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蓝天工程路边站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古添发 郑锦怡 +2 位作者 张明棣 林晓玉 黄晓锋 《环境与发展》 2021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本文以深圳市蓝天工程路边站为例,通过对其建设模式、建设思路和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该项目的建设意义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为国内外其他具有类似建设目的的交通空气监测工程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蓝天工程路边站 交通空气质量 精准防控 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分析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2
作者 周密 张俊琼 +1 位作者 古添发 林峰 《广西轻工业》 2008年第7期7-9,共3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富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用气质联用法分析,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相对响应因子(RRF)的标准偏差(RSD)在15%以内,方法检出限(MDL)在1.0μg/L以下。
关键词 半挥发性有机物 色质联用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在减排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3
作者 李成柳 古添发 董妍汝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我国大气污染目前处于O_(3)和PM_(2.5)为主的二次复合污染阶段,一次和二次污染物对控制措施的响应存在差异,使得实现精准治污面临巨大挑战。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助力实现精准防治为目的,综述了我国开展大气化学组分在线监测... 我国大气污染目前处于O_(3)和PM_(2.5)为主的二次复合污染阶段,一次和二次污染物对控制措施的响应存在差异,使得实现精准治污面临巨大挑战。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助力实现精准防治为目的,综述了我国开展大气化学组分在线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基于大气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的来源示踪分析方法及在污染减排评估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进一步挖掘大气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价值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组分 在线监测数据 减排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大气中PM_(2.5)载带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7
4
作者 古添发 闫润华 +5 位作者 姚沛廷 林晓玉 罗遥 曹礼明 张明棣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5,共8页
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的15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进行时间分辨率为1h的全年在线观测.结果显示,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金属元素的总平均浓度为(1062.3±434.6)ng/m^(3),其中Fe、Al、K... 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的15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进行时间分辨率为1h的全年在线观测.结果显示,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金属元素的总平均浓度为(1062.3±434.6)ng/m^(3),其中Fe、Al、K、Ca和Zn为主要贡献元素,在金属元素中总贡献达到95.5%.Fe的浓度较高,受到与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放的强烈影响.金属浓度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浓度最高(1709.3ng/m^(3)),夏季最低(644.1ng/m^(3)).Mn、Fe、Cr、Zn和Ca元素呈现明显的双峰日变化分布,与机动车流量高峰一致.昼夜浓度分布结果显示,夜间船舶排放V和Ni的浓度高值得关注,而Mn、Zn和Ca的浓度白天较夜晚高,与白天机动车流量较高有关.高污染日总金属日间浓度和夜间浓度均为全年日间和夜间平均浓度的1.9倍.成年人与儿童暴露于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阈值1,但是总致癌风险(6.5×10^(-6))超过阈值10^(-6),且As和Cr(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致癌风险之和在总致癌风险中占比88.9%,说明交通排放PM_(2.5)载带金属的致癌风险仍值得重视并需持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环境空气 PM_(2.5)载带金属 日变化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降解六氯苯菌群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古添发 萨如拉 +3 位作者 杜青平 黄斌艳 杨小芳 贾晓珊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49-51,共3页
利用对六氯苯(HCB)有了较好降解活性的厌氧混合菌群反应系统,以HCB驯化0 d、60 d、90 d、180 d、240 d和480 d(编号为1~6)的厌氧污泥作为样品(每次取样约为100 mg污泥),利用PCR-DGGE、DGGE条带测序等方法对降解HCB的厌氧菌群群落... 利用对六氯苯(HCB)有了较好降解活性的厌氧混合菌群反应系统,以HCB驯化0 d、60 d、90 d、180 d、240 d和480 d(编号为1~6)的厌氧污泥作为样品(每次取样约为100 mg污泥),利用PCR-DGGE、DGGE条带测序等方法对降解HCB的厌氧菌群群落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提取的6个样品总DNA进行了PCR扩增,其片段大小约为245 bp;驯化前和驯化60 d的样品,菌种丰富度比较高,而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样品条带数减少,但部分条带信号明显被强化,说明HCB驯化使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得到了定向富集。应用QuantityOne软件分析DGGE图谱不同样品间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驯化前污泥与驯化不同时期的污泥样品微生物相似性变化呈现降低-增大-再降低的过程,说明HCB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经历了复杂的演替变化。对6号样品的1~4个条带,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降解HCB的优势菌群包含四类菌群,但是目前尚无法单独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厌氧降解 混合菌群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中丙烯酰胺 被引量:3
6
作者 古添发 张俊琼 +1 位作者 林晶 萨如拉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3期85-86,89,共3页
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水溶性较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类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突变性。饮用水是人体摄入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集中式生... 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水溶性较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类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突变性。饮用水是人体摄入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中丙烯酰胺分析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中丙烯酰胺,并对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源进行了取样测定。从分析结果来看,本方法的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饮用水源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VOCs污染源追踪系统在连续监测中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古添发 周志华 +1 位作者 林庆华 萨如拉 《轻工科技》 2016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且还与低空大气层臭氧的生成直接相关,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及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子。为更好地对大气中的VOCs污染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连续监测,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从美国...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且还与低空大气层臭氧的生成直接相关,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及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子。为更好地对大气中的VOCs污染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连续监测,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从美国引进了国内第一套智能型大气中VOCs污染源追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移动监测车上的非甲烷总烃分析模块、VOCs分析模块、气象参数模块、数据智能集成模块对VOCs进行连续自动在线监测,同时集成气象数据和搜集现场资料,可以较准确地推测大气中VOCs污染物的来源和预测污染物可能的迁移方向。这项新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不仅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也为大气VOCs污染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新技术 污染源追踪 AIM系统 实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2
8
作者 古添发 张俊琼 周密 《广西轻工业》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简要介绍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并对深圳市的主要疏菜基地的土壤进行测定。样品前处理主要用超声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氮气吹干仪浓缩。从样品分析结果来看,各样本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检... 简要介绍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并对深圳市的主要疏菜基地的土壤进行测定。样品前处理主要用超声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氮气吹干仪浓缩。从样品分析结果来看,各样本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检出率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超声萃取 凝胶渗透色谱 土壤 有机氯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塔观测的深圳大气VOCs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品梅 孙天乐 +5 位作者 朱波 吴浩然 崔卓彦 韩恒霄 古添发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2018年8~9月,利用深圳市铁塔的11个垂直梯度平台进行了9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锈钢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3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垂直高度上VOCs组分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 2018年8~9月,利用深圳市铁塔的11个垂直梯度平台进行了9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锈钢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3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垂直高度上VOCs组分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面到345m高空VOCs总体污染水平相近,在垂直梯度上变化不大;但烯烃浓度随高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地面天然源排放的异戊二烯主导.结合典型物种及物种对的分析发现,日间的二次生成、工业排放和光化学反应消耗是影响垂直梯度上VOCs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应用混合层梯度方法对VOCs通量进行计算发现,烷烃(28%)和芳香烃(23%)的通量贡献最多;二氯甲烷(1.93±0.29)mg/(m^(2)·h)、甲苯(1.86±0.39)mg/(m^(2)·h)具有较高的垂直通量值.结合二氧化氮(NO_(2))和O_(3)垂直廓线的关系分析得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NO_(2)在300m以上高空达到峰值,更加有利于O_(3)生成,是O_(3)在300m以上高空出现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垂直分布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房烹调油烟的有机物定性定量GC/MS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谭晓风 孙晓钰 +2 位作者 刘德全 古添发 王仁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0-274,共5页
对烹调粤菜、湘菜、东北菜的酒家厨房油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采样与前处理方法 ,应用色谱 -质谱法进行了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厨房油烟中的污染物致少有 5 0多种 ,并且烹调湘菜所产生的污染物品种较多 ,浓度最大 ,而粤菜次之 。
关键词 厨房 烹调油烟 有机物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色谱-质谱法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冬、夏两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志刚 周志华 +3 位作者 古添发 李少艾 张世兵 刘德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4-728,共5页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选择深圳市13个有代表性采样点,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6月,分2个采样时期对深圳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深圳市冬、夏大气中,13个点位总有机氯农药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3522 pg/...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选择深圳市13个有代表性采样点,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6月,分2个采样时期对深圳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深圳市冬、夏大气中,13个点位总有机氯农药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3522 pg/m3(平均值1769pg/m3)和507~2197pg/m3(平均值1163pg/m3).冬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s、林丹、七氯、氯丹、六氯苯,占有机氯农药总量的87%;夏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为DDTs、氯丹、林丹,三者总量占有机氯农药的89%.研究表明,深圳市大气中存在"新"DDT的输入,认为工业DDT是其主要来源,而γ-HCH以及氯丹的高检出与林丹和用于杀灭白蚁的氯丹的继续使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大气 有机氯农药 冬季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模型量化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明棣 云龙 +7 位作者 李成柳 郭键锋 古添发 魏启兵 李文淑 陈玉茹 许均政 李光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99-2608,共10页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原位生成特征,识别了影响O_(3)生成的关键VOCs组分,并量化了其对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市城区秋季O_(3)污染过程具有高温低湿的特征,主导风向主要为持续偏北风影响型、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其中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受传输影响导致φ(O_(3))在傍晚后呈居高不下的特征.②不同主导风向类型下,深圳市城区O_(3)化学生成的建模结果具有一致性.污染日O_(3)最大小时净生成速率平均值为12.85×10^(-9) h^(-1),HO_(2)·+NO和RO_(2)·+NO两种途径对O_(3)生成的贡献率分别为57.9%~60.2%和39.8%~42.1%.③深圳市城区O_(3)生成受VOCs控制,其中植物源ISO(异戊二烯)和人为源VOCs组分中的XYM(间对-二甲苯)、TOL(甲苯等其他芳香烃)、HC8(高碳数烷烃)、OLT(直链烯烃)是影响O_(3)生成的五大关键组分.④φ(ISO)和φ(AHC)(AHC为人为源VOCs)单独下降20%,φ(O_(3))小时峰值分别下降6.2%和28.0%,其中AHC组分中以φ(XYM)降低带来的φ(O_(3))下降效果最显著,降幅为10.1%.研究显示:人为源VOCs组分体积分数的下降对降低φ(O_(3))有显著效果,建议以二甲苯类物种来源为重要管控对象,特别是机动车排放与溶剂使用源;同时,建议加强醛酮类VOCs的监测与研究,为O_(3)的污染治理及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O_(3))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城区冬季大气PM_(2.5)在线来源解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楚雄 姚沛廷 +5 位作者 彭杏 古添发 孙天乐 云龙 何凌燕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513,共8页
利用颗粒物同步混合实时监测仪、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黑碳仪等在线仪器于2020年12月27日~2021年1月31日在深圳观测了PM_(2.5)及其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深圳市PM_(2.5)在观测期间平均浓度为(32.2±... 利用颗粒物同步混合实时监测仪、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黑碳仪等在线仪器于2020年12月27日~2021年1月31日在深圳观测了PM_(2.5)及其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深圳市PM_(2.5)在观测期间平均浓度为(32.2±17.0)µg/m^(3).其中,有机物在PM_(2.5)中浓度最高,均值为(15.4±9.5)µg/m^(3),其次是NO_(3)^(-)、SO_(4)^(2-)、BC、NH_(4)^(+)和元素,浓度分别为(4.3±3.9),(3.8±2.1),(2.7±1.6),(2.5±1.7)和(1.9±1.2)µg/m^(3).本研究将ACSM获取的有机质谱信息(m/z 44)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示踪物纳入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成功地识别了SOA.源解析结果显示,SOA对深圳市冬季PM_(2.5)贡献了23.8%,机动车排放、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生物质燃烧和扬尘分别贡献了21.7%、15.3%、15.2%、8.2%和5.7%,船舶排放、工业排放和燃煤对PM_(2.5)的贡献在1.6%~3.3%.污染源的日变化分析和潜在来源分析结果表明,SOA、二次硝酸盐、机动车、扬尘、工业排放等污染源受本地排放的影响更突出,二次硫酸盐、生物质燃烧、燃煤、船舶排放受区域传输的影响更突出.结果表明未来深圳市PM_(2.5)污染防治应强化机动车、扬尘、工业等本地污染源的排放控制,同时针对燃煤、生物质燃烧和船舶排放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在线来源解析 PMF模型 日变化 潜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饮用水源中COD_(Mn)与TOC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少艾 刘德全 +2 位作者 周密 古添发 邱红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通过对深圳市饮用水源中CODMn和TOC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内监测点位及监测区域CODMn与TOC相关性良好,水库外监测点位及监测区域CODMn与TOC相关性不显著,而整个监测区域的CODMn与总有机碳相关性令人满意。因此,提出了TOC... 通过对深圳市饮用水源中CODMn和TOC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内监测点位及监测区域CODMn与TOC相关性良好,水库外监测点位及监测区域CODMn与TOC相关性不显著,而整个监测区域的CODMn与总有机碳相关性令人满意。因此,提出了TOC值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源在线监测有机污染物的综合评价指标,同时也实现了湿式氧化法测定TOC在地表水监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MN TOC 相关性 饮用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不同区域大气CO_(2)变化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天乐 何冬一 +5 位作者 林晓玉 唐梦雪 曹礼明 计军平 古添发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497-5505,共9页
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分别在深圳市大学城和路边站两点位对大气CO_(2)和CO浓度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本次观测期间内两点位大气CO_(2)平均浓度分别为432×10^(-6)和439×10^(-6),均呈现了“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季节... 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分别在深圳市大学城和路边站两点位对大气CO_(2)和CO浓度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本次观测期间内两点位大气CO_(2)平均浓度分别为432×10^(-6)和439×10^(-6),均呈现了“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昼低夜高”日变化特征,且日变化特征在早晚高峰期受到交通源排放的显著影响.此外,通过引入CO_(2)和CO的净变化值得到大学城和路边站两点位的ΔCO_(2)/ΔCO值分别为136.8~184.8、59.0~119.3,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对深圳市大气CO_(2)贡献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CO_(2)浓度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道路交通源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棣 何冬一 +4 位作者 古添发 孙天乐 林晓玉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8-1525,共8页
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深圳市福田区路边的大气CO_(2)、CH_(4)、N_(2)O和CO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测时段平均浓度分别为(430.8±6.1)×10^(-6)、(2318.5±137.9)×10^(-9)、(332.6±1.6)×10^(-9)... 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深圳市福田区路边的大气CO_(2)、CH_(4)、N_(2)O和CO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测时段平均浓度分别为(430.8±6.1)×10^(-6)、(2318.5±137.9)×10^(-9)、(332.6±1.6)×10^(-9)和(333.4±121.2)×10^(-9).CO_(2)与CO浓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CH_(4)和N_(2)O浓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高、夏季低;在秋冬季浓度较高是由于采暖期的化石燃料排放的远距离输送导致,夏季浓度较低主要是由于远距离传输源的减少以及植物光合作用或光化学反应等汇的增强.CO_(2)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两峰一谷型”,主要受植物的光合作用、早晚交通高峰等影响;CO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两峰型”,主要受早晚交通高峰的影响;CH_(4)、N_(2)O浓度日变化特征都表现为夜间高、日间低,主要受日间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将2020年新冠肺炎交通封锁期与2021年同时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大气CO_(2)、CH_(4)、N_(2)O和CO浓度分别降低了3.1%、10.6%、0.5%和13.9%,说明实施交通管控对于促进城市温室气体的减排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季节变化 日变化 道路交通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中心城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来源量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棣 云龙 +3 位作者 李成柳 魏启兵 古添发 梁家权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38-45,共8页
文章利用莲花山生态监测站污染物观测数据与近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2018年9月21日~10月18日深圳市出现连续臭氧(O_(3))污染过程期间,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体积分数与活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光化学箱模型对深圳市O_(3)污染来源进行了... 文章利用莲花山生态监测站污染物观测数据与近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2018年9月21日~10月18日深圳市出现连续臭氧(O_(3))污染过程期间,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体积分数与活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光化学箱模型对深圳市O_(3)污染来源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阴雨天VOCs局地累积效应增强,O_(3)生成主要受限于光照条件;偏东气流影响下,VOCs存在老化现象,沿海长距离传输使O_(3)体积分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持续偏北气流影响下,O_(3)体积分数的峰值组成中区域残留贡献39.7%,化学生成贡献37.6%,区域传输贡献22.7%;与受南北气流交替影响下的臭氧污染过程比较,持续偏北气流影响下臭氧来源区域传输贡献更加突出,且VOCs组分以芳香烃升高为主。深圳市O_(3)主要来源于本地化学生成与区域传输贡献,建议在加强本地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等活性VOCs的来源管控,同时加强与北面城市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 区域传输 化学生成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冬季大气中硝酸分配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遥 林晓玉 +5 位作者 牛英博 云龙 古添发 林楚雄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77-3885,共9页
总硝酸(TNO_(3)=HNO_(3)+NO_(3)^(-))的颗粒相分数ε(NO_(3)-)决定了TNO_(3)在大气中的寿命,然而在冬季城市地区对该分配过程仍然掌握较少.本研究于2022年1月1日~1月31日分别在深圳市城区点位和路边点位对大气HNO_(3)、NO_(3)-和相关污... 总硝酸(TNO_(3)=HNO_(3)+NO_(3)^(-))的颗粒相分数ε(NO_(3)-)决定了TNO_(3)在大气中的寿命,然而在冬季城市地区对该分配过程仍然掌握较少.本研究于2022年1月1日~1月31日分别在深圳市城区点位和路边点位对大气HNO_(3)、NO_(3)-和相关污染物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果显示,深圳市城区冬季PM_(2.5)中NO_(3)-的平均浓度为(6.3±3.9)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24.7%,是PM_(2.5)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本次观测期间城区点位和路边点位ε(NO_(3)^(-))均值分别为(0.81±0.13)和(0.75±0.16),TNO_(3)以向颗粒态分配为主.ε(NO_(3)^(-))日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白天相对较低,夜间较高,较高的温度、较低的湿度和较酸性的环境会增强硝酸盐的挥发并向气相分配,从而驱动ε(NO_(3)^(-))的日变化.此外,气溶胶液态水含量(ALWC)和气溶胶pH值是影响深圳市冬季两个点位ε(NO_(3)_(-))差异性的最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1%和31%,在对大气硝酸的生成转化进行模式模拟时这两个因素需被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硝酸盐 气溶胶pH值 气溶胶液态水含量 气粒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冬季夜间大气中N_(2)O_(5)污染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云龙 牛英博 +7 位作者 罗遥 陆骏铭 王均睿 林楚雄 古添发 邱志诚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06-5513,共8页
于2022年1月2~17日在深圳进行了为期15d的观测,基于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器(ToF-CIMS)对气态N_(2)O_(5)和HNO_(3)进行了现场测量.冬季N_(2)O_(5)的夜间平均浓度为(174.3±262.0)×10^(-12),最高可达到4535.1×10^(-12).... 于2022年1月2~17日在深圳进行了为期15d的观测,基于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器(ToF-CIMS)对气态N_(2)O_(5)和HNO_(3)进行了现场测量.冬季N_(2)O_(5)的夜间平均浓度为(174.3±262.0)×10^(-12),最高可达到4535.1×10^(-12).较高的N_(2)O_(5)反应活性表明夜间化学活动活跃,τ(N_(2)O_(5))^(-1)平均值在8.3×10^(-2)s^(-1),通过N_(2)O_(5)非均相水解反应形成的硝酸盐潜力大.通过对NO、NO_(2)、O_(3)和pNO_(3)^(-)的同步测量,量化表征了深圳市冬季夜间活性氮的化学行为;此外,通过奇数氧的收支分析发现,夜间HNO_(3)和pNO_(3)^(-)占据了O_(x)的主要成分且当(HNO_(3)+pNO_(3)^(-))系数为1.5时收支闭合,这表明N_(2)O_(5)的非均相水解是冬季夜间O_(x)去除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氮 氮氧化物 夜间化学反应 奇数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酸雨变化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晓钧 王桂琼 古添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6期45-47,共3页
分析了深圳市2000年—2009年降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pH年均值<5.6,一年中酸雨最严重的是7—9月;影响降水的主要离子是SO24-、Cl-、NO3-、Ca2+、NH4+和Na+。气象因素是影响深圳市降水酸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酸雨 化学成分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