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_1~1地层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卜丽侠 张春生 +1 位作者 赵逸清 陈亚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6-18,22,共4页
王窑地区长611地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砂、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湾等。根据岩心描述结果和测井曲线,结合砂体形态对长611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综合表述,并提出开... 王窑地区长611地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砂、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湾等。根据岩心描述结果和测井曲线,结合砂体形态对长611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综合表述,并提出开发调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王窑区 三角洲 沉积微相 砂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董波 卜丽侠 崔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在单砂体划分和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因素与生产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影响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发现影响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主要有3个:(1)孔隙结构特征。一般孔隙结构越复杂,孔径越小,开发效果越差。(2)砂体内... 在单砂体划分和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因素与生产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影响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发现影响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主要有3个:(1)孔隙结构特征。一般孔隙结构越复杂,孔径越小,开发效果越差。(2)砂体内部构型。砂体建筑结构越复杂,开发效果越差。(3)夹层频率的影响。适量的夹层提高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而过量的夹层,则降低开发效果。除地质因素以外,还分析了渗流特点、贾敏效应以及压敏效应等开发因素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开发效果越差;贾敏效应降低开发效果;压敏效应越严重,开发效果越差。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5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以小层为单位按单砂体合注合采、水平井开发、适当放大生产压差、尽量减小井距以及早期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建筑结构 注水开发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油气势能预测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区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李润泽 卜丽侠 杨喜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2,138,共4页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流体运动的直接因素。已开发油藏中油气主要受到重力、浮力、毛细管力以及生产压力4种应力,形成了位能、压力能、界面势能以及动能4类流体势能。分析了每种流体势能对已开发油藏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明确了油气势能与剩...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流体运动的直接因素。已开发油藏中油气主要受到重力、浮力、毛细管力以及生产压力4种应力,形成了位能、压力能、界面势能以及动能4类流体势能。分析了每种流体势能对已开发油藏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明确了油气势能与剩余油富集区之间的关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油气低势区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域,而油气高势区则是易于水淹的区域。研究结果在高尚堡油田高浅南区油藏的剩余油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剩余油 开发后期 高尚堡油田高浅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彭学红 卜丽侠 汪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7,165,共5页
为了搞清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内部夹层对层内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对层内剩余油进行开采。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关键生产井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侧积层与射孔井段的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控制作... 为了搞清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内部夹层对层内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对层内剩余油进行开采。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关键生产井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侧积层与射孔井段的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化镇组夹层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倾角,平均约5°,属点坝砂体的侧积层,延伸范围在1~2个井距左右;同时还见有少量的钙质夹层,平行砂体顶面,主要发育在砂体的顶部和底部,延伸范围小于1个井距。在夹层的作用下,特别是具有一定倾角的侧积层作用下,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发育4种分布模式:层内多段剩余油、顶部剩余油、中一下部剩余油和几乎无层内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夹层 射孔井段 单砂体 明化镇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样式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立民 李志鹏 +3 位作者 林承焰 董波 卜丽侠 崔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差异隆升造成侏罗系引张,在形成披覆背斜的同时,背斜翼部转换带部位形成了张性正断裂,同时也是造成油气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的重要因素。隆升过程中,相对隆起区的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差异隆升造成侏罗系引张,在形成披覆背斜的同时,背斜翼部转换带部位形成了张性正断裂,同时也是造成油气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的重要因素。隆升过程中,相对隆起区的侏罗系在挤压作用下形成流体高势能区,导致断层开启时输导的油气难以进入圈闭成藏,隆升结束后断层封闭,遮挡沿斜坡带上倾方向运移的油气,从而使油气在相对低部位断层下降盘的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油田 侏罗系 构造样式 差异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四段岩相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志鹏 卜丽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根据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四段低渗透油藏取心井资料,研究了其岩相类型,利用不同岩相常规三轴压缩实验分析资料,建立了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油藏围压条件的恢复图版,分析了不同岩相静态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性。渤南洼陷沙四段低... 根据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四段低渗透油藏取心井资料,研究了其岩相类型,利用不同岩相常规三轴压缩实验分析资料,建立了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油藏围压条件的恢复图版,分析了不同岩相静态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性。渤南洼陷沙四段低渗透油藏可划分为粗粒砂岩相、细砂岩相、粉砂岩相、泥质砂岩相及碳酸盐质砂岩相5种岩相;同一岩相随着围压的不断增加杨氏模量变大,泊松比增加;随着岩相粒度变粗,存在杨氏模量增加、泊松比减小的整体趋势;粗粒砂岩相的泊松比不遵循整体趋势,较细粒砂岩相大,比粉砂岩相小;岩相粒度变粗,应力—应变关系越趋近线弹性,初始颗粒重排列塑性段变小,高应力塑性段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力学性质 低渗透油藏 沙四段 始新统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界限体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志鹏 卜丽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针对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问题,利用油气封盖理论和油藏工程理论,研究了油藏条件下CO_2驱油及封存的定量地质安全界限体系。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可划分为CO_2注入驱油阶段、CO_2注入封存阶段和CO_2静态封存阶段;C... 针对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问题,利用油气封盖理论和油藏工程理论,研究了油藏条件下CO_2驱油及封存的定量地质安全界限体系。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可划分为CO_2注入驱油阶段、CO_2注入封存阶段和CO_2静态封存阶段;CO_2在油藏条件下存在扩散泄漏、低速渗流泄漏和高速渗流泄漏3种泄漏机理;CO_2的地质安全性主要受盖层岩封堵压力、断层岩封堵压力、断层重开启压力、断层岩破裂压力及盖层破裂压力等的控制。研究成果对CO_2驱油及封存项目的选址及风险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CO2封存 盖层封堵性 断层重开启 地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断层纵向封闭性解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鹏 卜丽侠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通过大量野外断层观察分析,认为断层结构主要由断层面和断层岩2个部分组成。断层纵向封堵能力主要受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孔隙结构封堵能力及断层岩破裂性的影响。利用便于生产调控的压力参数表征各影响因素,断层重开启压力表征... 通过大量野外断层观察分析,认为断层结构主要由断层面和断层岩2个部分组成。断层纵向封堵能力主要受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孔隙结构封堵能力及断层岩破裂性的影响。利用便于生产调控的压力参数表征各影响因素,断层重开启压力表征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封堵压力表征断层岩孔隙结构的封堵能力,断层岩破裂压力表征断层岩的破裂性。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推导了三维地应力条件下断层面重开启压力的解析方法,建立了考虑断层岩厚度的断层岩封堵压力解析方法,依据断层与注入井的距离,结合渗流理论得出了注入井井底流压的安全界限。对高89地区CO2驱油及封存实验区的注入井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纵向封堵性 断层面重开启压力 断层岩封堵压力 断层岩破裂压力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1^1层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逸清 张春生 +1 位作者 华磊 卜丽侠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安塞油田王窑区延长组长611层储层为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通过对区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的研究,揭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特,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储层长611层段平面非均质性较... 安塞油田王窑区延长组长611层储层为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通过对区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的研究,揭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特,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储层长611层段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王窑区 储层 渗透率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夏9井区八道湾组辫状河流相的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志鹏 安志渊 +2 位作者 余成林 卜丽侠 程四洪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1期52-57,共6页
长期以来,对克拉玛依油田夏9井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探明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提供挖潜的有利区带,笔者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充分利用岩芯、钻井、测井等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八区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 长期以来,对克拉玛依油田夏9井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探明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提供挖潜的有利区带,笔者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充分利用岩芯、钻井、测井等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八区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认为夏9井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共识别出3种亚相、6种微相。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该研究区八道湾组辫状河流相的识别依据及其沉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该地区八道湾组辫状河流相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沉积特征 八道湾组 夏9井区 侏罗系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下盐湖相沉积序列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立民 李志鹏 +4 位作者 林承焰 刘振阳 李文涛 杨显成 卜丽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1,共8页
根据岩心、岩屑和测井等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对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盐湖相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对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沉积时期盐湖同时存在深水、浅水两种蒸发岩的沉积特征;深水蒸发岩主要与... 根据岩心、岩屑和测井等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对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盐湖相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对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沉积时期盐湖同时存在深水、浅水两种蒸发岩的沉积特征;深水蒸发岩主要与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和深水深灰色泥页岩共生,发育在湖盆中心和北部陡坡带,以石膏和石盐沉积为主;浅水蒸发岩主要与漫湖三角洲粉、细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共生,发育在湖盆南坡的浅水沉积环境中,发育石膏、石盐和碳酸盐岩沉积;第一套膏盐层存在4种对比模式,第二和第三套膏盐层存在两种对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膏盐岩 盐湖相 沙四下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被引量:78
12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波 卜丽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的... 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的三维展布形态。研究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层和垂积夹层3种类型。客观地反映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基本单元的三维展布形态,真实再现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建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内部建筑结构 单砂体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浅南区NmⅡ和NmⅢ油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其对储层构型的控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家锋 李润泽 卜丽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基准面变化与曲流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与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产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mⅢ和NmⅡ油组发育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不完整的中期...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基准面变化与曲流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与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产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mⅢ和NmⅡ油组发育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不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1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类型可以划分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两种非对称型,以及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和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对称型;基准面低时,河道砂体宽而缓、且侧向切割严重,边滩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小、钻遇频率低;基准面高时,河道窄而深,河道砂体镶嵌在泥岩中呈孤立条带状产出,边滩发育程度低而堤岸亚相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大、钻遇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层序构型 储层构型 河流相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性对地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志鹏 刘显太 +1 位作者 杨勇 卜丽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针对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场的影响机制问题开展详细分析及探讨。利用三轴压缩试验分析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异性。通过储集层力学分析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应力椭圆及有限元... 针对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场的影响机制问题开展详细分析及探讨。利用三轴压缩试验分析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异性。通过储集层力学分析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应力椭圆及有限元模拟方法,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性越粗弹性模量越大、泊松比越低,砂岩相与泥岩相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差异较大。岩性不同造成力学性质的差异,力学性质的差异造成岩性接触界面产生额外应力,额外应力的存在影响储集层地应力。不考虑构造特征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储集层地应力场受额外应力大小及岩性接触面与边界应力夹角的双重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力学性质 储集层 地应力 低渗透油藏 应力场 渤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油田义176块沙四段沉积岩相类型及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15
作者 卜丽侠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109-109,共1页
义176块沙四段沉积岩相间物性差异大。本文分析了其沉积岩相类型,建立了主要沉积岩相孔隙度-渗透率关系。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沙四段 沉积岩相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济阳”夹层型页岩油评价及水平井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志鹏 杨勇 +2 位作者 杜玉山 王玮 卜丽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5,共12页
为形成陆上断陷盆地夹层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及水平井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一体化理念,利用地质综合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渤南洼陷“济阳”夹层型页岩油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对比济阳坳陷页岩油的典型特征及与中国其... 为形成陆上断陷盆地夹层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及水平井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一体化理念,利用地质综合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渤南洼陷“济阳”夹层型页岩油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对比济阳坳陷页岩油的典型特征及与中国其他页岩油的主要差异,初步提出“济阳”页岩油概念。系统研究渤南洼陷“济阳”夹层型页岩油的夹层、构造、地应力、物性、地化参数、天然裂缝及压裂改造特征,建立综合夹层、天然裂缝、压裂改造性的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评价方法。形成地质工程制约条件下的水平井一体化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地质工程甜点、断层特征及水平段长度定方案部署区域,地面井台与压裂裂缝方向相结合定水平井部署区,钻井平台与靶前距定水平井A靶部署区,水平段长度、钻井难度及钻井投资定水平井B靶及水平段井轨迹。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济阳”夹层型页岩油夹层大孔隙相对发育,可动流体饱和度高,且压裂可改造性好;高频夹层发育区通过压裂可获得更复杂的压裂裂缝网络,沟通更多的夹层,产能高;通过平面动态A靶框及纵向水平段轨迹控制窗的设计方法,大大降低了钻井施工难度,缩短了钻井周期,大幅改善了页岩油开发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评价 页岩油 一体化设计 水平井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