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24
1
作者 卢素文 柯雅娟 +4 位作者 朱宏颖 李霞 邢文祯 甘立华 康新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307-3309,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控制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进行腔镜肾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镜肾切除术,在术后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控制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进行腔镜肾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镜肾切除术,在术后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基础上进行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控制管理,观察两组感染发生情况与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1/38)和13.2%(5/38),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3.123,P<0.05);所有感染患者术后持续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炎治疗后好转。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尿漏、尿性囊肿、输尿管残端综合征、下位肾功能缺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23.7%,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的应用有利于控制术后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 腔镜肾切除术 感染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胃方联合艾灸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素文 汤婷 +1 位作者 赖雪云 陈思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7期3054-3056,3060,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养胃方联合艾灸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患者在术后采用SOX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41... 目的探讨健脾养胃方联合艾灸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患者在术后采用SOX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养胃方联合艾灸治疗。统计2组连续治疗9周后RESICT实体瘤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9周后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变化,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MMP-9、CA199、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9周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异常、口腔炎症的1~2级和3~4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脾养胃方联合艾灸在中晚期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化疗中能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联合治疗可通过降低VEGF水平抑制新血管形成而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胃方 艾灸 中晚期胃癌 脾胃虚寒证 化疗 减毒增效 新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新媒介平台的PBL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卢素文 柯雅娟 +2 位作者 朱宏颖 邢文祯 甘立华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新媒介平台的PBL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到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BL组,每组各35人。PBL组采用单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新媒介平台的PBL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到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BL组,每组各35人。PBL组采用单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联合组则在运用移动新媒介的基础上联合PBL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待教学期满,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结果:联合组实习生的出科平均成绩特别是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PBL组,且P<0.05。结论:联合方式教学提升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护理操作动手能力,深得实习生欢迎,有助于提升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新媒介 PBL 手术室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改进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卢素文 柯雅娟 +1 位作者 朱宏颖 廖敏 《循证护理》 2020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改进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手术科室收治并准备行手术的病人51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5例,并设两组护理人员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改进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手术科室收治并准备行手术的病人51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5例,并设两组护理人员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常规手术室压疮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压疮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期间压疮的发生率和治愈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指标变化以及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的合格率,系统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作用。[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观察组病人手术期间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压疮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手术室压疮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压疮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压疮护理中的运用,可有效预防和治愈病人手术期间出现的压疮,明显改善病人的负面心理,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促进护理人员自身护理能力的提升,为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手术室 压疮 护理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十一面观音研究——兼论千手千眼观音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素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观音题材,相关经典在吐蕃时期已流行于藏地,图像的传入则基本为11世纪以后,所依据的文本是由阿底峡和仁钦桑布自梵文所译,现收录于《丹珠尔》。由于所依据文本的不同,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千眼观... 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观音题材,相关经典在吐蕃时期已流行于藏地,图像的传入则基本为11世纪以后,所依据的文本是由阿底峡和仁钦桑布自梵文所译,现收录于《丹珠尔》。由于所依据文本的不同,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分属不同的图像系统,在图像特征上有明显差异,这两种观音图像在15世纪以后开始对称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面观音 图像和文本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趣经》相关图像在吐蕃的发现和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卢素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2,共10页
通过对吐蕃时期《恶趣经》相关图像和文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卫藏、川青藏交界地带以及敦煌发现的吐蕃时期普明大日如来、释迦形大日如来以及毗沙门天王像,其图像特征基本与《恶趣经》中相关记载一致,推测与《恶趣经》相关;其... 通过对吐蕃时期《恶趣经》相关图像和文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卫藏、川青藏交界地带以及敦煌发现的吐蕃时期普明大日如来、释迦形大日如来以及毗沙门天王像,其图像特征基本与《恶趣经》中相关记载一致,推测与《恶趣经》相关;其二,《韦协》《贤者喜宴》等文献皆记载吐蕃王室修建桑耶寺时造普明大日如来像,利用四天王占卜,并造四天王像,以及在葬仪中利用恶趣清净曼荼罗等,说明吐蕃时期《恶趣经》在吐蕃腹心地带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明大日如来 毗沙门天王 《恶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勒巴沟勒廓(leb-khog)石刻年代再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素文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3期363-363,共1页
青海省玉树自治区勒巴沟内现已发现有4处石刻,其中一处刻有大日如来与二菩萨图像,该处石刻藏文名称为勒廓(leb-khog)。Amy判定其年代为赤德松赞时期之马年即814年,或热巴坚时期之826/838年。结合其他石刻,笔者认为其年代判定并不... 青海省玉树自治区勒巴沟内现已发现有4处石刻,其中一处刻有大日如来与二菩萨图像,该处石刻藏文名称为勒廓(leb-khog)。Amy判定其年代为赤德松赞时期之马年即814年,或热巴坚时期之826/838年。结合其他石刻,笔者认为其年代判定并不能令人信服。文章拟结合藏文题记以及图像特征对其年代进一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廓石刻 吐蕃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兼论吐蕃立碑传统由来
8
作者 卢素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7,共10页
吐蕃石碑一般由碑帽、碑身、碑座组成。通过对吐蕃石碑的形制、装饰图案以及立碑位置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背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吐蕃石碑形制与唐代经幢颇类,唐代经幢与尊胜信仰有关,结合藏文《尊胜陀罗尼经》在吐蕃的译传,... 吐蕃石碑一般由碑帽、碑身、碑座组成。通过对吐蕃石碑的形制、装饰图案以及立碑位置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背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吐蕃石碑形制与唐代经幢颇类,唐代经幢与尊胜信仰有关,结合藏文《尊胜陀罗尼经》在吐蕃的译传,推测受到唐代经幢的影响;其二,根据石碑所在位置,按其功能分为墓碑和寺碑,墓碑及其周边的陵寝建筑说明受到唐制的影响,寺碑则是与吐蕃赞普兴佛政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碑形制 吐蕃 墓碑 寺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柯雅娟 廖敏 +8 位作者 符虹清 甘立华 蔡淑琼 卢素文 周淑萍 蔡秋 张茜 郑秋梅 王彩铭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对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配合进行统筹安排,包括组建专项护理小组、分配人员、准备物资、设计空间布局、逐个解决手术护理难点,从术前筹备、术中配...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对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配合进行统筹安排,包括组建专项护理小组、分配人员、准备物资、设计空间布局、逐个解决手术护理难点,从术前筹备、术中配合、术后转运的环节上详细设计规划并进行场景模拟,制定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结果手术顺利完成,两患儿均存活,术中无低体温现象,各项指征平稳。术后复苏时间短,呼吸、反射状态良好。结论精细化管理对个案手术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思考方向和要求,使该例手术的护理选择了最佳的方案,为手术安全及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联体婴儿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手术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诗娃 蔡秋 +2 位作者 周春妃 卢素文 洪玉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手术护理 二次开胸止血 手术后 低血容量性 心包填塞症 开胸止血术 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伤口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得玉 卢素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室是进行所有外科手术的场所,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既能减少病人痛苦,又能节约医疗资源。也是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手术 预防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配合的应用
12
作者 洪玉妹 柯雅娟 +3 位作者 蔡秋 周春妃 卢素文 符敏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584-358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直视手术配合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心内直视手术配合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器械传递时间由活动前的(5.50±0.25)s/次缩短至(4.19±0.25)s...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直视手术配合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心内直视手术配合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器械传递时间由活动前的(5.50±0.25)s/次缩短至(4.19±0.25)s/次,平均每次缩短(1.31±0.25)s/次;手术配合由平均每台手术失误43次减少至平均每台失误11次;圈员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心内直视手术配合进行管理,提高了心内直视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手术感染的机会,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心脏手术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唐代益州八大菩萨经幢及其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董华锋 朱寒冰 卢素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以成都地区新发现的唐代八大菩萨经幢为切入点,通过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认为新发现八大菩萨像的文献依据是源自长安地区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但吐蕃八大菩萨像是以藏文本《大毗卢遮那现等觉神变加持方广经帝王法门》为主要依... 本文以成都地区新发现的唐代八大菩萨经幢为切入点,通过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认为新发现八大菩萨像的文献依据是源自长安地区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但吐蕃八大菩萨像是以藏文本《大毗卢遮那现等觉神变加持方广经帝王法门》为主要依据的,同时参考了该经的汉译本《大日经》等文献。益州八大菩萨像直接传承自唐密系统,而吐蕃八大菩萨像则与密教和禅宗均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应当是吐蕃八大菩萨图像特征区别于益州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 吐蕃 八大菩萨像 唐蕃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葡萄种质果皮中香气物质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
14
作者 徐梦雨 王佳洋 +5 位作者 王江波 唐雯 陈一恒 上官凌飞 房经贵 卢素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35-2650,共16页
【目的】探究不同葡萄种质成熟期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解析及香气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13个葡萄种质... 【目的】探究不同葡萄种质成熟期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解析及香气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13个葡萄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定;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3个葡萄种质中共检测出15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萜类等化合物。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种质是‘巨峰’,最低的种质是‘赤霞珠’。‘巨峰’和‘小味儿多’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而其他种质果皮中含量最多的是醛类化合物。正己醛、辛酸乙酯、芳樟醇等12种特征香气物质对葡萄果皮香气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巨峰’‘无核白葡萄’‘红地球’与其他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较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质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表达基因在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单萜生物合成等途径上显著富集。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MAT)、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S)、乙醇脱氢酶(ADH)等基因的表达与香气化合物的含量高度相关。转录因子WRKY7、WRKY28、ARF4和ARF22是葡萄香气合成的潜在调控因子。【结论】不同葡萄种质果皮中香气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较大,多组学联合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皮 香气 挥发性香气物质 代谢组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VvCCD1b基因克隆及与其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筛选
15
作者 陈一恒 李少楠 +4 位作者 董天宇 唐美玲 唐雯 卢素文 房经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5-2224,共10页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vCCD1b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及不同处理下葡萄CCD家族成员表达模式。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并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VvCCD1b基因序列全长1641 bp,位于13号染色体上,编码546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16.67%)、β-折叠(5.49%)、延伸链(24.54%)和无规则卷曲(53.30%)构成,具有RPE65保守结构域。VvCCD1b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元件(G-box、3-AF1 binding site、GATA-motif、TCT-motif)、水杨酸(SA)响应元件(SARE)、脱落酸(ABA)响应元件(ABRE)及AP2/ERF、WRKY、MADS-box转录因子结合元件。VvCCD1b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光照与逆境胁迫的影响。以VvCCD1b基因启动子为诱饵,初步筛选出VvRAP2-4、VvWRKY4、VvBHLH137转录因子及葡萄液泡加工酶、葡萄糖苷酶等18个功能蛋白,其中VvRAP2-4、VvWRKY4转录因子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间存在互作。【结论】VvCCD1b为亲水性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到干旱、高温、水涝胁迫和光照的影响。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与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候选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VvCCD1b基因 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之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楠 卢素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157,共12页
《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是吐蕃翻译史上的重要成果,对吐蕃之后的藏文、蒙文等语言的佛典翻译影响巨大,同时两书也是现代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关于两书的成书时间与立名的过程一直十分模糊,因此梳理早中晚三个时期藏文经录中... 《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是吐蕃翻译史上的重要成果,对吐蕃之后的藏文、蒙文等语言的佛典翻译影响巨大,同时两书也是现代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关于两书的成书时间与立名的过程一直十分模糊,因此梳理早中晚三个时期藏文经录中的相关记载,可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展示两书的成立、分流与立名。回溯这整个过程,不仅能够看到文本传播过程中的沿袭和流变,还展现了经录编纂对文本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合二卷》 《翻译名义大集》 《丹珠尔》 经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
17
作者 赖雪云 卢素文 蒋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进... 目的:探究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观察组行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及感觉功能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皮瓣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7.03±0.47)分,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6.26±0.69)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点辨距觉大于对照组,其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比较,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皮瓣和肌瓣移植后臃肿的缺点,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患者对移植后的外观及美学效果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足背部 游离皮瓣 背阔肌肌瓣 美学效果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赖雪云 卢素文 蒋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的:对比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92例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皮瓣修复术分为三组,其中行邻指皮瓣修复的56例患者为对照... 目的:对比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92例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皮瓣修复术分为三组,其中行邻指皮瓣修复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70例患者为逆行组,行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的66例患者为背侧支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关节活动度、两点辨别觉、皮瓣感觉功能、患指皮肤颜色、术后并发症及患指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近侧指关节活动度及远侧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组两点辨别觉优于对照组和背侧支组(P<0.05),逆行组与背侧支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三组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数值比较,逆行组>背侧支组>对照组,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三组患指皮肤颜色优良率数值比较,逆行组>背侧支组>对照组,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逆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背侧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逆行组患指各指标(皮瓣血运、外形美观情况及感觉功能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和背侧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均可修复指端缺损,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外形美观状态更好、皮瓣颜色恢复更佳、皮瓣感觉功能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指端缺损 指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背侧支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性嵌入到公共性培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情境的转向 被引量:6
19
作者 文军 卢素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5,共8页
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 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效果提升。实践表明,在高校建立学生公共社区后,社会工作者得以打造独立团队,联动和融入学校体系,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获得专业自主。在此基础上,学校社会工作者突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个体团结、强化“情境性”的闭环介入模式,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重“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嵌入 公共性培育 学校社会工作 介入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HB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艺灵 刘众杰 +8 位作者 王子诚 杨毓贤 王令宇 张川 王晨 贾海锋 卢素文 房经贵 上官凌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6-1139,共14页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葡萄同源异型盒(homeobox,HB)基因家族,对其序列和结构特征,进化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响应芽休眠及多种胁迫的候选葡萄HB基因。[方法]利用本地BLAST程序,以拟南芥HB基因为靶序列与葡萄...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葡萄同源异型盒(homeobox,HB)基因家族,对其序列和结构特征,进化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响应芽休眠及多种胁迫的候选葡萄HB基因。[方法]利用本地BLAST程序,以拟南芥HB基因为靶序列与葡萄全基因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利用ExPASy预测葡萄HB基因家族蛋白理化性质,并使用MapGene2Chro定位染色体。基于邻近法,利用MEGA X软件构建葡萄和拟南芥HB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同时使用TBtools软件分析HB家族成员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特征。采用MCScanX分析HB基因家族成员在葡萄与拟南芥之间的基因组共线性。基于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HB基因在芽休眠、果实发育和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葡萄基因组中共鉴定出80个HB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根据进化分析将其分为9个亚族。家族成员氨基酸数量为66~1772,相对分子质量为(8.28~198.55)×103,等电点为4.60~10.03,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之中。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葡萄HB基因家族成员均包含外显子,数量为1~20个。葡萄HB基因家族存在2对串联重复基因和23对共线性基因,在拟南芥和葡萄间存在82对共线性基因对。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HB家族含有光响应元件、多种激素响应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和组织特异性响应元件等。葡萄HB家族蛋白中KNOX与BEL亚家族成员间互作关系最为密切。通过葡萄HB基因家族的表达谱分析发现,绝大部分HB家族成员在芽休眠和干旱胁迫下有显著差异表达,并且还发现了7个HB家族成员可能参与芽休眠调控,其中VvHB9和VvHB34可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结论]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葡萄HB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了多个参与芽休眠调控和能够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homeobox(HB) 基因家族 鉴定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