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特种稻的特征特性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南钟浩 全东兴 +1 位作者 周舰 韩龙植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年第1期60-62,共3页
介绍了吉林特种稻的创立及系列品种龙锦一号、红香一号、清香糯、吉林黑糯一号。
关键词 特种稻 特征特性 开发利用 红香一号 龙锦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两系“龙凤胎”—x186
2
作者 南钟浩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6期12-14,22,共4页
2003年在01-124稻田里发现不育株36-20S后,先后两年南北两地高低温条件下未得到不育株种子,因而采用"逐代展开法"保留其不育基因。2011年9月,发现其杂交后代不育株率高达42%。利用冬季南滨变温幅度大的条件,观察x186不育株稻... 2003年在01-124稻田里发现不育株36-20S后,先后两年南北两地高低温条件下未得到不育株种子,因而采用"逐代展开法"保留其不育基因。2011年9月,发现其杂交后代不育株率高达42%。利用冬季南滨变温幅度大的条件,观察x186不育株稻茬、可育株单株和同代原种不育株的育性。结果表明x186G1S、x186HS是温敏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1~22℃,x186G2S、x186-1S、x186-2S是反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为25~26℃。x186同时含有温敏型不育基因和反温敏不育基因,因而称作"龙凤胎"。同时选育育性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系不育系,既拓宽时空,又便于制、繁种。反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将为两系法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和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带来变革,x186便是北方早粳稻区两系法育种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胎 温敏不育系 反温敏不育系 逐代展开法 临界温度 起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稻种质创新与营养特性评价 被引量:81
3
作者 韩龙植 南钟浩 +1 位作者 全东兴 曹桂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7-213,共7页
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 ,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 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 12份 ,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 ,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 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 ,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 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 12份 ,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 ,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 ,其中甜黑米 15 6 9和甜红米 15 71糙米千粒重很小 (8 4g、8 2 g) ,蛋白质 (12 4 %、11 7%)、赖氨酸 (0 75 %、0 76 %)、脂肪(5 2 9%、4 86 %)、油酸 (2 15 %、1 93%)和亚油酸 (1 93%、1 86 %)、维生素B1(8 4 2mg/kg、1 6 0mg/kg)和钙含量(36 8mg/10 0 g、2 9 5mg/10 0g)较高 ;巨胚香糯 15 74和白巨胚米 15 75的胚较大 ,千粒胚重 1 4 g以上 ,胚重占糙米重的比率 8%以上 ,蛋白质 (9 9%、10 6 %)、维生素B1(3 30mg/kg、0 98mg/kg)和钙含量 (2 7 7mg/10 0 g、32 5mg/10 0g)较高 ;黑糯米 15 6 8的维生素B1(6 5 7mg/kg)、铁和锌含量 (4 0mg/10 0 g、7 2mg/10 0 g)较高 ;红米 12 0 1的蛋白质 (11 1%)、锌 (7 0mg/10 0 g)和硒 (85 4ug/kg)含量较高。巨胚、甜味、有色种皮、香味等 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聚合是增加水稻种质营养保健功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种质 营养特性 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脂肪 矿质元素 B族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不同地理来源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束爱萍 金钟焕 +6 位作者 张三元 曹桂兰 南钟浩 李圭星 卢勤 高熙宗 韩龙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79-188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和组织)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粳稻品种能够有效利用于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包括20个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的313份粳稻选育品种进...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和组织)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粳稻品种能够有效利用于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包括20个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的313份粳稻选育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5.8235个。RM320、RM531、RM1、RM21和RM336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16、13、12、10和10个;RM320、RM336、RM286、RM531和RM2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668、2.0041、1.9684、1.9508和1.7203。各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79~0.918,平均值为0.653。纬度和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间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大,基本聚为同一个类群,而纬度差异较大,地理位置较远的国家间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聚为不同类群。【结论】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与纬度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遗传相似性 地理来源 纬度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韩龙植 张三元 +7 位作者 乔永利 金钟焕 徐福荣 曹桂兰 南钟浩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4-1030,共7页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系群中的分布以及所检测到的QTL数目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说明QTL与环境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水稻结实率在F3家系群中呈接近正态或偏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水稻结实率相关的QTL14个,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9%。15.3%。分别位于第1、2、6和12染色体RM1-RM259、RM263~RM6、RM340-RM30、RM270~RMl7区间的qSSR1、qSSR2、qSSR6和口SSRl2至少在2种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9%~8.4%、4.8%。7.2%、7.6%。10.7%和7.4%。10.4%。以上多数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吉冷1号,基因作用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或显性或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不同生长环境 数量性状位点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6
作者 全东兴 韩龙植 +1 位作者 南钟浩 元东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 ,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 ,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 ,并在水...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 ,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 ,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 ,并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提供应用 ,为增加稻农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特种稻资源的特殊性状鉴定和评价 ,筛选具有独特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 ,并进行基因型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 ;将多个特殊性状相聚合 ,创新赖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较高 ,黄酮、花青 3 葡萄糖苷、生物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稻种质是今后我国特种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种质资源 水稻 基因型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生产及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2 位作者 全东兴 金成海 南钟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8-692,共5页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吉林省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广春 刘才哲 +1 位作者 南钟浩 全东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24-4025,共2页
介绍了吉林省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吉林省继续开展粳型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三元 南钟浩 +2 位作者 张俊国 赵劲松 全东兴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3-5,共3页
通过对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理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粳型三无稻叶片平均开张角度为2.9度,叶片直立收敛,株型紧凑;②三无稻出穗后的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较高,灌浆期叶片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 通过对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理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粳型三无稻叶片平均开张角度为2.9度,叶片直立收敛,株型紧凑;②三无稻出穗后的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较高,灌浆期叶片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③三无稻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与通35无明显差别,但由于三无稻后期含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发达,因此,灌浆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明显加快;④三无稻产量与通35相比减产约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三无稻 叶片开张角 叶舌 叶枕 叶耳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优质米新品种吉粳89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立刚 全东兴 +3 位作者 岳玉兰 南钟浩 严永峰 吴占文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充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优势,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水稻优质米新品种吉粳89,该品种生育期为141d,需有效积温2850℃·d,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特点,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关键词 水稻 吉粳89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优质米品种研究及生产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2 位作者 侯立刚 周舰 严永峰 《中国稻米》 2005年第2期9-10,共2页
通过分析吉林省优质品种的育种现状,指出吉林省优质米品种品质改良存在优质米品种相对较少,熟期单一、抗性较差和产量水平不高等不足。
关键词 优质米 优质品种 熟期 生产利用 育种现状 产量水平 吉林 现状与展望 对策 品种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特种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1 位作者 侯立刚 周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特种稻的研究现状作了较详尽的概述,并对特种稻在吉林省的研究现状和改良进行了探讨,以便对今后特种稻的深入研究提供更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 特种稻 现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主栽优质米水稻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永峰 全东兴 +1 位作者 南钟浩 周舰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吉林 优质米 水稻 品种类型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三无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2 位作者 严永峰 侯立刚 魏才强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11-12,31,共3页
通过对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三无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三无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其F1代没有三无性状出现;F2代三无性状占1/4左右;没有出现单一的无叶舌、无叶耳或无叶枕的性状。
关键词 粳稻 三无稻 三无性状 遗传分析 隐性基因 叶舌 叶耳 叶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新品种天井5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1 位作者 侯立刚 周舰 《中国稻米》 2005年第6期17-17,共1页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加大早代的选择压,选育出旱稻新品种天井5号。天井5号生育期140天,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旱性强的特点,适合于吉林省大部分稻区生产种植。
关键词 旱稻 天井5号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新品种 天井 特性 特征 育种方法 人工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10号,吉粳95号,丰优307,品星一号,吉粳89号与吉粳91号
16
作者 张三元 李明生 +2 位作者 王景余 南钟浩 付秀林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叶瘟 穗颈瘟 糙米率 碱消值 出糙率 优质米 出米率 精米率 直链淀粉含量 食用稻米 着粒密度 稻区 长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粳101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周舰 全东兴 南钟浩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吉粳101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从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用水、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详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吉粳101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转绿型白苗突变体“龙白—1”、“龙白—2”特征特性研究
18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2 位作者 侯立刚 严永峰 周舰 《垦殖与稻作》 2004年第3期19-20,共2页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绿型白苗 突变体 特征特性 产量 “龙白-1” “龙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施用一次性生物肥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全东兴 南钟浩 +2 位作者 侯立刚 严永峰 周舰 《垦殖与稻作》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选用5个水稻品种,小区和大田种植,耙地前一次施用以木酢液为主要配方的生物有机肥,对照区施用同大田生产的化肥,分析了使用一次性生物肥的各产量因子与经济效益和对照的区别。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生物肥小区平均增产9.22%,大田平均增产5... 选用5个水稻品种,小区和大田种植,耙地前一次施用以木酢液为主要配方的生物有机肥,对照区施用同大田生产的化肥,分析了使用一次性生物肥的各产量因子与经济效益和对照的区别。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生物肥小区平均增产9.22%,大田平均增产5%。与普通施用化肥相比节约成本175元/hm2,增加效益小区为1051元/hm2,大田为64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特优吉林黑米“龙锦1号”的开发利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南钟浩 韩龙植 +1 位作者 曹静明 侯福文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2-63,28,共3页
黑稻是中华古老而名贵的稻种。据古农书《齐民要术》记载,黑稻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黑稻集色、香、味、营养保健于一身,民间称之为“神仙米”、“补血米”、“药米”、“长寿米”。近年来,我国的黑米系列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各... 黑稻是中华古老而名贵的稻种。据古农书《齐民要术》记载,黑稻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黑稻集色、香、味、营养保健于一身,民间称之为“神仙米”、“补血米”、“药米”、“长寿米”。近年来,我国的黑米系列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