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卢合全 唐薇 +4 位作者 罗振 孔祥强 李振怀 徐士振 辛承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11-2521,共11页
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变化、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6—2018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安排3年定位施肥试验... 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变化、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6—2018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安排3年定位施肥试验,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ium L.)品种K836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NF)、化肥常规用量(NPK)、商品有机肥用量(COF)、化肥常规用量与商品有机肥用量配施(NPK+COF)、化肥常规用量的70%与商品有机肥用量配施(0.70NPK+COF)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0.70NPK+COF处理较NF显著提高棉田土壤肥力、棉花干物质积累量、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改善了棉花产量构成,籽棉产量逐年增加9.63%、26.18%和59.96%。0.70NPK+COF处理较NPK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棉花干物质积累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差异,3年内0.70NPK+COF与NPK处理的籽棉产量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产量水平(3976~4105 kg hm-2)。NPK+COF处理较NPK和0.70NPK+COF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棉花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但没有显著提高棉花产量。据此,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0.70NPK+COF)能够培肥连作棉田地力、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持续高产稳产,是一种节肥增效环保的施肥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商品有机肥 减施化肥 土壤肥力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卢合全 李振怀 +3 位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张冬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类型 播种期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蔗糖合成酶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卢合全 沈法富 +1 位作者 刘凌霄 孙维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34-37,57,共5页
蔗糖合成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叶片光合产物向“库”器官运输的主要形态是蔗糖,而蔗糖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此,综述了蔗糖合成酶(SuSy)在高等植物蔗糖代谢中的作用,SuSy基因的克... 蔗糖合成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叶片光合产物向“库”器官运输的主要形态是蔗糖,而蔗糖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此,综述了蔗糖合成酶(SuSy)在高等植物蔗糖代谢中的作用,SuSy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机理以及SuSy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并进一步对蔗糖合成酶的研究作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合成酶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生长发育过程 SUSY 转基因植株 光合产物 代谢途径 蔗糖代谢 高等植物 调控机理 关键酶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卢合全 李振怀 +3 位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张冬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018-4026,共9页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垄作 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合全 唐薇 +7 位作者 张冬梅 罗振 孔祥强 李振怀 徐士振 代建龙 李维江 辛承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16―2018年安排大田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化肥常规用量(NPK)、秸秆还田(S)、化肥常规用量加秸秆还田(NPKS)、化肥常规用量减施25%加秸秆还田(0.75...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16―2018年安排大田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化肥常规用量(NPK)、秸秆还田(S)、化肥常规用量加秸秆还田(NPKS)、化肥常规用量减施25%加秸秆还田(0.75NPKS)、缓控释肥常规用量加秸秆还田(CRFS)和缓控释肥常规用量减施25%加秸秆还田(0.75CRFS),以NPK作对照。【结果】连续3年试验,与NPK比较,NPKS和CRFS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逐年增加;0.75NPKS和0.75CRFS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逐年减少,而土壤碱解氮、速效钾与NPK差异不显著。NPKS、CRFS、0.75NPKS和0.75CRFS的植株氮、磷吸收量和表观利用率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磷吸收量较NPK分别增加6.17%、8.01%、8.88%和7.94%,差异显著,而3年试验中4个秸秆还田处理的钾吸收量与NPK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始絮期NPKS和CRFS的主茎倒二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0.75NPKS、0.75CRFS的主茎倒二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与NPK差异不显著。3年内,NPKS、CRFS的籽棉产量较NPK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0.75NPKS、0.75CRFS籽棉产量较NPK略低,但差异不显著。连续3年试验,NPKS、0.75NPKS、CRFS和0.75CRFS处理的单位面积铃数、铃重和衣分与NPK均无显著差异。【结论】3年内化肥减施25%配合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化肥表观利用率且棉花不减产,为避免长期减施化肥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下降,须适当补充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秸秆还田 减量施肥 土壤养分 营养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苗期遇雨对不同播种方式棉花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卢合全 代建龙 +8 位作者 李振怀 李维江 徐士振 唐薇 张冬梅 孔祥强 罗振 辛承松 董合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的】黄河流域棉花一般采用播后覆盖地膜、齐苗后人工放苗的传统播种方式,但人工放苗费工费时;膜上播种可以减免放苗环节,在少雨的西北内陆棉区已经广泛应用,但能否应用于黄河流域棉区取决于出苗时遇雨是否会影响棉花出苗。研究明确... 【目的】黄河流域棉花一般采用播后覆盖地膜、齐苗后人工放苗的传统播种方式,但人工放苗费工费时;膜上播种可以减免放苗环节,在少雨的西北内陆棉区已经广泛应用,但能否应用于黄河流域棉区取决于出苗时遇雨是否会影响棉花出苗。研究明确降雨对不同播种方式棉花出苗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选择简便适用的播种方式,促进棉花轻简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2014—2015年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ium L.)品种K83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人工模拟降雨(0和10 mm)为主区,以露地直播(SWM)、播后覆膜(SBM)、膜上播种(SAM)和双膜覆盖(SDM)4种播种方式为裂区,在山东省临清市研究了降雨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降雨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未遭雨时,膜上播种和双膜覆盖的出苗率、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与传统播后覆膜相当,露地直播则分别降低了13.6%、19.0%、13.3%、24.7%和27.7%;遭遇降雨时,膜上播种的出苗率、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铃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32.2%、43.1%、26.3%、25.8%和29.2%,露地直播分别降低了42.8%、55.8%、47.2%、35.0%和40.1%,而双膜覆盖的相关指标与传统播后覆膜相当或略好。【结论】出苗期遭遇降雨显著影响膜上播种棉花的出苗和生长,导致减产;双膜覆盖无论是否遭遇降雨都能达到播后覆膜的效果。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特别是播种期降雨概率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是保证一播全苗、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降雨 播种方式 出苗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合全 李振怀 +4 位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张冬梅 罗振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1-15,共5页
以杂交棉鲁棉研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杂交棉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熟相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 以杂交棉鲁棉研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杂交棉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熟相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低密度(3.00株/m2)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低,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3.00株/m2)产量最高,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居中,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还是最低;整枝条件下4.50株/m2密度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比3.00株/m2分别增产4.93%和5.51%,而留叶枝条件下3.00株/m2的籽棉产量比4.50株/m2高4.03%。低密度(3.00株/m2)下留叶枝的铃数多于去叶枝的铃数,但随密度增加(4.50株/m2及以上),留叶枝的铃数显著少于去叶枝的铃数;留叶枝和增加密度都会降低铃重。密度与整枝对棉柴比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但都可显著影响生物产量。密度与整枝对棉花早熟性也有互作效应,去叶枝的早熟性好于留叶枝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早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种植密度 叶枝 互作效应 产量 早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蔗糖合成酶(SuSy)分子结构特征与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合全 沈法富 +1 位作者 刘凌霄 孙维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72-1376,共5页
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利用http://www.us.expasy.org、http://www.ch.embnet.org和NCBI的核酸/蛋白质结构特征在线分析工具,对棉花蔗糖合成酶(SuSy,sucrosesynthaseE.C.2.4.1.13)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功能域预测分析,探... 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利用http://www.us.expasy.org、http://www.ch.embnet.org和NCBI的核酸/蛋白质结构特征在线分析工具,对棉花蔗糖合成酶(SuSy,sucrosesynthaseE.C.2.4.1.13)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功能域预测分析,探讨了棉花蔗糖合成酶的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拓扑结构、卷曲螺旋结构及功能域。结果表明该酶具有2个卷曲螺旋区段:20~30和190~215氨基酸区域,没有信号肽,是一个非跨膜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包含两个功能结构域7~555(Sucrose-synth)和568~747(Glycose-transf-1),分别行使蔗糖合成功能、糖基化合物(UDP、ADP、GDP或CMP)转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蔗精合成酶(SuSy) 结构特征 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轻简栽培的棉花品种K836的选育及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合全 李振怀 +5 位作者 李维江 孔祥强 代建龙 唐薇 张冬梅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5年第6期33-36,37,共5页
K836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转Bt Cry1A基因抗虫棉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合轻简化栽培,现已成为山东省主推棉花品种。本文介绍了K836的选育思路、技术路线和育种过程,并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棉花 K836 育种 轻简化 机采棉 纤维品质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对初蕾期物理伤害的调节补偿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合全 祁杰 +11 位作者 代建龙 张艳军 孔祥强 李振怀 李维江 徐士振 唐薇 张冬梅 罗振 辛承松 孙学振 董合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4-911,共8页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 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 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置去顶去叶(RTL)、去顶留1叶(RT+1LM)、去顶留叶(RT+ALM)、留顶去叶(TM+RL)、留顶留1叶(TM+1LM)以及未损伤的正常植株(CK)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棉花生长发育、叶面积动态、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棉柴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单株干物质量,TM+1LM处理在15 DAT和30 DAT(物理伤害后天数)分别比CK降低59.0%和12.1%,但在45 DAT和60 DAT与CK无差异;其余伤害处理在15~60 DAT均不同程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处理45 DAT内,RTL、RT+1LM、RT+ALM和TM+RL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间推迟,TM+1LM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及高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一致。TM+RL生物产量较CK降低18.2%,而RTL、RT+1LM、RT+ALM和TM+1LM的生物产量与CK相当;RTL、RT+1LM、RT+ALM和TM+RL的棉柴比分别比CK降低52.6%、47.3%、36.8%和23.7%,而TM+1LM的棉柴比与CK无明显差异。RTL、RT+1LM、RT+ALM和TM+RL单位面积铃数分别减少19.0%、7.2%、9.9%和15.6%,单铃重分别降低23.2%、8.9%、8.9%和19.6%,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6.3%、17.5%、15.5%和31.9%,而TM+1LM的铃数和单铃重没有显著降低,籽棉产量与CK相当。据此,把蕾期物理损伤分为轻度损伤(TM+1LM)、中度损伤(RT+1LM、RT+ALM)和重度损伤(RTL、TM+RL),其减产幅度分别在5%以内、15%左右和30%以上。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棉田,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棉花补偿性生长,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重度损伤棉田,可以考虑改种其他短季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物理伤害 生长 产量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卢合全 赵洪亮 +1 位作者 于谦林 董合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单株果枝数、果节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皆有显著影响,密度在4.0株/m2时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经济系数合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可作为麦套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杂交棉 种植密度 产量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棉品种K638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合全 李振怀 +5 位作者 李维江 罗振 唐薇 张冬梅 孔祥强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4年第2期33-34,共2页
K638(鲁棉研4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育成的中早熟常规抗虫棉品种,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10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后期叶功能好、抗早衰,铃大、吐絮畅、易采摘,已成为近年来山东省... K638(鲁棉研4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育成的中早熟常规抗虫棉品种,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10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后期叶功能好、抗早衰,铃大、吐絮畅、易采摘,已成为近年来山东省棉花良种推广补贴主导品种和山东省主推品种之一。现根据该品种在试验和生产中的表现,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总结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棉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特性 特征 山东省 良种推广 中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套抗虫棉K836轻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合全 徐士振 +1 位作者 刘子乾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6年第2期39-40,42,共3页
2012—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蒜棉两熟制棉田开展传统栽培和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穴盘育苗、合理密植、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适当晚拔柴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棉花,平均单株成铃14.8个,单位面积总铃68.1万个·hm^(-2),... 2012—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蒜棉两熟制棉田开展传统栽培和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穴盘育苗、合理密植、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适当晚拔柴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棉花,平均单株成铃14.8个,单位面积总铃68.1万个·hm^(-2),全株平均铃重6.05g,平均子棉产量达4120kg·hm^(-2)。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产量相当,每公顷节省用工120个,增加效益6000元。依据该品种建立的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对鲁西南蒜棉两熟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836 蒜棉套种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代谢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4
作者 刘凌霄 沈法富 +2 位作者 卢合全 韩庆点 刘云国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大部分以蔗糖的形式供应和运输,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本文综述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生物学功能...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大部分以蔗糖的形式供应和运输,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本文综述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生物学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进化,SPS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植株的表现;并进一步对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研究作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代谢 光合产物 植株 遗传转化 生长发育 运输 研究进展 基因表达调控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董合忠 李振怀 +5 位作者 罗振 卢合全 唐薇 张冬梅 李维江 辛承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2-798,共7页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留叶枝...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留叶枝棉株的产量主要来自果枝(85%),叶枝所占份额较低(15%);无论去叶枝还是留叶枝,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72%)和内围(74%),上层(28%)和外围(26%)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整枝对棉花熟相影响不大;但密度显著影响熟相和库源比例,低密度下库源比例大、轻度早衰,高密度下库源比例小、轻度晚熟,中等密度(5.25株·m-2)下库源比例适宜,熟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整枝 叶枝 果枝 果节 产量分布 熟相 库源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冬梅 李维江 +4 位作者 唐薇 董合忠 李振怀 罗振 卢合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30,共7页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低密度皮棉增产9.7%,而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与中密度的产量相当,比高密度(9.75株.m-2)增产15.3%。密度与留叶枝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低密度条件下保留叶枝似可弥补密度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而中、高密度条件下,去叶枝仍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叶枝 互作效应 产量 早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代建龙 李振怀 +6 位作者 罗振 卢合全 唐薇 张冬梅 李维江 辛承松 董合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40-2045,共6页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方式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播种保苗(播量11.25 kg hm^–2,出苗放苗后不间苗、定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年份、地点和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铃数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2个点次(3年4个地点)中有10个点次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收获密度达到4.5-8.5株 m^–2,铃数和籽棉产量与常规播种保苗方式相当;2011年东营点和2012年惠民点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密度分别只有3.53株 m^–2和3.63株 m^–2,铃数比常规播种分别减少13.8%和9.7%,单铃重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籽棉产量分别减少14.2%和5.5%。精量播种处理中2个点次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获密度过低,导致铃数降低。通过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较高的收获密度,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能够实现省工节本不减产,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河流域棉区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精量播种 减免间定苗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宫慧慧 张玉娟 +6 位作者 赵军胜 李振怀 卢合全 徐士振 赵逢涛 孟庆华 董合忠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的1种集约化种植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芝麻间作的优劣势,并寻找棉花/芝麻间作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等行距单作棉花(Tc_1)、大小行单作棉花(Tc_2)和单作芝麻(Ts)为对照,设计棉花、芝麻的间...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的1种集约化种植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芝麻间作的优劣势,并寻找棉花/芝麻间作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等行距单作棉花(Tc_1)、大小行单作棉花(Tc_2)和单作芝麻(Ts)为对照,设计棉花、芝麻的间作方式分别为1-1式(棉花行距80 cm,棉花行间种植1行芝麻),2-1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1行芝麻),2-2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2行芝麻)3种间作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采用土地当量比(LER)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利用效率及间作优劣势。【结果】与单作棉花或单作芝麻相比,所有间作模式皆降低棉花或芝麻的产量,但2-1式间作中棉花籽棉产量与单作棉花Tc_1、Tc_2相比仅略降低,差异不明显;1-1式间作模式下2年平均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1分别降低了17.3%、7.9%、19.7%和7.9%;2-2式间作的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2分别降低16.4%、5.81%、14.8%和6.2%。间作系统中棉花与芝麻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皆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2015年、2016年的LER分别为1~1.24和0.91~1.16。【结论】棉花/芝麻间作的LER大于1,间作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两者具有间作优势。2-1式间作既不影响棉花产量又增收一茬芝麻,且易于栽培管理,是可行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芝麻 间作 产量 产量构成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肥对盐胁迫下Bt棉生长和叶片Bt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代建龙 董合忠 +2 位作者 段留生 李振怀 卢合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11,共9页
以Bt棉品系K638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肥对不同程度盐胁迫(土壤含盐量:0(CK)、0.15%(轻度胁迫)和0.3%(中度胁迫))下棉株生长、氮素吸收、Bt蛋白含量和Bt蛋白氮占全氮量比例的影响;同时,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硝态氮... 以Bt棉品系K638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肥对不同程度盐胁迫(土壤含盐量:0(CK)、0.15%(轻度胁迫)和0.3%(中度胁迫))下棉株生长、氮素吸收、Bt蛋白含量和Bt蛋白氮占全氮量比例的影响;同时,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硝态氮和铵态氮)对NaCl胁迫下Bt蛋白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氮肥与盐胁迫对棉叶Bt蛋白含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非盐和低盐胁迫下,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长(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和2.8倍)、Bt蛋白合成(分别提高41.0%和90.9%)和全N向Bt蛋白N的转化(分别提高9.3%和15.6%);中度盐胁迫下,施氮肥虽也促进了棉株生长(1.4倍),并提高了叶片全N含量(98.8%)和Bt蛋白含量(83.3%),但并未提高Bt蛋白N占全N量的比例。无论盐胁迫与否,施NO3--N处理的生物量和叶片全氮含量都显著高于施NH4+-N的处理,但由于盐胁迫下NO3--N降低了Bt蛋白N占全氮的比例(11.0%),叶片Bt蛋白含量则略低于NH4+-N处理。据此认为,盐胁迫下施氮肥通过促进棉株对N素的吸收积累并影响全氮转化为Bt蛋白的比例,进而影响Bt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氮肥 B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整枝对抗虫杂交棉产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振 李维江 +4 位作者 董合忠 唐薇 张冬梅 卢合全 李振怀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43-47,共5页
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不同整枝条件下抗虫杂交棉的库源比例、产量分布和熟相。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由去叶枝和留叶枝构成,副区包括3.0、4.5、6.0、7.5株/m^2 4个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整枝... 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不同整枝条件下抗虫杂交棉的库源比例、产量分布和熟相。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由去叶枝和留叶枝构成,副区包括3.0、4.5、6.0、7.5株/m^2 4个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整枝还是密度处理,产量主要分布在棉株下中层(77%~85%)和内围(76%~88%),上层(15%~23%)和外围(12%~24%)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的效应,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土壤肥力和耕作栽培方式的不同可影响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在临清,叶枝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11.2%;而在嘉祥和金乡,叶枝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9.4%和18.0%。随着密度的升高,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降低,密度为3.0、7.5株/m^2时3个试验点叶枝对产量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9%和8.9%。留叶枝未影响棉花熟相,但密度影响熟相。适当提高密度可以降低库源比例,延缓棉花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种植密度 叶枝 产量分布 熟相 库源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