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卢仙娥 李革 +4 位作者 杜渝平 王其南 杜继昭 曹何 余显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对某教学医院11个高危病房的1330例病人进行了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病房病人的院内感染率不同,手术科室(22.03%)高于非手术科室(14.26%),x^2=12.64,P<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伤口、泌尿道及肺... 本文对某教学医院11个高危病房的1330例病人进行了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病房病人的院内感染率不同,手术科室(22.03%)高于非手术科室(14.26%),x^2=12.64,P<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伤口、泌尿道及肺部较为多见。院内感染病例的住院时间均较无感染者延长,平均增加2.19倍。院内感染者的病死率亦明显增高,其中手术科室增高17.94倍(RR=17.94,95%C13.80~84.80);非手术科室增高3.31倍(RR=3.31,95%Cl1.69~6.47)。院内感染菌株的耐药率大多高于院外感染株。同时发现:手术、保留导尿、使用各种引流管及皮质类激素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监控的效果与效益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仙娥 李革 +2 位作者 杜渝平 邓济苏 马贵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几年来医院感染监控研究的结果,阐明了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提高床位周转率,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国家的财政开支。同时由于医院感染监控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亦... 几年来医院感染监控研究的结果,阐明了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提高床位周转率,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国家的财政开支。同时由于医院感染监控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亦防止了疾病在医院中的暴发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感染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初探
3
作者 卢仙娥 杜渝平 +8 位作者 李革 邓济甦 王其南 杜继昭 李德秀 刘恩惠 曹何 余显书 马志如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29-31,共3页
医院内感染是当今医疗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院内感染密切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病死率、住院时间、床位周转率以及病人和国家的巨额经济损失等,因而,院内感染的控制问题已列为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院内感染是当今医疗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院内感染密切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病死率、住院时间、床位周转率以及病人和国家的巨额经济损失等,因而,院内感染的控制问题已列为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传播途径复杂。要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必需搞清其传播机制。于是,作者在探索院内感染特征与主要危险因素基础上,结合院内感染调查与监测,对从院内感染病人和有关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质粒分析,以探明其传染来源和传播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床位周转率 医院管理 传染来源 传播机制 防制措施 感染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传播关系 目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况与前景
4
作者 卢仙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3,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流行病学也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流行病学一个新的分支,正显示其独特作用和广阔前景。为了与大家共同学习、应用这一新学科,借此对其作简要的介绍。一、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特征分子流行病学是近十多年发...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流行病学也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流行病学一个新的分支,正显示其独特作用和广阔前景。为了与大家共同学习、应用这一新学科,借此对其作简要的介绍。一、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特征分子流行病学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流行病学分支,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与现代流行病学相结合的产物。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确切的定义,但综合国内学者的共识,都不外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现代流行病学 生物学原理 确切的定义 特征分析 核酸片段 霍乱流行 基因片段 DNA 核酸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68
5
作者 李革 卢仙娥 +3 位作者 邓济苏 王从容 曹何 余显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室 (CI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某教学医院 7个 ICU中住ICU时间 48h以上的 2 8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用质粒图谱及质粒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感染及环境分离... 目的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室 (CI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某教学医院 7个 ICU中住ICU时间 48h以上的 2 8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用质粒图谱及质粒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感染及环境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ICU获得性感染 83例 ,感染率 2 9.33% ;感染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2 7.72 %、鲍曼不动杆菌 18.81%、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89%、大肠埃希菌 6 .93%和真菌 11.88%。结论 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是 ICU获得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机制 ;污染的氧气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传播机制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3717例人群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调查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伟 张素华 +14 位作者 李革 李启富 倪银星 卢仙娥 马贵成 包柄楠 陈静 张政 汪志红 王继旺 吴静 杜娟 邓吉容 唐兰 黄维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糖尿病 (DM)、高血压 (HBP)、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 (MS)等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局部地区 3717例 2 0岁以上自然人群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等调查。结果 DM、糖调节受损(IGR)、HBP... 目的 了解重庆市糖尿病 (DM)、高血压 (HBP)、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 (MS)等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局部地区 3717例 2 0岁以上自然人群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等调查。结果 DM、糖调节受损(IGR)、HBP、血脂异常、超重 /肥胖、MS等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10 .38%、15 %、35 .4 3%、4 6 .95 %、30 .87% / 3.82 %、9.6 9%。各种疾病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高峰年龄男性为 5 0岁 ,女性为 6 0岁。结论 重庆市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糖调节受损 高血压 血脂紊乱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1
7
作者 唐晓君 李革 +3 位作者 张素华 卢仙娥 汪志红 马贵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032-4034,4041,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体重指数 腰臀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3388个自然人群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调查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静 张素华 +10 位作者 任伟 李革 马贵成 卢仙娥 李启富 包柄楠 王继旺 杜娟 邓吉容 唐兰 苗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08-1510,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庆市人群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分析BMI、腰围及腰臀比与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取现况调查的方式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的教职工和重庆市珞磺电厂的职工进行调查 ,内容... 目的 探讨重庆市人群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分析BMI、腰围及腰臀比与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取现况调查的方式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的教职工和重庆市珞磺电厂的职工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填写问卷 ,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及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等。结果 该人群中 ,超重占 30 .93% ,肥胖占3.5 1% ,腹型肥胖占 16 .2 7% ,男性超重比例高于女性 ,而女性腹型肥胖的患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 ,肥胖患病率亦增加。被调查人群中 ,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和IR的患病率分别为 34.0 6 %、4 5 .13%、2 7.78%和 7.35 %。随着BMI和腰围的增加 ,以上代谢紊乱的患病率持续增加。分别以BMI、腰围和腰臀比为标准 ,比较肥胖患者伴发其他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发现 ,在男性 ,腰围标准下的肥胖患者患其他代谢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腰臀比和BMI ,而女性患者则更能耐受腹型肥胖。随着BMI的增高 ,个体具有多种代谢异常的概率增加。结论 被调查人群中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 ,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 ,伴发各种代谢紊乱的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唐晓君 卢仙娥 +3 位作者 李革 张素华 马贵成 唐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庆市城市社区人群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城市社区人群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城市社区人群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讨重庆市城市社区人群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城市社区人群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城市社区人群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升高、腰臀比值大、高甘油三酯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 ,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 ,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流行病学 膳食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重庆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蓉 黄晓波 +4 位作者 罗开良 胡淀 乐庆荣 侯永兰 卢仙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市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15岁以上人群抽取5246人进行调查,对城乡人群各年龄段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市15岁以上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49%(标化率16.65%),男性为18.79%,女性为18.23%... 目的研究重庆市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15岁以上人群抽取5246人进行调查,对城乡人群各年龄段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市15岁以上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49%(标化率16.65%),男性为18.79%,女性为18.2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城市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1.65%,男性为19.91%均明显高于农村女性(14.68%)(P<0.01)。男女均在3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幅度明显。15~45岁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8.49%高于女性(4.90%)(P<0.01),45岁以后男女相近。女性高血压知晓率44.68%、治疗率41.29%分别高于男性(38.13%、32.03%)(P<0.05),控制率无差异。城市男女性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高于农村,有显著性差异(P<0.01)。BMI(≥25)、腹型肥胖、年龄、盐、家族史均为城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城乡人群高血压各有其特点,防治措施必须针对改变膳食结构、加强锻炼、减重等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人群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NGT、IGR、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闻宇 张素华 +5 位作者 任伟 李蓉 龚莉琳 白晓苏 李革 卢仙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比较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等三组人群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 目的:比较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等三组人群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三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及每组男女间的血脂代谢状况.结果:NGT、IGR和DM组,TG、TC、LDL-c水平依次递增,而HDL-c水平则呈递减趋势.NGT组中男性高TG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IGR组中女性高TG患病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DM组中男女间高TG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各组中女性的高TC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1).结论:重庆地区人群血脂异常以高TG、TC、LDL-c为主,而IGR和DM人群中女性高TC患病率较男性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患病率 流行病学 糖尿病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牟李红 卢仙娥 +6 位作者 刘隆健 赵禾 彭佑群 Yukio Yamori 胡志琼 许红 唐晓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2-533,共2页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 ,对重庆市某厂 5个车间所有 45~ 5 5岁的男性进行调查。结果 该人群平均年龄 5 1岁 ,平均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为 12 0 2 1mmHg( 15 99kPa) ,79 8...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 ,对重庆市某厂 5个车间所有 45~ 5 5岁的男性进行调查。结果 该人群平均年龄 5 1岁 ,平均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为 12 0 2 1mmHg( 15 99kPa) ,79 89mmHg( 10 6 3kPa)。高血压现患率为 2 0 3%,高胆固醇血症现患率为 16 7%,超重率为2 3 4%。单因素分析显示 ,体重指数 (BMI)与SBP和DBP均呈正相关 (r=0 33 ,r=0 41,P <0 0 1)。超重的人 (BMI≥ 2 5kg/m2 )其SBP、DBP、血清总胆固醇 (TC)、TC/HDL值均较体重指数正常者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超重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OR值为 4 92 ( 2 43~ 9 95 )。 2 4h尿钠排出量与血压呈弱的相关 (r =0 2 3 ,r =0 2 2 ,P <0 0 5 ) ,钠 /钾均值为 6 77,钠 /钾高于建议值范围 (比值 <3)的比例占 98 5 5 %。文化程度高 (受教育年数≥ 10年 )有低的高血压现患 ( 5 6 5 %) ,其血压水平、尿钠排出量、钠 /钾均较中、低文化程度的低。结论 超重、膳食高盐为重庆地区抽样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教育在中国人群血压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生活方式 现况调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22
13
作者 唐晓君 张素华 +2 位作者 李革 卢仙娥 马贵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押调查于2002-01/07进行。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重庆市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选择了4个社区,对3717例人群进行了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押调查于2002-01/07进行。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重庆市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选择了4个社区,对3717例人群进行了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问卷调查: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吸烟及饮酒情况、近一年的饮食情况、体力活动情况等。②体格检查项目: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③实验室检查项目: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押①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患病率9.77%,糖耐量低减(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患病率15.26%。按性别划分,糖尿病患病率男性10.19%,女性9.07%;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男性15.54%,女性14.85%。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亦逐渐升高,70岁及以上达17.39%。②超重现象较严重,超重及肥胖率(体质量指数≥25kg/m2)为32.63%,且无论男性或女性,随着体质量指数增加,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体质量指数≥30kg/m2者其患病率是正常者的2.43倍。③调查人群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3.92%,糖耐量低减为19.46%;收缩压≥140mmHg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8.74%,糖耐量低减为22.52%,高血压者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均较血压正常者为高。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其糖尿病患病率为23.13%,糖耐量低减为25.63%,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7.02%与13.28%。④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高收缩压、高三酰甘油,体力活动,其OR值分别为3.049,1.456,1.798,2.895,2.525,1.671。结论押重庆地区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超重与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膳食中高能量、高脂肪摄入是当地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牟李红 李革 +6 位作者 张素华 任伟 唐晓君 卢仙娥 吴羽 李启富 唐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P)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该病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02年1~5月对重庆市某高校和某厂矿职工共计3 717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人群平均年龄(56.6...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P)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该病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02年1~5月对重庆市某高校和某厂矿职工共计3 717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人群平均年龄(56.66±13.49)岁,高血压现患率为43.29%,其中男性为45.54%,女性为39.88%,随着年龄的增长,HP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现患率为25.86%;超重率为34.35%,超重的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其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值均较未超重者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值较后者低.文化程度高者(受教育年数≥10年)HP现患率较中低文化程度者低,前者血压、血脂、血糖(glucose,Glu)水平均较后者低.多元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高血脂史、高血压家族史、TC值与HP的患病有关.结论抽样人群中老年人HP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他们是HP防治的主要对象.年龄、BMI>25 kg/m2、HP家族史、高血脂等可能是当地HP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控制和预防HP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横断而调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继旺 张素华 +8 位作者 任伟 杜娟 陈静 包柄楠 李革 卢仙娥 马贵成 张政 倪银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 探讨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整体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 ,完成重庆地区 371 7例自然人群问卷调查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及糖负荷 2h后血糖 ,测量空腹状态血压、腰围、体重、身高。... 目的 探讨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整体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 ,完成重庆地区 371 7例自然人群问卷调查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及糖负荷 2h后血糖 ,测量空腹状态血压、腰围、体重、身高。结果  (1 ) 887例正常人中 ,吸烟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体重、腰围、甘油三酯 (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于非吸烟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于非吸烟组。 (2 ) 3379例资料完整自然人群按年龄分层后 ,4 0岁以下人群吸烟组糖尿病 (DM)、糖耐量减低 (IGT)、空腹血糖减损 (IFG)、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 /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 4 0~ 6 0岁年龄层吸烟组超重 /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 C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 ,6 0岁以上年龄层吸烟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结论 吸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 ,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腹血糖受损下限切点对重庆地区人群代谢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素华 任伟 +11 位作者 李蓉 龚莉琳 李革 李启富 卢仙娥 汪志红 陈静 包柄楠 杜娟 王继旺 吴豪杰 白小苏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调查和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和0.728。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在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人群中,与FPG〈5.6mmol/L亚组比较,FPG5.6~6.1mmol/L亚组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53%、54%、60%和126%。IFG下限切点下调前后,糖调节受损(IGR)各亚组组分的代谢特征不改变。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中国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糖调节受损 ROC分析 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高校人群糖尿病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晓君 卢仙娥 +3 位作者 李革 张素华 马贵成 徐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1-1282,共2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高校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某高校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2 966人。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为10.1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16.12%。按性别划分,...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高校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某高校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2 966人。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为10.1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16.12%。按性别划分,糖尿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64%、9.39%;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6.69%、15.33%。随年龄增加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达14.56%。(2)超重现象较严重,超重和肥胖率为46.43%,腹型肥胖率为38.40%。无论男女随体重指数增加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逐渐增高。(3)调查人群中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 Hg(1mm Hg=0.133kPa)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9.47%,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 Hg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5.40%。(4)影响糖尿病患病主要因素有年龄、高血压、腰臀比、高三酰甘油,其OR值分别为1.995、2.100、1.568、1.674。结论重庆市某高校糖尿病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中老年人群应加强糖尿病防治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糖尿病和IGT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晓君 张素华 +4 位作者 李革 卢仙娥 马贵成 李启富 唐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人群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患病风险因素,为城市社区人群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60岁以上1 791例自然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DM患病率14...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人群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患病风险因素,为城市社区人群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60岁以上1 791例自然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DM患病率14.45%,IGT患病率21.70%,随着年龄增加,DM和IGT患病率亦逐渐升高。超重者(BMI≥25)DM和IGT患病率为17.51%和28.02%,肥胖者(BMI≥30)DM和IGT患病率为21.43%和37.14%,按腰臀比(WHR)划分,向心性肥胖者DM和IGT患病率为17.45%和25.09%。影响DM患病风险的因素主要有:DM家族史、BMI、WHR、高收缩压、高甘油三酯。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重是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老年人是DM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3057位基因多态性与2型DM和肥胖及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晓君 卢仙娥 +2 位作者 张素华 李启富 李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R)基因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d iabetes m ellitus,DM)和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34例血标本检测了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3 ...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R)基因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d iabetes m ellitus,DM)和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34例血标本检测了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3 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2型DM及肥胖的关系。结果对75例2型DM病人和59例血糖正常者检测LR基因+3 057位核苷酸G→A的变异频率,总变异频率为82.09%,其中DM组为87.33%,正常对照组为75.42%(P<0.05),OR=2.25。DM患者中AA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A型频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中未见GG型频率(趋势χ2=6.77,P<0.01),按BM I及WHR划分,未见其基因变异与肥胖的关系。AA基因型组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高于GA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GA型组(P<0.05)。结论重庆地区存在LR基因第20外显子+3 057位核苷酸基因变异,它可能是该地区人群2型DM的遗传易感标记,A等位基因与2型DM及高血压、高血脂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瘦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蓉 张素华 +12 位作者 任伟 龚莉琳 李革 李启富 卢仙娥 汪志红 陈静 包柄楠 杜娟 王继旺 吴豪杰 白晓苏 邓吉容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2,15,共4页
目的 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 ,对重庆地区 2 1~ 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 ,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 2h血糖 ,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 (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IFG)、单纯糖耐量低... 目的 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 ,对重庆地区 2 1~ 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 ,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 2h血糖 ,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 (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 (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 (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 (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 (IPH)和联合血糖增高 (IFH/IPH) 7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 ,分别占IGR的 6 1.4 %和初发DM的 6 0 .5 %。i 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 ,IFG/IGT的SBP更高 ,脂代谢异常更明显 ,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 ;DM患者中 ,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 ,测定餐后 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低减 单纯负荷后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