽利火”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跖浮肿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 ,观察莲芯雪的抗炎作用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评价莲芯雪的安全性。结果 :莲芯雪对小鼠耳、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最大耐受量 (MTD)为 14 5 8g/kg。结论 :莲芯雪对急慢性炎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大量服用无急性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实验 棉球 肉芽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 腹腔 结论 目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16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谢福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613-615,共3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西医治疗 FEVER 流行性出血热 RENAL 急性传染病 病理基础 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17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2 位作者 马宽军 白玛朗珠 邹明焱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8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肾损害 病因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湿胶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南丽红 吴符火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4-35,42,共3页
伤湿胶囊具有清热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性疾病、跌打损伤等。为评价其安全性,现将急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伤湿胶囊 毒性 大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总黄酮对MsPGN大鼠血清IL-1、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卫华 南丽红 +3 位作者 贾铷 方泰惠 吴符火 徐曾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27-1630,I0011,共5页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w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筋骨草总黄酮(TFA)组,另设正常...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w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筋骨草总黄酮(TFA)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w起开始给药,6w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TFA对MsPGN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减轻肾脏损害(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ng.mL-1)、TNF-α(ng.mL-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 0.829±0.251 vs0.238±0.081,P<0.01;TNF-α8.43±2.50 vs 1.52±0.55,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IL-1、TNF-α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IL-1 0.497±0.106,0.543±0.116,0.474±0.076,P<0.01;TNF-α5.52±1.74,5.86±0.92,5.01±1.78,P<0.01);TFA高、中剂量组IL-1、TNF-α表达虽略高于TW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筋骨草总黄酮对MsPGN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降低IL-1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总黄酮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对梅尼埃病豚鼠模型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边秀娟 苑述刚 +7 位作者 阮时宝 马少丹 南丽红 王敏娟 张英杰 付喜芳 洪全兴 高尤亮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泽泻汤对梅尼埃病豚鼠模型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为临床使用本方提供实验依据,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模型,以颞骨切片蜗管面积与蜗管面积和前庭... 目的:本文探讨泽泻汤对梅尼埃病豚鼠模型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为临床使用本方提供实验依据,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模型,以颞骨切片蜗管面积与蜗管面积和前庭阶面积之和的比值、耳蜗的免疫组化AQP-2的表达强度等为指标,研究泽泻汤对其影响。结果:泽泻汤组与模型组的蜗管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中AQP-2在泽泻汤组耳蜗表达强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金匮要略》中的泽泻汤具有显著的减轻膜迷路积水程度的作用,证实了本方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性;并揭示了本方治疗梅尼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内耳血管纹、螺旋韧带的AQP-2表达,借助抑制内耳中的AVP-V2R-cAMP途径,从而有利于减轻耳蜗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膜迷路积水 醋酸去氨加压素 AQP-2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