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探讨
1
作者 卢勤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恢复质... 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西安大略麦克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WOMAC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6.13±4.56)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4.32)分,WOMAC评分(25.13±2.14)分低于对照组的(45.67±2.52)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针刀镜联合达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膝关节功能可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微创针刀镜 痛风性关节炎 达标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勤燕 蔡小 +6 位作者 林小军 唐莼 叶静华 李伟念 何志翔 李欣颖 张荣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维生素D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LE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运用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维生素D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LE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结果:(1)活动期SLE组25-OH-D水平低于稳定期SLE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稳定期SLE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RA组25-OH-D水平与活动期SL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SLE患者25-OH-D水平与SLEDAI评分(r=-0.45,P<0.01)及24小时尿蛋白(r=-0.3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C4无关。结论:SLE患者25-OH-D水平降低,25-OH-D水平降低与SLE病情活动及肾损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25-OH-D 电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建波 宁芳芳 卢勤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5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肾内科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15例和他克莫司组(他克莫司...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肾内科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15例和他克莫司组(他克莫司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15例。比较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定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他克莫司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他克莫司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他克莫司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缓解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白蛋白 肌酐 尿蛋白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建波 宁芳芳 卢勤燕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室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应用冲击疗法。两组...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室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应用冲击疗法。两组治疗后微炎性反应状态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微炎性反应状态与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微炎性反应状态,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冲击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性反应状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建波 卢勤燕 梁婷婷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进行治疗。结果:与治疗...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进行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血清学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贫血指标(Hct、Hb)均显著升高,且改善程度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与贫血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丁 透析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D患者血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建波 卢勤燕 +1 位作者 吴传聪 彭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检验与分析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血维生素K2的血浓度,分析维生素K2与骨质疏松症各重要指标间的关系,以探讨血维生素K2水平作为CKD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方法实验组为本院就诊的罹患1~5期CKD且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 目的检验与分析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血维生素K2的血浓度,分析维生素K2与骨质疏松症各重要指标间的关系,以探讨血维生素K2水平作为CKD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方法实验组为本院就诊的罹患1~5期CKD且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3.66±8.55)岁]。对照组设3组:一为患CKD但无骨质疏松症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2.77±6.35)岁];二为无CKD但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8.36±5.99)岁];三为既无CKD亦无骨质疏松症的正常人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60.22±4.69)岁]。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及非骨质疏松,根据肾ECT检查分为CKD 1~5期,检测各组患者血钙、血磷、血尿素氮和肌酐、血总碱性磷酸酶(total-ALP)、血骨钙素、血甲状旁腺激素、血25-(OH)2D3浓度、维生素K2等,对CKD 1~5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与各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KD 4~5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维生素K2浓度为(1.52±0.58)nmol/L,与正常人[(4.14±1.04)nmol/L]及CKD 1~3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1.98±0.68)nmol/L]对比明显减少(P<0.05)。CKD各分期普遍存在维生素K2减少,CKD分期越高的患者,其维生素K2减少越明显(P<0.05)。CKD 4~5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钙素为(126.1±98.0)μg/L,比正常人[(17.1±4.9)μg/L]及CKD 1~3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14.4±4.2)μg/L]明显升高(P<0.05)。结论⑴维生素K2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标志物;CKD各分期普遍存在维生素K2减少,CKD分期越高的患者,其维生素K2减少越明显。⑵中国普通人及CKD各分期患者普遍存在25-(OH)2D3不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质疏松 维生素K2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对狼疮肾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建波 卢勤燕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对于狼疮肾炎患者血尿酸改变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复发未使用过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白介素联合传统药物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对于狼疮肾炎患者血尿酸改变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复发未使用过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白介素联合传统药物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血清尿酸由(431.38±58.44)μmol/L降至(274.73±18.84)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尿蛋白定量由(2.34±0.67)g/d降至(0.58±0.03)g/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肌酐由(221±31.49)μmol/L降至(121±19.08)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肾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以及时反映其肾脏损伤程度,结合本研究患者血尿酸指标变化情况,白介素2联合传统治疗可显著恢复患者肾功能,改善血尿酸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狼疮肾炎 血尿酸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建波 宁芳芳 卢勤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的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SF-3...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的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C3、SCr、尿蛋白、BUN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为(3.57±0.89),较对照组的(5.06±1.25)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3、SCr、尿蛋白、BUN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促进预后显著好转,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未成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9
作者 林小军 蔡小 +6 位作者 叶静华 李芳菲 唐莼 李伟念 何志翔 李欣颖 卢勤燕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未成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DDC)在体外诱导CD4+调节性T细胞(Treg)向人叉头框蛋白P3(FOXP3)+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抽取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未成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DDC)在体外诱导CD4+调节性T细胞(Treg)向人叉头框蛋白P3(FOXP3)+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抽取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外周血,于体外分离培养未成熟MDDC;将未成熟MDDC与CD4+ T细胞共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SLE组外周血CD4+ T细胞中FOXP3+CD4+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83±0.30)%比(5.38±0.63)%](P<0.05);CD4+ T细胞与未成熟MDDC共育后,SLE组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3.28±0.27)%,与共育前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12±0.70)%,较共育前明显增加(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未成熟MDDC诱导自体CD4+ Treg细胞向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能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细胞 诱导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25-羟维生素D浓度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勤燕 魏建波 吴传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25-羟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同期90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健康组。检测两组25-羟维生素D浓度。比较两组2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25-羟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同期90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健康组。检测两组25-羟维生素D浓度。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浓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不同25-羟维生素D浓度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情况及其相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结果正常健康组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25-羟维生素D>15 ng/ml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明显高于25-羟维生素D≤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呈负相关(r=-0.269、-0.276、-0.429,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Ⅰ期25-羟维生素D浓度为(27.56±6.84)ng/ml,Ⅱ期为(16.35±5.32)ng/ml,Ⅲ期为(13.29±4.03)ng/ml,Ⅳ期为(8.71±2.37)ng/ml。类风湿性关节炎组X线Ⅰ期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Ⅲ期、Ⅲ期高于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损害度与25-羟维生素D浓度具有密切关联,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地区ANCA相关性血管炎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榆淇 魏建波 +2 位作者 卢勤燕 吴传聪 彭翔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清远地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胞浆型ANCA (cANCA)阳性5例,核周型ANC... 目的分析清远地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胞浆型ANCA (cANCA)阳性5例,核周型ANCA (pANCA)阳性48例,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b)阳性51例,抗蛋白酶3抗体(PR3-Ab)阳性10例;其中cANCA合并PR3-Ab阳性2例,pANCA合并MPO-Ab阳性42例;pANCA合并PR3-Ab阳性6例(其中合并抗核抗体阳性4例),cANCA合并MPO-Ab阳性3例(其中合并抗核抗体阳性1例)。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但患者接受程度及依从性较差,大部分已进入肾衰竭期并行肾脏替代治疗。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清远地区并非不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患者,需警惕ANCA相关性血管炎可能,推广ANCA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地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与白藜芦醇联用通过减弱RhoA/ROCK通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添辉 崔艳铭 +5 位作者 吴传聪 卢勤燕 魏建波 丁韦仁 李业豪 彭翔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4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与白藜芦醇联用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早期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早期DKD模型组32只。建模成功后,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1 m...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与白藜芦醇联用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早期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早期DKD模型组32只。建模成功后,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再分为以下4组:第1组,每天给予1 mL PBS灌胃;第2组,每天给予白藜芦醇15 mg/kg;第3组,每天给予雷米普利10 mg/kg;第4组,每天给予白藜芦醇(15 mg/kg)和雷米普利(10 mg/kg),连续治疗10 d。所有大鼠均使用5%异氟烷麻醉情况下进行心脏采血后处死,并采集组织标本进一步分析。结果:STZ诱导的DKD大鼠(第1组)出现早期症状:微量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比值升高(P<0.05)。第2组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比值没有明显降低,第3组和第4组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比值降低(P<0.05)。介导组织发生纤维化的TGF-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各组间的肾脏中表达无差异。但STZ诱导的DKD组肾脏RhoA和ROCK2蛋白水平升高,经过雷米普利治疗或雷米普利与白藜芦醇联用治疗的情况下RhoA和ROCK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DKD早期的大鼠肾小球硬化主要是通过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使用雷米普利或雷米普利与白藜芦醇联用治疗可有效降低RhoA与ROCK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肾脏纤维化,并揭示此病程阶段的肾小球硬化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硬化 雷米普利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建波 彭翔 +1 位作者 卢勤燕 尚榆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传统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传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TNF-α、IL-6、CRP、WBC、ESR)、免疫功能(IgA、IgG、补体C3、补体C4)、肝肾功能(ALT、AST、Scr、BUN)等指标及SLEDAI评分。结果:治疗后4、8、12周,两组TNF-α、IL-6、CRP、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W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TNF-α、IL-6、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IgA、IgG低于治疗前,补体C3、C4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IgA、IgG低于对照组,补体C3、C4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ALT、AST、Scr均高于治疗前,BUN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UN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ALT、AST、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SLE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SLE,对肝肾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提高缓解率,减少脏器损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传聪 魏建波 卢勤燕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3期192-194,19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有多系统损害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在自身免疫病中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了广大女性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根据细胞周期动力学原理开创了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序贯使...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有多系统损害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在自身免疫病中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了广大女性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根据细胞周期动力学原理开创了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序贯使用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该疗法较以往单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该文就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细胞周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联合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治疗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传聪 马丽辉 +2 位作者 魏建波 卢勤燕 崔艳铭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序贯联合长春新碱(VCR)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7年1月就诊的36例SLE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序贯联合VCR和CTX治疗,连续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 目的探讨序贯联合长春新碱(VCR)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7年1月就诊的36例SLE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序贯联合VCR和CTX治疗,连续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18个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和C4水平,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3、6、12、18个月后,本组患者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C3、C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化学性膀胱炎、末梢神经炎,但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8个月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联合VCR和CTX能有效缓解SLE患者症状,改善24 h尿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且疗效与累积剂量成正比,但可能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活化状态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小军 蔡小 +6 位作者 叶静华 李芳菲 唐莼 李伟念 何志翔 李欣颖 卢勤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DDCs)活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SLE患者35例(SLE组)和体检健康者16例(对照组),2组分别抽取外...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DDCs)活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SLE患者35例(SLE组)和体检健康者16例(对照组),2组分别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育MDDCs。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MDDCs表面CD86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MDDCs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SLE组未成熟MDDC数量((0.026±0.100)×106/mL)与对照组((0.043±0.010)×10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未成熟MDDCs表面CD86表达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42.8%)(P<0.05);SLE组未成熟MDDCs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200.7±81.5)ng/L)高于对照组((101.2±20.5)ng/L),白细胞介素-6水平((122.9±11.5)ng/L)与对照组((121.8±9.3)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未成熟MDDCs百分比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40,P=0.031),MDDC浓度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510,P=0.01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50,P=0.041);SLE组CD86表达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30,P=0.002),与血清补体水平C3水平(r=0.260,P=0.082)、抗双链DNA(r=0.190,P=0.061)、C反应蛋白水平(r=0.310,P=0.090)和血沉(r=0.200,P=0.098)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未成熟MDDCs可能存在自发活化状态,即使无活化信号存在亦能有效递呈抗原,有效协同刺激T细胞,导致患者外周免疫耐受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细胞 树突细胞 CD86
原文传递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传聪 魏建波 +2 位作者 崔艳铭 卢勤燕 彭翔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1-473,共3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浆膜腔渗液、全身水肿、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属免疫相关性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浆膜腔渗液、全身水肿、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属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研究报道少,治疗手段有限,急性期病死率高。现对1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致分布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肺水肿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