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抑制氧化应激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碧燕 童秀珍 +2 位作者 邓宇斌 吴洪福 侯景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氧化应激介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BMSCs培养鉴定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氧化应激组、低浓度Sal B+H2O2组、中浓度Sal B+H2O2组和高浓度Sal B+H2O2组。应用MTT、流式...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氧化应激介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BMSCs培养鉴定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氧化应激组、低浓度Sal B+H2O2组、中浓度Sal B+H2O2组和高浓度Sal B+H2O2组。应用MTT、流式细胞仪(FCM)及Hoechst标记的方法检测Sal B对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活性下降以及凋亡效应的影响;通过DCF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过氧化氢及Sal B对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p-ERK1/2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Sal B共处理BMSCs 24 h能够提高氧化应激情况下的细胞活性,其中中浓度组的作用更为明显。Hoechst标记以及FCM检测的结果表明:10μmol/L Sal B处理能够提高细胞活性,减少凋亡数。正常组细胞的DCF阳性细胞率为28.7%±8.1%,经500μmol/L H2O2刺激24 h后,阳性细胞数急剧上升,高达86.9%±12.4%。而10μmol/L Sal B处理组的上升不明显,仅有42.1%±10.8%。由此可见,Sal B处理可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在氧化应激的条件下p-ERK1/2在15 min内开始上调,持续120 min。而这种上调经10μmol/L Sal B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同时Sal B可以降低细胞基础的p-ERK1/2表达。结论:Sal B增强BMSCs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减少H2O2刺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凋亡相关信号通路MEK/ERK1/2和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骨髓间质干细胞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簇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肠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碧燕 占小多 +2 位作者 李仲均 冼丽英 卢义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85-188,217,共5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Galectin-3...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Galectin-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构建Lv-Galectin-3-EGFP表达载体和psi Lv-U6-Galectin-3 RNA干扰载体,分别转染SW480细胞,分别利用CCK-8试剂盒和Hoechst染色法观察Galectin-3的表达状态对肠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Galectin-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P<0.01)。Galectin-3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上调Galectin-3表达可以促进肠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其凋亡。结论:Galectin-3的表达上调参与结直肠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GALECTIN-3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SEMI-QUANTITATIVE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3
作者 周婵 冼丽英 +3 位作者 李娜 卢碧燕 袁锦玉 徐咏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NA损伤结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RC患者9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留取CR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NA损伤结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RC患者9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留取CR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CAF7蛋白,分析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CRC患者分为miR-138-5p高表达组和miR-138-5p低表达组、miR-876-5p高表达组和miR-876-5p低表达组、DCAF7蛋白高表达组和DCAF7蛋白低表达组,并分析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6±0.29、1.41±0.36、0.59±0.19,癌旁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5±0.48、2.08±0.44、0.20±0.08,两者相比,P均<0.05。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miR-138-5p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7.3%,miR-138-5p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6.6%,两组相比,P<0.05。miR-876-5p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6.7%,miR-876-5p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5.1%,两组相比,P<0.05。DCAF7蛋白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7.2%,DCAF7蛋白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7.5%,两组相比,P<0.05。结论CRC组织中miR-138-5p低表达、miR-876-5p低表达、DCAF7蛋白高表达,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与miR-138-5p高表达、miR-876-5p高表达、DCAF7蛋白低表达的CRC患者相比,miR-138-5p低表达、miR-876-5p低表达、DCAF7蛋白高表达的CRC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8-5p 微小RNA-876-5p DNA损伤结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君孝 王晨亮 +4 位作者 黄美近 傅新晖 卢碧燕 邓艳红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的207例消化道肿瘤...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的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56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肿瘤进展时间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并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28位点野生型TA6/6有164例(79.2%),杂合突变型TA6/7有41例(19.8%),纯合突变型TA7/7有2例(1.0%);UGT1A1*6位点野生型G/G有154例(74.4%),杂合突变型G/A有51例(24.6%),纯合突变型A/A有2例(1.0%)。在5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6位点突变型(G/A和A/A)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38.9%vs 7.9%,P<0.0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61.1%vs 29.0%,P<0.05)的风险;*28位点突变型(6/7和7/7)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33.3%vs 2.1%,P<0.05)的风险;肿瘤进展时间和化疗疗效在*28和*6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UGT1A1*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结直肠肿瘤 基因 UGT1A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伟标 徐咏强 +4 位作者 李妤玲 卢碧燕 杨湘玲 刘焕亮 李仲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时转染SW620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CCK-8试剂盒和Transwell小室装置检测上调miR-200c的表达对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200c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W620细胞株在转染miR-200c模拟物后,ZEB1蛋白表达受抑制,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而间质表型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降;上调miR-200c表达可抑制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miR-200c低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00c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嵌入式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龙世瑜 魏武 卢碧燕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17期135-136,139,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ARM嵌入式开发平台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案。通过V4L2在Linux下构建视频图像采集和显示,然后使用servfox和spcaview构建视频服务器,系统可在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窗口或者网页进行视频监控和图像抓拍。测试表明系统的... 提出一种基于ARM嵌入式开发平台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案。通过V4L2在Linux下构建视频图像采集和显示,然后使用servfox和spcaview构建视频服务器,系统可在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窗口或者网页进行视频监控和图像抓拍。测试表明系统的监控图像清晰,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UX V4L2 sevfox 视频监控 抓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齐媛 卢碧燕 梁伟红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0-131,共2页
本文在现有的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的基础之上,结合GPRS的优势和特点,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基于GPRS的智能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GPRS TCP/IP 测控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常用抗肿瘤药物体外化疗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莉 师宪平 +8 位作者 曹锦萍 宋敏敏 卢碧燕 李文 黄兰兰 温创宇 皮荣标 黄美近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72-2177,共6页
目的:观察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这些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作用强度以及比较其体外敏感性,研究不同抗肿瘤药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HSP70... 目的:观察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这些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作用强度以及比较其体外敏感性,研究不同抗肿瘤药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分别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计算50%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及敏感指数,并比较不同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5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27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5-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OHP)均比较敏感,没有明显耐药性;5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丝裂霉素(MMC)敏感,6株中度敏感;除SW1116外的10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都对多西紫杉醇(DXL)敏感,而SW1116细胞对DXL表现出明显耐药性;除LS174T和SW1116外的9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都对伊立替康(IFL)表现出中度敏感,LS174T细胞对IFL表现敏感,而SW1116细胞对IFL表现出明显耐药性。抗肿瘤药物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使HSP27的表达上调,但HSP70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LS174T是多药敏感细胞株,SW1116是多药耐药细胞株,5-FU和OHP为广谱抗结直肠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HSP27表达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化学疗法 药物筛选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设计
9
作者 朱齐媛 卢碧燕 梁伟红 《现代计算机》 2010年第5期188-189,共2页
根据目前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设计智能监控系统,即在使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控中心与测控端的通信基础之上,通过软件控制,更新数据库资源,据此控制摄像头工作状态的调整,从而实现摄像头的远程控制。
关键词 GPRS TCP/IP 测控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人体解剖学移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
10
作者 闫勇 王焕霞 +4 位作者 占小多 卢碧燕 许穗平 鲍耀波 任茂年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在对国内移动教学资源以及学科教学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教学资源库的可行性和设计原则。通过“解剖学习助手”微信公众号进行人体解剖学移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对国内移动教学资源以及学科教学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教学资源库的可行性和设计原则。通过“解剖学习助手”微信公众号进行人体解剖学移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开展信息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移动教学资源 人体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丽珊 卢碧燕 +2 位作者 李仲均 黄素然 王静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CD44v6(CD44 variant domain 6,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2年至2010年间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185例,采用RT-PCR和EnV ision-... 目的:探讨CD44v6(CD44 variant domain 6,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2年至2010年间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185例,采用RT-PCR和EnV ision-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构建CD44v6表达质粒转染SKOV3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nti-CD44v6中和抗体,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CD44v6 mRNA和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CD44v6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预后相关(P<0.05)。体外实验显示,上调CD44v6的表达可以促进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而加入anti-CD44v6中和抗体后,可消除CD44v6对SKOV3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CD44v6表达上调参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CD44V6 侵袭 迁移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碧燕 闫勇 +2 位作者 占小多 袁锦玉 黄素然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24期80-82,共3页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因病理学概念多、知识抽象,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提高教学效果,急需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因病理学概念多、知识抽象,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提高教学效果,急需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是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有效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必要的资源支持。通过分析病理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国内现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中职病理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信息化教学平台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病理动物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碧燕 杜新光 +3 位作者 占小多 黄文杰 袁锦玉 叶伟标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23期83-84,共2页
病理动物实验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人为操作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特定的疾病模型,通过这种疾病模型的复制和模拟,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场地以及... 病理动物实验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人为操作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特定的疾病模型,通过这种疾病模型的复制和模拟,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场地以及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病理动物实验开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护理职业教育中病理动物实验开展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调整教学设计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护理职业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职业教育 病理动物实验 信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9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周婵 姜林辉 +2 位作者 卢碧燕 冼丽英 袁锦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9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4-1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腺瘤25例,增生性息肉2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microRNA-192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 目的探讨microRNA-19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4-1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腺瘤25例,增生性息肉2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microRNA-192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croRNA-192模拟物瞬时转染至人肠癌细胞株(LoVo)中,采用CCK-8试剂盒和Transwell小室装置,观察其对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microRNA-19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腺瘤和增生性息肉(P<0.05)。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上调microRNA-192表达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结论microRNA-192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状态,且与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有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92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虚拟人体技术在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碧燕 许穗平 占小多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2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虚拟人体技术在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三年制中专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三维虚拟人体技术辅助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两个班,各112... 目的探讨三维虚拟人体技术在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三年制中专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三维虚拟人体技术辅助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两个班,各112人。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实践考核的方法对三维虚拟人体技术辅助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三维虚拟人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实践考试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三维虚拟人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内在器官有更形象生动的认识,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人体技术 消化系统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业新生入学心理调适策略探析
16
作者 卢碧燕 姜林辉 +2 位作者 陈超志 董全斌 叶伟标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17期157-159,共3页
2019年是高职院校扩招的第一年。通过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习得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生活环境、专业要求以及课余生活等方面与普通高中相距甚远,不少高职新生入学后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该类问题如... 2019年是高职院校扩招的第一年。通过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习得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生活环境、专业要求以及课余生活等方面与普通高中相距甚远,不少高职新生入学后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该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部分新生会持续出现焦虑等情绪,从而难以进行正常的高职生活和学习,极少数学生甚至会因此而退学。护理专业由于专业设置特点,新生入学后便要学习人体解剖、护理学导论等专业性极强的课程,该类专业新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探讨本校高职护理专业新生入学心理调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帮助新生尽快进入新的学习角色,更好地适应高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新生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职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林辉 卢碧燕 +4 位作者 李珍 罗秋婷 邓国金 黄媛媛 张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目的了解新时期东莞中职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杀意念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防范中职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20年3月在东莞市选取3所中职学校的1080名中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控制源量表(IPC)和自杀意念自... 目的了解新时期东莞中职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杀意念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防范中职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20年3月在东莞市选取3所中职学校的1080名中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控制源量表(IPC)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开展网络调查。结果中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9%,男生(3.5%)和女生(4.0%)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控性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0.167,P<0.05),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均呈正相关(r=0.413、0.46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内控性得分高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β=-0.108,OR=0.897,95%CI=0.842~0.956),有势力的他人(β=0.079,OR=1.083,95%CI=1.019~1.151)、机遇(β=0.080,OR=1.083,95%CI=1.014~1.157)得分高则是自然意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时期东莞中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相对较低,但仍不容忽视;心理控制源与自杀意念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有效预测中职生自杀意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控制源 自杀意念 精神卫生 中职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理念下的天然药物学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超志 林勤 +1 位作者 卢碧燕 刘文龙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6期65-66,共2页
介绍并探讨“虚实结合”理念下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对高职药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积极影响,为该理念指导下的天然药物学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 天然药物学 “虚实结合”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ircFAT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咏强 叶伟标 +3 位作者 陈靖 李妤玲 占小多 卢碧燕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ircFAT1表达情况,评估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肝转移者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ircFAT1表达情况,评估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肝转移者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术前血清中circFAT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表达及其预测效能。结果 circFAT1表达中,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cFAT1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置信区间为0.764~0.914,以4.01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为68.6%,特异性度88.4%。结论血清circFAT1与肿瘤恶性演进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AT1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展评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锦玉 卢碧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临床病理学属于诊断学,组织病理技术已从制作常规的石蜡切片及染色发展到综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等现代方法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为更全面地了解疾病提供了有力依... 临床病理学属于诊断学,组织病理技术已从制作常规的石蜡切片及染色发展到综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等现代方法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为更全面地了解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1常规组织病理技术和染色 16世纪出现了尸体解剖的记载,18世纪病理解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